《成方便讀》~ 卷二 (18)
卷二 (18)
1. 祛風之劑
風者,六淫之首,百病之長,其性則善行數變,其病則出入無方。故聖人之避風,如避矢石,一有不謹,則邪氣乘之。是以上古聖人之教下也,皆謂:虛邪賊風,避之有時。但風之客於人也,重者為之中,輕者為之感冒。即中風一證,固有表裡、臟腑、經絡之不同,其因虛而得則一也。
然風有凜冽之寒風,此風中即有寒氣,所為風送寒來,寒隨風入。有客賊之風,如春時之西風,夏時之北風,如《經》所云:從前來者為實邪,從後來者為虛邪。從所不勝來者為賊邪,從所勝來者為微邪。此等之風,皆可乘虛為患者也。又如春夏之風,風中無寒,此乃鼓盪之和風,即所謂「吹面不寒楊柳風」者是也。
此等之風,皆不能獨傷人。且中風一證,又有南北之不同。北方風氣剛勁,地高多寒,多真中之病;南方風氣柔弱,地卑多濕,多類中之殃。類中固所因不一,真中亦治法不同。總之,中之為病,無論其為真、為類,皆急暴之病,其來也既驟,非延緩可以濟事。必須先辨其閉、脫兩途,大抵邪盛者多見閉證,正虛者多見脫證。
閉者,如兩手握固,兩目直視,二便閉塞,口噤不開,如此之證,即可開之、泄之、表之、里之,望其邪去正安;若一見脫證,或手撒口開,或二便自遺,或汗出眼合,或涎沫不攝,如此之證,急用固本之法,尚恐不暇,豈能再及於風哉!略述其大概如此。
白話文:
[袪風藥物的作用]
風,是六種外在致病因素之首,也是各種疾病的主導,它的特性就是行動迅速且變化無常,引起的疾病也是難以預測的。因此,古代的賢者對待風邪就像躲避箭雨與石塊一樣,一旦稍有不慎,病邪就會趁虛而入。因此上古時代的賢者在教導後輩時,都強調要避免接觸虛弱邪風,因為它們會在特定的時間侵襲人體。然而風邪影響人體的程度有深有淺,嚴重的稱為中風,較輕的則稱為感冒。中風這種疾病,固然會影響身體的表層、內臟、以及經絡系統,但其發生的根本原因都是體質虛弱。
然而,風邪有多種類型,例如寒冷刺骨的寒風,這種風中夾帶著寒氣,因此會有「風送寒來,寒隨風入」的說法。另外還有客賊之風,例如春季的西風,夏季的北風,《黃帝內經》中提到,從前方來的風屬於實邪,從後方來的風屬於虛邪;從不利於自己的方向來的風則是賊邪,從有利於自己的方向來的風則是微邪。這些風邪,都會在人體虛弱時乘機作祟。再如春夏季節的風,風中沒有寒氣,這是一種溫和的風,也就是所謂的「吹面不寒楊柳風」。
這種風,無法單獨對人體造成傷害。此外,中風這種疾病,在南北方的表現也有所不同。北方風勢強烈,地勢較高,氣候偏冷,多發生真正的中風病;南方風勢較柔和,地勢較低,氣候偏濕,多發生類似中風的疾病。類似中風的疾病固然成因複雜,真正的中風病在治療方法上也各有不同。總的來說,中風這種疾病,無論是真正的還是類似的,都是一種急性的疾病,病情來得快,拖延不得。必須先分辨出閉證與脫證兩種情況,通常病邪強盛的人多出現閉證,體質虛弱的人多出現脫證。
閉證的特徵包括雙手緊握,目光呆滯,大小便不通,嘴巴緊閉,對於這種症狀,應採取開導、排泄、疏表、通裏的治療方法,期望邪氣排出後,身體狀況得以改善;如果發現脫證的症狀,例如手腳鬆弛、嘴巴張開、大小便失禁、大量出汗、眼睛閉合、口水控制不住,對於這種症狀,應立即採用鞏固根本的治療方法,否則可能來不及,哪還有時間管風邪呢!以上大致就是袪風藥物作用的概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