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成方便讀》~ 卷三 (10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 (10)

1. 五汁飲(鞠通)

五汁飲方條辨中,藕梨薺蔗四般春,蘆根取汁相和服,肺胃溫邪熱上攻。

五汁飲,梨汁,荸薺汁,鮮蘆根汁,藕汁,甘蔗汁,臨時斟酌多少,和勻涼服。不喜涼者,重湯燉溫服之。治手太陰溫病口渴甚者,此湯主之。夫溫病之來,皆從口鼻而入,無不先傷肺胃。倘肺胃之陰素傷,則津枯液涸之象,早見一斑。急以甘寒之屬滋液救焚,其無形之邪,不清自解。

故方中五物,皆用鮮汁,取其甘涼退熱,而其力較乾者煎湯為尤甚。且五物之中,雖皆屬甘寒,而各自為用。如梨之清肺,蘆之清胃,二味皆能流利大腸。溫邪雖屬無形,恐內有痰滯,荸薺可以消導之。熱傷陰血,則血熱相瘀,藕汁可以行散之。甘蔗甘平,和中養胃,一如方中用甘草之意,此亦善於立方者耳。

白話文:

五汁飲

方條辨中:這道五汁飲,包含了藕、梨、荸薺、甘蔗四種春天的食材。

蘆根取汁相和服,肺胃溫邪熱上攻。:將蘆根汁與其他四種汁液混合服用,可以治療肺胃被溫邪熱氣上攻所引起的症狀。

五汁飲:由梨汁、荸薺汁、鮮蘆根汁、藕汁、甘蔗汁組成。根據個人狀況調整各汁液的比例,混合後冷涼飲用。不喜涼者,可將五汁混合後加水燉煮至溫熱服用。

治手太陰溫病口渴甚者,此湯主之。:這道五汁飲可以治療手太陰經(肺經)溫病患者口渴嚴重的症狀。

夫溫病之來,皆從口鼻而入,無不先傷肺胃。:溫病的發生,都是從口鼻進入,幾乎都會先傷害肺和胃。

倘肺胃之陰素傷,則津枯液涸之象,早見一斑。急以甘寒之屬滋液救焚,其無形之邪,不清自解。:如果肺胃的陰氣受損,就會出現津液枯竭的現象。要趕緊用甘寒類的藥物滋補津液,就像用水澆滅火一樣,這樣無形的邪氣才會自然消散。

故方中五物,皆用鮮汁,取其甘涼退熱,而其力較乾者煎湯為尤甚。:五汁飲中的五種食材都使用鮮汁,因為鮮汁的甘涼退熱效果比乾品煎湯更強。

且五物之中,雖皆屬甘寒,而各自為用。如梨之清肺,蘆之清胃,二味皆能流利大腸。:五汁飲中的五種食材雖然都屬於甘寒類,但各有其作用。例如梨可以清肺,蘆根可以清胃,兩者都能促進大腸蠕動,有助於排泄。

溫邪雖屬無形,恐內有痰滯,荸薺可以消導之。熱傷陰血,則血熱相瘀,藕汁可以行散之。甘蔗甘平,和中養胃,一如方中用甘草之意,此亦善於立方者耳。:溫邪雖然是無形的,但可能導致痰滯。荸薺具有消導痰滯的作用。熱邪傷陰血,会导致血热瘀滞,藕汁可以促进血液循环,散瘀血。甘蔗甘平,可以和中養胃,作用類似方中使用甘草,這也體現了這道藥方設計的精妙之處。

2. 冬地三黃湯(鞠通)

冬地三黃芩柏連,元參甘草共相添,蘆根汁與銀花露,溫病陰虧濕熱兼。

冬地三黃湯,麥冬(八錢),黃連(一錢),蘆根汁(半酒杯,沖),元參(四錢),黃柏(一錢),銀花露(半酒杯,沖),細生地(四錢),黃芩(一錢),生甘草(三錢),水八杯,煮取三杯,分三次服。以小便得利為度。治陽明溫病,實證未劇,濕熱相兼,不可下,小便不利,陰津不足者,此湯主之。

白話文:

冬地三黃湯是用麥冬、黃連、蘆根汁、元參、黃柏、銀花露、生地、黃芩、甘草等藥材熬製而成,用於治療陽明溫病實證未劇,濕熱相兼,小便不利,陰津不足的患者。

夫溫病一證,與傷寒迥異。傷寒慮在亡陽,及至寒邪化熱,傳入胃腑,證見燥實,乃成下證。溫病慮在傷陰,內多濕熱,即使邪入陽明,而成可下之證,其黏膩交固之氣,有非下法可以去者,而陰氣愈熱愈傷,勢不得不兩顧而治,故以生地、元參、麥冬之養陰津,三黃之化濕熱。銀花露、蘆根汁皆系甘涼清潤之品,一可解溫邪於外,一可清溫邪於中。

用甘草者,緩病之急,和藥之性耳。

白話文:

溫病和傷寒是截然不同的病症。傷寒主要考慮陽氣不足,寒邪轉化為熱邪,侵入胃腑,導致燥熱症狀,進而發展成下證。而溫病則主要考慮陰液受損,體內多濕熱,即使邪氣侵入陽明經,導致可下之證,但其黏膩的氣息,單靠下法無法去除,而且陰氣越熱越受損,必須同時兼顧陰陽,因此用生地、元參、麥冬來滋養陰津,用三黃來化解濕熱。銀花露和蘆根汁都是甘涼清潤的藥物,前者解溫邪於外,後者清溫邪於中。甘草則用來緩解病情,調和藥性。

3. 清火之劑

蔣寶素曰:火者,有君火,有相火。君火以明,相火以位。天之日,人之心,君火也;萬物百病之火,皆相火也。明位相生,君相相資,如環無端,亢變則病生焉。以天地言之,如溽暑流行,爍石流金,此天地六淫之火,君火傷人之證也;龍雷振盪,光焰詣天,此天地之藏火,火不歸元之證;赤旱千里,川源枯竭,此天地之府火,火從邪化之證,陰霾四翳,此天地無火之證;皆相火也。

以人言之,則斑疹瘡瘍,一時暴起,此人之六淫之火,君火傷己之證也;若肝腎陽升,面戴陽色,此人之藏火,火不歸原之證;伏邪化熱,苔刺唇焦,此人之府火,火從邪化之證;形神暗淡,食少便溏,此人之無火之證,皆相火也。其君相二火,論之甚詳,而治法尤宜細辨。

白話文:

蔣寶素說:火,分為君火和相火。君火主明,相火主位。天之太陽,人體之心臟,皆屬君火;萬物百病的火,皆屬相火。明與位相互滋生,君火與相火互相資助,就像環環相扣,沒有頭尾,若失衡變化則會生出病症。

以天地而言,如酷暑炎熱,岩石融化,金屬熔化,此為天地六淫之火,君火傷人之證;如雷電轟鳴,光芒直衝天際,此為天地之藏火,火不歸元之證;如乾旱千里,河流枯竭,此為天地之府火,火從邪氣化生之證;如陰霾遍布,此為天地無火之證;以上皆屬相火。

以人體而言,如斑疹瘡瘍,突然爆發,此為人體六淫之火,君火傷己之證;如肝腎陽氣上升,面容紅潤,此為人體之藏火,火不歸原之證;如伏藏的邪氣化為熱,舌苔尖銳,嘴唇乾燥,此為人體之府火,火從邪氣化生之證;如形神黯淡,食慾不振,大便稀溏,此為人體無火之證;以上皆屬相火。

君火與相火,其論述非常詳盡,而治療方法更需仔細辨別。

大抵五臟六腑、七情六淫,皆有火病,總不外乎表、里、虛、實四者之間,而表裡之間,又不外乎虛、實兩途,但能知其虛實,則虛者補之、攝之,實者清之、散之,於是治火之法,無餘蘊矣。茲集但列治實火諸方於後,以供採擇,其餘一切虛火諸法,皆散見各門,學者尋繹可也。

白話文:

總之,五臟六腑、七情六欲,都會導致火病,總的來說,不外乎表、裡、虛、實四種情況。而表裡之間,又分為虛、實兩方面。只要能分辨虛實,就能針對虛者補益、調理,實者清熱、散火,這樣治療火病的方法就沒有遺漏了。

本書只列舉治療實火的方劑,供大家參考。其他治療虛火的方劑,都散見於各個醫書門派,學者可以自行查找研究。

4. 黃連解毒湯

黃連解毒柏芩梔,熱勢猖狂不可持。一切火邪充上下。躁煩吐衄急宜施。

黃連解毒湯,黃連,黃芩,黃柏,梔子(等分),治一切火邪,表裡俱盛,狂躁煩心,口燥咽乾,大熱乾嘔,錯語不眠,吐血衄血,熱盛發斑等證。汪訒庵曰:毒者,即火邪之盛也。邪入於陽則狂,心為熱所擾則煩,躁則煩之盛也。口燥咽乾,火盛津枯也;乾嘔者,熱毒上衝也;錯語者,熱毒其神也;不眠者,熱盛而陰不靜也;至於吐衄、發斑等證,熱攻入胃,逼血妄行也。此皆六淫火邪,充斥上下、表裡,有實無虛之證。

白話文:

黃連解毒湯是由黃連、黃芩、黃柏、梔子等藥物組成,用於治療各種火邪引起的症狀,包括狂躁煩心、口乾舌燥、乾嘔、神志不清、失眠、吐血、鼻出血等,藥物能清熱解毒,讓身體回復正常。

故治法非緩劑可以了事者。黃芩清上焦之火,黃連清中焦之火,黃柏清下焦之火。梔子瀉三焦之火,從心肺之分,屈曲下行,由小腸、膀胱而出。蓋四味皆大苦大寒之藥,清其亢甚之火,而救其欲絕之水也。然非實熱,不可輕投耳。

白話文:

所以治療方法並非可以用緩和的藥物來輕易解決的。黃芩清熱上焦的火,黃連清熱中焦的火,黃柏清熱下焦的火。梔子瀉散三焦的火,從心肺的部位開始,彎曲下行,經過小腸、膀胱排出體外。這四味藥都具有苦寒的性質,能清熱去火,拯救即將枯竭的津液。但若不是實熱證,就不能輕易服用。

5. 升陽散火湯(東垣)

升陽散火葛升柴,羌獨防風參芍加,甘草更加薑棗配,陽經火鬱發之諧。

升陽散火湯,柴胡(八錢),防風(二錢半),葛根,升麻,羌活,獨活,人參,白芍(各五錢),生熟,甘草(各三錢),每服五錢,加薑、棗煎。治六淫火邪,外郁肌表,熱如火燎,捫之烙手,無汗不解,清之不愈者,用此發之。夫六淫有火,七情亦有火,皆有表裡、虛實,學者固當省察。

白話文:

升陽散主要由火葛、升麻、柴胡、防風、參、芍等藥材組成,並添加甘草、薑、棗。此方用於治療因六淫火邪或七情郁火導致的陽經火鬱,表現為肌表發熱、觸摸灼手、無汗等症狀,尤其適合清熱方法無效的患者。

此方治外來之火,鬱於表分,而不得解散者。然火之為病,疾如奔馬,其客於表也,則不能拘據於一經,故以柴胡以發少陽之火,升、葛以發陽明之火,羌、防以發太陽之火。但外來之邪,雖充斥三陽,然其來也,必始自太陽,其去也,亦必還返太陽。太陽與少陰為表裡,其界最近,不免有侵犯之虞,故以獨活從少陰解其渙散之邪,而以人參、甘草益元氣,芍藥斂陰血,薑、棗和營衛,皆欲使邪不犯於內耳。

白話文:

這方子用來治療外來的熱邪,鬱積於表層,無法散發出去的病症。熱邪發病迅速,如同奔馬,它侵犯表層時,不會局限於某一條經脈,因此用柴胡來疏解少陽經的熱邪,升麻、葛根來疏解陽明經的熱邪,羌活、防風來疏解太陽經的熱邪。

但是外來的邪氣,雖然充斥三陽經,但它進入人體時,必然先從太陽經開始,離開人體時,也必然要回到太陽經。太陽經與少陰經是表裡關係,彼此界限最近,難免會有相互侵犯的可能性,所以用獨活從少陰經來驅散渙散的邪氣,同時用人參、甘草來補益元氣,芍藥收斂陰血,生薑、大棗調和營衛,目的就是要防止邪氣侵入內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