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成方便讀》~ 卷三 (10)
卷三 (10)
1. 五汁飲(鞠通)
五汁飲方條辨中,藕梨薺蔗四般春,蘆根取汁相和服,肺胃溫邪熱上攻。
五汁飲,梨汁,荸薺汁,鮮蘆根汁,藕汁,甘蔗汁,臨時斟酌多少,和勻涼服。不喜涼者,重湯燉溫服之。治手太陰溫病口渴甚者,此湯主之。夫溫病之來,皆從口鼻而入,無不先傷肺胃。倘肺胃之陰素傷,則津枯液涸之象,早見一斑。急以甘寒之屬滋液救焚,其無形之邪,不清自解。
故方中五物,皆用鮮汁,取其甘涼退熱,而其力較乾者煎湯為尤甚。且五物之中,雖皆屬甘寒,而各自為用。如梨之清肺,蘆之清胃,二味皆能流利大腸。溫邪雖屬無形,恐內有痰滯,荸薺可以消導之。熱傷陰血,則血熱相瘀,藕汁可以行散之。甘蔗甘平,和中養胃,一如方中用甘草之意,此亦善於立方者耳。
白話文:
【五汁飲(鞠通)】
在五汁飲這個藥方中,主要成分有春季的蓮藕、梨、薺菜、甘蔗等四種食材。這些材料會被榨成汁,再混合蘆葦根的汁液一同服用,用以對抗因肺部與胃部溫熱邪氣上升所導致的疾病。
五汁飲由梨汁、薺菜汁、新鮮蘆葦根汁、蓮藕汁和甘蔗汁組成,根據實際需求調整各成分的比例,混合後冷飲。如果不喜歡冷飲,也可以加熱後溫服。此湯適合治療手太陰經絡的溫病,特別是口渴嚴重的情況。溫病通常從口鼻進入人體,首當其衝的是肺和胃。如果肺胃陰分本就受損,那麼身體就會出現津液枯竭的徵兆。這時應立即使用甘寒類的食材滋補津液,以達到消滅邪氣的效果。
因此,此方中的五種成分均採用新鮮榨汁,因為甘涼的特性有助於退燒,效果比乾燥材料煎煮更佳。而且,這五種成分雖然都屬於甘寒類,但各有專長。例如,梨可以清肺,蘆葦根可以清胃,兩者都能促進大腸蠕動。溫邪雖無形,但若伴隨痰滯,薺菜可以幫助消化。熱度傷害陰血,可能導致血液淤積,蓮藕汁可以幫助血液流通。甘蔗性味甘平,能夠調和脾胃,就像方中加入甘草的作用,這也是創立此方的人的高明之處。
2. 冬地三黃湯(鞠通)
冬地三黃芩柏連,元參甘草共相添,蘆根汁與銀花露,溫病陰虧濕熱兼。
冬地三黃湯,麥冬(八錢),黃連(一錢),蘆根汁(半酒杯,沖),元參(四錢),黃柏(一錢),銀花露(半酒杯,沖),細生地(四錢),黃芩(一錢),生甘草(三錢),水八杯,煮取三杯,分三次服。以小便得利為度。治陽明溫病,實證未劇,濕熱相兼,不可下,小便不利,陰津不足者,此湯主之。
夫溫病一證,與傷寒迥異。傷寒慮在亡陽,及至寒邪化熱,傳入胃腑,證見燥實,乃成下證。溫病慮在傷陰,內多濕熱,即使邪入陽明,而成可下之證,其黏膩交固之氣,有非下法可以去者,而陰氣愈熱愈傷,勢不得不兩顧而治,故以生地、元參、麥冬之養陰津,三黃之化濕熱。銀花露、蘆根汁皆系甘涼清潤之品,一可解溫邪於外,一可清溫邪於中。
用甘草者,緩病之急,和藥之性耳。
白話文:
【冬地三黃湯(鞠通)】
冬地三黃湯的配方包含了麥冬、黃連、蘆根汁、元參、黃柏、銀花露、細生地、黃芩以及生甘草。具體劑量如下:麥冬八錢、黃連一錢、蘆根汁半酒杯(沖)、元參四錢、黃柏一錢、銀花露半酒杯(沖)、細生地四錢、黃芩一錢、生甘草三錢。將這些材料用水八杯煮沸,煮到剩下三杯,然後分三次服用。治療的標準是當小便順暢時即為適度。
這個湯主要用於治療陽明溫病,當症狀尚未劇烈,且同時存在濕熱的情況,無法使用瀉下療法,且伴有小便不順,陰津不足的患者。此湯能有效應對這些情況。
溫病這種病症,與傷寒完全不同。傷寒主要擔心的是陽氣的流失,當寒邪轉化為熱,進入胃腑,出現乾燥且實證的症狀,才會成為需要瀉下的病症。然而,溫病主要擔憂的是陰津的損失,體內多有濕熱,即使邪氣進入陽明,形成可以使用瀉下療法的狀況,但因氣滯粘稠難以單純通過瀉下消除,加上陰氣越熱越容易受傷,因此必須同時照顧到兩個方面來治療,所以使用了生地、元參、麥冬來滋養陰津,並用三黃來化解濕熱。銀花露和蘆根汁都是甘涼清潤的成分,一方面可以從外部解決溫邪,另一方面則能從內部清除溫邪。
使用甘草的原因,主要是緩和病情的急迫性,並調和藥物的性質。
3. 清火之劑
蔣寶素曰:火者,有君火,有相火。君火以明,相火以位。天之日,人之心,君火也;萬物百病之火,皆相火也。明位相生,君相相資,如環無端,亢變則病生焉。以天地言之,如溽暑流行,爍石流金,此天地六淫之火,君火傷人之證也;龍雷振盪,光焰詣天,此天地之藏火,火不歸元之證;赤旱千里,川源枯竭,此天地之府火,火從邪化之證,陰霾四翳,此天地無火之證;皆相火也。
以人言之,則斑疹瘡瘍,一時暴起,此人之六淫之火,君火傷己之證也;若肝腎陽升,面戴陽色,此人之藏火,火不歸原之證;伏邪化熱,苔刺唇焦,此人之府火,火從邪化之證;形神暗淡,食少便溏,此人之無火之證,皆相火也。其君相二火,論之甚詳,而治法尤宜細辨。
大抵五臟六腑、七情六淫,皆有火病,總不外乎表、里、虛、實四者之間,而表裡之間,又不外乎虛、實兩途,但能知其虛實,則虛者補之、攝之,實者清之、散之,於是治火之法,無餘蘊矣。茲集但列治實火諸方於後,以供採擇,其餘一切虛火諸法,皆散見各門,學者尋繹可也。
白話文:
蔣寶素說:火,分為君火和相火兩種。君火代表光明,相火代表位置。天空中的太陽,人心中的火,這就是君火;萬物及各種疾病的火,都是相火。光明與位置互相生成,君火與相火互相資助,如同環狀無始無終,一旦過度變化就會導致疾病產生。
從天地的角度來說,像是炎熱的夏天,能把石頭烤熱,把金屬熔化,這是天地間六淫之一的火,是君火傷人的例子;龍卷風或雷電震盪,光焰直衝天際,這是天地的藏火,是火氣未歸原位的例子;千里紅旱,河流乾涸,這是天地的府火,是火氣轉化為邪的例子;四周陰暗霧霾,這是天地無火的例子;這些都是相火的例子。
以人來說,如皮膚上突然出現的疹子或傷口,這是人體六淫之一的火,是君火傷己的例子;若肝腎的陽氣上升,臉色呈現紅潤,這是人體的藏火,是火氣未歸原位的例子;潛伏的邪氣轉化為熱氣,舌苔厚刺,嘴脣乾燥,這是人體的府火,是火氣轉化為邪的例子;身體形態精神暗淡,食慾不佳,大便稀軟,這是人體無火的例子;這些都是相火的例子。
對於君火和相火,理論上已經詳細闡述,然而治療方法更應該細致區別。
基本上,五臟六腑、七情六淫,都會有火病,總體上不會超出表、裏、虛、實四種情況,而在表裏之間,又不出虛、實兩種路徑,只要能夠判斷虛實,那麼虛的就補充、收斂,實的就清除、分散,這樣治療火病的方法,就沒有什麼遺漏了。這個集合只列出治療實火的各種方法,供選擇使用,其他所有虛火的治療方法,都散落在各個部分,學習者可以自行尋找理解。
4. 黃連解毒湯
黃連解毒柏芩梔,熱勢猖狂不可持。一切火邪充上下。躁煩吐衄急宜施。
黃連解毒湯,黃連,黃芩,黃柏,梔子(等分),治一切火邪,表裡俱盛,狂躁煩心,口燥咽乾,大熱乾嘔,錯語不眠,吐血衄血,熱盛發斑等證。汪訒庵曰:毒者,即火邪之盛也。邪入於陽則狂,心為熱所擾則煩,躁則煩之盛也。口燥咽乾,火盛津枯也;乾嘔者,熱毒上衝也;錯語者,熱毒其神也;不眠者,熱盛而陰不靜也;至於吐衄、發斑等證,熱攻入胃,逼血妄行也。此皆六淫火邪,充斥上下、表裡,有實無虛之證。
故治法非緩劑可以了事者。黃芩清上焦之火,黃連清中焦之火,黃柏清下焦之火。梔子瀉三焦之火,從心肺之分,屈曲下行,由小腸、膀胱而出。蓋四味皆大苦大寒之藥,清其亢甚之火,而救其欲絕之水也。然非實熱,不可輕投耳。
5. 升陽散火湯(東垣)
升陽散火葛升柴,羌獨防風參芍加,甘草更加薑棗配,陽經火鬱發之諧。
升陽散火湯,柴胡(八錢),防風(二錢半),葛根,升麻,羌活,獨活,人參,白芍(各五錢),生熟,甘草(各三錢),每服五錢,加薑、棗煎。治六淫火邪,外郁肌表,熱如火燎,捫之烙手,無汗不解,清之不愈者,用此發之。夫六淫有火,七情亦有火,皆有表裡、虛實,學者固當省察。
此方治外來之火,鬱於表分,而不得解散者。然火之為病,疾如奔馬,其客於表也,則不能拘據於一經,故以柴胡以發少陽之火,升、葛以發陽明之火,羌、防以發太陽之火。但外來之邪,雖充斥三陽,然其來也,必始自太陽,其去也,亦必還返太陽。太陽與少陰為表裡,其界最近,不免有侵犯之虞,故以獨活從少陰解其渙散之邪,而以人參、甘草益元氣,芍藥斂陰血,薑、棗和營衛,皆欲使邪不犯於內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