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成方便讀》~ 卷二 (15)
卷二 (15)
1. 導赤散(錢乙)
導赤散中生地黃,草梢竹葉木通良。小腸濕熱因心火,淋痛難當口舌瘡。
導赤散,生地,木通,甘草梢,淡竹葉,等分煎。治小腸有火,溺赤淋痛,口糜舌瘡等證。夫淋與濁,不必分為二證,但察其痛與不痛,以及精道溺道之分,則寒熱虛實自可瞭然於胸中。其從精道而出者,除敗精瘀濁,阻塞竅道,痛則不通外,皆屬乎虛。或因勞而發者,則為勞淋;或氣虛下陷,時發時止者,則為氣淋;或腎虛不固,精不能藏,所出如膏如油者,則為膏淋。至於砂淋、石淋、血淋等證,悉從溺道而來,皆屬小腸、膀胱之病。
大抵因濕熱而致者,十常八、九,因虛寒而成者,十無一、二。然亦有脾虛濕濁下注一證,亦出於溺道,如婦人之白帶、白濁之類,但又不可作虛證治。統而論之,淋之為病,一切虛實、寒熱,無不有傷於陰。故此方以生地滋養陰血,木通清利濕熱,甘草梢達腎莖而止痛,淡竹葉清肺熱以下行,所謂水出高源,源清則流自潔矣。此為陰虛濕熱成淋者設也。
白話文:
【導赤散(錢乙)】
導赤散的組成成分包括生地黃、木通、甘草梢和淡竹葉,這些成分等量煎煮後服用。它主要用於治療小腸部位的火熱症狀,像是排尿顏色深紅、排尿疼痛、口腔潰瘍和舌頭起泡等問題。
淋證和濁證不必視為兩種不同的疾病,判斷的關鍵在於是否伴有疼痛,以及是由精道還是尿道產生的問題。如果是由精道產生,除了因敗精瘀濁堵塞通道導致的疼痛之外,其他情況多屬於虛證。若因勞累引發,則稱為勞淋;若由氣虛下陷,時發時止,則稱為氣淋;若因腎虛不能固守,精液無法藏住,排出物質如膏如油,則稱為膏淋。至於砂淋、石淋、血淋等症狀,都由尿道產生,屬於小腸和膀胱的疾病。
大多數情況是因為濕熱引起,約佔八到九成,由虛寒造成的只佔一到二成。但也有一種脾虛濕濁下注的情況,同樣由尿道產生,像婦女的白帶、白濁等,但這種情況又不能按虛證治療。總而言之,淋證這類疾病,無論虛證、實證、寒證、熱證,都會對陰造成傷害。因此,此方用生地黃滋養陰血,木通清除濕熱,甘草梢能達到腎莖部位止痛,淡竹葉能清肺熱並向下行走,就像水出自高處,源頭清澈則水流自然乾淨。此方主要針對陰虛濕熱引起的淋證。
2. 復元活血湯
復元活血是柴歸,花粉桃紅山甲煨,甘草大黃鬚酒浸,損傷瘀結痛能開。
復元活血湯,柴胡(五錢),當歸,花粉,甘草,炙甲片,紅花(各二錢),桃仁(五十粒,去皮尖,研),大黃(一兩酒浸),治跌僕損傷,或從高下墜,惡血留於兩脅,疼痛不可忍者。夫跌打損傷一證,必有瘀血積於兩脅間,以肝為藏血之臟,其經行於兩脅,故無論何經之傷,治法皆不離於肝。且跌僕一證,其痛皆在腰脅間,尤為明證。
故此方以柴胡之專入肝膽者,宣其氣道,行其鬱結,而以酒浸大黃,使其性不致直下,隨柴胡之出表入里,以成搜剔之功。當歸能行血中之氣,使血各歸其經;甲片可逐絡中之瘀,使血各從其散。血瘀之處,必有伏陽,故以花粉清之。痛盛之時,氣脈必急,故以甘草緩之。桃仁之破瘀,紅花之活血,去者去,生者生,痛自舒而元自復矣。
白話文:
【復元活血湯】
這帖藥方主要成分有柴胡、當歸、花粉、甘草、炮製過的穿山甲片、紅花、桃仁和大黃,其中柴胡用量為五錢,當歸、花粉、甘草、炮製過的穿山甲片、紅花各用二錢,桃仁用五十粒(需去皮尖並研磨),大黃則是一兩並用酒浸泡。這帖藥主要治療因摔打、墜落等外傷導致的內出血,特別是血液滯留在肋側,引發劇烈疼痛的情況。
跌打傷害這種症狀,通常會有瘀血積存在肋側,因為肝臟負責儲存血液,且其經絡運行在肋側,所以無論哪條經絡受傷,治療原則都離不開調理肝臟。此外,跌打傷害常見的疼痛部位在腰部和肋側,這是顯著的證據。
因此,這帖藥方用柴胡專門調理肝膽,疏通氣道,消除鬱結,再配以酒浸泡的大黃,防止其性質直接向下,而是跟隨柴胡的特性,既能表達於體表又能深入體內,以發揮搜刮清除的作用。當歸能促進血液循環,使血液順利歸經;穿山甲片可以驅除微血管中的瘀血,讓血液順利散開。瘀血所在的地方,必定有潛藏的熱量,所以使用花粉來清熱。當疼痛嚴重時,氣脈必然緊張,所以用甘草來緩解。桃仁有助於破除瘀血,紅花能活化血液,讓舊血排出,新血生成,疼痛自然得到舒緩,元氣也得以恢復。
3. 四烏湯
四烏湯本是成方,烏藥還須香附良,歸地芍芎甘草等,血中氣滯痛難當。
四烏湯,生地,當歸,白芍,川芎,烏藥,香附,甘草,治血中氣滯,小腹急痛。小腹者,肝臟所居之所,肝經所到之處,為藏血之地。但血陰而氣陽,陽動而陰靜,血因氣行,氣為血帥。由是知血中有氣,然後可以調和於五臟,灑陳於六腑,而後入於脈也。若血中之氣一滯,則血亦不流,為痛、為疝、為癥瘕,諸病均由來矣。
治法仍宜於血中行氣,故以四物湯之養血活血、能補能宣者,以之為君;而以烏藥、香附通行十二經之氣,上下表里,無所不到,引領四物,為之先聲。用甘草者,緩其急而和其中,使氣血各復其常也。
白話文:
【四烏湯】這是一個傳統的藥方,主要成分包括烏藥和香附,兩者相輔相成,效果更佳。再加上當歸、熟地、白芍、川芎和甘草,這些成分對於血液循環受阻導致的疼痛有很好的療效。
四烏湯的成分包括生地、當歸、白芍、川芎、烏藥、香附和甘草,主要是用來治療血液循環受阻,導致的小腹部位劇烈疼痛。小腹是肝臟的所在位置,也是肝經循行的地方,肝臟是儲存血液的重要器官。然而,血液屬陰,氣屬陽,氣具有動力,而血液則較為靜態,血液會隨著氣的運行而流動,氣則像是血液的導師。由此可知,血液中含有氣,這樣才能在五臟之間調和,讓血液在六腑中順利流動,最後進入血管。
一旦血液中的氣受阻,血液也就無法順暢流動,進而可能引起疼痛、疝氣、癥瘕等多種疾病。
治療方法應該是針對血液中的氣進行調理,因此選用了以滋養血液、活化血液、補充與宣散血液的四物湯作為主藥;再配以烏藥和香附,它們能夠通達全身十二條經絡,無論是上半身還是下半身,表層還是內裡,都能無所不至,帶領四物湯中的成分率先發揮作用。使用甘草,則是為了緩解急痛,調和身體,讓氣血各自恢復正常狀態。
4. 十灰散(一方薄荷改荷葉)
十灰散內十般灰,茅柏櫚丹茜薄煨,二薊梔黃各炒黑,妄行諸血遏其危。
十灰散,大薊,小薊,側柏葉,薄荷,茜草根,茅根,山梔,大黃,丹皮,棕櫚皮,各等分。各燒灰存性,紙裹蓋地上一夕,食遠服二三錢,童便調下。治一切吐血、咯血不止,先用此遏之。夫吐血、咯血,固有陽虛、陰虛之分,虛火、實火之別,學者固當預為體察。而適遇卒然暴起之證,又不得不用急則治標之法,以遏其勢。
然血之所以暴湧者,姑無論其屬虛、屬實,莫不皆由氣火上升所致,丹溪所謂氣有餘即是火,即不足之證,亦成上實下虛之勢。火者,南方之色。凡火之勝者,必以水濟之。水之色黑,故此方彙集諸涼血、澀血、散血、行血之品,各燒灰存性,使之涼者涼,澀者澀,散者散,行者行,由各本質而化為北方之色,即寓以水勝火之意。用童便調服者,取其鹹寒下行,降火甚速,血之上逆者,以下行為順耳。
白話文:
【十灰散(一方薄荷改荷葉)】
十灰散包含了十種成分,分別是大薊、小薊、側柏葉、荷葉(原方中的薄荷)、茜草根、茅根、山梔、大黃、丹皮和棕櫚皮,這些成分都需要先經過燒灰存性的步驟,然後用紙包好,放置在地上一夜,服用時應在飯後兩三小時,每次用量約二至三錢,並用孩童的尿液調服。這藥方主要用於治療各種止不住的吐血、咯血情況,當這種症狀發生時,可先使用這個方法來抑制出血的情況。
吐血、咯血的狀況,確實存在陽虛、陰虛的不同類型,以及虛火、實火的區別,學習醫學的人理應仔細辨識。但當遇到突然爆發的病情,就必須採用急則治標的方式,先控制住出血的情況。
然而,造成血液突然大量湧出的原因,無論是虛證還是實證,大多是由於氣火上沖所導致的。正如丹溪所言,氣過剩就是火,即使是在氣不足的情況下,也會形成上實下虛的局面。火,是南方的象徵,凡火勢強烈的情況,必須用水來平衡。水的顏色是黑色,因此,這個藥方集合了多種能涼血、止血、散血、活血的成分,經燒灰存性的處理後,讓涼的更涼,止的更止,散的更散,活的更活,從各自原有的特性轉化為北方的黑色,隱含著用水剋火的意涵。使用孩童的尿液來調服,是因為其性質鹹寒,向下行走,能迅速降火,對於血液向上逆流的情況,以下行纔是順應自然的狀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