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成方便讀》~ 卷三 (8)
卷三 (8)
1. 炙甘草湯(仲景,一方用棗仁)
炙甘草湯生地黃,麻仁參麥棗生薑,桂枝酒水阿膠等,邪少虛多脈結嘗。
炙甘草湯,炙甘草(四兩),桂枝(三兩),生薑(三兩),麥冬(半升),麻仁(半升),人參,阿膠(各二兩),大棗(三十枚),生地黃(一斤),上九味,以酒七升,水八升,先煮八味,取三升,去滓,內膠烊化。溫服一升,日三服。治傷寒脈結代,心動悸。寒傷心,主陰正內亡,邪少虛多之候,以及肺痿咳唾,心中溫溫液液者。
白話文:
炙甘草湯、生地黃、麻仁、人參、麥冬、大棗、生薑、桂枝酒水阿膠等,用於邪少虛多,脈象結代的患者。藥方包括炙甘草四兩、桂枝三兩、生薑三兩、麥冬半升、麻仁半升、人參、阿膠各二兩、大棗三十枚、生地黃一斤,以酒七升、水八升煎煮,先煮八味取三升,去渣,再加入阿膠烊化。溫服一升,每日三次。主治傷寒脈象結代,心悸,寒傷心,陰正內虛,邪少虛多,以及肺痿咳唾,心中溫熱液狀的症狀。
夫心為君主,義不受邪,於象為離,為陽中之太陽。然離中有陰,一陰居於二陽之中。心雖牡藏,而主血、主脈者,皆屬於心也。若心中陰血不足,而為寒邪所傷,故見以上之證矣。方中生地、阿膠、麥冬補心之陰,人參、甘草益心之陽,桂枝、生薑、清酒以散外來之寒邪,麻仁、大棗以潤內腑之枯槁。具治肺痿一證,亦為虛寒所致,皆邪少虛多之候,故咳唾多,心中溫溫液液。
讀者細觀《金匱》可也。
白話文:
心臟是人體的主宰,不受邪氣侵犯,在五行中屬火,是陽中之陽。但火中也包含陰,一陰居於二陽之中。雖然心臟藏於胸腔,但掌管血液和脈絡的,都屬於心臟。如果心臟的陰血不足,受到寒邪侵襲,就會出現上述的症狀。方劑中生地、阿膠、麥冬補益心臟的陰氣,人參、甘草滋補心臟的陽氣,桂枝、生薑、清酒驅散外來的寒邪,麻仁、大棗滋潤內臟的枯燥。此方可用於治療肺痿,肺痿也是因虛寒所致,都是邪氣少而虛弱多的情況,所以患者會經常咳嗽、咳出唾液,感到心裏溫熱潮濕。讀者可細看《金匱要略》了解更詳細的內容。
2. 麥門冬湯(金匱)
麥門冬湯半夏參,棗甘粳米合煎成。咽喉不利因虛火,養胃除煩逆氣平。
麥門冬湯,麥門冬(七升),半夏(一斤),人參(三兩),甘草(二兩),大棗(十二枚),粳米(三合),治火逆上氣,咽喉不利,止逆下氣,此湯主之。此手太陰、足陽明之方也。夫肺與胃之氣,皆以下行為順,上行為逆;若肺胃陰傷,虛火內動,則氣上逆矣。氣上逆則痰涎隨之,於是咽喉不利所由來也。
白話文:
麥門冬湯是由麥門冬、半夏、人參、甘草、大棗和粳米組成,用來治療因虛火上升導致的咽喉不利,可以養胃除煩,逆氣平順。
麥冬甘苦而寒,養肺胃之陰而降火,故以為君。然胃者,肺之母氣也,為水穀之海,後天之源,凡人有胃則生,無胃則死。故人之生氣出胃中,雖陰虛火逆,不可純用甘寒潤降之品,有傷生氣。故以參、甘、棗、米等藥,甘溫潤澤,益氣生陰,補而不燥,同麥冬即可大補中氣,大生津液。而以半夏辛溫之品,參贊其間,可以利咽喉,散結氣,行痰降逆,以之為臣。
然後立方之功,益彰其大耳。
白話文:
麥冬性味甘苦寒,能滋養肺胃陰氣,降解內熱,因此被列為君藥。然而,胃是肺的母氣之源,如同水穀之海,也是後天之本。人若有胃,則能生存;若無胃,則必死。因此,人體的生氣來自胃中,即使陰虛火逆,也不宜單用甘寒潤降的藥物,以免傷及生氣。
故而,應搭配人參、甘草、大棗、米等藥物,性味甘溫潤澤,能益氣生陰,補而不燥,與麥冬同用,就能大補中氣,滋生津液。而半夏辛溫,可參贊其中,利咽喉,散結氣,行痰降逆,被列為臣藥。
如此搭配,藥方之效力就能更加顯著。
3. 滋燥養營湯
滋燥養營兩地黃,苓甘歸芍及艽防。爪枯膚燥兼風閉,火爍金傷血液亡。
滋燥養營湯,當歸(酒洗),生地黃,熟地,芍藥(酒炒),黃芩(酒炒),秦艽(各一錢),防風,甘草(各五分),治火爍肺金,血虛風燥,皮膚皺揭,筋急爪枯,或大便風閉等證。此血虛火燥之方也。夫營血者,所以營養經絡,灌溉臟腑,潤澤一身者也。然人之氣血稟賦,不無偏勝,氣屬陽,而血屬陰。
白話文:
滋燥養營湯
這首方劑由生地黃、熟地黃、當歸、芍藥、黃芩、秦艽、防風、甘草組成,用於治療因肺金受傷,血虛風燥引起的症狀,例如:
- 皮膚乾燥皺紋
- 筋脈緊縮、指甲枯乾
- 腸胃燥熱便秘
藥物作用:
- 滋燥養營: 生地黃、熟地黃滋陰養血,潤燥生津。
- 清熱解毒: 黃芩清熱瀉火,解毒消炎。
- 舒筋活絡: 秦艽、防風祛風濕,舒筋活絡。
- 調和營氣: 當歸、芍藥補血活血,調和氣血。
- 甘草 調和藥性,緩解藥物的副作用。
藥理分析:
營血是人體營養經絡、滋養臟腑、潤澤全身的物質。人體氣血稟賦各不相同,陽氣主外,陰血主內。若陰血不足,就會導致血虛風燥,出現上述症狀。此方以滋陰養血、清熱解毒、舒筋活絡為主要功效,從根本上改善血虛風燥的病理狀態。
故陰血不足者,則內熱自生,熱生則風動,風火既動於內,則外來六淫之風火,交相併合,於是風火相灼於營血之中,營陰日枯,風火日盛,外不能營於皮毛,則皮膚皺揭,內不能營於筋骨,則筋急爪枯,燥於上則口渴,燥於下則便難,種種燥象所由來矣。治內生之風熱,養陰則熱自退,活血則風自消。
故以生地、熟地補陰壯水,當歸和血活血,芍藥酸苦微寒。平內風,清虛熱,兩擅其長。但既有外來風火雜合其間,又不得不略用治標之法,故以秦艽、防風以散風。凡風藥皆燥,血虛者忌燥。此二味為風藥中潤劑。黃芩以清其邪火,甘草不特協和中外,且以緩病勢之急耳。
白話文:
所以陰血不足的人,體內就會產生熱氣,熱氣旺盛就會引起風邪,內部的風火一旦活躍,就會與外來的六淫風火相互結合,於是風火在血液中相互灼燒,營陰日漸枯竭,風火日益增強,無法滋養皮膚毛髮,就會導致皮膚皺縮乾燥,無法滋養筋骨,就會導致筋絡緊縮、指甲枯萎,上焦乾燥就會口渴,下焦乾燥就會排便困難,種種乾燥的症狀由此而來。治療內生風熱,滋養陰液則熱氣自然消退,活血化瘀則風邪自然消除。
因此,用生地、熟地來滋補陰血、壯陽水,用當歸來和血活血,用芍藥來酸苦微寒,平息內風,清虛熱,兩者兼具優點。但由於外來的風火也混雜其中,不得不略施治標之法,所以用秦艽、防風來散風。所有風藥都具有燥性,血虛者忌燥,這兩種藥物是風藥中的潤劑。用黃芩來清熱解毒,用甘草不僅可以調和內外,還能緩解病情的急迫。
4. 潤腸丸(東垣)
潤腸丸內大麻仁,歸尾羌桃軍用生,或入艽防皂角子,津枯風燥火瘀凝。
潤腸丸,大黃,歸尾,羌活(各五錢,桃仁研),大麻仁(去殼各一兩),蜜丸。一方有防風,或入秦艽、皂角子,燒存性用。治腸胃有伏火,或風血相搏結於腸中,大便閉澀,不思納穀等證。夫胃與大腸皆屬陽明,陽明主津液,腸胃既有伏火,則津液耗亡。其無形之火,即挾腸胃中之渣滓,並素有之留血,結而為燥。
白話文:
潤腸丸方中包含大麻仁,歸尾、羌活各五錢,桃仁研碎。另加去殼的大麻仁一兩,製成蜜丸。也有一種方子,添加防風,或加入秦艽、皂角子,燒成炭後使用。此丸主治腸胃積熱,或風血交搏凝結於腸道,導致大便秘結,食慾不振等症。
因為胃和大腸都屬於陽明經,陽明經主司津液,當腸胃積熱時,津液就會耗損。無形的熱氣會將腸胃中的食物殘渣和瘀血凝聚,形成燥熱。
然火疾則風生,更不待外風之至也。但既結為燥實,即為有形留著於內,又非僅用潤藥可能盪滌。故方中雖用潤燥通腸,不足以下其堅凝之質,必藉大黃之推陳致新,乃能有效。歸尾、桃仁破其血,羌活宣其風,風散瘀行,閉自通而津液自復矣。其加艽、防、皂子者,亦由風勝而用之耳。
白話文:
然而,火熱的疾病容易引起風氣,並不需要外來的風吹就能產生。但病症已經凝結為乾燥固定的狀態,就已經是有形的物質留在體內,單靠滋潤的藥物很難清除。所以方劑中雖然使用了潤燥通腸的藥物,但不足以化解其堅硬凝結的性質,必須依靠大黃的推陳致新,才能真正有效。歸尾、桃仁破除血瘀,羌活宣散風氣,風散瘀消,阻塞自然通暢,津液自然恢復。方劑中加入防風、皂角等藥物,也是因為風氣盛行而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