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成方便讀》~ 卷三 (7)
卷三 (7)
1. 二妙丸
三妙丸,四妙丸
二妙丸中蒼朮先,和同黃柏兩相兼。若增牛膝名三妙,苡薏加之四妙賢。
二妙丸,蒼朮,黃柏,治濕熱盛於下焦而成痿證者。夫痿者萎也,有軟弱不振之象,其病筋脈弛長,足不任地,步履歪斜,此皆濕熱不攘,蘊留經絡之中所致。然濕熱之邪,雖盛於下,其始未嘗不從脾胃而起。故治病者必求其本,清流者必潔其源。方中蒼朮辛苦而溫,芳香而燥,直達中州,為燥濕強脾之主藥。
但病既傳於下焦,又非治中可愈,故以黃柏苦寒下降之品,入肝腎直清下焦之濕熱,標本並治,中下兩宣,如邪氣盛而正不虛者,即可用之。
白話文:
二妙丸由蒼朮和黃柏組成,用來治療下焦濕熱導致的痿證。痿,是指肌肉萎縮無力,表現為軟弱無力、筋脈鬆弛、腳無法承重、步履不穩,這些都是因為濕熱停留在經絡中所致。但濕熱雖然在下焦發作,卻是從脾胃開始的。因此治療要從根本入手,清熱必須先潔淨其源頭。方劑中蒼朮性味辛溫,芳香燥濕,能直接作用於脾胃,是燥濕健脾的主藥。
但病症已經傳到下焦,單靠治療脾胃並不能完全治癒,所以加入黃柏,它苦寒下降,入肝腎,直接清除下焦濕熱,標本兼治,上下兩頭並治。如果邪氣盛而正氣不虛,就可以使用這個方劑。
三妙丸就是在二妙丸的基礎上加入牛膝,四妙丸則是在三妙丸的基礎上再加入薏苡仁。
本方加牛膝,為三妙丸。以邪之所湊,其氣必虛,若肝腎不虛,濕熱決不流入筋骨。牛膝補肝腎,強筋骨,領蒼朮、黃柏入下焦而祛濕熱也。
再加苡仁,為四妙丸。因《內經》有云:治痿獨取陽明。陽明者主潤宗筋,宗筋主束筋骨而利機關也。苡仁獨入陽明,祛濕熱而利筋絡,故四味合而用之,為治痿之妙藥也。
白話文:
在這段文字中,作者提到:
-
本方加上牛膝後,成為「三妙丸」。根據古人觀點,當邪氣入侵時,身體往往會出現虛弱的狀態。如果肝腎功能正常,濕熱不會侵入筋骨。牛膝能夠補強肝腎,增強筋骨力量,並且引導蒼朮和黃柏進入下焦部位,以清除體內的濕熱。
-
接著加入苡仁後,就成了「四妙丸」。由於《內經》中指出,治療萎縮性癥狀應該注重陽明經。陽明經主要負責潤養宗筋,而宗筋則是維繫筋骨與關節運作的重要部分。苡仁能專門進入陽明經,清除濕熱,同時促進筋絡的流通。因此,四種成分合併使用,成為治療萎縮症的佳品。
2. 八正散(局方)
八正車前與木通,草梢滑石黑梔同,大黃萹蓄和瞿麥,加入燈心分利功。
八正散,車前子,木通,瞿麥,萹蓄,滑石,甘草梢,黑山梔,大黃,加燈心煎。治濕熱下注,咽乾口渴,少腹急滿,小便不通,或淋痛尿血等證。夫淋之為病,雖有多端,其辨別不過虛實兩途,若有邪而實者,其來必痛,或濕熱,或瘀血,有邪證、邪脈可據者,悉從膀胱、溺道而來;若不痛而屬虛者,由腎臟精道而來。蓋前陰雖一,內有兩竅,一為溺竅,一為精竅,故淋之一證,無不出於腎與膀胱也。
白話文:
八正散方劑解析及功用
藥物組成:
- 八正散: 車前子、木通、瞿麥、萹蓄、滑石、甘草梢、黑山梔、大黃,加入燈心煎服。
功效:
- 治濕熱下注,咽乾口渴,少腹急滿,小便不通,或淋痛尿血等症。
方劑解析:
- 八正散中,車前子、木通、瞿麥、萹蓄利水通淋;滑石、甘草梢清熱利濕;黑山梔清熱瀉火;大黃瀉熱通便;燈心則清心降火,增強利水通淋之效。
淋病辨證:
- 淋病雖有許多種類,但主要可分為虛實兩類。
- 若有邪氣而屬實者,則必伴隨疼痛,可能是濕熱或瘀血所致,可從膀胱、溺道等部位的症狀及脈象判斷。
- 若無疼痛,而屬虛者,則是由腎臟精道所引起。
淋病病因:
- 淋病的病因皆源於腎臟與膀胱,雖然前陰只有一個,但內有兩個孔,一個為溺竅,一個為精竅。
總結:
- 八正散藥性平和,能有效治療濕熱下注、小便不利等症,且根據淋病的虛實情況,可適當調整藥物和劑量。
然膀胱一腑,有下口而無上口,其水皆從大小腸之分別清濁而下滲為溺,則知濕濁瘀血,亦由此處而滲入膀胱為病焉。故此方以大黃導濕熱直下大腸,不使其再入膀胱,庶幾源清而流自潔耳。其既蓄於膀胱者,又不得不疏其流。以上諸藥,或清心而下降,或導濁以分消,自然痛可止,熱可蠲,濕熱之邪,盡從溺道而出矣。
白話文:
然而膀胱這個器官,只有一個出口,沒有入口,它裡面的水份都是從大小腸分別過濾出來的清濁之物,向下滲透而形成尿液。由此可知,濕氣、濁氣和瘀血,也是經由這個地方滲入膀胱而導致疾病。因此,此方藥用大黃來引導濕熱直達大腸,不讓它再進入膀胱,希望能夠讓源頭清淨,使排出的尿液也自然潔淨。至於已經積存在膀胱裡的東西,就必須要疏通它的排泄。以上諸藥,或能清心而下降,或能引導濁氣而使其分散消散,自然就能止痛消熱,濕熱的邪氣,就會全部從尿道排出去了。
3. 潤燥之劑
燥者,有金燥,有火燥。金燥為六淫之邪,不為重病,故《經》無秋傷於燥之文,但云:西方生燥,燥生金。又云:神在天為燥,在地為金。又云:清氣大來,燥之勝也。夫金在氣則天,蒼蒼悠悠,星漢光明而不變也;在質則金,堅強瑩潔,萬古而不磨滅也;在位則西,東作而西成也;在時則秋,春華而秋實也;在病則毛髮蒼隕等疾,猶秋葉之搖落,而根干精華內蘊也。譬之盛夏之時,百草繁茂,林木流津,一至秋風肅殺,萬物催枯,其於人也亦然。
此金氣主成功,燥不為重病,故《內經》諸篇皆以秋傷於濕為病,不言秋傷於燥者是也。至於火燥者,皆陰虧液涸而致,《易》曰:火就燥。又云:燥萬物者,莫熯乎火。其為病,燥於外則皮膚皺揭,燥於中則精血枯涸,燥於上則咽鼻焦乾,燥於下則便溺閉結。此皆言火氣之燥也。
白話文:
燥的種類與病症
燥,分為金燥和火燥兩種。
金燥
金燥是由六淫之邪所引起,並非嚴重的疾病。因此,《黃帝內經》中並沒有提到秋季受燥氣侵害的說法。但書中提到:「西方生燥,燥生金」,以及「神在天為燥,在地為金」,還有「清氣大來,燥之勝也」。
金氣在氣象方面代表天空,廣闊無垠,星光燦爛,永恆不變;在物質方面代表金屬,堅硬、光潔,經久不衰;在方位方面代表西方,春生夏長,秋收冬藏;在時間方面代表秋季,春開花夏結果;在疾病方面則表現為毛髮脫落等症狀,如同秋葉凋零,但樹根和精華仍保留在裡面。
這就像盛夏時節,草木茂盛,樹木枝葉繁茂,但一到秋季,秋風蕭瑟,萬物枯萎,人體也同樣受到影響。
金氣主導著成熟與收穫,因此燥氣並非嚴重的疾病。所以《內經》諸篇都提到了秋季受濕氣侵害所導致的疾病,而沒有提到秋季受燥氣侵害,正是因為此。
火燥
火燥則是由於陰虛津液不足而引起的。《易經》中說:「火就燥」,以及「燥萬物者,莫熯乎火」。
火燥的病症表現為:外燥則皮膚乾燥粗糙,內燥則精血不足,上燥則咽喉鼻腔乾燥,下燥則大小便不通暢。這些都是火氣過旺導致的乾燥症狀。
燥萬物之不燥,就萬物之已燥,火也;不待火而自燥,火不能就之燥,金也。金則自燥,不能燥物,火不止燥能燥;萬物皆可濕,金不可濕,此金燥與萬物之燥所以不同也。篇中所採,皆火燥之方,僅謹錄鞠通、吳氏二方,為金燥之一法耳。
白話文:
這段文字描述了中醫學中金與火的燥性之別:
火的燥性是就萬物之已燥,也就是說,火能乾燥本來已經乾燥的東西。而金的燥性是不待火而自燥,指的是金本身就具有乾燥的特性,並且火不能就之燥,也就是說,火無法讓金變得更乾燥。
金具有自燥的特性,但不能燥物,也就是說金無法乾燥其他東西。而火則能不止燥能燥,也就是說火不只是能乾燥,還能持續乾燥。
萬物皆可濕,但金不可濕,這是金燥與萬物燥的不同之處。
這篇文章主要講述的是火燥的治療方法,但文中也提到了鞠通、吳氏二方,這兩種方法屬於金燥的治療方法。
總而言之,這段文字闡述了金與火燥性的不同,以及金燥的治療方法。
4. 杏蘇散
杏蘇散是鞠通方,金燥微寒肺受戕。枳桔二陳薑棗引,前胡降氣下痰良。
杏蘇散,杏仁,蘇葉,半夏,陳皮,茯苓,甘草,枳殼,桔梗,前胡,生薑,大棗,治秋分以後,小雪以前,秋燥寒微之氣,外束皮毛,肺金受病,頭微痛,惡寒,咳嗽稀痰,鼻塞嗌塞,脈象微弦等證。夫燥淫所勝,平以苦溫,即可見金燥之治法。《經》又云:陽明之勝,清發於中,大涼肅殺,華英改容。
白話文:
杏蘇散是治療秋分後到小雪前,秋燥寒微之氣導致的肺金受病的方劑。它主要針對頭微痛、惡寒、咳嗽稀痰、鼻塞咽塞、脈象微弦等症狀。方中杏仁、蘇葉、半夏、陳皮、茯苓、甘草等藥物滋潤肺金,而枳殼、桔梗、前胡等藥物則疏散寒氣,生薑和大棗則溫中和胃。
當此之時,人身為驟涼所束,肺氣不舒,則周身氣機為之不利,故見以上等證。方中用杏仁、前胡,苦以入肺,外則達皮毛而解散,內可降金令以下行。蘇葉辛苦芳香,內能快膈,外可疏肌。凡邪束於表,肺氣不降,則內之津液蘊聚為痰,故以二陳化之。枳、桔升降上下之氣,薑、棗協和營衛,生津液,達腠理,且寓攘外安內之功,為治金燥微邪之一則耳。
白話文:
此時此刻,人體受到突然的寒冷所束縛,肺氣不舒暢,導致全身氣機運行不順暢,因此出現上述症狀。方劑中使用杏仁、前胡,苦味入肺,外可達皮毛而使之散開,內可降氣使之向下行。蘇葉辛苦芳香,內能暢通胸膈,外可疏通肌膚。凡是邪氣束於體表,肺氣不能下降,則體內的津液就會積聚成痰,因此使用二陳湯來化痰。枳實、桔梗升降上下之氣,生薑、大棗協調營衛之氣,生津液,通達腠理,並且兼具外禦邪氣、內安臟腑之功,是治療金燥微邪的一個典型方劑。
5. 瓊玉膏(申先生)
乾咳無痰瓊玉膏,地黃參蜜茯苓熬,臞仙加入沉香珀,培土生金痰自消。
瓊玉膏,地黃(四斤),茯苓(十二兩),人參(六兩),白蜜(二斤),先將地黃熬汁去渣,入蜜煉稠,再將參、苓為末和入,磁罐封。水煮半日,白湯化服。臞仙加琥珀、沉香各五錢調入,自云奇妙。治肺陰虧損,乾咳無痰。夫咳嗽一證,古人雖分肺燥、脾濕兩途,然其病總不離於肺臟所致。
蓋肺為嬌臟,畏熱畏寒,其間不容毫髮,故無論飲食,偶一失慎嗆入,必咳出方已。雖有外感、內傷之不同,因熱、因寒之互異,其屬於外者,無非邪束於肺,屬於內者,或為火熏,或為寒逼。其為寒飲上凌者,固有寒飲之脈證可據;即火之為病,亦尚有虛、實之不同。實火者,或清或散;虛火者,皆因金水虧竭而來,故雖被火熏,肺中無津液為痰,僅作癢而乾咳也。方中以地黃滋腎水,白蜜養肺陰,使金水相生,而燥咳自止。
白話文:
乾咳無痰可以用瓊玉膏治療,將地黃、人參、茯苓熬製成膏,加入蜂蜜,再以臞仙、沉香調和服用,據說效果奇佳。這個方子主要針對肺陰虧損引起的乾咳,滋陰潤肺,使金水相生,從而止咳。
用人參者,取土旺金生,虛則補母之義。茯苓色白入肺,使金令下行,即有濁痰,亦可隨之而下矣。加沉香、琥珀者,一則流利其氣,一則通達其血耳。
白話文:
使用人參時,根據「取土旺金生」和「虛則補母」的道理,意在強化肺部功能。茯苓因為顏色為白色且能入肺經,有助於調節肺部功能,使肺氣順暢。對於有混濁痰液的情況,茯苓也能幫助痰液排出。
加入沈香和琥珀的原因有二:一方面,沈香能夠促進氣流通暢;另一方面,琥珀則能調理血脈運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