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成方便讀》~ 卷二 (12)
卷二 (12)
1. 犀角地黃湯(濟生)
犀角地黃芍藥丹,血瘀胃熱外生斑。傷寒溫疫邪乾血,對證施方不用刪。
犀角地黃湯,鮮生地(一兩五錢),白芍(一兩),丹皮,犀角(各二錢五分),治時邪溫疫,胃火熱盛,吐血衄血,漱血便血,蓄血如狂,漱水不欲咽,及陽毒發斑等證。夫為邪迫血妄行一證,不特吐與衄之當分,即吐與咳亦宜細辨。咽與喉二管,各自不同。喉在前而咽在後,喉通肺而咽通胃,故吐血出於胃,咳血出於肺。
衄血出於經,所謂衄者,因經中之血,走而不守,隨氣而行,火氣急迫,故隨經直犯清道,上腦而出於鼻也。其存胃中者,為守營之血,守而不走,或胃虛不能攝血,或為火逼,故嘔吐從咽中而出也。其從肺竅而出於喉者,亦因火載血上,故為咳為嗽也。是以吐血之熱在腑,咳血之熱在臟,衄血之熱在經,三者各不相同,其為火迫則一也。
至於便血、溺血、蓄血等證,各有虛實成病之源,又不可概作火論。犀角大寒而屬水,其角稟至高輕靈之性,能清心、肺、胃家之邪熱,下歸於腎;協之以丹皮,辛苦而寒,退血中之伏火。犀角之寒,治其源也;丹皮之寒,疏其流也。源流既清,則血自不妄行。然血既妄行,營必傷而陰必耗,故加生地、芍藥以養陰而護營也。
白話文:
【犀角地黃湯(濟生)】
犀角地黃湯的成分包括:新鮮生地(重量為一兩五錢)、白芍(一兩)、牡丹皮和犀角(各二錢五分)。這款湯劑適用於治療當時的瘟疫、胃火旺盛導致的各種出血症狀,如吐血、鼻血、口腔出血、排泄物帶血,以及蓄血導致的精神失常,漱口後不願吞嚥,和陽性毒素引發的斑疹等症狀。
對於邪氣迫使血液異常運行的情況,不僅需區分吐血和鼻血,連吐與咳嗽也應細緻辨別。咽喉兩部位功能不同,喉在前部,咽在後部,喉連結肺部,咽則通向胃部,因此吐血由胃來,咳血則源自肺。
鼻血(衄血)則是由於經絡中的血液失控,隨著氣流運行,當火氣急迫,血液會隨經絡直衝頭腦,最終從鼻孔流出。而留在胃中的血液,負責維持營養,若胃虛無法控制血液,或是受到火氣的影響,就會從咽喉處嘔吐而出。血液從肺部通過喉部排出,也是因為火氣使血液上升,造成咳嗽或咳痰。
所以,吐血的熱度在腑臟,咳血的熱度在臟器,鼻血的熱度在經絡,三者雖各不相同,但都是由於火氣的強迫所致。
至於排泄物帶血、尿血、蓄血等症狀,每種病症都有其虛實成病的根源,不可一概而論為火氣所導致。犀角極寒且屬水,其角質具有輕盈靈活的特性,能清除心、肺、胃部的邪熱,並將熱氣導入腎臟;牡丹皮的苦辛寒性,能退去血液中的潛藏火氣。犀角的寒涼用於治療病源,牡丹皮的寒涼則用於疏通血液,當病源和血液流通都得到清理,血液自然不會異常運行。然而一旦血液異常運行,營養必受損,陰氣也會消耗,因此加入生地和白芍,以滋養陰氣並保護營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