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成方便讀》~ 卷三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 (3)

1. 六合定中丸(局方)

局方六合定中丸,暑濕傷中食滯干。枳桔芩甘查樸扁,穀芽神麯木瓜全。

六合定中丸,枳殼,桔梗,茯苓,甘草,查炭,厚朴,扁豆,穀芽,神麯(炒),木瓜,治暑濕傷中,食滯交阻,而為霍亂等證。夫夏月霍亂一證,皆由脾胃受邪,乘胃則吐,乘脾則瀉,若兩傷脾胃,則吐瀉交作。然霍亂一證,雖寒熱均有,而傷濕、傷食尤多,故治病總不可執一,當合脈證用藥,方無舛誤。

白話文:

六合定中丸方解

六合定中丸,由枳殼、桔梗、茯苓、甘草、炒炭、厚朴、扁豆、穀芽、神麴(炒)、木瓜等藥材組成。此方主要用於治療暑濕傷中、食滯交阻引起的霍亂等症狀。

霍亂病症多發於夏季,皆因脾胃受邪氣所致。邪氣乘犯胃部則導致嘔吐,乘犯脾臟則導致腹瀉,若同時傷害脾胃,就會出現嘔吐腹瀉交替發作的症狀。

雖然霍亂病症有寒熱之分,但其中以暑濕傷中和食滯傷中為多見。因此,治療霍亂時不可一味執著於寒熱,應根據患者脈象和症狀選擇藥物,方可避免治療失誤。

但此證最易轉筋,如轉筋在霍亂之先者,邪乘筋脈所致,在吐瀉之後而見者,津枯液涸,筋脈失養而然。方中谷芽、神麯、查炭消磨食積,厚朴、茯苓除濕宣邪,桔梗開提肺氣,表散外邪,枳殼破氣行痰,宣中導滯;扁豆解暑和脾,甘草和中化毒。木瓜舒筋達絡,無論在前在後,皆可用之,所謂筋急者得之即舒,筋緩者遇之即利耳。

白話文:

但是這個症狀最容易導致抽筋。如果在霍亂發作之前就出現抽筋,那是因為邪氣侵犯筋脈所致。如果在嘔吐腹瀉之後才出現抽筋,則是因為津液枯竭,筋脈失去滋養而導致的。

方劑中,谷芽、神麴、炒炭消磨積滯的食物;厚朴、茯苓去除濕氣,宣散邪氣;桔梗開提肺氣,表散外邪;枳殼破氣行痰,宣通中焦,導除積滯;扁豆解暑和脾,甘草和中解毒。木瓜舒筋達絡,無論是在霍亂發作之前還是之後,都可以使用。所謂筋急者服用後就舒展,筋緩者服用後就順暢。

2. 竹葉石膏湯(仲景)

先師竹葉石膏湯,嘔吐虛煩元氣傷。參半麥冬甘草等,生薑粳米水煎嘗。

竹葉石膏湯,竹葉,石膏,人參,麥冬,炙甘草,半夏,粳米,加姜煎。治病後餘熱留中,虛煩少氣,上逆欲吐;亦治傷暑發渴、脈虛等證。夫熱病之後,餘邪尚未肅清,肺胃陰津,早為枯槁,故見虛煩少氣、嘔吐等證,即夏月暑傷肺胃,元氣虛者亦有之。故方中以竹葉、石膏清肺胃之熱。

白話文:

我的老師曾經用過竹葉石膏湯來治療嘔吐、虛煩、元氣受損的病症。這個方子用竹葉、石膏、人參、麥冬、炙甘草、半夏、粳米和生薑一起煎煮。

竹葉石膏湯適合治療病後餘熱未退,導致虛煩少氣、上逆欲吐的症狀。也可用於治療因暑熱傷身導致口渴、脈虛的症狀。

因為熱病之後,餘邪尚未完全清除,肺胃的陰津已經枯竭,才會出現虛煩少氣、嘔吐等症狀。在夏天,暑熱傷害肺胃,元氣虛弱的人也容易出現這些症狀。

這個方子以竹葉、石膏來清熱解毒,清肺胃之熱。

然熱則生痰,恐留戀於中,痰不去,熱終不除,故以半夏辛溫體滑之品,化痰逐濕,而通陰陽,且其性善散逆氣,故又為止嘔之聖藥;況生薑之辛散,以助半夏之不及,一散一清,邪自不能留戀。人參、甘草、梗米以養胃,麥冬以保肺。此方雖云清熱,而卻不用苦寒,雖養陰又仍能益氣,不傷中和之意耳。

白話文:

热会导致痰液产生,如果痰液滞留体内,热气就无法消散。因此使用半夏这种辛温滑润的药物,化解痰液,去除湿气,使阴阳平衡。而且半夏善于散解逆气,因此也是止呕的良药。再加上生姜辛散,辅助半夏的作用,一散一清,邪气自然无法停留。人参、甘草、梗米用来养胃,麦冬用来滋养肺部。这方药虽然是清热,但没有使用苦寒之物,既能养阴又能益气,不伤脾胃的和谐。

3. 桂苓甘露飲(河間)

桂苓甘露飲河間,暑濕傷中煩渴連。滑石石膏寒水石,五苓甘草一方煎。

桂苓甘露飲,滑石(四兩),石膏,寒水石,甘草(各二兩),白朮,茯苓,澤瀉(各一兩),豬苓,肉桂(各五錢),和研為末,每服五錢。治中暑受濕,引飲過多,頭痛煩渴,濕熱便閉等證。夫暑濕一證,有傷於表者,有傷於裡者。在表者,邪留經絡,當因其輕而揚之;在裡者,邪留臟腑,非用重劑清熱利濕,終歸無濟。

白話文:

桂苓甘露飲適合治療因暑濕傷中導致的煩渴症狀。方劑由滑石四兩、石膏、寒水石、甘草各二兩、白朮、茯苓、澤瀉各一兩、豬苓、肉桂各五錢組成,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五錢。此方可治中暑受濕、飲水過多、頭痛煩渴、濕熱便閉等症。暑濕的病症,有傷及表面的,也有傷及內裡的。傷及表面的,邪氣停留在經絡,應當趁其輕微將其驅散;傷及內裡的,邪氣停留在臟腑,必須用較重的藥物清熱利濕,才能徹底治癒。

石膏、寒水石,大寒質重,直清肺胃之熱;滑石寒能清熱,滑能利竅,外開肌表,內達州都;豬苓、茯苓、澤瀉,導濕於下,從小便而出。然濕為陰邪,無陽則不能化,雖利濕而濕亦不能盡除,故用肉桂之辛熱,以散陰邪。加白朮扶土和中,安內攘外。此方用三石以清上焦,五苓以利下焦,甘草以和上下,亦治暑之大法耳。

白話文:

石膏和寒水石,性寒質重,能直接清熱降火,針對肺部和胃部的熱症有效;滑石性寒,能清熱,其滑潤之性則能通暢竅道,外可疏通肌膚表層,內可直達臟腑經絡;豬苓、茯苓、澤瀉,能引導濕氣向下,從小便排出。然而濕氣屬陰邪,若無陽氣的驅散,就無法完全化解,即使利濕,濕氣也無法完全消除,因此加入肉桂的辛熱之性,以驅散陰邪。再添加白朮來健脾和胃,內外兼顧,使身體恢復平衡。

此方運用三石以清解上焦的熱邪,五苓則利通下焦的濕邪,甘草則調和上下,使身體達到平衡。這也是治療暑熱的有效方法。

4. 漿水散

古方漿水散名稀,因暑中寒痛瀉宜。甘草良薑醋半夏,乾薑附桂並能醫。

漿水散,乾薑,附子,肉桂,甘草(各五錢),良薑,半夏(各二錢五分,二味皆用醋炒),地漿水煎,去滓冷服。治暑月中寒,腹痛泄瀉,汗多脈弱,純陰無陽之證。夫六淫之氣,皆隨感而病,不必拘定時令,如冬月非節之暖,感之者即為溫病,夏月違時之寒,犯之者即為寒病。治溫以清,治寒以熱,勿得再以陰暑陽寒而惑之也。

白話文:

漿水散這個方子很有名,因為暑天裡出現寒痛腹瀉的症狀,很適合用它來治療。方子裡有甘草、良薑,用醋炒過的半夏,還有乾薑和肉桂,這些藥材搭配起來就能治病。

漿水散的具體做法是,乾薑、附子、肉桂、甘草各五錢,良薑和半夏各二錢五分,半夏和良薑都要用醋炒過。把這些藥材加水煎煮,去渣後冷卻服用。它主要用於治療夏天出現的中寒,也就是腹痛腹瀉、汗多、脈弱,屬於純陰無陽的症狀。

其實六種外邪(風寒暑濕燥火)的致病原因,都會隨著人體的感受而產生疾病,不一定非得拘泥於季節。比如冬天不應該出現的溫熱天氣,如果人體感受了這種溫熱,就會患上溫病。同樣的道理,夏天不應該出現的寒冷天氣,如果人體感受了這種寒冷,就會患上寒病。治療溫病要用清熱的藥物,治療寒病要用溫熱的藥物,不要被「陰暑」和「陽寒」這些名詞迷惑了。

凡寒邪中人,必犯太陰、少陰兩臟。以脾腎之陽不虛,寒邪決不能深入,若脾腎陽氣虛,則寒邪直入,於是痛瀉諸證,所由來矣。乾薑、附子、肉桂,大辛大熱,以溫脾腎之元陽,以驅中、下之寒濕。良薑散寒止痛,半夏燥濕行痰,二味俱用醋炒者,所謂凡欲散之,必先斂之,一如征剿寇盜,當使之斂聚一方,然後一攻而盡,不留余患。用甘草者,一以緩熱藥之急,一則固中州之虛也。

白話文:

凡是寒邪入侵人體,必定會侵犯太陰、少陰兩臟。若是脾腎之陽氣不虛,寒邪便無法深入。但若脾腎陽氣虛弱,寒邪就會直入體內,進而導致痛瀉等症狀,這就是這些症狀的由來。

乾薑、附子、肉桂,性味辛熱,可溫補脾腎之元陽,驅除中焦、下焦的寒濕之氣。[良薑散]中的寒水石止痛,半夏燥濕化痰,兩味藥都用醋炒,這是因為凡欲散之,必先斂之,就像征剿寇盜一樣,要先將寇盜集中到一方,然後才能一舉殲滅,不留餘患。

加入甘草,一則可緩解熱藥的急性,二則可固護中焦之虛。

5. 薷苓湯

薷苓湯法最詳明,四味香薷合五苓,暑濕兩傷泄瀉作,清心利便表邪輕。

薷苓湯即四味香薷飲合五苓散為一方,煎服。治暑濕兩傷泄瀉等證。夫暑為無形之氣,感則僅傷上焦心肺之分,惟濕為有形之邪,傷則必及乎脾胃,而為泄瀉等證矣。濕多成瀉,古訓昭然。然暑必兼濕,暑濕相合,故夏月水瀉之證尤多。古人云:治濕不利小便,非其治也。是以清心、利小便,為治暑兩大法門。

四味香薷飲是香薷、厚朴、扁豆、黃連四味,清心解暑,方論已見於前。五苓散是白朮、茯苓、豬苓、澤瀉、肉桂,崇土勝濕,化氣利水,與後文濕門可以合看,自能悟其深意耳。

白話文:

薷苓湯是由四味香薷飲和五苓散組成的方劑,煎服,主要治療暑濕兩傷引起的腹瀉等症狀。暑氣無形,主要傷及心肺,而濕氣有形,容易傷脾胃,導致腹瀉。暑濕相合,更容易造成夏天的水瀉。古代醫學認為,治療濕氣不以利尿為重點,因此清心和利尿是治療暑濕的重要方法。四味香薷飲由香薷、厚朴、扁豆、黃連四味藥組成,能清心解暑。五苓散則由白朮、茯苓、豬苓、澤瀉、肉桂五味藥組成,能健脾利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