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成方便讀》~ 卷二 (8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8)

1. 天台烏藥散

天台烏藥散青檳,川楝良薑巴豆仁,茴木二香和酒服,小腸疝氣積寒凝。

天台烏藥散,烏藥,良薑,木香,茴香(鹽水炒),青皮(各五錢),檳榔(二枚),川楝子(十枚),先以巴豆七十粒微打破,同川楝麩炒黑,去麩及巴豆,同餘藥為末,酒下一錢。治小腸疝氣,牽引臍腹疼痛,陰凝成積等證。夫治疝之法,皆不外暖下祛寒,逐濕行氣,然陰寒之氣,若與厥陰之或血、或痰凝結為積者,又非前藥所能卒除,則必以推蕩之品,從其性而溫下之,方能有效。方中烏藥、木香,辛溫香烈,善行善散,能上能下,以宣氣中之滯。

茴香暖下而祛寒,良薑溫中而止痛,青皮入肝破氣,檳榔導積下行。其妙用在巴豆與川楝二味同炒,去巴豆不用,但取其盪滌攻堅、剛猛直前之性味,同川楝入肝,導之下行,又不欲其直下之意。一如用兵之法,巴、楝,欽點之上將也;青、檳,前導之先鋒也;烏藥、木香,為偏裨之將;茴香、良薑,為守營之官。立方之神,真戰無不克也。

白話文:

【天台烏藥散】

組成成分:天台烏藥、良薑、木香、茴香(鹽水炒過)、青皮(各五錢份量)、檳榔(兩顆)、川楝子(十顆)。首先使用七十粒的巴豆,輕微敲打使其微裂,再與川楝子一起用麩皮炒至黑色,之後去除麩皮及巴豆,將剩餘的藥材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時用酒送服一錢份量。

此方主治小腸疝氣導致的疼痛,以及因寒氣凝結於小腸所引起的各種症狀。治療疝氣的方法,大都離不開溫暖下焦、驅除寒氣、排除濕氣、順暢氣機的原則。然而,對於陰寒之氣與厥陰之血或痰結合成為的結塊,一般的藥物往往無法迅速消除,必須使用具有強力推蕩作用的藥物,配合其性質溫暖下焦,才能達到療效。方中的烏藥和木香,味道辛辣溫熱且香氣濃鬱,善於行氣散寒,能上下通達,可疏通氣機中的阻滯。

茴香能溫暖下焦、驅除寒氣,良薑能溫暖中焦、緩解疼痛,青皮能進入肝臟破除氣滯,檳榔能引導結塊下行。最巧妙的地方在於,巴豆和川楝子兩種藥材一同炒製,然後去除巴豆,只利用其強烈的攻堅、勇猛向前的特性,搭配川楝子進入肝臟,引導結塊下行,同時又不希望它直接下行,如同軍事策略一般。巴豆和川楝子就像是被欽點的上將,青皮和檳榔是前導的先鋒,烏藥和木香則是輔佐的副將,茴香和良薑負責守護營地。這個處方的精妙之處,真是無往不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