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成方便讀》~ 卷二 (1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14)

1. 真武湯(仲景)

真武湯能壯腎陽,茯苓朮芍附生薑。少陰腹痛陰寒盛,水氣汪洋病勢猖。

真武湯,附子(一枚炮),白朮(二兩炒),茯苓,白芍(炒),生薑(各三兩),治少陰傷寒,腹痛,小便不利,四肢沉重疼痛,自下利者。此為有水氣,或咳,或嘔,或小便不利等證。另有加減之法。夫腎象為坎,一陽居於二陰之中。人之真陰真陽,皆寓於此。若人之真陰耗竭,陰虛火動,即真火化為邪火,龍雷之勢,莫可底止;或真陽衰微,陽虛陰勝,即真水亦化為邪水,其汪洋之勢,浩浩難當,況可更加外寒侵奪者哉。故水動於裡,而見腹痛下利,小便不利;水溢於表,而見四肢沉重疼痛。

白話文:

真武湯的功效及應用

真武湯具有壯腎陽的功效。方劑中包含 茯苓、白朮、白芍、附子、生薑 等藥材。

主要治療 少陰傷寒引起的腹痛、小便不利、四肢沉重疼痛、自下利等症狀。這些症狀通常伴隨有水氣,可能出現咳嗽、嘔吐或小便不利等表現。

方劑的組成:

  • 附子 (一枚炮製)
  • 白朮 (二兩,炒製)
  • 茯苓
  • 白芍 (炒製)
  • 生薑 (各三兩)

藥理分析:

腎臟在中醫理論中屬坎卦,象徵著陰中帶陽,是人體真陰真陽的根本。當人體真陰耗竭,陰虛火動,真火就會化為邪火,如同龍雷之勢,無法控制。相反,真陽衰微,陽虛陰勝,真水也會化為邪水,如同汪洋大海,難以控制。

病症機理:

若水氣內聚,就會引起腹痛、下利、小便不利等症狀;若水氣外溢,則會導致四肢沉重疼痛。真武湯正是針對這些病症,以溫陽化水,驅散寒邪,恢復人體陰陽平衡。

加減變化:

真武湯可以根據病症的具體情況進行加減變化。

總結:

真武湯是一味經典方劑,具有壯腎陽,化水溫陽的功效,主要用於治療少陰傷寒所致的腹痛、小便不利、四肢沉重疼痛等症狀。

真武,北方水神,能鎮攝真陽,祛除邪水。故君以大辛大熱之附子,直入腎經,奠安陰中之陽。水本潤下,逆則上行,故用白芍之酸苦,以收炎上之氣;然後以生薑之辛,散之於外;茯苓之淡,滲之於下;白朮之扶土勝濕,宣之於中。使少陰之樞機有主,則開闔得宜,小便得利,下利自止,腹中、四肢之邪均解矣。

白話文:

真武,是北方的水神,能鎮住真陽,驅除邪水。因此,我們以大辛大熱的附子,直接進入腎經,穩固陰中之陽。水性本就往下流,逆流則會往上走,所以用白芍的酸苦,收斂上行的氣;然後用生薑的辛辣,散發出去;茯苓的淡味,滲透到下;白朮的扶土勝濕,宣洩到中間。如此一來,少陰之樞機就有了主宰,開合得當,小便暢通,下痢自然停止,腹部及四肢的邪氣都消除了。

2. 大建中湯(金匱)

大建中湯參與姜,蜀椒煎好入飴糖。胸中寒氣衝皮起,嘔吐頻仍痛莫當。

大建中湯,蜀椒(炒二合),乾薑(四兩),人參(二兩),煎去滓,內飴糖一升,微煎溫服。治心胸中大寒,痛嘔,不能飲食,腹中寒氣上衝,皮起出見有頭足,上下痛而不可觸近者。夫陽受氣於胸中,胸中之陽不足,則陰寒得以乘之,為痛為嘔,所由來也。然寒為無形之邪,必賴有形之物,或痰、或血、或食、或蟲,以為依附。

白話文:

將大建中湯加入薑、蜀椒煎煮好,再加入飴糖,可治療胸中寒氣上衝皮膚,引起嘔吐頻仍且疼痛難忍的症状。

否則雖滿痛而決不拒按,以至手不可近也。但痰、血、蟲、食,均有見證可察,如此證之上衝,皮起出見有頭足之形。可見非痰、非血、非食,其為蟲痛也無疑。而蛔動入膈者,皆因臟寒而來,故治法必先溫建其中臟,而後蛔可安,寒可除。用人參、飴糖補中,以乾薑之辛熱,守而不走,以復其陽。

更用蜀椒之大辛大熱,上至肺而下至腎,逐寒暖胃,散積殺蟲。自然蟲去正安,法之盡善者也。

白話文:

否則,就算病人痛得滿臉都是汗,也不會拒絕按壓,甚至連手都無法靠近。但痰、血、蟲、食,都有可以觀察的證據。如果這些證據往上衝,皮膚表面會出現有頭有腳的形狀。可見這不是痰、血或食物,而是蟲子造成的疼痛,毫無疑問。

而蛔蟲跑到橫膈膜的原因,都是因為臟腑寒涼引起的。所以治療方法必須先溫暖補益臟腑,然後蛔蟲才會安靜,寒涼才會去除。可以用人參、飴糖補益中焦,再用乾薑的辛辣溫熱,守住脾胃不使陽氣外泄,使陽氣恢復。

更要使用蜀椒的辛辣溫熱,從肺部上行到腎臟下行,驅寒暖胃,散結殺蟲。如此自然可以驅除蟲子,恢復健康,是最好的治療方法。

3. 小建中湯(仲景)

黃耆建中湯

小建中湯芍藥多,桂甘薑棗納飴和。中虛腹痛肝邪急,增入黃耆補力優。

小建中湯,桂枝,生薑(各三兩),芍藥(六兩),甘草(一兩),大棗(十二枚),飴糖(一升後入),溫服。治傷寒陽脈澀,陰脈弦,腹中急痛,以及傷寒二、三日,必悸而煩。《金匱》又治虛勞裡急,悸衄,腹中痛,夢失精,四肢痠疼,手足煩熱,咽乾口燥等證。合三條觀之,則知此方之治中虛木賊之病可知。

白話文:

小建中湯以芍藥為主,加入桂枝、生薑、甘草、大棗和飴糖,溫服。針對傷寒陽脈澀、陰脈弦、腹中急痛等症狀,以及傷寒二、三日後出現的悸煩。金匱要略也記載可用於治療虛勞裡急、悸衄、腹中痛、夢失精、四肢痠疼、手足煩熱、咽乾口燥等症狀。黃耆建中湯是在小建中湯的基礎上增加了黃耆,用於補益氣力,主要針對中虛腹痛、肝邪急等症狀。

然前二條既冠以傷寒二字,則知其肝脾雖病於裡,而外寒仍留於表之意;後一條則純是肝脾為患,肝有相火,故現出總總諸證。桂枝得生薑,可以散表;桂枝得白芍,可以平肝。是以仲景桂枝一方,外散風邪而救表,內伐肝木以防脾。足見仲景之方,並不拘定用法。但此方因土虛木克起見,故治法必以補脾為先,脾欲緩,急食甘以緩之。

故以飴糖、大棗、甘草之甘緩,小小建其中臟。然後桂枝、生薑、白芍出表入里,隨病勢而各奏其長。況生薑、大棗有協和營衛之妙,白芍、甘草具安脾止痛之神。立方之意,真亦神化極矣。

白話文:

雖然前兩條都冠以「傷寒」二字,表明肝脾雖然內在受病,但外寒仍然留存在體表;而最後一條則純粹是肝脾受病,肝有相火,因此出現各種症狀。桂枝配生薑可以散表,桂枝配白芍可以平肝。所以仲景的桂枝湯,一方面散發風邪救治表症,一方面抑制肝木以保護脾臟。由此可見仲景的方劑並非固定用法。但此方由於脾虛被肝木克制所致,因此治療方法必然以補脾為先,脾氣虛弱,應該急食甘味以緩解。

因此用飴糖、大棗、甘草的甘緩之性,稍微調理脾臟。然後桂枝、生薑、白芍從表入里,根據病情的發展各司其職。而且生薑、大棗有協調營衛的妙用,白芍、甘草則具有安脾止痛的神奇功效。此方立意的巧妙,真是神化極了。

黃耆建中湯,即本方加黃耆一兩。《金匱》治虛勞裡急諸不足而裡急者。即如上之裡虛、脈急、腹中引痛之象,亦肝脾之病也。虛勞諸不足者,陰陽形氣俱不足也。故加黃耆內益元氣,外固表陽,自然充虛塞空,正氣旺而諸邪自退耳。

白話文:

黃耆建中湯,就是原本的方劑再加上黃耆一兩。《金匱要略》中記載此方用於治療虛勞、裡急、諸不足,且以裡急為主要症狀。也就是說,像是上面提到的裡虛、脈急、腹中引痛的症狀,也屬於肝脾的病症。虛勞諸不足,指的是陰陽精氣都不足。因此,加入黃耆可以內補元氣,外固表陽,自然就能填補虛空,正氣旺盛,邪氣自然就會退去。

4. 厚朴溫中湯

厚朴溫中陳草苓,乾薑草蔻木香勻,生薑和胃兼除痛,脹滿因寒用卻靈。

厚朴溫中湯,厚朴(薑汁炒),陳皮(去白),炙甘草,木香,草蔻,乾薑,茯苓,生薑煎服。治脾胃虛寒,心腹脹滿,及秋冬客寒犯胃,時作疼痛等證。夫寒邪之傷人也,為無形之邪,若無有形之痰、血、食、積互結,則亦不過為痞滿、為嘔吐,即疼痛亦不致拒按也。故以厚朴溫中散滿者為君。

白話文:

厚朴溫暖脾胃,去除寒氣,搭配陳皮、甘草、木香、草蔻、乾薑,以及茯苓、生薑,用來治療脾胃虛寒、心腹脹滿,以及秋冬因寒氣侵犯胃部導致的時發性疼痛等症狀。寒邪無形無狀,若非與痰、血、食積等物質互相交結,則僅表現為腹脹、嘔吐,疼痛也不會劇烈到無法觸碰。因此用厚朴溫暖脾胃,散除寒氣為主要藥物。

凡人之氣,得寒則凝而行遲,故以木香、草蔻之芳香辛烈,入脾臟以行諸氣。脾惡濕,故用乾薑、陳皮以燥之,茯苓以滲之。脾欲緩,故以甘草緩之。加生薑者,取其溫中散逆,除嘔也。以上諸藥,皆入脾胃,不特可以溫中,且能散表,用之貴得其宜耳。

白話文:

一般人的氣,遇到寒冷就會凝結而運行緩慢,所以用木香、草蔻這類芳香辛烈的藥材,進入脾臟以促進氣的運行。脾臟厭惡濕氣,因此用乾薑、陳皮來乾燥它,用茯苓來滲出濕氣。脾臟喜歡緩和,所以用甘草來緩和它。加入生薑,是取其溫中散寒、消除嘔吐的功效。以上這些藥材,都進入脾胃,不僅可以溫中,而且能夠散發表面的寒氣,使用它們關鍵在於要得其所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