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成方便讀》~ 卷二 (1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14)

1. 真武湯(仲景)

真武湯能壯腎陽,茯苓朮芍附生薑。少陰腹痛陰寒盛,水氣汪洋病勢猖。

真武湯,附子(一枚炮),白朮(二兩炒),茯苓,白芍(炒),生薑(各三兩),治少陰傷寒,腹痛,小便不利,四肢沉重疼痛,自下利者。此為有水氣,或咳,或嘔,或小便不利等證。另有加減之法。夫腎象為坎,一陽居於二陰之中。人之真陰真陽,皆寓於此。若人之真陰耗竭,陰虛火動,即真火化為邪火,龍雷之勢,莫可底止;或真陽衰微,陽虛陰勝,即真水亦化為邪水,其汪洋之勢,浩浩難當,況可更加外寒侵奪者哉。故水動於裡,而見腹痛下利,小便不利;水溢於表,而見四肢沉重疼痛。

真武,北方水神,能鎮攝真陽,祛除邪水。故君以大辛大熱之附子,直入腎經,奠安陰中之陽。水本潤下,逆則上行,故用白芍之酸苦,以收炎上之氣;然後以生薑之辛,散之於外;茯苓之淡,滲之於下;白朮之扶土勝濕,宣之於中。使少陰之樞機有主,則開闔得宜,小便得利,下利自止,腹中、四肢之邪均解矣。

白話文:

【真武湯的功效壯大腎臟的陽氣,組成成分包括茯苓、炒白朮、炒白芍、炮附子以及生薑。

這方藥主要治療少陰傷寒,症狀如腹部疼痛,小便不順暢,四肢感到沉重且疼痛,甚至會自行出現下痢的情況。這些都是身體內水氣過多的表現,可能伴隨咳嗽、嘔吐或是小便不順等症狀。此外,根據具體病情,還可以適度增減藥物成分。

腎臟在中醫理論中象徵著水的元素,其中藏有一絲陽氣,處於二陰之間。人的真正陰陽能量,都在此處寓藏。如果體內的真正陰氣被大量消耗,陰虛導致火氣旺盛,原本的真火也會轉變為邪火,其勢力就像龍雷一般,無法阻止;或者說,如果真正的陽氣衰弱,陽虛導致陰氣佔優,那麼真水也會轉變為邪水,其洶湧的勢力,難以抵擋,更何況再受到外來的寒氣侵襲呢?

因此,當水氣在體內活動時,會導致腹部疼痛及下痢,小便不順暢;當水氣溢出到體表,則會造成四肢沉重且疼痛。

真武是北方的水神,具有鎮定真陽、驅除邪水的能力。因此,我們以極辛且極熱的炮附子作為主藥,它能直接進入腎臟,穩定隱藏在陰中的陽氣。水的特性本來就是向下流動,如果反向向上,就需使用酸苦的炒白芍,以抑制這種向上蔓延的趨勢;接著,利用生薑的辛味,從體外散去邪氣;茯苓的淡味,則有助於將邪氣從下方排出;炒白朮的健脾利濕作用,則能在體內中和邪氣。這樣一來,就能讓少陰的運作機制有其主宰,開合得宜,小便順暢,下痢自然停止,腹部與四肢的邪氣都能得到解決。】

2. 大建中湯(金匱)

大建中湯參與姜,蜀椒煎好入飴糖。胸中寒氣衝皮起,嘔吐頻仍痛莫當。

大建中湯,蜀椒(炒二合),乾薑(四兩),人參(二兩),煎去滓,內飴糖一升,微煎溫服。治心胸中大寒,痛嘔,不能飲食,腹中寒氣上衝,皮起出見有頭足,上下痛而不可觸近者。夫陽受氣於胸中,胸中之陽不足,則陰寒得以乘之,為痛為嘔,所由來也。然寒為無形之邪,必賴有形之物,或痰、或血、或食、或蟲,以為依附。

否則雖滿痛而決不拒按,以至手不可近也。但痰、血、蟲、食,均有見證可察,如此證之上衝,皮起出見有頭足之形。可見非痰、非血、非食,其為蟲痛也無疑。而蛔動入膈者,皆因臟寒而來,故治法必先溫建其中臟,而後蛔可安,寒可除。用人參、飴糖補中,以乾薑之辛熱,守而不走,以復其陽。

更用蜀椒之大辛大熱,上至肺而下至腎,逐寒暖胃,散積殺蟲。自然蟲去正安,法之盡善者也。

白話文:

【大建中湯的成分包括了生薑和蜀椒,煮好後加入飴糖。此藥適用於胸中有寒氣導致皮膚出現異狀,頻繁嘔吐且疼痛難忍的情況。】

大建中湯的配方如下:蜀椒(炒過的,約兩茶匙)、乾薑(四兩)、人參(二兩)。先將藥材煎煮去除渣滓,再加入一升的飴糖,稍微加熱後溫服。此藥主要用於治療心胸中極度寒冷導致的劇烈疼痛及嘔吐,無法進食,以及腹部寒氣上衝,皮膚表面會浮現像有頭腳的異常突起,全身上下疼痛不堪且無法讓人觸碰的情況。

通常,胸中的陽氣不足,陰寒就可能趁虛而入,導致疼痛和嘔吐。然而,寒氣這種無形的邪氣,必須依靠有形的物質,如痰、血液、食物殘渣或是寄生蟲等作為寄居的媒介。

若只是單純的寒氣導致的脹痛,患者不會抗拒被觸摸,甚至可能希望有人幫忙按摩舒緩。但是痰、血液、食物殘渣、寄生蟲等情況,通常會有明顯的症狀可以辨識,像這種寒氣上衝,皮膚表面出現類似有頭腳的突起,很顯然不是痰、血液或是食物殘渣,而是因為寄生蟲導致的疼痛。而腸道寄生蟲活動進入膈肌,通常是因為內臟寒冷所致,因此治療方法首要溫暖並強化內臟,然後才能讓寄生蟲平靜,寒氣消退。

人參和飴糖能補充中氣,乾薑的辛辣和熱性可以固守在身體裡,恢復體內的陽氣。蜀椒的大辛和大熱特性,能從肺部一直到腎臟,驅除寒氣,溫暖胃部,消除積滯,殺滅寄生蟲。這樣一來,寄生蟲消失,身體就能回復健康,這是個非常完美的療法。

3. 小建中湯(仲景)

黃耆建中湯

小建中湯芍藥多,桂甘薑棗納飴和。中虛腹痛肝邪急,增入黃耆補力優。

小建中湯,桂枝,生薑(各三兩),芍藥(六兩),甘草(一兩),大棗(十二枚),飴糖(一升後入),溫服。治傷寒陽脈澀,陰脈弦,腹中急痛,以及傷寒二、三日,必悸而煩。《金匱》又治虛勞裡急,悸衄,腹中痛,夢失精,四肢痠疼,手足煩熱,咽乾口燥等證。合三條觀之,則知此方之治中虛木賊之病可知。

然前二條既冠以傷寒二字,則知其肝脾雖病於裡,而外寒仍留於表之意;後一條則純是肝脾為患,肝有相火,故現出總總諸證。桂枝得生薑,可以散表;桂枝得白芍,可以平肝。是以仲景桂枝湯一方,外散風邪而救表,內伐肝木以防脾。足見仲景之方,並不拘定用法。但此方因土虛木克起見,故治法必以補脾為先,脾欲緩,急食甘以緩之。

故以飴糖、大棗、甘草之甘緩,小小建其中臟。然後桂枝、生薑、白芍出表入里,隨病勢而各奏其長。況生薑、大棗有協和營衛之妙,白芍、甘草具安脾止痛之神。立方之意,真亦神化極矣。

黃耆建中湯,即本方加黃耆一兩。《金匱》治虛勞裡急諸不足而裡急者。即如上之裡虛、脈急、腹中引痛之象,亦肝脾之病也。虛勞諸不足者,陰陽形氣俱不足也。故加黃耆內益元氣,外固表陽,自然充虛塞空,正氣旺而諸邪自退耳。

白話文:

【小建中湯(仲景)】

黃耆建中湯這方子是在小建中湯基礎上增加了芍藥的份量,並加入了桂枝、甘草、生薑、大棗和飴糖,最後再加上黃耆來強化補益效果。小建中湯的成分包括了桂枝和生薑各三兩,芍藥六兩,甘草一兩,大棗十二枚,飴糖一升,服用時需溫熱。

它主要用來治療由寒邪引起的病症,如腹部緊繃疼痛,或在感冒二至三天後出現心悸和煩躁的情況。此外,《金匱》中記載,它也能治療虛弱乏力,心悸出血,腹痛,夢遺,四肢痠痛,手腳煩熱,喉嚨乾燥和口渴等症狀。綜合以上幾點,我們可以瞭解這個方子主要是用來治療由肝脾虛弱導致的疾病。

然而,前兩個病症雖然主要影響肝脾,但同時也有外感寒邪的情況;而後一個病症則完全是由肝脾問題引起,肝臟中的相火旺盛,導致了一系列的症狀。桂枝與生薑配合能驅散表邪,桂枝與白芍搭配則能平肝降逆。所以,張仲景的桂枝湯既能對抗外感風邪,保護身體表面,又能抑制肝氣過盛,保護脾胃。

由此可見,張仲景的方子並非固定不變,而是根據實際病情靈活運用。但這個方子主要考慮到脾胃虛弱被肝氣所剋制的情況,因此治療時必須首先補益脾胃。脾胃喜緩,故需食用甘味的食物來緩和。

因此,飴糖、大棗和甘草的甘甜緩和性質,能溫和地滋養中焦。接著,桂枝、生薑和白芍會從表到裏,根據病情各自發揮作用。此外,生薑和大棗能協調營衛,白芍和甘草則能安定脾胃,減輕疼痛。這個方子的創立理念,實在是神妙無比。

黃耆建中湯,是在上述方子基礎上增加了一兩的黃耆。《金匱》中提到,它能治療由虛弱乏力引起的各種不足,包括前述的脾胃虛弱、脈象緊繃、腹部拉扯疼痛等症狀,這些都屬於肝脾問題。虛弱乏力的各種不足,指的是陰陽和形氣都處於不足狀態。因此,加入黃耆可以內補元氣,外固表陽,從而填補虛空,當正氣充足時,各種邪氣自然就會消退。

4. 厚朴溫中湯

厚朴溫中陳草苓,乾薑草蔻木香勻,生薑和胃兼除痛,脹滿因寒用卻靈。

厚朴溫中湯,厚朴(薑汁炒),陳皮(去白),炙甘草,木香,草蔻,乾薑,茯苓,生薑煎服。治脾胃虛寒,心腹脹滿,及秋冬客寒犯胃,時作疼痛等證。夫寒邪之傷人也,為無形之邪,若無有形之痰、血、食、積互結,則亦不過為痞滿、為嘔吐,即疼痛亦不致拒按也。故以厚朴溫中散滿者為君。

凡人之氣,得寒則凝而行遲,故以木香、草蔻之芳香辛烈,入脾臟以行諸氣。脾惡濕,故用乾薑、陳皮以燥之,茯苓以滲之。脾欲緩,故以甘草緩之。加生薑者,取其溫中散逆,除嘔也。以上諸藥,皆入脾胃,不特可以溫中,且能散表,用之貴得其宜耳。

白話文:

【厚朴溫中湯】

這帖藥方包含了厚朴(用薑汁炒過)、陳皮(去掉白色部分)、炙甘草、木香、草蔻、乾薑、茯苓和生薑,這些成分煎煮後服用。適用於脾胃虛弱且受寒影響,導致心腹部位脹滿,以及在秋冬季節因為外來的寒冷侵襲胃部,時常感到疼痛的情況。

當寒邪侵害人體時,它是一種無形的邪氣,如果沒有和有形的痰、血液、食物殘渣或積聚物結合,通常只會造成脹滿或嘔吐的症狀,即使有疼痛也不至於讓人無法按壓。因此,厚朴作為主要成分,用來溫暖中焦並消除脹滿。

人體的氣,遇冷就會凝固且流動變慢,所以加入木香和草蔻,它們具有濃鬱的香氣和強烈的辛味,能夠進入脾臟幫助氣流通暢。脾臟厭惡濕氣,因此使用乾薑和陳皮來去除濕氣,同時利用茯苓促進水分排出。為了緩和脾臟,使用甘草來調和。添加生薑的目的,是取其溫暖中焦、散寒止嘔的效果。

上述的所有藥材,都能作用於脾胃,不僅能溫暖中焦,還能散發表面的寒氣,關鍵在於恰當的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