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成方便讀》~ 卷二 (1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14)

1. 真武湯(仲景)

真武湯能壯腎陽,茯苓朮芍附生薑。少陰腹痛陰寒盛,水氣汪洋病勢猖。

真武湯,附子(一枚炮),白朮(二兩炒),茯苓,白芍(炒),生薑(各三兩),治少陰傷寒,腹痛,小便不利,四肢沉重疼痛,自下利者。此為有水氣,或咳,或嘔,或小便不利等證。另有加減之法。夫腎象為坎,一陽居於二陰之中。人之真陰真陽,皆寓於此。若人之真陰耗竭,陰虛火動,即真火化為邪火,龍雷之勢,莫可底止;或真陽衰微,陽虛陰勝,即真水亦化為邪水,其汪洋之勢,浩浩難當,況可更加外寒侵奪者哉。故水動於裡,而見腹痛下利,小便不利;水溢於表,而見四肢沉重疼痛。

真武,北方水神,能鎮攝真陽,祛除邪水。故君以大辛大熱之附子,直入腎經,奠安陰中之陽。水本潤下,逆則上行,故用白芍之酸苦,以收炎上之氣;然後以生薑之辛,散之於外;茯苓之淡,滲之於下;白朮之扶土勝濕,宣之於中。使少陰之樞機有主,則開闔得宜,小便得利,下利自止,腹中、四肢之邪均解矣。

2. 大建中湯(金匱)

大建中湯參與姜,蜀椒煎好入飴糖。胸中寒氣衝皮起,嘔吐頻仍痛莫當。

建中湯,蜀椒(炒二合),乾薑(四兩),人參(二兩),煎去滓,內飴糖一升,微煎溫服。治心胸中大寒,痛嘔,不能飲食,腹中寒氣上衝,皮起出見有頭足,上下痛而不可觸近者。夫陽受氣於胸中,胸中之陽不足,則陰寒得以乘之,為痛為嘔,所由來也。然寒為無形之邪,必賴有形之物,或痰、或血、或食、或蟲,以為依附。

否則雖滿痛而決不拒按,以至手不可近也。但痰、血、蟲、食,均有見證可察,如此證之上衝,皮起出見有頭足之形。可見非痰、非血、非食,其為蟲痛也無疑。而蛔動入膈者,皆因臟寒而來,故治法必先溫建其中臟,而後蛔可安,寒可除。用人參、飴糖補中,以乾薑之辛熱,守而不走,以復其陽。

更用蜀椒之大辛大熱,上至肺而下至腎,逐寒暖胃,散積殺蟲。自然蟲去正安,法之盡善者也。

3. 小建中湯(仲景)

黃耆建中湯

小建中湯芍藥多,桂甘薑棗納飴和。中虛腹痛肝邪急,增入黃耆補力優。

建中湯桂枝生薑(各三兩),芍藥(六兩),甘草(一兩),大棗(十二枚),飴糖(一升後入),溫服。治傷寒陽脈澀,陰脈弦,腹中急痛,以及傷寒二、三日,必悸而煩。《金匱》又治虛勞裡急,悸衄,腹中痛,夢失精,四肢痠疼,手足煩熱,咽乾口燥等證。合三條觀之,則知此方之治中虛木賊之病可知。

然前二條既冠以傷寒二字,則知其肝脾雖病於裡,而外寒仍留於表之意;後一條則純是肝脾為患,肝有相火,故現出總總諸證。桂枝得生薑,可以散表;桂枝得白芍,可以平肝。是以仲景桂枝一方,外散風邪而救表,內伐肝木以防脾。足見仲景之方,並不拘定用法。但此方因土虛木克起見,故治法必以補脾為先,脾欲緩,急食甘以緩之。

故以飴糖、大棗、甘草之甘緩,小小建其中臟。然後桂枝、生薑、白芍出表入里,隨病勢而各奏其長。況生薑、大棗有協和營衛之妙,白芍、甘草具安脾止痛之神。立方之意,真亦神化極矣。

黃耆建中湯,即本方加黃耆一兩。《金匱》治虛勞裡急諸不足而裡急者。即如上之裡虛、脈急、腹中引痛之象,亦肝脾之病也。虛勞諸不足者,陰陽形氣俱不足也。故加黃耆內益元氣,外固表陽,自然充虛塞空,正氣旺而諸邪自退耳。

4. 厚朴溫中湯

厚朴溫中陳草苓,乾薑草蔻木香勻,生薑和胃兼除痛,脹滿因寒用卻靈。

厚朴溫中湯,厚朴(薑汁炒),陳皮(去白),炙甘草,木香,草蔻,乾薑,茯苓生薑煎服。治脾胃虛寒,心腹脹滿,及秋冬客寒犯胃,時作疼痛等證。夫寒邪之傷人也,為無形之邪,若無有形之痰、血、食、積互結,則亦不過為痞滿、為嘔吐,即疼痛亦不致拒按也。故以厚朴溫中散滿者為君。

凡人之氣,得寒則凝而行遲,故以木香、草蔻之芳香辛烈,入脾臟以行諸氣。脾惡濕,故用乾薑、陳皮以燥之,茯苓以滲之。脾欲緩,故以甘草緩之。加生薑者,取其溫中散逆,除嘔也。以上諸藥,皆入脾胃,不特可以溫中,且能散表,用之貴得其宜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