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成方便讀》~ 卷二 (1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12)

1. 清震湯(河間)

古法河間清震湯升麻荷葉術須蒼。雷頭風病頭鳴響,壯熱憎寒面目張。

清震湯,升麻,蒼朮(各五錢),荷葉(一枚),煎服。治雷頭風頭面疙瘩腫痛,或鳴響,憎寒壯熱,狀如傷寒,此亦時溫疫邪之一端也。凡溫疫一證,為天地厲氣所鍾,故其氣之襲人也,有表裡、寒熱、上下之不同,而其間皆有毒厲之氣在焉。若寒疫之來,雖在上、在表,用藥固當升散,但升散之中,務須寓以辟邪解毒之治。

如升麻之性陽味甘,氣升能解百毒,而宣散外邪。蒼朮辛溫雄壯,燥濕強脾,能闢除瘴癧之氣,亦能解散外邪。且二味皆入陽明,是以疫癘之氣,無論在表、在裡,皆至陽明,以胃為中土,萬物所歸。故即屬裡、屬火者,又須犀角、羚羊之類,加之以清邪解毒也。荷葉色青氣香,形仰象震,能助胃中清陽上行,甘溫辛散以升發之。

合同前二味,使邪從上越,且固胃氣,使邪不傳裡耳。

2. 烏頭湯(金匱)

烏頭湯為金匱方,黃耆甘草麻黃。病由歷節伸舒痛,逐濕行痹更助陽。

烏頭湯,麻黃,芍藥,黃耆,炙甘草(各三兩),烏頭(五枚,㕮咀另以蜜二升煎取一升,即出烏頭),右四味,以水三升,煮取一升,去滓,內蜜於中,更煎之,服七合。不知,盡服之。治病歷節不可屈伸,疼痛,以及腳氣疼痛等證。尤注云:此方治寒濕歷節之正法也。夫寒濕之邪,非麻黃、烏頭不能去。

而病在筋骨,又非如皮毛之邪,可一汗而散者。故以黃耆之補,白芍之收,甘草之緩,牽制二物,俾得深入而去留邪,如衛瓘監鍾鄧入蜀,使其成功,而不及於亂,乃制方之要妙也。讀者若能將前後諸方,反覆詳玩,融會貫通,自然胸有成竹,臨證不難效驗耳。

3. 稀涎散

通關散

稀涎散子吐風痰,皂角還須共白礬。若用開關吹鼻嚏,細辛牙皂合成丹。

稀涎散,皂角(四挺,去皮弦,炙),白礬(一兩),共為末,溫水調下五分。治中風暴僕,痰涎壅盛,氣閉不通,可先用此令微吐稀涎,續進他藥。亦治喉風、痰閉等證,夫風痰壅盛於上,有升無降,最為急候。當此之時。化之則不可化,降之又不能降,惟有用吐法引而越之,最為捷徑。

且吐之一法,自古有之,故仲景《傷寒論》中瓜蒂散梔子鼓湯,尚分別虛實而用,何況中風暴僕,痰涎壅盛,以及喉風卒發等證,皆起於一時,無暇緩治哉。凡人咽喉二竅,關係一身。喉通於肺,以司呼吸;咽通於胃,以納水穀。若一旦風痰暴壅,其不致氣閉而絕谷者,幾希矣。

方中用皂角辛鹹而溫,無微不入,無竅不達,有斬關奪門之功,具搜風滌垢之用。協白礬之酸苦湧泄,使風痰皆從上散,閉可通而食可進矣。

通關散,細辛,牙皂,各等分為末,吹鼻取嚏。此亦治中風閉證之一法也。凡邪氣驟加,正氣被遏,經隧不通,肢厥脈絕,此時不特藥力所不能達,且亦不能進,惟有取嚏一法,先開其關,使肺氣一通,則諸臟之氣皆通,然後方可用藥施治。二味皆辛散之品,俱能開竅,均可上行。合之為散,以搐鼻中,一取嚏而關即通也。

4. 虎骨四斤丸

方名虎骨四斤丸,下部虛寒三氣干。牛膝木瓜附子天麻共和肉蓯乾。

虎骨四斤丸,木瓜,天麻,牛膝,肉蓯蓉(用酒洗去腐各一斤),附子(炮二兩),虎脛骨(一具酥炙),上四味,以醇酒五升浸,春五、夏三、秋七、冬十日,取出焙乾,切片爆燥,同附子、虎骨為細末,用浸藥酒打糊為丸,如梧子大。每服五七十丸,食前鹽湯、臨臥時用浸藥酒送下,浸藥酒完,以陳酒服之。

治肝腎虛寒而挾風濕,足膝疼痛等證。夫風、寒、濕之邪,固皆必乘虛而受,然痹之一證,何以下傷肝腎,而不上及心肺者,以肝主風,腎為寒水之臟,同氣相求,物各從其類也。況肝腎素虛者乎!蓋肝腎同居下部,肝主一身之筋,腎主一身之骨,故肝腎一病,即見足膝疼痛等證。方以蓯蓉、牛膝補肝而益腎,虎骨、天麻健骨而搜風,附子通閉治寒,木瓜舒筋祛濕。

用酒浸、酒丸、酒下者,取其行經絡、開痹著之意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