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成方便讀》~ 卷二 (10)
卷二 (10)
1. 小續命湯(千金)
小續命湯桂附芎,麻黃參芍杏防風,芩甘防己加薑棗,真中風邪表實同。
小續命湯,防風(一錢二分),桂枝,麻黃,人參,杏仁(去尖研),川芎(酒洗),白芍(酒炒),炙甘草,黃芩(酒炒),防己(各八分),附子(四分),加薑、棗煎。治中風卒起,或不省人事,神氣潰亂,或筋脈拘急,半身不遂,或語言謇澀,口眼喎斜,以及剛柔二痙,一切中風之屬於表實而無里證者,皆可增損用之。
白話文:
小續命湯由桂枝、附子、川芎、麻黃、人參、白芍、杏仁、防風、黃芩、甘草、防己組成,加薑、棗煎服。它用於治療中風突發,患者昏迷不醒,精神失常,或肢體僵硬、半身不遂、言語含糊、口眼歪斜,以及痙攣等症狀,適用於中風表實證,無內傷者。
夫風之中人也,雖有從前、從後所中之不同,太陽、陽明經絡之各異,然太陽主一身之表,為寒水之經,且風中有寒,物從其類,故中經必多始自太陽,中腑必歸於胃,中臟必歸於心也。但大風之來,無不營衛皆受,此時止可分其在經、在腑、在臟三者之間,又不必拘拘乎在營、在衛而論。如此方所治之不省人事、神氣潰亂者,乃邪氣驟加,正氣不守之象。
筋脈拘急者,筋得寒則收引也。半身不遂者,乘人所稟陰陽之偏勝、氣血之盈虧,以致虛邪客於身半也。語言謇澀者,風中於絡而舌本強也。口眼喎斜者,受邪之處反緩,正氣為邪所引而急也。方中用麻黃、桂枝、防風、防己大隊入太陽之經、祛風逐濕者,以開其表。邪壅於外,則裡氣不宣,里既不宣,則鬱而為熱,故以杏仁利之,黃芩清之。
白話文:
風邪入侵人體,雖然有從前、從後受風的不同,也有太陽、陽明經絡的差異,但太陽經絡主導全身的表層,屬寒水之經,而且風中帶寒,物以類聚,因此受風之病症大多從太陽經絡開始。受風入侵的腑臟,大多歸於胃,受風入侵的臟器,大多歸於心。不過大風來襲,營衛之氣都會受到影響,此時只需區分風邪在經絡、腑臟、臟器三者中的哪一個,不需要拘泥於營氣或衛氣。因此,治療昏迷不醒、神志不清的人,是因為邪氣突然加重,正氣無法抵禦的表現。
筋脈拘緊,是因為筋脈受寒收縮。半身不遂,是因為個人先天禀赋阴阳偏盛、气血盈亏,導致虛邪入侵身體一半。言語不清,是因為風邪入侵經絡,導致舌根僵硬。口眼歪斜,是因為受邪的地方反而鬆弛,正氣被邪氣牽引而緊縮。治療時使用麻黃、桂枝、防風、防己等藥物,它們都是針對太陽經絡,祛風除濕,以打開表層。邪氣阻滯在外,就會阻礙裡氣流通,裡氣不通就會鬱積成熱,因此用杏仁利氣,黃芩清熱。
而邪之所湊,其氣必虛,故以人參、甘草益氣而調中,白芍、川芎護營而和血。用附子者,既可助補藥之力,又能濟麻黃以行表也。薑、棗為引者,亦假之以和營衛耳。
白話文:
在邪氣聚集的地方,必定會有氣虛的情況,因此使用人參、甘草來補充氣血,調和中樞。使用白芍、川芎來保護營養,調和血液。使用附子的原因,不僅能輔助補藥的功效,還能幫助麻黃在表皮流通。使用薑、棗作為引導,也是為了調和身體的營養和衛生系統。
2. 三生飲
三生飲是附烏星,補正還宜加人參,少用木香理氣滯,中風昏憒不知人。
三生飲,生南星(一兩),生川烏(去皮),生附子(各五錢去皮),木香(二錢),每服一兩,加人參一兩煎。治中風卒然昏憒,不省人事,痰涎壅盛,語言謇澀等證。夫中風之為病,大抵陽氣虛者為多,而陽虛之人,必多痰濕,肌體雖豐,其經絡、隧道之氣壅滯,故一中於風,即見其素有之本病,而為以前諸證。是以東垣有云:凡人年逾四旬,氣衰之際,或憂、喜、忿、怒傷其氣者,多有此證。
白話文:
三生飲本來就含有附子,如果要補正,應該加人參,減少木香來理氣化滯,這樣才能治中風昏迷不省人事。
壯歲之時,無有也。若肥盛者,則間有之,亦是形盛氣衰而如此耳。當此之時,豈尋常藥餌所能通達於上下哉!急以三生飲一兩,取其行經逐風治痰,有斬關奪門之勢。然必以人參兩許,駕馭其間,以助真氣。然後南星之辛烈散風除痰,烏頭、附子之辛熱行經絡、逐風寒,各奏其功。
加木香以理其氣,使之上下、表裡無一毫壅滯,自然邪自去而正不傷,乃為妙法耳。
白話文:
中年時,一般不會出現這種症狀。如果身材肥胖的人出現這種症狀,也是因為身體強壯而氣虛所導致。這個時候,尋常的藥物根本無法達到治療效果。應該緊急服用三生飲一兩,利用它通經絡、逐風寒、治痰的功效,勢如破竹。但一定要加入兩錢人參,來輔助真氣,避免藥性過於猛烈。然後南星的辛辣可以散風除痰,烏頭、附子的辛熱可以通經絡、逐風寒,各自發揮功效。
再加入木香來調理氣機,使氣血上下、表裡暢通無阻,自然邪氣消散而正氣不傷,這就是妙法。
3. 地黃飲子(河間)
地黃飲子斛蓯蓉,桂附苓萸菖遠冬,戟味薄荷薑棗引,風痱言謇足難從。
地黃飲子,熟地,巴戟(去心),山茱萸,肉蓯蓉(酒浸),附子(炮),官桂,石斛,茯苓,石菖蒲,遠志,麥冬,五味子,等分,每服五錢。入薄荷少許,薑、棗煎服。治中風舌喑不能言,足廢不能行,此少陰氣厥不至,名曰風痱,急當溫之。夫中風一證,有真中,有類中。
白話文:
地黃飲子是用熟地、巴戟、山茱萸、肉蓯蓉、附子、官桂、石斛、茯苓、石菖蒲、遠志、麥冬、五味子等藥材,每服五錢,加入少許薄荷、薑、棗煎服。這方子用於治療中風導致舌頭僵硬說不出話,腿腳麻痺不能行走的情況,屬於少陰氣虛導致的風痱,需要溫補治療。中風的症狀,有真中風和類似中風兩種。
真中者,真為風邪所中也;類中者,不離陰虛、陽虛兩條。如腎中真陽虛者,多痰多濕;真陰虛者,多火多熱。陽虛者,多暴脫之證;陰虛者,多火盛之證。其神昏不語、擊僕偏枯等證,與真中風似是而實非,學者不得不詳審而施治也。此方所云少陰氣厥不至,氣者陽也,其為腎臟陽虛無疑矣。
故方中以熟地、巴戟、山萸、蓯蓉之類,大補腎臟之不足,而以桂、附之辛熱,協四味以溫養真陽。但真陽下虛,必有浮陽上僭,故以石斛、麥冬清之;火載痰升,故以茯苓滲之。然痰火上浮,必多堵塞竅道,菖蒲、遠志能交通上下而宣竅辟邪。五味以收其耗散之氣,使正有攸歸;薄荷以搜其不盡之邪,使風無留著。
用薑、棗者,和其營衛,匡正除邪耳。
白話文:
中風的病因,真正的中風是因為風寒入侵造成的,而類似中風的症狀則大多跟陰虛或陽虛有關。比如腎臟陽氣不足的人,容易出現痰多、濕氣重;腎臟陰氣不足的人,容易出現燥熱、發炎。陽氣不足的人,容易出現突然昏迷、虛脫的症狀;陰氣不足的人,容易出現熱盛的症狀。有一些症狀像中風,例如神志不清、不說話、半身不遂等等,但其實並非真正的中風,學習中醫的人必須仔細觀察、辨證論治。這個方子裡提到的少陰氣厥不至,氣代表陽氣,所以指的就是腎臟陽氣虛弱。
因此這個方子用熟地、巴戟、山萸、蓯蓉等補腎,並用桂枝、附子等辛熱藥物溫補陽氣。但陽氣虛弱導致下焦虛寒,也容易導致陽氣上浮,所以加入石斛、麥冬清降上焦之火;因為痰濕容易隨著熱氣上浮,所以加入茯苓來利水滲濕。由於痰火上浮容易堵塞竅道,因此加入菖蒲、遠志開通竅道,驅散外邪。五味子收斂散失的精氣,使正氣有所歸宿;薄荷疏散殘餘的邪氣,防止風寒再次入侵。
加入生薑、大棗則能調和營衛,扶正祛邪。
4. 牽正散
(改容膏)
口眼喎斜牽正散,陽明風中邪干漫。殭蠶白附蠍全投,酒服二錢功可贊。尚有改容膏外塗,蓖麻冰片共捶爛。或加附子與乾薑,溫散追風速除患。
牽正散,白附子,殭蠶,全蠍,等分為末,每二錢,酒調服。治中風口眼喎斜,無他證者。夫中風口眼喎斜一證,《金匱》有言,邪氣反緩,正氣即急,正氣引邪,喎僻不遂數語。尤注謂其受邪之處,筋脈不用而緩;無邪之處,正氣獨治而急。是以左喎者邪反在右,右喎者邪反在左也。
白話文:
口眼歪斜可以使用牽正散治療,這是因為陽明經受風邪入侵,導致氣血運行不暢。可以用殭蠶、白附子、全蠍等藥物,以酒沖服,每次兩錢,療效顯著。另外,還可以外塗改容膏,將蓖麻和冰片一起研磨成膏狀,塗抹患處。如果病情嚴重,可以加入附子、乾薑等溫散寒邪的藥物,加速驅散風邪,快速解除病症。
牽正散由白附子、殭蠶、全蠍等藥物等量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兩錢,用酒調服。主要用於治療中風導致的口眼歪斜,沒有其他併發症的情況。古代醫書《金匱要略》中提到,中風口眼歪斜的病症,是因為邪氣逆行,導致正氣虛弱,正氣想要抵抗邪氣,卻無力回天,所以才會出現歪斜不遂的現象。這表示,歪斜的部位其實是受邪氣入侵的地方,筋脈因此變得鬆弛;而沒有受邪氣入侵的部位,則是由正氣獨自掌控,所以會顯得緊繃。因此,左側歪斜代表邪氣在右側,右側歪斜則代表邪氣在左側。
然足陽明之脈,挾口環唇;足太陽之脈,起於目內眥;足少陽之脈,起於目外眥。則中風一證,無不皆自三陽而來。然二氣貫於一身,不必分左血右氣,但左右者,陰陽之道路,緣人之稟賦,各有所偏,於是左右不能兩協其平,偏弊相仍,外邪乘襲而病作矣。此方所治口眼喎斜、無他證者,其為風邪在經,而無表裡之證可知。
故以全蠍色青善走者,獨入肝經,風氣通於肝,為搜風之主藥;白附之辛散,能治頭面之風;殭蠶之清虛,能解絡中之風。三者皆治風之專藥,用酒調服,以行其經,所為同氣相求,衰之以屬也。
改容膏,蓖麻子(一兩),冰片(三分),共搗為膏,寒月加乾薑、附子各一錢,左喎貼右,右喎貼左,即正。或用鱔魚血調塗,或用蜣螂搗敷。蓖麻、鱔血、蜣螂,皆追風拔毒,冰片以開其竅,薑、附以溫其寒。治法不越乎此。凡人之眼、耳、口、鼻,皆在於上,何以耳鼻不喎,而獨喎於口目?以風為陽邪,陽主動,口目常動,故風生焉;耳鼻常靜,故風息焉。由是觀之,則中風口眼喎斜之義,思過半矣。
白話文:
足陽明經脈沿著嘴巴周圍,足太陽經脈起於眼角內側,足少陽經脈起於眼角外側。因此,中風症狀都源自三陽經脈。人體的氣血循環貫穿全身,並不需要區分左右血氣,只是因為個人體質不同,左右經脈的陰陽氣血容易失衡,導致偏斜,外邪乘虛而入便會發病。這方治口眼歪斜,沒有其他症狀,說明是風邪滯留在經脈,沒有表裡證狀。
所以用全蠍,色青善於走經,專入肝經,風氣通於肝,是搜風的主藥;白附辛散,可以治療頭面部的風;殭蠶清虛,可以解開經絡中的風。三者都是專治風的藥,用酒調服,可以促進藥力運行,這是同氣相求的道理。
改容膏,用蓖麻子一兩,冰片三分,搗成膏狀,寒天再加乾薑、附子各一錢,左邊歪斜貼右邊,右邊歪斜貼左邊,就能矯正過來。也可以用鱔魚血調塗,或者用蜣螂搗敷。蓖麻、鱔魚血、蜣螂,都是追風拔毒的藥,冰片可以開通竅穴,乾薑、附子可以溫暖寒氣。治療方法不過如此。人的眼、耳、口、鼻都位於頭部,為什麼耳鼻不歪,偏偏是口眼歪斜?因為風是陽邪,陽氣主動,口眼經常活動,所以容易受風;耳鼻經常靜止,所以不容易受風。由此可見,中風口眼歪斜的道理,已經明白了一大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