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成方便讀》~ 卷二 (4)
卷二 (4)
1. 補陰益氣煎(景岳)
補陰益氣取名煎,勞倦傷陰外感兼。參草地歸陳與藥,升柴舉下妙無邊。
補陰益氣煎,人參(一錢),炙甘草(五分),生地(三錢),當歸(一錢半),懷山藥(二錢),陳皮(一錢),升麻(三分),柴胡(三分),此方乃小變東垣之制,而為勞倦傷陰,營虛氣陷,易於外感者立法也。夫胃者,衛之源;脾者,營之本。脾陰虛即營血虧耗,故於前方去黃耆之益衛,除白朮之燥脾;而以地黃之色黃味甘者,同山藥補養脾陰,藉當歸之力,以達於營。參、草、陳皮,補中州而益元氣,升麻、柴胡,舉下陷而解表邪。
不用薑、棗者,無欲過於辛散耳。
白話文:
補陰益氣煎 方解
方名: 補陰益氣煎
組成: 人參(一錢),炙甘草(五分),生地(三錢),當歸(一錢半),懷山藥(二錢),陳皮(一錢),升麻(三分),柴胡(三分)
功效: 補陰益氣,解表祛邪
主治: 勞倦傷陰,營虛氣陷,易於外感
方義: 此方乃東垣方劑的變方,專門針對勞倦傷陰、營氣虛弱、氣陷易感者而設。
方論: 胃為衛氣之源,脾為營氣之本。脾陰虛則營血虧耗,故本方去黃耆之益衛,除白朮之燥脾,以地黃之色黃味甘,與山藥一同補養脾陰,藉助當歸之力,使補陰之效達於營血。參、草、陳皮,補中益氣,升麻、柴胡,舉陷解表,故可補陰益氣,解表祛邪。
2. 蘇子降氣湯(局方)
蘇子降氣橘半歸,前胡桂樸草姜隨。下虛上盛痰多喘,或納沉香用者裁。
蘇子降氣湯,蘇子,半夏,前胡,厚朴,橘紅,當歸(各一錢),炙甘草,肉桂(各五分),加姜煎。治風痰上感,喘嗽不寧,大便不利,或虛陽上攻,氣升不降,以致上盛下虛,而為嘔血等證。夫風邪外來,必先犯肺,於是肺中之氣,壅而不行,肺中之津液,鬱而為痰,故喘嗽不寧。
白話文:
蘇子降氣,橘皮、半夏、當歸同用,前胡、桂枝、厚朴、草果、生薑輔助。適合下虛上盛、痰多氣喘,或可加沉香酌量使用。
肺與大腸相表裡,肺津虛則大腸不潤,故大便不利,甚則引動下焦虛陽上逆,而為嘔血等證。先哲有見痰休治痰、見血休治血之論。雖證見痰血,仍必究其受病之源。方中蘇子、前胡、厚朴,皆降氣之品,有疏邪之能。半夏、橘紅化其痰。火載血上,故以肉桂引火歸元。當歸導血歸經。
上下交病者治其中,故以甘草培中補土。加姜煎者,病因風邪而來,仍不離辛散之意耳。
白話文:
肺和腸子是表裡相通的,肺部的津液不足,腸子就會乾燥,導致大便不順暢,嚴重時還會引發下焦虛陽上逆,出現嘔血等症狀。古人有見痰不治痰、見血不治血的論點,雖然患者出現了痰血的症狀,但仍然要追究其病根。藥方中,蘇子、前胡、厚朴都是降氣的藥材,有疏解邪氣的作用。半夏、橘紅可以化痰。火氣帶動血液上逆,所以用肉桂引導火氣歸位。當歸則可以引導血液回歸經脈。
上下交病要治療中間,所以用甘草來培補中氣,滋養脾土。加入生薑煎服,是因為病因是風寒入侵,仍然離不開辛散的藥性。
3. 四磨飲(嚴氏)
四磨飲治七情侵,氣逆填胸喘急頻。烏藥檳沉參等分,濃磨煎服效如神。
四磨飲,檳榔,沉香,烏藥,人參,各等分,濃磨,煎三、四沸,溫服。治七情氣逆,上氣喘急,妨悶不食等證。夫七情之病,所因各自不同,有虛實之分,臟腑之異。大抵此方所治,皆為憂愁思怒得之者多。因思則氣結,怒則氣上,憂愁不已,氣多厥逆,故為上氣喘急,妨悶不食等證。
然氣之所逆者,實也;實者瀉之。故以檳榔、沉香之破氣快膈、峻利之品,可升可降者,以之為君。而以烏藥之宣行十二經氣分者助之。其所以致氣之逆者,虛也。若元氣充足,經脈流行,何有前證?故以人參輔其不逮,否則氣暫降而鬱暫開,不久又閉矣。是以古人每相需而行也。
若純實無虛者,即可去參加枳殼,在用者神而明之耳。
白話文:
四磨飲的功效與組成
四磨飲,主要用於治療因七情所致的氣逆、胸悶、喘息、食慾不振等症狀。
藥方組成:
- 檳榔、沉香、烏藥、人參,各等分。
使用方法:
- 將藥材濃磨成粉。
- 以水煎煮三到四沸。
- 溫服。
藥方原理:
七情(喜怒憂思悲恐驚)過度,容易導致氣機逆亂,進而出現氣逆、胸悶、喘息等症狀。四磨飲主要針對由思慮過度、憂愁、怒氣等情緒導致的氣逆問題。
- 檳榔、沉香: 具有破氣快膈、峻利之功效,可以疏通氣機,使氣逆下降,起到降氣止喘的作用。
- 烏藥: 宣行十二經氣分,可以促進氣血流通,輔助檳榔、沉香降氣止喘。
- 人參: 補益元氣,可防止氣降過快導致虛脫,維持氣機的平衡,使療效持久。
總結:
四磨飲以檳榔、沉香為主藥,破氣降逆,烏藥輔助宣行氣血,人參補益元氣,三者相輔相成,治療氣逆、胸悶、喘息等症狀,效果显著。
4. 導氣湯
導氣湯醫寒疝災,吳萸川楝木香茴。煎時卻用長流水,理氣疏肝邪可追。
導氣湯,川楝子(四錢),木香(三錢),茴香(二錢),淡吳萸(一錢),長流水煎。治陰濕之氣,積於肝絡,復為寒邪所襲,則成疝疾,或囊冷結硬如石,或引睪丸而痛,名為寒疝。夫疝雖有寒、水、筋、血,氣、狐、㿗之不同,而其病總不離乎肝,以肝之經脈絡陰器、抵少腹之故。
然疝雖皆因寒而起,但寒鬱則化火,且肝臟又有相火內寄,故治疝之藥,每每寒熱並行,須審其熱重、熱輕而治之。如此方之治寒疝,仍以川楝子為君者,想亦寒鬱化熱之故。川楝苦寒,能導泄厥陰之熱。從小水下行,亦為寒聚於外,熱蓄於中,痞堅之處,必有伏陽也。肺邪盛則侮脾,故以木香之辛溫,疏肝和脾,通理上下諸氣。
白話文:
導氣湯
導氣湯是用來治療寒疝的方劑,由川楝子、木香、茴香和淡吳萸組成。
藥物組成:
- 川楝子(四錢)
- 木香(三錢)
- 茴香(二錢)
- 淡吳萸(一錢)
煎煮方法:
- 以長流水煎煮。
功效:
- 疏肝理氣,驅散寒邪。
主治:
- 寒疝:由於陰濕之氣積聚在肝經脈絡,受到寒邪侵襲,導致的疝氣疾病。症狀包括囊腫冰冷堅硬如石,或牽引睪丸疼痛。
病理分析:
- 疝氣雖然分為寒疝、水疝、筋疝、血疝、氣疝、狐疝、㿗疝等不同類型,但其病因都與肝臟有關。因為肝經脈絡連接陰器,並延伸至小腹。
- 雖然疝氣都是由寒邪引起,但寒邪鬱積會化為熱邪。此外,肝臟本身也存在著相火。因此,治療疝氣的藥物往往需要寒熱並用,根據寒熱程度來選擇藥物。
方劑分析:
- 此方以川楝子為君藥,主要因為寒邪鬱積化熱。川楝子味苦寒,能夠導泄厥陰之熱。
- 從小水下行的角度來看,寒邪聚積在外,熱邪積聚在內,患處必然存在伏陽。
- 肺氣過盛會損傷脾氣,因此使用木香的辛溫之性,疏肝和脾,通理上下諸氣。
總結:
導氣湯以川楝子苦寒之性,導泄厥陰之熱,並以木香辛溫之性,疏肝和脾,通理上下諸氣,治療寒疝,寒熱並用,效果顯著。
肝與腎俱在下焦,古人有乙癸同源之論。疝病固為肝邪,未有不波及於腎者。故以茴香之併入肝腎,暖丹田而祛冷氣;吳萸則獨入厥陰,除寒燥濕而降逆耳。
白話文:
肝和腎都位於下焦,古人在理論上認為肝和腎的精氣是相通的,即「乙癸同源」。疝病本是由肝的問題所導致,很少有不影響到腎的。因此,用茴香來同時調理肝和腎,溫暖丹田並排除寒氣;吳茱萸則專門進入厥陰經,消除寒氣、燥濕並降逆氣。
5. 天台烏藥散
天台烏藥散青檳,川楝良薑巴豆仁,茴木二香和酒服,小腸疝氣積寒凝。
天台烏藥散,烏藥,良薑,木香,茴香(鹽水炒),青皮(各五錢),檳榔(二枚),川楝子(十枚),先以巴豆七十粒微打破,同川楝麩炒黑,去麩及巴豆,同餘藥為末,酒下一錢。治小腸疝氣,牽引臍腹疼痛,陰凝成積等證。夫治疝之法,皆不外暖下祛寒,逐濕行氣,然陰寒之氣,若與厥陰之或血、或痰凝結為積者,又非前藥所能卒除,則必以推蕩之品,從其性而溫下之,方能有效。方中烏藥、木香,辛溫香烈,善行善散,能上能下,以宣氣中之滯。
白話文:
天台烏藥散由烏藥、良薑、木香、茴香、青皮、檳榔、川楝子等藥材組成,先將巴豆微打破,與川楝子麩炒至黑色,去除麩皮和巴豆,再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,以酒服用。此方用於治療小腸疝氣,症狀包括牽引臍腹疼痛,陰寒凝結等。治疝气的关键在于温下祛寒、逐濕行氣,但若陰寒之氣与厥陰之或血或痰凝結為積,則需以推蕩之品從其性而溫下之,才能有效。方中烏藥、木香辛溫香烈,善行善散,能上能下,以宣气中之滯。
茴香暖下而祛寒,良薑溫中而止痛,青皮入肝破氣,檳榔導積下行。其妙用在巴豆與川楝二味同炒,去巴豆不用,但取其盪滌攻堅、剛猛直前之性味,同川楝入肝,導之下行,又不欲其直下之意。一如用兵之法,巴、楝,欽點之上將也;青、檳,前導之先鋒也;烏藥、木香,為偏裨之將;茴香、良薑,為守營之官。立方之神,真戰無不克也。
白話文:
茴香性溫,能溫暖下焦、驅散寒氣;生薑性溫,能溫暖中焦、止痛;青皮入肝經,能破氣消積;檳榔能導積下行,使積滯順利排出。
這方子的妙處在於,使用巴豆與川楝一同炒制,雖然最後不使用巴豆,但藉由巴豆的猛烈攻堅、直搗病灶的特性,與川楝一同進入肝經,引導積滯向下排出,但又不希望藥性過於猛烈而直接往下衝。
這就像打仗一樣,巴豆與川楝如同欽點的大將,勇猛無敵;青皮與檳榔則像先鋒部隊,開路破敵;烏藥與木香是偏裨之將,輔佐主將;茴香與生薑則負責守衛營地,穩固後方。
此方配伍精妙,藥性相合,如同精兵強將,戰無不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