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成方便讀》~ 卷四 (32)
卷四 (32)
1. 太乙保和湯(《金鏡錄》)
催漿太乙保和湯,解毒松肌內助漿。參草地紅楂桔米,川芎紫草木通姜。
太乙保和湯,人參,甘草,生地,紅花,楂炭,桔梗,川芎,紫草,木通,生薑,粳米,治痘瘡見點之後,因氣虛血滯,不能成漿之證。大抵痘瘡一證,始終皆以半月為期,如發熱三日,布點三日,成漿三日,回痂三日,落痂三日。或不能應期而變幻者,當各求其所由而治之。
如此證之至成漿之時,而不能成漿,倘無表裡寒熱等證,其氣虛血滯可知。方中人參、甘草大補元氣,生地滋養陰血,川芎行血中之氣,紅花、楂炭、紫草宣血中之瘀。然既鬱滯於外者,其內必有伏陽,故以木通之苦寒清上達下,里和而表自松也。凡痘毒之發,皆由腎臟而起,以痘毒藏於腎中,自腎而肝而脾而心,以及於肺,由里達表,移深居淺,以收全功。
故以桔梗領之入肺,生薑助其達表,且生薑入於人參、地黃之中,不特無橫散之劣,且有助漿之優。粳米和中培穀氣,以資其運用耳。
白話文:
【太乙保和湯(《金鏡錄》)】
太乙保和湯具有催促痘瘡形成漿液的功效,能解毒鬆弛肌肉,幫助內部生成漿液。藥方成分包括人參、甘草、生地、紅花、山楂炭、桔梗、粳米、川芎、紫草、木通、生薑。
這副藥用於治療痘瘡在出現初期後,因氣血不足,導致無法順利生成漿液的情況。通常痘瘡的整個過程約為半個月,包含發熱三天、出疹三天、成漿三天、結痂三天、脫痂三天。若過程發生異常變化,應針對原因進行治療。
當痘瘡到達應該成漿的階段,卻未能成漿,且未伴有表面或內部寒熱等症狀,即可判斷是氣血運行不暢所致。方中的人參與甘草能大力補充元氣;生地滋養血液;川芎調節血液中的氣血循環;紅花、山楂炭、紫草則可幫助排除血液中的瘀滯。
然而,若外在有鬱滯情況,內部必然存在潛在的陽氣過剩,因此用木通的苦寒性質來清除上焦熱氣,使身體內外達到平衡。痘瘡的發作,都源自腎臟,因為痘瘡的毒素藏於腎臟,再經由腎、肝、脾、心,最終到達肺部,由內而外,從深層至淺層,逐步去除病根。
所以,使用桔梗導引藥效至肺部,生薑則輔助藥效透達皮表,而且生薑加入人參和生地黃中,不會產生橫向散發的副作用,反而有助於生成漿液。粳米則能調和中焦,培養穀氣,提供身體所需的能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