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成方便讀》~ 卷四 (27)
卷四 (27)
1. 清魂散(嚴氏)
清魂散用澤蘭參,荊芥芎甘溫酒勻。產後血虛風內襲,忽然昏暈不知人。
清魂散,澤蘭,人參(各三分),川芎(五分),荊芥(一錢),炙甘草(三分),為末,溫酒調下。治產後惡露已盡,因虛感風,忽然昏暈不知人事。凡產後惡露已盡,氣血大虛,偶一不慎,即感風邪。風氣通於肝,肝為風臟,內外相召,即如類中之狀,內閉外脫等證所由來也。
荊芥芳香辛苦,獨走肝經血分,搜散風邪,故以為君。病既因虛而來,故仍以人參、甘草之補正。雖虛而得之產後,不免血氣或有留滯,故以澤蘭之去瘀行水,川芎之活血理氣。調以溫酒者,助其解散之功耳。
白話文:
【清魂散(嚴氏)】
清魂散的配方包含了澤蘭、人參,川芎,荊芥和炙甘草。這些藥材混合後,用溫熱的酒來沖服。適用於產後婦女因為失血過多導致體虛,風邪入侵身體,突然間出現頭昏眼花,甚至失去意識的情況。
清魂散主要治療的是產後婦女惡露已經排乾淨,但因為身體氣血大虧,稍有不慎就會受到風邪的侵擾,導致突然間頭昏眼花,甚至失去意識的症狀。風邪通常會影響肝臟,而肝臟是風邪最容易入侵的部位,當體內外風邪相互召喚時,就會產生類似中風的症狀,例如內閉外脫等。
其中,荊芥具有芳香苦辛的味道,能專門針對肝臟和血液部分,有效搜尋並驅散風邪,因此被作為主藥。由於疾病是由體虛引起,所以人參和甘草這兩種補益正氣的藥物也被加入其中。雖然體虛是產後的常見現象,但血液和氣可能還存在一些淤積,因此加入了澤蘭來幫助排除瘀血和促進水分循環,以及川芎來活化血液和調節氣機。使用溫熱的酒來沖服,是為了增強藥物的分解作用。
2. 加味芎歸湯
加味芎歸開骨散,血餘龜板共相贊。臨盆交骨不能開,服下安然產無難。
加味芎歸湯,當歸(一兩),川芎(七錢),龜板(手大一片醋炙研末),頭髮取生育過婦人發雞子大一團煅存性,治胎產五、六日不下,或初生女子交骨不開,以及死胎不下等證。當歸、川芎二味,古方謂之佛手散,統治胎前、產後一切諸證,以及安生胎、落死胎,其功甚大。蓋以二物於養血之中,寓理氣之力,其辛香之氣可散可宣,溫潤之功能和能補。
胎產一證,皆賴此氣血,氣血一理,故即能逆者順而病者愈矣。炙龜板取其得至陰之氣,而有解脫之功。血餘則行水消瘀,且能補益陰血,還原神化耳。
白話文:
【加味芎歸湯】
加味芎歸湯,包含了當歸(約37.5公克)、川芎(約28公克)、龜板(大小如手掌一片,經醋烤後磨成粉末)、以及生育過的婦女頭髮(大小如雞蛋一團,經過煅燒保留其性質)。這帖藥方主要用於治療胎兒在母體內五六天未能出生,或是新生女嬰的骨盆未能正常打開,以及胎兒死亡未能排出等情況。
當歸和川芎兩種藥材,在古方中被稱為佛手散,它們可以全面治理產前與產後的所有問題,包括促進胎兒健康出生,幫助排除死亡胎兒,功效非常顯著。因為這兩種藥材在滋養血液的同時,也蘊含調節氣血的能力,其辛香的氣味有助於散寒宣肺,溫潤的特性又能和胃補身。
胎兒生產的問題,全靠這氣血的調節,一旦氣血得到調整,原本逆反的情況就能順利,疾病也能得以康復。龜板經醋烤後,取其極陰的氣質,具有脫離困境的功效。而婦女的頭髮則能行氣活血,消除瘀滯,同時補充陰血,恢復身體的自然機制。
3. 小兒之劑
小兒之證,向有專科,以其痘證、驚風、疳積等類為大人所無。然痘之一證,古人本無種痘之法,其出也,亦無分大人、小兒,故治法亦大小一例而論,直至種痘之法行,僅種之於小兒,於是才為幼科專任。
至於疳積一證,究亦與大人一理而治,不過以小兒形體未充,臟氣未足,難於運化,易於成積,因積久不化,肌膚乾槁,腹大筋凸,乃為之疳,其實亦有虛實、寒熱、多寡、輕重之分,即大人之身體羸弱,或因病致虛,因虛成積者,亦多有之,不得妄立疳積之名,獨歸之於小兒也。所謂驚風者,名目尤覺不通。
蓋因小兒元氣怯弱,不勝外感六淫之邪,一有所傷,最易成痙,或病久致虛,亦易成痙,當須辨其邪自何來,虛從何起,按證用藥,自無不效,豈可渾以急驚、慢驚稱之哉。然小兒治所難者,因其不能言語,不知病情,其脈象又全無憑據,不特三部九候之不能朗晰,即喜笑啼哭,脈亦為之變遷,故醫者只得察其面色之浮沉,音聲之壯弱,問其二便,按其胸腹,與夫舌苔之黃白,口氣之清濁,合而得之,其表裡、寒熱、虛實自可瞭然無誤。由此觀之,治大人、小兒之法,實一理也。
茲集特採世之所尚者數方,以廣初學者之眼界,至其中之是非曲直,明眼者自能辨之。
白話文:
對於兒童的治療方式,自古以來就有專門的學科,主要是因為兒童常見的疾病如水痘、驚風、疳積等,在成人身上較少見。然而,對於水痘這一疾病,古時並無接種疫苗的做法,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感染,治療方式都是一樣的。直到接種水痘疫苗的技術出現,此法只適用於兒童,於是這才成為兒童專科的領域。
至於疳積這種疾病,其實和成人患病原理相同,只是兒童身體發育尚未完全,臟腑功能不足,食物消化不易,容易造成積食。若積食久未化解,會導致皮膚乾燥,腹部腫大,肌肉萎縮,筋絡凸顯,這就是疳積。但實際上,疳積也有虛實、寒熱、多少、輕重之分,成人若身體瘦弱,或是因病而虛弱,也可能形成積食,不能隨意歸咎於兒童。
所謂的「驚風」,這個名詞本身就有些不恰當。因為兒童體質較弱,對外界的六淫(風、寒、暑、濕、燥、火)抵抗力低,一旦受到侵害,最容易產生痙攣。或長期生病導致虛弱,也容易產生痙攣。醫生必須判斷病因及虛弱的來源,對症下藥,纔能有效治療,不能統一歸類為急驚或慢驚。
然而,治療兒童的困難在於他們無法清楚表達,我們無法得知他們的具體病情,而且兒童的脈象變化莫測,不僅三部九候的診斷難以準確,甚至哭笑也會影響脈象。因此,醫生只能觀察孩子的臉色,聽其聲音的強弱,詢問大小便的情況,檢查胸腹,再看舌苔的顏色,聞口氣的清濁,綜合判斷,才能瞭解病情的內外、寒熱、虛實,避免誤診。由此可知,治療大人和兒童的原則其實是一樣的。
本書特別選取了幾種社會普遍接受的療法,以擴闊初學者的視野,至於其中的是非對錯,有經驗的醫生自然能夠分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