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成方便讀》~ 卷四 (28)
卷四 (28)
1. 啟脾散
啟脾散法妙無窮,參朮陳砂五穀蟲,查炭建蓮共作粉,兒童常服病消融。
啟脾散,潞黨參(元米炒黃去米),制冬朮,建蓮肉(各三兩),查炭,五穀蟲(炭各二兩),陳皮,砂仁(各一兩),共為末,每服二錢,開水下。治小兒因病致虛,食少形羸,將成疳積等證。或稟賦素虧,脾胃薄弱,最易生病者,皆宜服之。凡小兒之離母胎也,皆謂之後天,莫不藉穀食以為長養。
因先天之稟賦不足者,難於接補,後天之氣血虧弱者,易於滋培,故古人每有假後天以濟先天之法。不特脾胃為後天之源,抑且土為萬物之母,土旺則四臟皆旺,正自充而病自除耳。方中黨參、蓮肉、冬朮大補脾元,陳皮、砂仁助其健運,而以查炭、谷蟲消磨不盡之滯,兼廣補藥之功,真立方之妙耳。
白話文:
【啟脾散】
啟脾散的療效無窮,包含了人參、白朮、陳皮、砂仁和五穀蟲,再加上査炭和建蓮子一起磨成粉末。孩子們常服用,病痛就能漸漸消失。
具體來說,啟脾散的成分包括:潞黨參(先用米炒至微黃再去除米粒)、白朮、建蓮子肉(這三種各三兩),査炭、五穀蟲(這兩種各二兩,需燒成炭),陳皮、砂仁(這兩種各一兩)。所有材料一起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二錢,用水送服。
這副藥適用於因病變虛弱、食慾不佳、身體瘦弱的小孩,預防他們形成疳積等症狀。或者那些天生體質較差,脾胃功能弱,容易生病的孩子,也非常適合服用。孩子離開母親的胎盤後,我們稱之為後天,他們的成長全靠食物來滋養。
對於那些先天稟賦不足的孩子,很難進行補給,但對於後天氣血虧損的孩子,則較易進行滋補培養。因此,古人常用通過後天補充來彌補先天不足的方法。不僅因為脾胃是後天的源頭,而且土(在五行中代表脾胃)是萬物的母親,當土旺盛時,其他四臟也會跟著旺盛,身體自然健康,疾病就會自動消失。
方中的人參、蓮子、白朮能大力補充脾臟的元氣,陳皮和砂仁幫助脾胃運行,而査炭和五穀蟲則可以消除體內未消化的食物殘渣,同時增強補藥的效果,這正是此方的精妙之處。
2. 八珍糕
健脾啟胃八珍糕,白朮苓蓮臘米焦,藥芡甘陳俱焙炒,洋糖和作送兒曹。
八珍糕,白朮,白茯苓,懷山藥,蓮肉,芡實,以上皆放飯上蒸透曬乾微炒,陳皮(三兩焙),甘草(三兩焙),臘米(炒三升),共為末,加洋糖作糕食之。治小兒脾胃虛弱,食少便溏,但覺形體羸瘦,不能勝苦劣之藥者。夫藥之治病也,皆以偏治偏,故藥能治病,不能養人,食能養人,不能治病。
是以一切病之久而不愈者,皆當調之以甘藥,以食物之適於口者,即脾胃之所補,土旺則自能生物,生生之氣自可源源而來。以上諸品,皆系純甘之味,而無雜劣之性,陳皮以行其滯氣,米穀以致其沖和,作而為糕,香甘可口,雖為食料之需,實亦治病之一法也。
白話文:
【八珍糕】
這是一款能夠強健脾胃、開胃的八珍糕,主要材料有白朮、白茯苓、懷山藥、蓮子、芡實,這些成分會放在飯上一起蒸熟後曬乾再輕微炒過。另外還加入陳皮與甘草,兩者各三兩,先烘焙過,以及炒過的臘米三升,全部磨成粉後,再加入洋糖製成糕點食用。
這種糕點適用於小兒脾胃虛弱、食慾不振、排便稀溏的情況,特別是那些身體瘦弱,無法承受藥性強烈的孩子。藥物用於治病,是因為它們有著偏性,所以藥物可以治療疾病,卻無法滋養人體;食物則可以滋養人體,但通常無法治病。
因此,對於長期未能痊癒的病患,都應當用甘味的藥物進行調理,選擇口味適合的食物,就是對脾胃最好的滋補。脾胃強壯了,自然就能產生生機,生命力就會源源不斷。上述提到的所有成分,都是甘甜且純正的味道,並沒有任何劣質的性質,陳皮可以幫助消化,米穀可以調和體內氣息,做成糕點後,香甜可口,不僅滿足了食物需求,實際上也是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