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~ 卷之四 (1)
卷之四 (1)
1. 丁香五套丸
治胃氣虛弱,三焦痞澀,不能宣行水穀,故為痰飲,結聚胸膈之間,令人頭目昏眩,胸膈脹滿,咳嗽氣急,嘔吐腹疼。伏於中脘,亦令臂疼不舉,腰腿沉重。久而不散,流入於脾,脾惡濕,得水則脹,脹則不能消化水穀,又令腹中虛滿而不食也,此藥主之。
南星(每個切作十數塊,同半夏先用水浸三日,每日易水,次用白礬二兩,研碎,調入水內,再浸三日,洗淨,焙乾),半夏(切,破,各二兩),乾薑(炮),白朮,良薑,茯苓(各一兩),丁香(不見火),木香,青皮,陳皮(去白,各半兩)
上為細末,用神麯一兩,大麥糵二兩,同研取末,打糊和藥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五十丸至七十丸,溫熟水下,不拘時候。常服溫脾胃,去宿冷,消留滯,化飲食,闢霧露風冷,山嵐瘴癘,不正非時之氣。但是酒癖停飲,痰水不消,屢服湯藥不能作效者,服之如神。
白話文:
丁香五套丸
此方治療胃氣虛弱,三焦氣機阻滯不通,導致水穀運化失常,形成痰飲停滯胸膈,出現頭暈目眩、胸悶氣脹、咳嗽氣促、嘔吐腹痛等症狀。痰飲停積於中脘穴,還會引起手臂疼痛無力,腰腿沉重。久而未愈,痰飲流注於脾,脾臟喜燥惡濕,痰飲阻滯脾胃,導致水濕停聚,脾胃脹滿,進而影響水穀消化,出現腹中空虛脹滿,不想吃飯的症狀。此藥方主治上述症狀。
藥方組成:南星(切成十幾塊,與半夏先用清水浸泡三天,每天換水,然後再用白礬二兩研碎,調入水中浸泡三天,洗淨,烘乾)、半夏(切片,搗碎,各二兩)、乾薑(炮製)、白朮、良薑、茯苓(各一兩)、丁香(不經火炒)、木香、青皮、陳皮(去白,各半兩)。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,加入神麴一兩,大麥粉二兩,一起研磨成粉末,用糊劑調和藥粉製成丸劑,丸藥大小如梧桐子。每次服用五十至七十丸,溫熱開水送服,不限服藥時間。常服此藥能溫暖脾胃,去除宿積寒邪,消散停滯,促進飲食消化,預防霧露風寒、山嵐瘴氣及不正之氣的侵襲。尤其對於嗜酒導致停飲,痰水不消,服用其他湯藥無效者,療效顯著。
2. 縮砂丸
溫中散滯,消飲進食。治胸膈噎悶,心腹冷疼,大能暖化生冷果食,夏月不可缺此。
縮砂仁(一兩),高良薑,天南星(湯洗七次,焙乾,各四兩)
上為細末,生薑自然汁煮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五十丸至七十丸,生薑湯下,不拘時候。
白話文:
縮砂丸
溫暖脾胃,消散滯氣,幫助消化吸收。治療胸膈堵塞、悶痛,心腹部冷痛,尤其能有效化解生冷食物的寒氣,夏天更不可缺少。
配方:縮砂仁一兩,高良薑四兩,天南星(水煮七次洗淨,再烘乾)四兩。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,用生薑汁和麵糊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。每次服用五十到七十丸,用生薑湯送服,不限時間。
3. 渫白丸
治膈脘痰涎不利,頭目昏運,吐逆涎沫。
附子(一枚,六錢重者,生,去皮、臍),生硫黃(別研),天南星(生用),半夏(生用,各一兩),盆硝,玄精石(各半兩)
上為細末,入細面三兩令停,水和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沸湯內煮令浮,漉出,生薑湯送下,食後。
白話文:
渫白丸治療胸膈及胃脘痰涎阻塞不通,頭昏眼花,嘔吐涎沫等症狀。
藥方組成:附子(一枚,重六錢,生附子,去皮、臍)、生硫黃(研磨)、天南星(生用)、半夏(生用,各一兩)、盆硝、玄精石(各半兩)。
製法: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加入三兩細麵粉拌勻,用水和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。
用法:每次服用三十丸,用沸水煮至浮起,撈出,用生薑湯送服,飯後服用。
4. 破飲丸
治一切停飲不散,時嘔痰沫,頭眩欲倒,膈脘不快。
旋覆花(八兩),白朮(一斤一兩),肉桂(去粗皮),乾薑(炮,各六兩),赤茯苓(去皮,七兩),枳實(麩炒,二兩)
上為末,麵糊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五十丸,熟水下。
白話文:
破飲丸治療各種停滯不消的飲邪,症狀包括時常嘔吐痰沫、頭暈目眩想倒下、胸膈和胃脘部不舒服。
藥方組成:旋覆花八兩、白朮一斤一兩、去粗皮的肉桂、炮製過的乾薑(各六兩)、去皮的赤茯苓七兩、麩炒過的枳實二兩。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麵糊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。每次服用五十丸,用熱水送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