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平惠民和劑局
《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~ 卷之五 (1)
卷之五 (1)
1. 茱萸內消丸
治腎經虛弱,膀胱為邪氣所搏,結成寒疝陰㿗,偏火上攻,臍腹疼痛,膚囊腫脹,或生瘡瘍,時出黃水,腰腳沉重,足脛腫滿,行步艱辛,服之內消,不動臟腑。(一方無枳實、陳皮、桃仁、玄胡索、川楝子、木香)
山茱萸(搗,去核,取肉微炒),桔梗(水浸一伏時濾出,慢火炒乾為度),白蒺藜(炒,去刺),川烏(炮,去皮、臍),肉桂(去粗皮),茴香(舶上者,淘去沙石,焙乾),食茱萸,吳茱萸(微炒),青皮(去白,各二兩),海藻(洗,焙),五味子(淨揀),大腹皮(酒洗,焙),玄胡索(各二兩半),桃仁(去皮、尖及雙仁,麩炒,別研),枳實(去瓤,麩炒),陳皮(去白,各一兩),川楝子(銼,炒,三兩),木香(一兩半)
上為末,酒糊丸,如梧桐子大。溫酒下三十丸,食前服。
白話文:
茱萸內消丸治療腎虛、膀胱受邪氣侵襲導致寒疝、陰囊疼痛等症狀。症狀包括:下腹部疼痛、陰囊腫脹、可能出現瘡瘍並流出黃水、腰腿沉重、腳踝腫脹,行走困難。服用此藥能內在消腫,不傷及臟腑。(此方與其他方劑不同之處在於不含枳實、陳皮、桃仁、玄胡索、川楝子、木香)
藥材包括:山茱萸(搗碎,去核,取肉微炒)、桔梗(水浸泡一會兒後濾出,小火慢炒至乾燥)、白蒺藜(炒,去刺)、川烏(炮製,去皮、臍)、肉桂(去粗皮)、茴香(舶來的,淘洗乾淨沙石,焙乾)、食茱萸、吳茱萸(微炒)、青皮(去白)、海藻(洗淨,焙乾)、五味子(挑選乾淨)、大腹皮(酒洗,焙乾)、玄胡索、桃仁(去皮、尖端及雙仁,麩炒,另研磨)、枳實(去瓤,麩炒)、陳皮(去白)、川楝子(切碎,炒)、木香,以上各藥材用量如下:青皮、海藻、五味子、大腹皮、玄胡索各二兩半;桃仁、枳實、陳皮各一兩;川楝子三兩;木香一兩半。
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酒糊做成丸藥,大小如梧桐子。溫酒送服,每次三十丸,飯前服用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