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方機》~ 正文 (9)
正文 (9)
1. 芍藥甘草附子湯
芍藥、甘草各三兩(一錢二分。)附子一枚(六分。)
已上三味。以水五升。煮取一升五合。去滓。分溫服。(以水二合。煮取六勺。)
汗後惡寒者。
腳攣急疼痛者。(應鐘紫丸或蕤賓)
白話文:
【芍藥甘草附子湯】
成分:芍藥和甘草各取三兩(約等於現在的一錢二分)。附子則用一枚(約等於現在的六分)。
製作方法:將以上三種藥材加入五升的水進行熬煮,最後熬至剩下一升五合的藥汁,然後去掉藥渣。分次溫熱服用。(換算為現在的單位,即以二合的水煮,最後可得六勺的藥汁。)
適用症狀:此方適用於流汗後感覺到寒冷的人,以及腳部出現抽筋緊繃且伴有疼痛感的人。(在特定情況下,也可使用應鐘紫丸或蕤賓。)
2. 甘麥大棗湯
甘草三兩(四分五釐。)小麥一升(二錢四分。)大棗十枚(四分。)
上三味。以水六升。煮取三升。分溫。三服。(以水一合六勺。煮取六勺。)
心中煩躁。悲傷欲哭。腹中濡者。(紫丸或解毒散兼用。)
白話文:
【甘麥大棗湯】
所需材料為:甘草四分五釐、小麥二錢四分、大棗四分。
以上三種材料,用水六升來煮,煮到只剩下三升,再分三次溫熱服用。(也可以用水一合六勺來煮,煮到剩下六勺即可。)
這帖藥適用於心煩意亂,情緒低落想哭泣,以及腹部有濕潤感的情況。(有時會和紫丸或是解毒散一起使用。)
3. 生薑甘草湯
生薑五兩(一錢。)人參三兩(六分。)甘草四兩、大棗十五枚(各八分。)
上四味。以水七升。煮取三升。分溫。三服。(以水一合四勺。煮取六勺。)
咳唾涎沫不止。咽燥而渴者。(南呂)
嘔吐不止。心下痞硬而急迫者。(紫丸)
白話文:
【生薑甘草湯】
內容如下:生薑約50公克(換算成古時藥材計量單位為一錢),人參約30公克(換算成古時藥材計量單位為六分),甘草約40公克,大棗15顆(每顆換算成古時藥材計量單位為八分)。
以上四種藥材,用大約1400毫升的水來煎煮,最後煮到剩900毫升的藥汁,然後分三次溫服。(若換算成較小單位,則是用約280毫升的水,煮到剩180毫升的藥汁。)
此方適用於不停咳嗽且口中有大量唾液或泡沫,咽喉乾燥且口渴的情況。(南呂)
另外,對於持續嘔吐無法停止,且感覺胸口下方有緊迫感及硬塊的人也適用。(紫丸)
4. 甘草乾薑湯
甘草四兩(一錢。)乾薑二兩(五分。)
上㕮咀。以水三升。煮取一升五合。去滓。分溫。再服。(以水一合二勺。煮取六勺。)
吐涎沫。不咳。遺尿。小便數者。(南呂)
足厥。咽中燥。煩躁嘔逆者。
吐下後厥逆煩躁不可如何者。
白話文:
【甘草乾薑湯】
內容如下:使用四兩的甘草(相當於現在的一錢),和二兩的乾薑(相當於現在的五分)。先將這兩種藥材切碎。然後加入三升的水進行熬煮,直至水量剩下一半即一升五合。然後濾掉藥渣,剩下的藥湯分成兩次溫熱服用。(也可以用一合二勺的水,煮至剩下六勺來服用。)
此方適用於以下情況:患者出現吐涎沫的症狀,但沒有咳嗽;有遺尿或頻繁小便的情況。
此外,對於腳部冰冷、咽喉乾燥、情緒煩躁且伴有嘔吐逆氣的症狀,以及在嘔吐或腹瀉後出現手腳冰冷、情緒煩躁不知所措的情況,本方也有一定的療效。
5. 四逆湯
甘草二兩(一錢二分。)乾薑一兩半。附子一枚(各九分。)
上三味。㕮咀。以水三升。煮取一升二合。去滓。分溫再服。強人可大附子一枚。乾薑三兩。(以水一合五勺。煮取六勺。)
手足厥冷者。
下利清穀者。
腹拘急。四肢厥冷。下利惡寒者。
大汗出。熱不去。拘急。四肢厥冷者。
下利腹脹滿。身體疼痛者。
吐利汗出。發熱惡寒。四肢厥冷。脈微欲絕。或腹痛。或乾嘔。或咽痛者。通脈四逆湯主之。
甘草二兩(一錢。)附子一枚(一分五釐。)乾薑三兩(一錢六分。)
上三味。以水三升。煮取一升二合。去滓。分溫。再服。其脈即出者愈。(今煮如本方。)下利惡寒。脈微。手足厥冷。或心下痞硬者。四逆加人參湯主之。於本方內。加人參一兩。(甘草一錢。乾薑附子各七分五釐。人參五分。上煎如本方。)
白話文:
【四逆湯】
內容如下:
使用甘草二兩(約等於一錢二分)、乾薑一兩半、附子一枚(每種藥物各九分)。
將這三種藥材切碎,用三升的水來煮,煮至剩下一升二合的藥汁,然後去除藥渣。將藥汁分成兩次溫服。對於體質較健壯的人,可以加大附子的用量到一枚,乾薑則可增加到三兩(此時用水量為一合五勺,煮至剩餘六勺)。
適用症狀包括:
- 手腳冰冷。
- 下痢且排出的糞便像未消化的穀物一樣清稀。
- 腹部拘縮緊急,四肢冰冷,下痢且感到寒冷。
- 大汗淋漓,但熱感不減,肌肉拘縮,四肢冰冷。
- 下痢、腹部脹滿,並伴隨全身疼痛。
- 嘔吐、下痢、出汗、發燒、畏寒,四肢冰冷,脈搏微弱甚至幾乎停止,或有腹痛、乾嘔、咽喉痛等症狀。這些情況都適用通脈四逆湯。
通脈四逆湯的配方是:甘草二兩(約等於一錢)、附子一枚(約等於一分五釐)、乾薑三兩(約等於一錢六分)。將這三種藥材以三升的水來煮,煮至剩下一升二合的藥汁,去除藥渣後分兩次溫服。若服用後脈搏恢復正常,表示病情已好轉。
若出現下痢、畏寒、脈搏微弱、手腳冰冷,或是心下部位感覺堅硬的情況,可以使用加入人參的四逆湯。在原本的配方中,加入人參一兩(甘草一錢、乾薑和附子各七分五釐、人參五分),煎煮方法與原方相同。
6. 茯苓四逆湯
茯苓六兩(一錢五分。)人參一兩(二分五釐。)甘草二兩(五分。)乾薑一兩半。附子一枚(各三分八釐。)
上五味。以水五升。煮取三升。去滓。溫服七合。日三服。(以水一合。煮取六勺。)
手足厥冷煩躁者。
肉瞤筋惕。手足厥冷者。
心下悸。惡寒。腹拘急。下利者。
白話文:
【茯苓四逆湯】
成分如下:茯苓六兩,換算下來約一錢五分。人參一兩,換算後是二分五釐。甘草二兩,相當於五分。乾薑一兩半。附子一枚,各成分大約為三分八釐。
以上五種藥材,用水五升來煎煮,最後取得三升的藥汁。將藥渣濾掉後,趁溫熱時服用七合。一天需服用三次。(或者可以用一合的水,煮取六勺的藥汁。)
此方適用於手腳冰冷且易煩躁的人。
若出現肌肉抽搐、筋脈緊繃以及手腳冰冷的症狀。
或有心悸、畏寒、腹部拘束緊繃、腹瀉等症狀者,均可使用此方。
7. 乾薑附子湯
乾薑一兩(一錢二分。)附子一枚(一錢八分。)
上二味。以水三升。煮取一升。去滓。頓服。(以水一合八勺。煮取六勺。)
煩躁不得眠。脈沉微者。
白話文:
[乾薑附子湯]
所需藥材為:乾薑一兩(約等於一錢二分。)和附子一枚(約等於一錢八分。)
將以上兩種藥材放入三升水中煎煮,煮至剩下一升的藥汁後,將藥渣去掉,一次喝完。(換算來說,就是用一合八勺的水,煮至剩餘六勺的藥汁。)
此方適用於心煩無法入眠,且脈搏沉而微弱的人。
8. 附子粳米湯
附子一枚(三分。)半夏半升(一錢二分。)甘草一兩(二分。)大棗十枚(五分。)粳米半升(二錢。)
上五味。以水八升。煮米熟。湯成。去滓。溫服一升。日三服。(以水一合六勺。煮取六勺)
腹中雷鳴切痛。胸脅逆滿嘔吐者。(消塊)
惡寒或手足厥冷。腹滿痛嘔吐者。(消塊紫丸)
白話文:
【附子粳米湯】
所需材料如下:炮附子一顆,切成三份;半夏半升,等同於一錢二分;炙甘草一兩,等同於二分;大棗十顆,等同於五分;粳米半升,等同於二錢。
將上述五種材料一起加入八升的水中,煮至粳米熟透,然後將藥渣濾掉。待湯溫適宜時,每次飲用一升,每日需服用三次。(換算成現代單位,即是將十六勺的水煮沸,最後剩下六勺即可)
此方適用於腹部內腸鳴音響亮且劇烈疼痛,伴有胸脅部位脹滿,反胃嘔吐的症狀。
如果出現畏寒,或是手腳冰冷,腹部脹滿疼痛並有嘔吐的情況,同樣適用此方。(針對此類情況,可使用消塊紫丸治療)
9. 薏苡附子敗醬散
薏苡仁十分。附子二分。敗醬五分。
上三味。搗為末。取方寸匙。以水二升。煎減半。頓服。小便當下。(以水一合二勺。煎減半。)
腸癰。其身甲錯。腹皮急。按之濡如腫狀。脈數者。
瘡家身甲錯者。
所謂鵝掌風者。(以上梅肉)
白話文:
【薏苡附子敗醬散】
成分:薏苡仁十份、附子兩份、敗醬五份。
製作方法:將上述三種藥材研磨成粉末,取一小匙(約方寸大小),加入兩公升的水,煮至水量減半後一次性服用。服用後應會出現小便的情況。(亦可將水份量改為一合二勺煮至減半。)
此方適用於:腸道有膿腫,患者身體表面呈現鱗片狀,腹部皮膚緊繃,但按壓時感覺柔軟如同腫脹,且脈搏跳動頻率較快的症狀。
或適用於:皮膚有傷口,身體表面呈現鱗片狀的症狀。
或適用於:俗稱鵝掌風的症狀。(以上情況皆可用梅肉輔助治療。)
10. 大烏頭煎
烏頭大者五枚(三錢。)
上以水三升。煮取一升。去滓。內蜜二升。煎令水氣盡。取二升。強人服七合。弱人五合。不差。明日更服。不可一日再服。(以水九勺。煮取三勺。去滓。內蜜六勺。煎取六勺。)
腹痛。自汗出。手足厥冷。脈沉弦者。(蕤賓或紫丸)
白話文:
【大烏頭煎】
選用大的烏頭五個(約三錢)。
首先,將其與三升的水一起煮,煮至剩下一升後,將藥渣濾掉。接著,加入兩升的蜂蜜,持續熬煮直到水分完全蒸發,最終得到兩升的藥液。體質較好的人可服用七合,體質較弱的人則服用五合。如果一天服用後未見好轉,可在第二天再次服用,但一天之內不可服用兩次。(如果用湯匙來量,就是用九勺的水煮到只剩三勺,去掉藥渣後,加入六勺的蜂蜜,最後熬煮到只剩下六勺。)
此藥適用於腹部疼痛、自發性出汗、手腳冰冷,且脈搏呈現沉弦狀態的患者。(這部分可能是指另一種療法或藥物,如蕤賓或紫丸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