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方機》~ 正文 (9)

回本書目錄

正文 (9)

1. 葛根黃芩黃連湯

葛根半斤(一錢六分。),甘草、黃芩各二兩(各四分。),黃連三兩(六分。)。

上四味,以水八升,先煮葛根,減二升,內諸藥,煮取二升,去滓,分溫,再服。(以水二合六勺,煮取六勺。)

下利,喘而汗出者。

項背強,汗出下利者。(以上兼用應鐘。)

白話文:

【葛根黃芩黃連湯】

使用材料如下:葛根半斤(換算為現在的單位約是一錢六分),甘草和黃芩各二兩(各約是四分),黃連三兩(約是六分)。

將上述四種藥材進行煎煮。首先,用水八升來煮葛根,等到水分減少到剩下六升時,再加入其他的藥材一起煮,最後煮至剩二升。然後,將藥渣過濾掉,剩下的藥汁分兩次溫熱服用。(如果以現在的量來說,就是用二合六勺的水,煮到剩六勺)

此方適用於出現下痢且伴有喘息、出汗症狀的情況。

此外,對於項背僵硬、出汗且有下痢症狀的人也適用。(以上情況可同時使用應鐘療法)

2. 小柴胡湯

柴胡半斤(八分),黃芩、人參、甘草、生薑各三兩,大棗十二枚(各三分),半夏半升(六分)。

上七味,以水一斗二升,煮取六升,去滓,再煎,取三升,溫服一升,日三服。(以水二合四勺煮,取一合二勺,去滓,再煎,取六勺。)

往來寒熱,胸脅苦滿,默默不欲飲食,心煩喜嘔者。

胸滿脅痛者。

身熱惡風,頸項強,胸下滿,或渴或微嘔者。

胸下逆滿,鬱郁不欲飲食或嘔者。(應鐘)

若潮熱胸脅滿而嘔者。(消塊)

寒熱發作有時,胸脅苦滿,有經水之變者。(應鐘)

產婦四肢苦煩熱,頭痛胸脅滿者。(解毒散)

產婦鬱冒,寒熱往來,嘔而不能食,大便堅或盜汗出者。(消塊或應鐘)

發熱大便溏,小便自可,胸滿者。(消塊)

發黃色,腹痛而嘔,或胸脅滿而渴者。(應鐘)

胸下硬滿,不大便而嘔者。(消塊)

芒潮熱不去,大便不通者,柴胡加芒硝湯主之。於小柴胡湯方內。加芒硝六兩。(柴胡八分。半夏、芒硝各六分。人參、黃芩、甘草、生薑、大棗各三分。上八味。以水二合四勺。煮取一合二勺。去滓。再煎。取六勺。內芒硝。更上火微沸。令消。)

瘧病往來寒熱,胸脅苦滿,或渴不嘔者。柴胡去半夏加栝蔞湯主之。(兼用紫丸)於小柴胡湯方內去半夏。加栝蔞根四兩。(柴胡八分。人參、黃芩、生薑、大棗、甘草各三分。栝蔞根四分。上七味。煮法如小柴胡湯。)

若上逆者。柴胡加桂枝湯主之。於本方內加桂枝五分。

發熱微惡寒,肢節煩疼,微嘔,心下支結者。(兼用應鐘)或腹中急痛上衝心者。(應鐘)

桂枝湯合方主之。柴胡桂枝湯方。桂枝、芍藥,黃芩、人參、生薑、大棗各三分,甘草二分,半夏六分,柴胡八分。

上九味,煮法如小柴胡湯。

若本方證而嘔逆劇者,倍半夏;湯熟,而加生薑汁一錢。

本方症而胸腹有動者,失精者。(俱應鐘)胸滿煩驚者。(解毒散或紫丸)柴胡加龍骨牡蠣湯主之。半夏二合(四分),大棗六枚,生薑、人參、龍骨、鉛丹、桂枝、茯苓、牡蠣各一兩半(各二分三釐),柴胡四兩(六分五釐),大黃二兩(三分)。

上十一味,以水八升,煮取四升,內大黃,切如棋子,更煮一二沸,去滓,溫服一升。(以水一合五勺,煮取六勺。)

白話文:

【小柴胡湯】

使用以下材料:柴胡40克(等同於古代的八分),黃芩、人參、甘草、生薑各30克,大棗12顆(每顆約10克),半夏240毫升(等同於古代的半升)。

將以上七種藥材加入1200毫升的水煮沸,煮至剩600毫升後,先將藥渣濾掉,然後再將剩下的藥湯煮沸一次,直至剩下300毫升。每次服用100毫升,一天服用三次。

適用症狀如下:

  1. 感覺冷熱交錯,胸脇感到悶痛,沉默不想吃東西,心情煩躁且容易嘔吐。
  2. 胸部滿脹,脇肋疼痛。
  3. 身體發熱怕風,頸項僵硬,胸部下方感到飽脹,偶爾會口渴或輕微嘔吐。
  4. 胸部下方逆氣滿脹,心情鬱悶不想吃東西,偶爾會嘔吐。
  5. 若是潮熱且胸脇滿脹並伴隨嘔吐。
  6. 寒熱發作有一定規律,胸脇感到悶痛,有月經異常的情況。
  7. 產婦四肢感到煩熱,頭痛且胸脇滿脹。
  8. 產婦精神鬱悶,寒熱交錯,嘔吐且無法進食,大便乾硬或盜汗。
  9. 發熱但大便稀軟,小便正常,胸部感到飽脹。
  10. 肌膚發黃,腹部疼痛且嘔吐,或是胸脇滿脹且口渴。
  11. 胸部下方硬且滿脹,無法排便且伴有嘔吐。
  12. 體內熱度持續不退,大便無法排出。

對於最後一種情況,可以在小柴胡湯配方中加入芒硝30克,成為「柴胡加芒硝湯」。

若是瘧疾導致冷熱交錯,胸脇感到悶痛,或是口渴但無嘔吐,則可用「柴胡去半夏加栝蔞湯」,在小柴胡湯的配方中去掉半夏,加入栝蔞根20克。

若是有上逆的情況,可以使用「柴胡加桂枝湯」,在原本的小柴胡湯配方中加入桂枝15克。

若是發熱、輕微畏寒、肢節煩疼、輕微嘔吐、心下有壓迫感,或是腹部緊繃疼痛向上衝到心臟,則可使用「柴胡桂枝湯」,由桂枝湯與小柴胡湯的配方結合而成。

若是原本的症狀出現嚴重嘔吐,則在小柴胡湯中加倍半夏的份量,待藥湯煮好後,再加入10毫升的生薑汁。

若是原本的症狀出現胸部腹部有動搖感,或是精液流失,胸部滿脹且感到驚恐,則可使用「柴胡加龍骨牡蠣湯」,其配方為:半夏120毫升、大棗6顆、生薑、人參、龍骨、鉛丹、桂枝、茯苓、牡蠣各15克,柴胡240克,大黃15克。

將以上十一種藥材加入800毫升的水煮沸,煮至剩400毫升後,加入切成棋子狀的大黃,再煮沸一兩次,濾掉藥渣後,每次服用100毫升。

3. 柴胡薑桂湯

柴胡半斤(八分),桂枝、乾薑、黃芩、牡蠣各三兩(三分),栝蔞根四兩(四分),甘草二兩(二分)。

上七味,以水一斗二升,煮取六升,去滓,再煎取三升,溫服一升,日三服。初服微煩,復服汗出便愈(今煮如小柴胡湯)。

胸脅滿,微結,渴而不嘔,頭汗出,往來寒熱,心煩者(兼用應鐘)。

胸脅滿,上逆,胸腹有動者。

瘧疾,惡寒甚,胸胸滿,胸腹有動而渴者(紫丸或應鐘)。

白話文:

【柴胡薑桂湯】

藥方成分:柴胡約八分(原計量為半斤),桂枝、乾薑、黃芩、牡蠣各三分(原計量為三兩),栝蔞根四分(原計量為四兩),甘草二分(原計量為二兩)。

製作方法:將以上七種藥材,加入十二升水進行熬煮,煮至剩餘六升時,先濾去藥渣,再將剩下的藥汁煎煮至剩三升。每日分三次服用,每次溫服一升。初次服用可能感覺輕微煩躁,再次服用後會出汗,病狀就會得到緩解。(現今的熬煮方式可參考小柴胡湯的作法。)

適用症狀:胸部與側腹部感到脹滿,有輕微結實感,口渴但不噁心嘔吐,頭部有汗,出現往來的寒熱交替,心裡煩悶者。(可同時使用應鐘音律治療。)

亦適用於:胸部與側腹部感到脹滿,有上逆感,胸腹有動蕩感者。

瘧疾病人,非常怕冷,胸部脹滿,胸腹有動蕩感且口渴者。(可選擇使用紫丸或應鐘音律治療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