傅青主

《大小諸證方論》~ 傅青主先生秘傳雜症方論 (4)

回本書目錄

傅青主先生秘傳雜症方論 (4)

1. 治脾泄方

上黨參(四錢,去蘆),焦於白朮(二錢),雲苓塊(二錢),炒白,扁豆(二錢),炒薏苡仁(三錢),炒穀芽(三錢),炒甘草(六分),砂仁(五分),陳皮(八分),加建蓮肉(七個,去心炒)〔水煎服〕

白話文:

【治療脾虛腹瀉的處方】

  • 高品質人參(約16克,需去除莖部)
  • 炒過的白朮(約8克)
  • 茯苓塊(約8克)
  • 炒過的白扁豆(約8克)
  • 炒過的薏苡仁(約12克)
  • 炒過的穀芽(約12克)
  • 炒過的甘草(約2克)
  • 砂仁(約2克)
  • 陳皮(約3克)
  • 另加入炒過的蓮子肉(7粒,去芯)

將上述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
2. 又治脾泄丸(散)方

於白朮(米泔浸透切片,米湯拌,蒸曬五次),陳土(炒焦,四兩),雲苓塊(米湯拌蒸曬三兩),白扁豆(炒去皮),薏苡仁(四兩,炒),穀芽(三兩,炒),陳皮(一兩,湯米拌炒),甘草(一兩,炒),砂仁(七錢,略炒),建蓮肉(四兩,去心炒)

共為細末,每早服四錢,米湯或開水下,每一錢,加人參末半分和勻。如不用參,則原方加上黨參,去蘆切片焙,四兩。

白話文:

這是一個用來調理脾臟引起的腹瀉的藥方。

藥材如下:白朮(先用米漿浸泡,切成薄片後,再與米湯混合拌勻,蒸過並曬乾五次)、陳年泥土(炒至焦黃,用量為四兩)、茯苓(切成大塊,與米湯拌合後蒸過並曬乾三次,用量為三兩)、白扁豆(炒熟後去皮)、薏苡仁(炒過,用量為四兩)、穀芽(炒過,用量為三兩)、陳皮(炒過,用量為一兩)、甘草(炒過,用量為一兩)、砂仁(輕微炒過,用量為七錢)、蓮子肉(去心,炒過,用量為四兩)。

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粉,每天早上服用四錢,可用米湯或是開水送服。如果服用每一錢藥粉,可以加入人參粉半分一同服用,要確保混合均勻。如果不使用人參,可在原方中加入黨參(去心,切成片狀烘烤,用量為四兩)。

3. 治肝氣方

當歸(二錢),白芍(一錢二分,酒炒),焦於白朮(錢五分),雲苓塊(錢五分),柴胡(八分,醋炒),生甘草(五分),丹皮(一錢),黑山梔(一錢),炮姜(三分),水煎服

白話文:

這份處方是用來調理肝氣的。內容包括:當歸兩錢,白芍一錢二分,經過酒炒過的,焦白朮五分錢,雲苓塊五分錢,柴胡八分,這是醋炒過的,生甘草五分錢,牡丹皮一錢,黑山梔一錢,炮製過的薑三分錢。以上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
4. 大滋陰補水丸方

懷大熟地(六兩,烘燥),山藥(三兩,炒),北沙參(三兩),抱木茯神(三兩,去木人乳拌蒸曬),棗仁(三兩,炒),沙苑蒺藜(三兩,揀淨炒),大麥冬(三兩,去心焙),蓮鬚(二兩),阿膠(三兩,蛤粉炒),左牡蠣(四兩,煅),丹參(二兩,炒),敗龜板(四兩,炙),菟絲子(二兩,淘淨酒煮爛搗餅乾),遠志肉(一兩二錢,去心),桂元肉(一百二十個,烘炒)甘草(六錢,煎湯泡炒)

上共為末,煉熟蜜為丸,梧子大。

白話文:

【大滋陰補水丸方】

使用以下材料:熟地黃六兩(需烘乾燥)、山藥三兩(炒過)、北沙參三兩、茯苓三兩(去木,用母乳拌後蒸曬)、酸棗仁三兩(炒過)、沙苑蒺藜三兩(揀淨炒過)、麥冬三兩(去心後烘焙)、蓮鬚二兩、阿膠三兩(用蛤粉炒過)、左牡蠣四兩(煅燒過)、丹參二兩(炒過)、龜甲四兩(炙烤過)、菟絲子二兩(洗淨後用酒煮爛搗成餅狀烘乾)、遠志一兩二錢(去心)、桂圓肉一百二十個(烘炒過)、甘草六錢(煎湯泡炒過)。

將上述所有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煉製好的蜂蜜製作成丸,大小如梧桐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