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大小諸證方論》~ 傅青主先生秘傳雜症方論 (1)
傅青主先生秘傳雜症方論 (1)
1. 黃水瘡方
雄黃(五錢),防風(五錢),煎湯洗之即愈
白話文:
這份古方是用來治療黃水瘡的。具體方法是:取雄黃五錢,防風五錢,將這兩種藥材煎煮成湯,然後用這湯來清洗患部,就能使病情好轉或痊癒。
2. 初飲砒毒方
用生甘草三兩,加羊血半碗,和勻飲之,立吐而愈,若飲之不吐,速用:
大黃(二兩),甘草(五錢),白礬(一兩),當歸(三兩),水煎湯數碗飲之,立時大瀉即生。
白話文:
[初次誤服砒霜解毒方法]
使用生甘草約90公克,加上約半碗的羊血,混合均勻後飲下,馬上會引起嘔吐然後病情好轉。如果喝了之後沒有嘔吐反應,應立即使用以下藥材:
大黃(約60公克)、甘草(約15公克)、白礬(約30公克)、當歸(約90公克),用水煎煮成數碗湯汁,飲下後會立刻引起劇烈腹瀉,隨即可以保住性命。
3. 大健脾丸方
焦白朮(三兩),人參(一兩,乳炙),扁豆(一兩,炒),蓮子(一兩半,去心),雲苓(一兩半),山藥(一兩,炒),芡實(二兩半,炒),陳皮(二兩),神麯(二兩,炒),山楂(二兩),薏苡仁(三兩,炒),麥芽(一兩半,炒),黃連(三兩半,酒炒),澤瀉(三錢半),藿香(五錢),桔梗(五錢),炙甘草(五錢),白蔻(三錢半),煉蜜為丸,米湯飲下。
白話文:
【大健脾丸配方】
使用下列成分製成:炒過的白朮三兩,人參一兩(經過乳炙處理),炒過的扁豆一兩,去了心的蓮子一兩半,雲苓一兩半,炒過的山藥一兩,炒過的芡實二兩半,陳皮二兩,炒過的神麯二兩,山楂二兩,炒過的薏苡仁三兩,炒過的麥芽一兩半,用酒炒過的黃連三兩半,澤瀉三錢半,藿香五錢,桔梗五錢,炙過的甘草五錢,白蔻三錢半。將這些材料與煉蜜混合製成丸狀,服用時以米湯送服。
4. 瘡毒
如神湯:
銀花(一兩),當歸(一兩),蒲公英(一兩),荊芥(一錢),連翹(一錢),甘草(三錢),水煎服
白話文:
【瘡毒治療方】:如神湯的現代
使用金銀花(約37.5克)、當歸(約37.5克)、蒲公英(約37.5克)、荊芥(約3.75克)、連翹(約3.75克)、甘草(約11.25克)。將這些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5. 治頭面上瘡
銀花(二兩),當歸(一兩),川芎(五錢),桔梗(三錢),蒲公英(三錢),黃芩(一錢),甘草(五錢),水煎服
二劑全消,治頭面上瘡,不可用升提之藥,最宜用降火之藥,切記之。
白話文:
【治療頭臉部的瘡】
使用下列藥材:銀花兩兩,當歸一兩,川芎五錢,桔梗三錢,蒲公英三錢,黃芩一錢,甘草五錢。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服用兩劑後,瘡會完全消失。在治療頭臉部的瘡時,不應該使用能提升氣血的藥物,而應選擇能清熱降火的藥物,這點請務必記住。
6. 治身上手足之瘡疽
銀花(三錢),當歸(一兩),蒲公英(三錢),花粉(五錢),甘草(三錢),牛蒡子(二錢),芙蓉葉(七片,如無葉用根三錢),水煎服
白話文:
治療身體和四肢上的膿包或壞死組織的傷口,使用如下配方:銀花三錢,當歸一兩,蒲公英三錢,花粉五錢,甘草三錢,牛蒡子二錢,芙蓉葉七片(如果找不到芙蓉葉,可用其根三錢代替)。將所有材料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7. 統治諸瘡
天花粉,生甘草,金銀花,蒲公英,水煎服
二劑痊愈。此方消毒,大有奇功,諸癰諸疽,不論部位,皆可統治之也。
白話文:
【治理各種瘡病】
使用天花粉、生甘草、金銀花和蒲公英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服用兩劑後,病情會得到康復。這個處方具有消炎解毒的效果,功效十分顯著,對於各種膿瘡、癰腫,無論在身體的任何部位,都能全面地進行治療。
】
8. 治疥方
大楓子(三錢),核桃仁(三錢),人言(一錢),水銀(一錢)
研末為六丸,晚間於心窩上,用一丸,以手旋轉之,一夜一丸,病輕者用三、四丸即愈,重者或再配一料可〔愈〕。
白話文:
【治療疥癬的處方】
使用材料如下:大楓子三錢,核桃仁三錢,砒霜一錢,水銀一錢。
將這些材料研磨成細末,製成六顆藥丸。每晚在胸口部位使用一顆藥丸,用手在皮膚上以旋轉的方式摩擦。每夜使用一顆,對於病情較輕的人,大概使用三到四顆就能康復;病情較重者,可能需要再配製一份藥量,才能完全康復。
9. 產後治法
以補氣血為主,方用:
人參(三錢),當歸(一兩),川芎(五錢),益母草(一錢),荊芥(一錢,炒黑)水煎服
有風,加柴胡五分;有寒,加肉桂五分;血不淨,加山楂十粒;血暈,加炮姜五分;衄血,加麥冬二錢;夜熱,加地骨皮五分;有食,加穀芽、山楂;有痰,少加白芥子。余則不必胡加。
白話文:
[產後治療方法]
主要以補充氣血為重點,處方如下:
人參9公克,當歸30公克,川芎15公克,益母草3公克,荊芥3公克(炒黑後使用)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如果伴有風症,可增加柴胡2.5公克;若感到寒冷,可添加肉桂2.5公克;倘若有惡露未盡的情況,可加入山楂十顆;如出現血暈,應增補炮製過的薑5公克;若是有鼻出血的問題,可增加麥門冬6公克;夜晚發燒的情況下,可添加地骨皮2.5公克;若消化不良,可以加入穀芽和山楂;倘若有痰多的狀況,稍微添加些白芥子。除此之外,不需要隨意添加其他藥材。
10. 胎漏胎動
俱氣血不足之故,方用:
人參(二錢),白朮(五錢),杜仲(一錢),枸杞子(一錢),山藥(二錢),歸身(一錢),茯苓(一錢),熟地(五錢),麥冬(二錢),北五味(五分),山萸(二錢),甘草(一錢),水煎服
此方不寒不熱,安胎之聖藥也。胎動為熱,不動為寒。
白話文:
[關於胎漏與胎動]
這都是因為母體的氣血不足所導致的問題。治療的處方如下:
人參(約6克),白朮(約15克),杜仲(約3克),枸杞子(約3克),山藥(約6克),當歸身(約3克),茯苓(約3克),熟地(約15克),麥冬(約6克),北五味(約1.5克),山萸(約6克),甘草(約3克)。將這些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這個處方性質平和,既不偏寒也不偏熱,是安胎的良藥。胎兒在母體內活動過多通常表示有熱象,而胎兒活動減少則可能代表有寒象。
希望這能幫到你!如果你有任何其他問題,歡迎隨時向我提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