傅青主

《大小諸證方論》~ 傅青主先生秘傳雜症方論 (8)

回本書目錄

傅青主先生秘傳雜症方論 (8)

1. 勞症與虛損有辨

外(二)症大(外)相似,而治法實不同。虛損者,陰陽兩虛;勞症者,陰虛陽亢。故虛損可用溫補;若勞症,〔則〕忌溫補而用清補也。

兩症辨法:不必憑脈,但看人著〔單衣〕、復衣。此(若)著單衣者,為勞症。人著單衣(衍文)。此(若)著復衣者,為虛損。勞症,骨蒸而熱;虛損,榮衛虛而熱也。

白話文:

[區分勞症與虛損的方法],雖然兩種病症在外在表現上非常相似,但是治療的方法卻截然不同。虛損這種病症,指的是陰陽雙方都處於虛弱狀態;而勞症,則是陰虛而陽氣過盛。因此,對於虛損的患者,可以採用溫補的方式來調理;然而,若是勞症患者,就不宜使用溫補,而是應該採取清補的療法。

兩種病症的辨別方法:無需透過脈象來判斷,只需觀察患者是否穿著單薄衣物或厚重衣物即可。如果患者即使天氣不熱仍只穿著單薄衣物,那他可能罹患的是勞症。反之,如果患者即便在溫暖的天氣下仍需穿著較厚的衣物保暖,那他可能罹患的是虛損。勞症的特徵是體內像火燒一樣熱,這是因為骨髓發熱所導致的;而虛損的特徵則是因為營養和防禦系統虛弱而產生的體熱。

2. 中風不語方

凡人跌倒昏迷,或自臥而跌在床下者,此皆氣虛而痰邪犯之也。方宜用:

人參(一兩),半夏(三錢),南星(三錢),生附子(一個),(水煎服)

名為「三生飲」,急灌之。

此症有因腎虛而得者。夫腎主藏精,主下焦地道之生育,沖、任二脈系焉。二脈與腎之大絡,同出於腎〔之〕下,起於胞〔之〕中。其衝脈因稱胞絡,為經脈之海,遂名海焉。衝脈之上行者,滲諸陽,灌諸精;下行者,滲諸陰,灌諸絡,而溫肌肉,別經絡,結於跗。

因腎虛,而腎絡與胞內絕,不通於上則喑,腎脈不上循喉嚨,挾舌本則不能言。二絡不通於下,則痱厥矣。方用「地黃引子」:

熟地(一兩),巴戟(一兩),山萸(一兩),附子(五錢),石斛(六錢),肉蓯蓉(一兩),菖蒲(五錢),茯苓(一兩),肉桂(三錢),麥冬(一兩),五味子(五錢),加薄荷、薑、棗,水煎服。

白話文:

[中風無法說話的治療方式]

當有人不慎跌倒導致失去意識,或是從牀上摔落,這些情況通常是由於身體氣力不足,同時受到痰濕的影響所導致。應使用以下藥方來治療:

人參(30克)、半夏(9克)、天南星(9克)、生附子(1個),用水煎煮後服用,這方子被稱為「三生飲」,應立即給患者服用。

此外,這種症狀也可能由腎臟虛弱引起。腎臟負責儲存精華,掌管下焦部位的生命活動,並與衝脈和任脈相連。這兩條脈絡和腎臟的大絡,都起源於腎臟下方,起始於胞宮中。其中衝脈又被稱為胞絡,是經脈的海洋,因此被命名為海脈。衝脈向上行走的部分,可以滋養陽經,灌溉精華;向下行走的部分,則滋潤陰經,灌溉絡脈,溫暖肌肉,分辨經絡,並在腳踝處匯聚。

若腎臟虛弱,腎絡與胞宮內的聯繫斷裂,使得上部氣息不暢,就可能導致失聲。腎脈無法沿著咽喉循行,環繞舌根,就會使患者無法說話。若兩條絡脈在下部不通,可能會導致麻痺和厥逆。應使用「地黃引子」的藥方:

熟地(30克)、巴戟(30克)、山茱萸(30克)、附子(15克)、石斛(18克)、肉蓯蓉(30克)、菖蒲(15克)、茯苓(30克)、肉桂(9克)、麥冬(30克)、五味子(15克),再加入薄荷、薑、棗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
3. 口眼喎斜方

〔此症又有〕心中虛枉(極),不能運於口耳之間,輕則喎斜,重則不語。方用:

人參(三錢),白朮(五錢),茯苓(三錢),半夏(二錢),陳皮(二錢),石菖蒲(三錢),甘草(一錢),肉桂(二錢),當歸(一兩),白芍(三錢)此方治之(水煎服),二劑痊愈。 〔此症〕人多治木、治金固是,而不知胃土之為尤切。當治胃土,且有經、脈之分。

《經》云:「足陽明之經,急則口目為僻眥,急不能視」,此胃土之經為歪斜也。又云:「足陽明之脈,挾口環唇,口歪唇斜」,此胃土之脈為喎斜也。

二者治法,皆當用:

黃耆,當歸,人參,白芍,甘草,桂枝,升麻,葛根,秦艽,白芷,黃柏,防風,蘇木,紅花水酒各半樽(衍)煎服(衍),稍熱服。

初起有外感者,加蔥白三莖同煎,取微汗而自愈。

又治方

白話文:

這個病症,人們大多會想到去調理肝臟或肺部,但往往忽略了脾胃的重要性。事實上,調整脾胃對於這個病狀更加關鍵。治療時需區分經絡和脈絡的不同。

根據古籍記載,足陽明胃經如果發生問題,會導致口眼歪斜,甚至眼睛無法正常視物,這就是胃經引起的口眼歪斜。同樣的,足陽明胃脈如果出現異常,也會使口脣歪斜,這是胃脈造成的口眼歪斜。

對於這兩種情況,我們可以使用以下藥材來治療:黃耆、當歸、人參、白芍、甘草、桂枝、升麻、葛根、秦艽、白芷、黃柏、防風、蘇木、紅花。用水與酒各半煮沸後服用,稍微溫熱時飲下。

若剛開始病發時伴隨有外感症狀,可加入三段蔥白一同煎煮,服用後微微出汗,病情便可自行恢復。

另一個治療方法如下:

這個病症也可能因為心臟虛弱,無法順利運行到口耳間,輕微的情況會造成口眼歪斜,嚴重的話甚至會導致無法說話。此時,我們可以使用以下藥方:人參三錢、白朮五錢、茯苓三錢、半夏二錢、陳皮二錢、石菖蒲三錢、甘草一錢、肉桂二錢、當歸一兩、白芍三錢。將這些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,一般在服用兩劑後便能康復。

4. 又治法

令人抱住身子,又一人扼住歪斜之耳輪,又令人以手摩其歪斜之處,至數百下,使面上火熱而後已,少頃口眼如故矣,最神效。

白話文:

[另一種治療方法],讓病人抱住自己的身體,同時由另一人固定住病人傾斜的耳朵,再由其他人用手按摩病人臉部傾斜的部分,重複數百次,直到病人的臉部因為按摩而發熱才停止。過一會兒,病人的口眼歪斜狀況就會恢復正常,這種方法非常神奇且有效。

5. 半身不遂方

此症宜於心、胃而調理之。蓋心為天真,神機開發之本。胃是谷府,充大真氣之標。二〔標〕本相得,則心隔開之,膻〔中〕氣海所留,宗氣盈而溢,分布五臟、三焦,上下中外,無不周遍。若標本相失,則不能致其氣於氣海,而宗氣散矣。故分布不周於經脈,則偏枯。不周於五臟,則喑。即此言之,未有不因真氣不周而病者也。

方宜用黃耆為君,〔人〕參、〔當〕歸、白芍為臣,防風、桂枝、鉤藤、竹瀝、薑汁、韭汁、葛汁、梨汁、乳汁為佐、使。

不然而雜投乎烏〔頭〕、附〔子〕、羌活之類,以涸榮而耗衛,如此死者,是醫殺之也。

白話文:

這病症應從心與胃進行調理。心臟是生機與精神活動的根本,而胃是消化系統,負責提供身體所需的精氣。當心與胃的功能協調時,心臟能正常運作,中氣(人體內的主要氣)會在全身充分運行,然後分佈到五臟與三焦,使全身上下都能得到充分的氣血滋養。但若心與胃的功能失調,則無法讓氣血順利運行至中氣,導致中氣散亂。因此,如果氣血無法均勻分佈於經脈,就會出現半身不遂;若無法均勻分佈於五臟,就會造成啞巴。由此可見,所有疾病都與氣血運行不暢有關。

治療上,應以黃耆為主藥,人參、當歸、白芍為輔助藥物,防風、桂枝、鉤藤、竹瀝、薑汁、韭汁、葛汁、梨汁、乳汁為輔助與調節藥物。

若不遵照這種方式,隨意使用烏頭、附子、羌活等藥物,將會耗損營氣與衛氣,這樣導致死亡的,實質上就是醫生的責任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