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大小諸證方論》~ 傅青主先生秘傳雜症方論 (25)
傅青主先生秘傳雜症方論 (25)
1. 斂汗方
出汗過,恐其亡陽,不可不用藥以斂之也。方用:
人參(一兩),黃耆(一兩),當歸(一兩),北五味(一錢),桑葉(五片),棗仁(一錢),麥冬(三錢),水煎服
白話文:
出汗太多,擔心陽氣外泄,必須用藥物收斂。可以使用人參、黃耆、當歸各一兩,北五味一錢,桑葉五片,棗仁一錢,麥冬三錢,水煎服用。
2. 又方
手汗洗法用:
黃耆(一兩),乾葛(一兩),荊芥(三錢),防風(三錢),水煎一盆,熱熏而溫洗三次,即無汗。
白話文:
治療手部多汗的方法如下:
使用:
黃耆(一兩),乾葛(一兩),荊芥(三錢),防風(三錢)四種草藥。將這四味草藥加水煎煮成一碗湯汁,然後用熱騰騰的湯汁燻蒸手部,並重複溫洗三次。這樣做後,手部的多汗現象就會得到改善,甚至消失。
3. 黃水瘡方
雄黃(五錢),防風(五錢),煎湯洗之即愈
4. 初飲砒毒方
用生甘草三兩,加羊血半碗,和勻飲之,立吐而愈,若飲之不吐,速用:
大黃(二兩),甘草(五錢),白礬(一兩),當歸(三兩),水煎湯數碗飲之,立時大瀉即生。
白話文:
用生甘草三兩,加入羊血半碗,混合均勻後飲用,立即嘔吐就會痊癒。如果飲用後沒有嘔吐,趕快使用:
大黃二兩,甘草五錢,白礬一兩,當歸三兩,用水煎煮成幾碗湯,喝下去,馬上就會大量瀉肚,病就會好轉。
5. 大健脾丸方
焦白朮(三兩),人參(一兩,乳炙),扁豆(一兩,炒),蓮子(一兩半,去心),雲苓(一兩半),山藥(一兩,炒),芡實(二兩半,炒),陳皮(二兩),神麯(二兩,炒),山楂(二兩),薏苡仁(三兩,炒),麥芽(一兩半,炒),黃連(三兩半,酒炒),澤瀉(三錢半),藿香(五錢),桔梗(五錢),炙甘草(五錢),白蔻(三錢半),煉蜜為丸,米湯飲下。
白話文:
【焦白朮(3兩),人參(1兩,乳炙),扁豆(1兩,炒),蓮子(1.5兩,去心),雲苓(1.5兩),山藥(1兩,炒),芡實(2.5兩,炒),陳皮(2兩),神麯(2兩,炒),山楂(2兩),薏苡仁(3兩,炒),麥芽(1.5兩,炒),黃連(3.5兩,酒炒),澤瀉(3錢半),藿香(5錢),桔梗(5錢),炙甘草(5錢),白蔻(3錢半),煉蜜為丸,米湯飲下。】
以上配方包含了多種中藥材,如白朮、人參、扁豆、蓮子、雲苓、山藥、芡實、陳皮、神麯、山楂、薏苡仁、麥芽、黃連、澤瀉、藿香、桔梗、炙甘草和白蔻等。這些藥材經過不同處理方式(如炙、炒、酒炒等)後,再以煉蜜製成丸劑,最後用米湯來服用。
請注意:這是一則中醫古方,具體的服用方法、適應症狀以及個體差異需由專業的中醫師進行診斷後指導使用。在自行使用任何藥物之前,應先諮詢專業醫生,以確保安全有效。
6. 瘡毒
如神湯:
銀花(一兩),當歸(一兩),蒲公英(一兩),荊芥(一錢),連翹(一錢),甘草(三錢),水煎服
白話文:
銀花、當歸、蒲公英各一兩,荊芥、連翹各一錢,甘草三錢,加水煎服。
7. 治頭面上瘡
銀花(二兩),當歸(一兩),川芎(五錢),桔梗(三錢),蒲公英(三錢),黃芩(一錢),甘草(五錢),水煎服
二劑全消,治頭面上瘡,不可用升提之藥,最宜用降火之藥,切記之。
白話文:
取銀花二兩、當歸一兩、川芎五錢、桔梗三錢、蒲公英三錢、黃芩一錢、甘草五錢,用水煎服。兩劑即可痊癒,適用於頭面部瘡瘍,忌用升提之藥,最宜用降火之藥,務必記住。
8. 治身上手足之瘡疽
銀花(三錢),當歸(一兩),蒲公英(三錢),花粉(五錢),甘草(三錢),牛蒡子(二錢),芙蓉葉(七片,如無葉用根三錢),水煎服
白話文:
將銀花三錢、當歸一兩、蒲公英三錢、花粉五錢、甘草三錢、牛蒡子二錢,以及芙蓉葉七片(若無葉則用芙蓉根三錢)一起放入水中煎煮,服用藥汁。
9. 統治諸瘡
天花粉,生甘草,金銀花,蒲公英,水煎服
二劑痊愈。此方消毒,大有奇功,諸癰諸疽,不論部位,皆可統治之也。
白話文:
這段文字的意思是:
使用天花粉、甘草、金銀花、蒲公英,用水煎服,服用兩劑即可痊癒。這個藥方具有很強的消毒功效,對各種癰疽,不論長在身體哪個部位,都能有效治療。
10. 治疥方
大楓子(三錢),核桃仁(三錢),人言(一錢),水銀(一錢)
研末為六丸,晚間於心窩上,用一丸,以手旋轉之,一夜一丸,病輕者用三、四丸即愈,重者或再配一料可〔愈〕。
白話文:
將大楓子、核桃仁各三錢,人言、水銀各一錢,研磨成粉末,製成六顆藥丸。晚上睡覺前,在心窩處用一顆藥丸,用手旋轉,每晚服用一顆。病情輕的患者服用三到四顆即可痊癒,病情嚴重的患者可能需要再配一劑藥才能痊癒。
11. 產後治法
以補氣血為主,方用:
人參(三錢),當歸(一兩),川芎(五錢),益母草(一錢),荊芥(一錢,炒黑)水煎服
有風,加柴胡五分;有寒,加肉桂五分;血不淨,加山楂十粒;血暈,加炮姜五分;衄血,加麥冬二錢;夜熱,加地骨皮五分;有食,加穀芽、山楂;有痰,少加白芥子。余則不必胡加。
白話文:
這方子以補氣血為主,藥材包括:
- 人參:三錢
- 當歸:一兩
- 川芎:五錢
- 益母草:一錢
- 荊芥:一錢(炒黑)
以上藥材用水煎服。
另外,根據病症的不同,可以加以下藥材:
- 有風:加柴胡五分
- 有寒:加肉桂五分
- 血不淨:加山楂十粒
- 血暈:加炮姜五分
- 衄血:加麥冬二錢
- 夜熱:加地骨皮五分
- 有食:加穀芽、山楂
- 有痰:少加白芥子
其他症狀則不必亂加藥。
12. 胎漏胎動
俱氣血不足之故,方用:
人參(二錢),白朮(五錢),杜仲(一錢),枸杞子(一錢),山藥(二錢),歸身(一錢),茯苓(一錢),熟地(五錢),麥冬(二錢),北五味(五分),山萸(二錢),甘草(一錢),水煎服
此方不寒不熱,安胎之聖藥也。胎動為熱,不動為寒。
白話文:
由於氣血不足,所以使用以下藥方:
人參(兩錢)、白朮(五錢)、杜仲(一錢)、枸杞子(一錢)、山藥(兩錢)、歸身(一錢)、茯苓(一錢)、熟地(五錢)、麥冬(兩錢)、北五味(五分)、山萸(兩錢)、甘草(一錢),用水煎服。
此藥方不寒不熱,是安胎的聖藥。胎動代表體內偏熱,胎兒不動則代表體內偏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