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魯府禁方》~ 卷一·福集 (7)
卷一·福集 (7)
1. 傷寒
姜一片煎,臨服入薑汁、竹瀝各二匙溫服。有汗去枳殼加桂枝,無汗去白朮加麻黃,口噤咬牙加大黃,手足攣搐加當歸。
六神通解散
治三月前後,感寒疫,頭疼大熱,惡寒體痛而渴,脈浮緊有力,無汗,年力壯盛之人,用羌活沖和湯恐緩,故用此。
麻黃,甘草,黃芩,滑石,蒼朮,細辛
生薑、蔥白、豆豉煎,熱服出汗。頭痛甚加川芎,渴甚加天花粉,身痛甚加羌活。無頭疼惡寒,反怕熱者,大渴譫語,大便實,此熱邪傳裡也,去麻黃、蒼朮,加大黃、柴胡、枳實。
加味調中飲
治傷寒夾食停寒,亦有頭痛身熱,不惡寒為異耳,氣口脈緊盛是也。
陳皮,枳實,青皮,厚朴,乾薑,白朮,砂仁,蒼朮,草果,甘草
生薑、炒蘿蔔子一撮,煎溫服。
桂苓飲子
治傷寒初得,症無熱,狂言,煩躁不妥,精采不與人相當。不可認為發狂,而用下藥,死者多矣。不知此因邪熱結膀胱,名曰如狂症。
桂枝,豬苓,知母,澤瀉,黃柏,甘草梢,滑石
生薑三片,燈心二十四莖,煎溫服。
逍遙湯
治傷寒瘥後,發大熱昏沉,錯語失神,小腹絞痛,頭不能舉,足不能移,眼中生花,百節解散,熱氣衝胸,男子則陰腫,入小腹攻刺,婦人則裡急,腰胯重,引腹內痛,此男女勞復,陰陽易也。
知母,人參,竹青,茯苓,甘草,生地黃,黃連,滑石,豭鼠糞(兩頭尖者十四枚)
薑、棗煎,臨服入燒裩襠末調服,陰頭痛即愈矣。
黃龍湯
治傷寒下利,純清水,心下硬痛而渴,譫語怕熱者。
大黃,芒硝,枳實,厚朴,甘草,人參,當歸
年老氣血虛者去硝。
姜三片,棗二枚,煎之後,再加桔梗煎一沸。熱服,以利為度。
調榮養胃湯
治有患頭疼身熱,惡寒體痛,腳腿痠疼,微渴自汗,脈浮無力,此勞力內傷氣血,外感寒邪,名曰勞力感寒症。
黃耆,人參,白朮,陳皮,當歸,川芎,柴胡,羌活,防風,甘草
生薑、棗子、蔥白煎服。
升陽散火湯
治傷寒熱症,叉手摸心,尋衣摸床,譫語昏沉。此邪熱乘於肺,元氣虛不能自主,名曰撮空症,小便利者可治,不利者難治。
人參,當歸,黃芩,柴胡,麥門冬,芍藥,陳皮,甘草
姜一片,棗二枚,入金銀首飾,煎之溫服。有痰加姜炒半夏。大便實而燥渴、譫語,加大黃。
再造湯
有患頭疼身熱,惡寒脊強,用汗劑二三次,汗不出,此陽虛不能作汗,名曰無陽症。
黃耆,人參,桂枝,甘草,熟附,羌活,細辛,川芎,白朮,芍藥
夏月去附、辛,加石膏。
姜一片,棗二枚,臨服入童便,以助陽氣。
當歸活血湯
有患無頭疼惡寒,止發大渴,口出無倫語,此內傷血鬱肝脾之症,使人昏迷,沉重錯語,故名挾血,如見鬼祟矣。
白話文:
傷寒
一片薑煎水,喝之前加入薑汁和竹瀝各兩匙,溫服。若出汗則去除枳殼,加入桂枝;不出汗則去除白朮,加入麻黃;口噤咬牙則加入大黃;手足抽搐則加入當歸。
六神通解散
治療三月前後,感受寒邪疫病,頭痛發熱,惡寒全身疼痛且口渴,脈象浮緊有力,不出汗,且為體格強壯之人,使用羌活沖和湯恐怕藥效緩慢,故用此方。
藥方:麻黃、甘草、黃芩、滑石、蒼朮、細辛。
用生薑、蔥白、豆豉煎煮,熱服至出汗。頭痛嚴重則加川芎;口渴嚴重則加天花粉;全身疼痛嚴重則加羌活。若無頭痛惡寒,反而怕熱,口渴 delirium,大便不通,這是熱邪入裡,則去除麻黃、蒼朮,加入大黃、柴胡、枳實。
加味調中飲
治療傷寒合併飲食停滯寒邪,也有頭痛發熱,但與一般傷寒不同的是不惡寒,氣口脈象緊而有力。
藥方:陳皮、枳實、青皮、厚朴、乾薑、白朮、砂仁、蒼朮、草果、甘草。
用生薑、炒蘿蔔子少許煎煮溫服。
桂苓飲子
治療傷寒初期,症狀無發熱,卻狂言、煩躁不安,精神狀態與常人不同。不可誤認為發狂而使用瀉下藥物,否則容易致死。不知此因邪熱阻塞膀胱,名為如狂症。
藥方:桂枝、豬苓、知母、澤瀉、黃柏、甘草梢、滑石。
用生薑三片,燈心草二十四莖煎煮溫服。
逍遙湯
治療傷寒痊癒後,再次發高燒昏沉,語無倫次,神志不清,小腹絞痛,頭抬不起來,腳動不了,眼前冒金星,全身無力,熱氣衝胸,男性則陰囊腫痛,疼痛向下腹部蔓延,女性則裡急後重,腰胯沉重,牽引腹部疼痛,男女皆因勞累導致陰陽失調。
藥方:知母、人參、竹葉、茯苓、甘草、生地黃、黃連、滑石、豭鼠糞(兩頭尖者十四枚)。
用薑、棗煎煮,服藥前加入燒焦的褲襠布末調服,陰頭痛即可痊癒。
黃龍湯
治療傷寒引起下痢,瀉下清稀水樣便,心下堅硬疼痛且口渴,譫語怕熱。
藥方:大黃、芒硝、枳實、厚朴、甘草、人參、當歸。
老年體虛氣血不足者去除芒硝。
用薑三片、棗二枚煎煮後,再加桔梗煎煮沸騰。熱服,以通便為度。
調榮養胃湯
治療患有頭痛發熱,惡寒全身疼痛,腿腳酸痛,輕微口渴自汗,脈象浮弱無力,這是勞累導致氣血虧損,又外感寒邪,名為勞力感寒症。
藥方:黃耆、人參、白朮、陳皮、當歸、川芎、柴胡、羌活、防風、甘草。
用生薑、棗子、蔥白煎服。
升陽散火湯
治療傷寒熱症,患者雙手交叉按壓胸口,摸衣摸床,譫語昏沉。這是邪熱侵犯肺部,元氣虛弱不能自主,名為撮空症,小便通暢者可治,小便不通者難治。
藥方:人參、當歸、黃芩、柴胡、麥門冬、芍藥、陳皮、甘草。
用薑一片、棗二枚,加入金銀首飾一起煎煮溫服。有痰則加入薑炒半夏。大便不通且口渴、譫語,則加入大黃。
再造湯
治療患有頭痛發熱,惡寒,腰背僵硬,使用發汗藥二三次,仍不出汗,這是陽氣虛弱不能發汗,名為無陽症。
藥方:黃耆、人參、桂枝、甘草、熟附子、羌活、細辛、川芎、白朮、芍藥。
夏季去除附子、細辛,加石膏。
用薑一片、棗二枚,服藥前加入童尿,以助陽氣。
當歸活血湯
治療無頭痛惡寒,只發高燒口渴,說話語無倫次,這是內傷導致血瘀阻滯肝脾的症狀,使人昏迷,神志不清,語無倫次,故名挾血,症狀如見鬼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