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魯府禁方》~ 卷一·福集 (4)
卷一·福集 (4)
1. 傷食
消滯丸
消酒消食,消水消氣,消痞消脹,消腫消積消痛。
黑牽牛(炒,取頭末二兩),南香附米(炒),五靈脂(各一兩)
上為細末,醋糊為丸,如綠豆大,每服二三十丸,食後淡薑湯送下。
消導平胃散
治飲食所傷,胸膈痞悶,肚腹疼痛。
蒼朮(米泔制),陳皮,厚朴(薑汁炒),神麯(炒),麥芽(炒),枳實(麩炒),香附米,甘草、薑、棗水煎,溫服。傷肉食加山楂,腹痛加莪朮,噁心加砂仁,有痰加半夏,傷酒加姜炒黃連、乾葛。
白話文:
消滯丸
功效: 消除酒食積滯、水氣、痞塊脹滿、腫脹、積聚和疼痛。
藥材:
- 黑牽牛(炒,取頭末二兩)
- 南香附米(炒)
- 五靈脂(各一兩)
製法: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醋糊做成丸藥,大小如綠豆。
用法: 每次服用二三十丸,飯後用淡薑湯送服。
消導平胃散
主治: 飲食不當所致的胸膈痞悶、腹部疼痛。
藥材:
- 蒼朮(米泔制)
- 陳皮
- 厚朴(薑汁炒)
- 神麯(炒)
- 麥芽(炒)
- 枳實(麩炒)
- 香附米
- 甘草
- 生薑
- 紅棗
製法: 將以上藥材用水煎煮,溫服。
加減:
- 若傷肉食,加山楂。
- 若腹痛,加莪朮。
- 若噁心,加砂仁。
- 若有痰,加半夏。
- 若傷酒,加薑炒黃連、乾葛。
健脾丸
枳實(一兩,麩炒),白朮(三兩,麩炒),陳皮(二兩),神麯(一兩,炒),木香(五錢),半夏(薑製),黃連(炒),黃芩(炒),厚朴(薑製),當歸(酒洗),香附子(去毛),大麥芽(炒),白芍(酒炒),白茯苓(去皮,各一兩),川芎(五錢)
白話文:
健脾丸由十五味中藥組成,包括枳實、白朮、陳皮、神麴、木香、半夏、黃連、黃芩、厚朴、當歸、香附子、大麥芽、白芍、白茯苓和川芎。其中部分藥材需要經過特定處理,例如枳實、白朮、神麴需要麩炒,半夏和厚朴需要薑製,當歸需要酒洗,香附子需要去毛,大麥芽和白芍需要酒炒,白茯苓需要去皮。
備註
- 此配方僅供參考,具體用藥需遵醫囑。
- 藥材的用量和處理方式可能會因不同醫家而有所差異。
上為細末,用荷葉煮,糯米糊丸,如桐子大,每服四五十丸,食後白米湯下。
白話文:
將材料磨成細粉,使用荷葉煎煮,然後做成糯米糊狀的丸子,每個丸子大小約如桐子,每次服用約四五十個丸子,飯後以白米湯送服。
2. 痰火
神異痰火膏子
生地黃(四斤),熟地,核桃肉,紅棗肉,蓮肉,柿霜,山茱萸(去核,各一斤),甘枸杞,胡黃連,人參,知母,貝母,銀柴胡,訶子肉,牡丹皮,地骨皮,山藥,黃耆,黃芩,黃柏陳皮,白沙參,杏仁(去皮尖),桔梗,黃菊花,五味子,白芍,梔子,香附,松花,天門冬(去心),麥門冬(去心),厚朴(姜炒),枳殼(去穰),當歸,白朮(去蘆),桑白皮,天花粉栝蔞仁,白茯苓,乳香,沒藥,玄胡索,玄明粉,鹿角膠,粟殼,柏子仁(以上四十味各四兩),梨汁(五斤),藕汁(二斤),五加皮(六兩)
白話文:
以生地黃四斤,熟地、核桃肉、紅棗肉、蓮肉、柿霜、山茱萸(去核)各一斤,甘枸杞、胡黃連、人參、知母、貝母、銀柴胡、訶子肉、牡丹皮、地骨皮、山藥、黃耆、黃芩、黃柏、陳皮、白沙參、杏仁(去皮尖)、桔梗、黃菊花、五味子、白芍、梔子、香附、松花、天門冬(去心)、麥門冬(去心)、厚朴(姜炒)、枳殼(去穰)、當歸、白朮(去蘆)、桑白皮、天花粉、栝蔞仁、白茯苓、乳香、沒藥、玄胡索、玄明粉、鹿角膠、粟殼、柏子仁(以上四十味各四兩),梨汁五斤,藕汁二斤,五加皮六兩,混合製成膏子。
上用甜水一大鍋,將生熟地黃煮熬,稠水十碗,收起。又用水一大鍋再煮熬,待稠濃,收十餘碗汁。將二黃用冷水磨,細絹袋濾渣。將煎調藥下鍋,用水一大桶,煮一次,收水十碗,如此將藥煮熬五次,取水五十碗。
將煎煮二黃汁,投入諸藥汁和勻,仍再將水用細絹袋濾淨,止用淨藥水,下銅鍋,以文武火熬成膏子,下蜂蜜五斤,再熬一二沸時,下松花、玄明粉、白礬、乳香、柿霜、梨、藕,已成膏子熟美,用瓷罐盛之,勿令泄氣。每日早用三錢,以滾水和食,不拘食之前後,永無痰火。
白話文:
第一部分熬製熟地黃汁
- 先用一大鍋甜水,將生熟地黃煮熬,直到水量減少到十碗,然後收起。
- 再用一大鍋水繼續煮熬熟地黃,直到濃稠,收取十餘碗汁液。
- 將熟地黃和黃芪用冷水研磨成細末,再用細絹袋過濾掉渣滓,得到澄清的藥汁。
第二部分熬製藥汁
- 將煎好的熟地黃、黃芪藥汁倒入鍋中,加入一大桶水,煮沸一次,收取十碗藥汁。
- 重複上述步驟,將藥汁煮熬五次,總共得到五十碗藥汁。
第三部分熬製膏方
- 將煎煮的熟地黃、黃芪藥汁與其他藥材的藥汁混合在一起,再用細絹袋過濾淨藥汁。
- 將過濾好的藥汁倒入銅鍋,以文武火熬製成膏狀,加入五斤蜂蜜,繼續熬煮一、二沸。
- 加入松花、玄明粉、白礬、乳香、柿霜、梨、藕等材料,直到膏方完全熬製成熟美狀態。
- 將膏方盛入瓷罐中,注意密封,防止藥效散失。
服用方法
每天早晨服用三錢膏方,用滾水調和,飯前飯後皆可服用,長期服用可有效預防痰火。
仍將諸藥渣為末,煉蜜為丸,如桐子大,每服五十丸,不拘時,滾水送下。
法制陳皮
食之清氣化痰,甚妙。
廣陳皮(一斤),青鹽,五味子,甘草(各四兩),山茱萸(去核),烏梅(去核,各二兩)
將陳皮在溫水浸一宿取出,將內白刮去曬乾,將青鹽等五味,置砂鍋底,陳皮在上,水可滿陳皮,用文武火燒乾,只用陳皮,任意嚼下。
治痰火
廣陳皮(四兩),甘草(一兩),
二味鹽水炒黑色為末,加玄明粉二兩,神麯糊為丸,綠豆大,每服五十丸,食後茶下。
白話文:
- 仍將諸藥渣為末,煉蜜為丸,如桐子大,每服五十丸,不拘時,滾水送下。
將所有藥材磨成粉末,加入煉製的蜂蜜做成丸狀,大小如同桐籽,每次服用50顆,不論何時,用沸水送服。
- 法制陳皮
陳皮具有清氣化痰的效果,非常棒。
- 食之清氣化痰,甚妙。
吃陳皮可以清氣化痰,效果極佳。
- 廣陳皮(一斤),青鹽,五味子,甘草(各四兩),山茱萸(去核),烏梅(去核,各二兩)
使用廣陳皮一斤、青鹽、五味子、甘草各四兩、山茱萸(去核)、烏梅(去核)各二兩。
- 將陳皮在溫水浸一宿取出,將內白颳去曬乾,將青鹽等五味,置砂鍋底,陳皮在上,水可滿陳皮,用文武火燒乾,只用陳皮,任意嚼下。
先將陳皮浸泡在溫水中一夜,然後削除內部白色部分並曬乾。接著,將青鹽等五味放在砂鍋底部,陳皮放在上方,讓水淹過陳皮,用文武火將水分燒乾,只留下陳皮,隨意咀嚼食用。
- 治痰火
治療痰火的方子。
- 廣陳皮(四兩),甘草(一兩)
使用廣陳皮四兩、甘草一兩。
- 二味鹽水炒黑色爲末,加玄明粉二兩,神曲糊爲丸,綠豆大,每服五十丸,食後茶下。
用鹽水炒至黑色,加入玄明粉二兩和神曲糊製成丸,大小如同綠豆,每次服用50顆,飯後用茶送服。
釣痰仙方
硼砂,白礬(半生半枯),磁青(上細磁打下,青研極細),青礞石(煅紅,淬生薑汁內,各一錢),瓜蒂(五分)
共研極細末,每用二釐,薄荷濃湯調入鼻內即愈。
秋露白
治痰火。
經霜絲瓜,自根至蔓,留尺五長斷,余藤不用。將斷蔓就地脈接水二日,用瓶罐扎嚴埋地,不要漏土。每一料,盛者可取二碗水,小者亦取得水一碗,共埋地下。臨用痰火甚者二兩,輕者一兩,以麥米白糖化,對甜為則。緩化糖連瓜水重湯頓取下,露一夜,一氣飲之。急則煮化放冷飲下,即消痰利膈。如米糖無,以白砂糖亦好。
白話文:
硼砂、白礬、磁青、青礞石、瓜蒂,將這些藥材研磨成極細的粉末,每次取用二釐,用薄荷濃湯調入鼻內即可治癒。
秋露白可以治痰火。將霜降後的絲瓜從根部到藤蔓留下一尺五長,其餘藤蔓不要。將斷掉的藤蔓接在水脈處埋入地下,封好容器,避免漏土。每份材料可以取水兩碗(容器較大)或一碗(容器較小),一同埋入地下。臨用時,痰火較重的病人用兩兩,輕者用一兩,以麥米白糖化開,配以甜味。慢慢化開糖和瓜水,重湯一次喝下,露一夜,一口气喝完。急着喝則煮化放涼後飲用,可消痰利膈。若無麥米白糖,用白砂糖也可以。
栝蔞膏
治上焦痰火如神。
青嫩栝蔞洗淨,切片搗爛,用布絞取汁二碗,入砂鍋內,慢火熬至一碗。加真竹瀝一小盞,白蜜一碗,再熬數沸,瓷罐收貯。每用一小盞,傾茶甌中,白滾湯,不拘時服。
白話文:
栝蔞膏
功效: 專治上焦痰火,效果奇佳。
製作方法:
- 選擇青嫩的栝蔞,洗淨切片,搗爛。
- 用布將搗爛的栝蔞絞取汁液,取兩碗汁液倒入砂鍋中。
- 以小火慢慢熬煮,直至汁液剩下一碗。
- 加入一小盞真竹瀝和一碗白蜜,繼續熬煮數沸。
- 將熬好的膏狀藥物裝入瓷罐中保存。
用法: 每次服用一小盞,倒入茶甌中,用滾水沖服,不限時間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