龔廷賢

《魯府禁方》~ 卷二·壽集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·壽集 (3)

1. 鼓脹

六味地黃丸

養心滋腎,補肺健脾,清熱除濕。

大懷生地黃(用好酒拌炒,鍋內蒸熟取出,再用砂仁一兩、茯苓二兩,二味用絹袋包,藏在地黃內,用酒浸平,慢火煮乾,去砂、茯不用,竹刀切碎,曬乾,八兩),山茱萸(酒蒸去核,四兩),白茯苓(去皮,三兩),乾山藥(四兩),牡丹皮(去骨,三兩),澤瀉(二兩)

上忌鐵器,為細末,用前參朮膏為丸,如梧子大。每服三錢,空心米湯下,(此方只用半料,後又制入鹿角膠四兩為丸,乳汁下。又日進乳汁三四次效)。

瑞蓮丸

補元氣,健脾胃,進飲食,止泄瀉。

人參(二兩),白朮(土炒,三兩),白茯苓(去皮,二兩),山藥(炒,二兩),蓮肉(炒,二兩)芡實(去殼,二兩),白芍藥(酒炒,一兩),陳皮(一兩),甘草(炙,五錢)

上為細末,用獖豬肚洗令淨,水煮爛,杵千餘下入藥,再搗和為丸,如梧子大,每服三錢,米湯送下。

太和丸

補元氣,健脾胃,養心血,平肝火,清濕熱,化痰涎,開胸膈,消鼓脹,化積滯,進飲食,順氣寬中,解鬱結。

人參(二兩),白朮(土炒,二兩),白茯苓(去皮,三錢),半夏(湯泡,切片,薑汁炒,二錢)枳實(麩炒,二錢),陳皮(二錢),黃連(姜炒,三錢),當歸(酒洗,三錢),川芎(二錢),香附(炒,二錢),白芍藥(酒炒,三錢),神麯(炒,三錢),麥芽(炒,二錢),山楂(去子,三錢),木香(二錢),厚朴(姜炒,三錢),蘿蔔子(炒,二錢),縮砂(炒,二錢),甘草(炙,二錢)

上為細末,荷葉手掌大煎湯,煮倉穀米飯為丸,如梧子大,每服三錢,米湯送下。

白雪糕

乾山藥(二兩),人參(二兩),茯苓(二兩),蓮肉(二兩),芡實(二兩),神麯(炒,一兩),麥芽(炒,一兩),大米(半升),糯米(半升),白沙糖(一斤)

上為末,蒸糕當飯食之。

白話文:

鼓脹

六味地黃丸

此方滋養心腎,補益肺脾,清熱除濕。

配方:生地黃(用好酒拌炒後蒸熟,再與砂仁、茯苓用布袋包好,放入生地黃中,用酒浸泡,小火煮乾,去除砂仁、茯苓,用竹刀切碎曬乾,共八兩)、山茱萸(酒蒸去核,四兩)、白茯苓(去皮,三兩)、山藥(四兩)、牡丹皮(去骨,三兩)、澤瀉(二兩)。

製作:忌用鐵器,將藥材磨成細粉,用人參、白朮膏製成梧子大小的丸藥。每次服用三錢,空腹用米湯送服。(此方可減半使用,亦可加入鹿角膠四兩製成丸藥,用乳汁送服,每日服用乳汁三到四次)。

瑞蓮丸

此方補益元氣,健脾胃,增進食慾,止瀉。

配方:人參(二兩)、白朮(土炒,三兩)、白茯苓(去皮,二兩)、山藥(炒,二兩)、蓮子肉(炒,二兩)、芡實(去殼,二兩)、白芍藥(酒炒,一兩)、陳皮(一兩)、甘草(炙,五錢)。

製作:將藥材磨成細粉,用洗淨煮爛的豬肚搗碎,加入藥粉再一起搗成梧子大小的丸藥。每次服用三錢,米湯送服。

太和丸

此方補益元氣,健脾胃,養護心血,平抑肝火,清利濕熱,化解痰涎,舒暢胸膈,消除腹脹,消導積滯,增進食慾,理氣寬中,解鬱。

配方:人參(二兩)、白朮(土炒,二兩)、白茯苓(去皮,三錢)、半夏(湯泡切片,薑汁炒,二錢)、枳實(麩炒,二錢)、陳皮(二錢)、黃連(薑炒,三錢)、當歸(酒洗,三錢)、川芎(二錢)、香附(炒,二錢)、白芍藥(酒炒,三錢)、神麴(炒,三錢)、麥芽(炒,二錢)、山楂(去核,三錢)、木香(二錢)、厚朴(薑炒,三錢)、蘿蔔子(炒,二錢)、縮砂仁(炒,二錢)、甘草(炙,二錢)。

製作:將藥材磨成細粉,用煎煮荷葉(手掌大小)的湯汁,和煮熟的倉穀米飯製成梧子大小的丸藥。每次服用三錢,米湯送服。

白雪糕

此方以山藥、人參、茯苓、蓮子肉、芡實、神麴、麥芽、大米、糯米、白砂糖製成糕點。

配方:山藥(二兩)、人參(二兩)、茯苓(二兩)、蓮子肉(二兩)、芡實(二兩)、神麴(炒,一兩)、麥芽(炒,一兩)、大米(半升)、糯米(半升)、白砂糖(一斤)。

製作:將所有藥材磨成粉末,蒸製成糕點,當飯食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