龔廷賢

《魯府禁方》~ 卷二·壽集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·壽集 (2)

1. 鼓脹

又曰:腹脹壅塞不通,當用分消之劑,返用補藥,豈不補住邪氣,愈增病耶?予曰:用補藥以治脹,初服則脹,久服則通。經云:塞因塞用。此惟精達經旨者知之。於是先進補中益氣,倍用參朮,至三十餘劑。後復診其脈,左三部弦數,右三部洪數,氣口緊盛,脈來七至,似有可生之機。

每日五更,進六味地黃丸一服;辰時進湯藥一劑,內加參朮膏調服;午間進太和丸,或瑞蓮丸一劑;晚上又湯藥一劑。日日如斯,未少間焉。服至五十劑,諸症稍減。至百劑,苦楚全無。奈病者不能戒氣節食慎勞,三者屢屢犯之;又時值春令,肝氣愈盛,脾氣愈憊,深為可慮。

因循至此,病難脫體。幸天相吉人,陰騭可以延壽。後調治半年餘,人參服至六七斤許,始獲全安。我仁恩國主,喜而羨曰:真天下奪魁之國手也。遂題之匾曰:醫林狀元。眾皆欣服。第予慚譾陋,何敢當此寵渥哉。後之醫斯病者,可不以補虛為主耶。

加減補中益氣湯

補元氣,健脾胃,養心血,平肝火,清濕熱而消膨脹。

黃耆(二錢,炒),人參(四錢),白朮(三錢,土炒),當歸(一錢),白芍(一錢,酒炒),陳皮(七分),柴胡(五分),升麻(三分),黃芩(酒炒,三分),黃連(姜炒,五分),木香(三分),砂仁(四分),茯苓(五分),甘草(五分)

上銼一劑,生薑三片,棗一枚,水二鍾,煎至一鍾,溫服。人參四錢,服三劑後,每一劑只用三錢;又服五劑後,只用二錢。黃耆服至三十劑後,渾身不癢去之,恐生濕而助脹也。升麻服至二十劑後去之,恐升提太過,益增痰嗽。上方逐日看病加減不同,大略如此。服至三十劑後,又易後方。

益氣補脾養心平肝清火消脹之劑

人參(三錢),白朮(去蘆,土炒,三錢),白茯苓(去皮,一錢),當歸(酒洗,一錢),白芍藥(酒炒,一錢),麥門冬(去心,五分),五味子(十個),柴胡(酒炒,五分),黃連(酒炒,五分),黃芩(酒炒,五分),香附子(炒,七分),陳皮(七分),厚朴(姜炒,五分),枳實(麩炒,五分),砂仁(五分),蘿蔔子(炒,五分),甘草(二分)

上銼一劑,生薑三片,棗三枚,水煎,不拘時服。此藥調參朮膏同服,與後地黃丸、瑞蓮丸、太和丸相間服之,以愈為度。愈後去枳實、蘿蔔子、柴胡、黃芩、厚朴,倍加參朮,以收萬全之功。

參朮膏

補元氣健脾胃為主。

揀參(四兩),白朮(去蘆、油,淨八兩)

上銼片,入水十碗,熬至二碗,濾汁將渣再熬,如此四次,共得汁八碗,將汁濾淨,入砂鍋慢火熬至二碗,入蜜再熬成膏,瓷罐盛,入水內,拔去火毒。每用三四匙,米湯下。

白話文:

鼓脹

腹部脹滿不通,如果只用消脹的藥,反而用補益的藥,豈不是反而助長邪氣,加重病情?我認為,用補藥治療脹滿,一開始服藥可能還會脹,但長期服用就會通暢。經書上說:「塞則塞之」,只有真正理解經文要義的人才能明白。所以,我一開始就用補中益氣湯,加倍使用人參和白朮,服用了三十多劑。之後再次診脈,發現左邊三部脈象弦數,右邊三部脈象洪數,氣口緊盛,脈搏七次/分鐘,似乎有痊癒的希望。

每天五更(凌晨五點左右)服用六味地黃丸一劑;辰時(上午七點到九點)服用湯藥一劑,加入參朮膏一起服用;午間服用太和丸或瑞蓮丸一劑;晚上再服用一劑湯藥。每天如此,從未間斷。服藥至五十劑,症狀略微減輕。服至一百劑,痛苦完全消失。但是病人不能戒除不良生活習慣,比如飲食不節、勞累過度,這些都反覆出現;加上當時正值春天,肝氣更盛,脾氣更弱,情況令人擔憂。

病情因此反覆,難以痊癒。幸好上天保佑,病人陰德深厚,得以延年益壽。經過半年多的調理,服用了約六七斤人參,才完全康復。仁恩國國主非常高興,稱讚我是天下第一名醫,並賜匾額「醫林狀元」。大家都非常佩服,但我自覺學識淺陋,不敢承受如此殊榮。後世醫生治療這種疾病,難道不應該以補虛為主要方法嗎?

加減補中益氣湯

補益元氣,健脾胃,養心血,平肝火,清濕熱,以消脹滿。

黃耆(二錢,炒),人參(四錢),白朮(三錢,土炒),當歸(一錢),白芍(一錢,酒炒),陳皮(七分),柴胡(五分),升麻(三分),黃芩(酒炒,三分),黃連(姜炒,五分),木香(三分),砂仁(四分),茯苓(五分),甘草(五分)

以上藥材共一劑,生薑三片,大棗一枚,水二鍾,煎至一鍾,溫服。人參用量:前三劑每劑四錢,後五劑每劑三錢,再之後每劑二錢;黃耆服用三十劑後停用,以免助濕加重脹滿;升麻服用二十劑後停用,以免過度提升陽氣,加重痰嗽。上方藥物用量需根據病情每日調整,大致如此。服用三十劑後,再改用下方藥方。

益氣補脾養心平肝清火消脹之劑

人參(三錢),白朮(去蘆,土炒,三錢),白茯苓(去皮,一錢),當歸(酒洗,一錢),白芍藥(酒炒,一錢),麥門冬(去心,五分),五味子(十個),柴胡(酒炒,五分),黃連(酒炒,五分),黃芩(酒炒,五分),香附子(炒,七分),陳皮(七分),厚朴(姜炒,五分),枳實(麩炒,五分),砂仁(五分),蘿蔔子(炒,五分),甘草(二分)

以上藥材共一劑,生薑三片,大棗三枚,水煎,不拘時服。此藥與參朮膏一同服用,與六味地黃丸、瑞蓮丸、太和丸交替服用,直至痊癒。痊癒後停用枳實、蘿蔔子、柴胡、黃芩、厚朴,加倍使用人參和白朮,以鞏固療效。

參朮膏

主要功效:補益元氣,健脾胃。

人參(四兩),白朮(去蘆,油,淨八兩)

以上藥材切片,加水十碗,煎至二碗,濾出藥汁,再將藥渣加水煎煮,如此反覆四次,共得藥汁八碗,濾淨後,用砂鍋小火熬至二碗,加入蜂蜜繼續熬製成膏狀,盛入瓷罐,放入水中,去除火毒。每次服用三四匙,用米湯送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