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魯府禁方》~ 卷一·福集 (15)
卷一·福集 (15)
1. 吞酸
茱連丸
治鬱積,吞酸吐酸。
蒼朮(米泔水浸,炒),陳皮,白茯苓(去皮),半夏(湯泡透,切片,薑汁炒,各一兩),黃連(姜炒,一兩半,夏月倍用),吳茱萸(炒,冬月倍用)
上為細末,蒸餅水打稀糊為丸,如綠豆大。每服三十丸,食後薑湯下。
白話文:
【吞酸】
這是一款名為茱連丸的藥方,主要用於治療因鬱悶積滯導致的吞酸、反酸現象。
所需藥材如下:蒼朮(需先以米泔水浸泡後再炒製)、陳皮、白茯苓(要去掉外皮)、半夏(需先以熱水浸泡至透心,切成片狀,再以薑汁炒過,以上四種藥材各需一兩)、黃連(需與薑同炒,用量為一兩半,夏季時可加倍使用)、吳茱萸(需炒製,冬季時可加倍使用)。
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,以蒸熟的麵團加水調成稀糊,揉製成綠豆大小的丸狀。每次服用三十粒,應在飯後以薑湯送服。
2. 嘈雜
三聖丸
治嘈雜
白朮(去油、蘆,四兩),紅陳皮(一兩),黃連(薑汁炒,五錢)
上為末,神麯糊為丸,如綠豆大。每服五十丸,津液下,或薑湯半口亦可。
白話文:
【三聖丸】
用於治療胃部嘈雜不適。
藥方成分:白朮(需去除油脂和莖部,用量為四兩),紅陳皮(用量為一兩),黃連(需用薑汁炒過,用量為五錢)
製備方法: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使用神麯糊作為粘合劑,搓成綠豆大小的丸狀。每次服用時,取五十粒丸藥,可以乾吞配口水,或者配半口薑湯一起服用亦可。
3. 七氣
交感丹
治一切公私拂情,名利失志,抑鬱煩惱,七情所傷,不思飲食,面黃形羸,胸膈痞悶、疼痛等症。
南香附米(一斤,長流水浸三日,砂鍋炒乾為末),白茯神(去皮、木,為淨末,四兩)上攪勻,煉蜜為丸,如彈子大。每清晨細嚼一丸,白滾湯下,陳皮湯亦可。
神仙一塊氣
治諸氣食積,及噎膈痞滿,胸脅刺痛,症,疝氣,並皆治之。
青皮,陳皮,三稜,莪朮,香附(童便炒,各一兩),神麯,麥芽,白醜(頭末),檳榔,蘿蔔子,鬱金,黃連(各五錢),枳實(三錢),皂角,百草霜(各二錢半)
上為末,麵糊丸,綠豆大。每三十丸,視疾之上下,為食之先後,熱酒、薑湯任下。
白話文:
【交感丹】
主治各種因公共或私人情感受挫,名與利的追求未能實現,導致的鬱悶煩惱,以及由喜怒哀樂憂恐驚七種情緒過度引起的身體損傷,不想吃東西,面色蒼黃,身形憔悴,胸口有壓迫感和疼痛等症狀。
使用一斤的南香附米,先用長流的清水浸泡三天,再用砂鍋炒乾磨成粉末,加上四兩去掉皮和木質部分的白茯苓,磨成純淨的粉末,將兩者混合均勻,用煉製的蜂蜜做成丸子,大小如同彈珠。每天清晨細嚼一丸,用開水送服,也可以用陳皮湯吞服。
【神仙一塊氣】
能治療各種氣滯和食積,包括食物卡喉、胸脅部的刺痛,以及疝氣等症狀。
所需藥材有青皮、陳皮、三稜、莪朮、香附(用童子尿炒過,各一兩),神麯、麥芽、白醜(頭末)、檳榔、蘿蔔子、鬱金、黃連(各五錢),枳實(三錢),皁角、百草霜(各二錢半)。
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用麵糊做成丸子,大小如綠豆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根據病情的位置決定在飯前或飯後服用,可用熱酒或薑湯送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