龔廷賢

《魯府禁方》~ 卷二·壽集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·壽集 (1)

1. 鼓脹

金蟾散

治氣鼓。

大蝦蟆一個,以砂仁推入其口,使吞入腹,以滿為度,用泥罐封固,炭火煅至透紅,煙盡取出,候冷去泥,研末為一服,或酒,或陳皮湯送下。候撒屁多,乃見其效。

秘方

治脹滿水腫。

癩蝦蟆一二枚,裝在豬肚內,用好酒煮一伏時,去蝦蟆,將豬肚與酒盡服。大便屁如雷,或水下,水腫自消,極效。加縮砂些須尤妙。

金棗兒

白話文:

金蟾散用於治療氣鼓,將一隻大蝦蟆用砂仁塞滿肚子,用泥罐封好,用炭火燒紅,取出冷卻後研磨成粉服用,可以用酒或陳皮湯送服。排氣頻繁後就能見效。

秘方則是用於治療脹滿水腫,將一至兩隻癩蝦蟆裝進豬肚裡,用好酒煮一個時辰,取出蝦蟆,將豬肚和酒一起服用。排便如雷鳴般響,或排尿量增多,水腫就會自行消退,效果極佳。加入少量縮砂效果更佳。

治腫脹仙方。

紅芽大戟一斤,紅棗三斤,火煮一晝夜,去大戟用棗,曬乾食之。

秘方

治腫脹。

白商陸根(以人形者,搗,取汁一合),生薑汁二點,黃酒一盞和服,空心三日服一次。元氣厚者服五次,薄者三次。只忌鹽醬。凡人年五十以里者可服,以外者不可用。

水腫膨脹神驗秘方

大田螺(四個),大蒜(五個,去皮),車前子(三錢,為末)

白話文:

治療腫脹的仙方:紅芽大戟一斤,紅棗三斤,用火煮一晝夜,去除大戟,只留紅棗曬乾食用。

另一個秘方:治療腫脹,白商陸根(人形者,搗碎取汁一合),生薑汁二點,黃酒一盞混合服用,空腹三日服一次,元氣充足者服用五次,虛弱者服用三次。忌食鹽醬。年滿五十歲的人可以服用,其他年齡段的人不可使用。

水腫膨脹的神驗秘方:大田螺四個,大蒜五個(去皮),車前子三錢(磨成粉)。

上三件,研為一處為餅,貼入臍中,以手帕縛之。貼藥後少頃,水從小便出,一二餅而愈。

附經驗治法

魯藩賢國母,年近五旬,於癸巳秋,因驚風惱怒過度,患腹脹如鼓,左脅積塊刺痛,上壅夯悶,坐臥不寧,晝夜不寐,身癢時熱,痰嗽喘促,二便澀滯,間或作瀉,四肢羸瘦,腹大如蛛,飲食不進,苦楚難禁,諸醫罔效。遂曉諭四方人等,復遣牌如兩京,歷諸省,遍訪明醫。

未幾旬日,進方饋藥者紛然,藥屢至而屢試,病愈久而愈劇,醫禱百計,並無寸功。忽曹州醫官張省吾薦予,蒙千歲仁主,差官齎聘儀抵大梁,召予至。診其脈,六部虛浮散亂急促,氣口緊盛,脈無至數,病已垂危。細察其原,乃為前醫誤投攻擊殺伐之過,以致元氣脾胃虧損之極,由是腎水枯竭,心血乾耗,肝木太旺,濕熱壅盛。

白話文:

將這三種藥材研磨成粉末,混合成餅狀,貼在肚臍中央,用毛巾綁住。貼藥後不久,水分就會從尿液排出,貼一兩次就能治癒。

魯藩國母,年近五十,在癸巳年秋季,因為驚嚇和生氣過度,患上了肚子脹得像鼓一樣的病症,左側肋骨處有腫塊,刺痛難忍,呼吸不暢,悶得難受,坐臥不安,晝夜不能入睡,身體發癢,時常發熱,痰多咳嗽喘氣,大小便不順暢,偶爾腹瀉,四肢瘦弱,肚子很大,像個蜘蛛,吃不下東西,痛苦不堪,許多醫生都束手無策。於是她下令通告各地百姓,並派人到京城和各省尋找名醫。

沒過多久,各地紛紛送來藥方和藥物,藥物一批接一批地試用,病情卻越來越嚴重,醫生們想盡辦法,卻毫无效果。突然,曹州醫官張省吾推薦了我,蒙受千歲仁主的恩典,派官員帶著聘書和禮品來到大梁,請我前去診治。我診脈後發現,六脈虛浮散亂急促,氣息緊緊繃著,脈搏跳動微弱,病人已經快要不行了。仔細觀察病情,發現是之前醫生用錯了藥,使用了攻伐的藥物,導致元氣和脾胃損傷極度嚴重,因此腎水枯竭,心血耗損,肝氣太旺,濕熱阻滞。

治之宜大補脾土,養肺金以制木,滋腎水、生心血以制火,平肝木,清濕熱,升提下陷之氣。先以補中益氣湯加減,倍用人參為主,一劑之內,若非五錢,不能收耗憊之真氣也。我國主曰:向來諸醫,人參分毫不敢輕用,恐補起邪火,而動痰喘,萬一上壅,吉凶反掌,將何以救之乎?予囅然答曰:病以脈為主,脈以斷為妙。脈病認真,用之何妨。

是時本府不下千百餘人,未有不驚駭者,奈病勢已篤,不容不服。參止四錢,遂試服之。一夜安妥。次早,我國主欣然問曰:天時嚴寒,且飲食不進,芩連之涼,可以用乎?予曰:經云必先歲氣,勿伐天和。芩連之涼,冬月固不可用,飲食不進,尤不宜投。但肺火太盛,非黃芩不清;肝火太旺,非黃連不平。

白話文:

治療應以大補脾土為先,再養肺金以制克過旺的肝木,滋潤腎水、生發心血以制克過旺的心火,最終平肝木、清濕熱,並提升下陷之氣。首先以補中益氣湯加減,並將人參用量加倍,一劑至少要使用五錢,才能補足消耗殆盡的真氣。我國主擔憂過度使用人參會補起邪火,導致痰喘,萬一氣逆上壅,生死難料,將如何救治?我自信地回答:治病要以脈象為準,脈象判讀精准,用藥就不必顧慮。

當時府中病患不下千百人,都對我使用人參感到驚駭,但病勢已重,無法再拖延。我僅使用了四錢人參,病人服藥後一夜安穩。次日清晨,我國主欣喜地詢問:天寒地凍,患者食慾不振,黃芩、黃連的寒涼性,是否可以使用?我回答:經書中記載,治病要順應季節氣候,不可違背自然規律。黃芩、黃連的寒涼性,在冬月是不宜使用的,而患者食慾不振,更不適合使用。但肺火過盛,非黃芩不可清;肝火過旺,非黃連不平。

所謂舍時而從症也。又曰:痰嗽壅喘,人參可多用乎?予曰:氣口脈緊,元氣大虧,若不用之,將何以補元氣耶?此所謂舍症從脈,非有灼見,不敢用也。又曰:地黃泥膈傷胃,豈不返增脹滿耶?予曰:肺金一虛,不能生水,是腎斷生氣之原,非地黃不補。但地黃用藥制過,竟入少陰腎經,又用參朮膏為丸,則不能犯胃泥膈也。

又曰:腹脹壅塞不通,當用分消之劑,返用補藥,豈不補住邪氣,愈增病耶?予曰:用補藥以治脹,初服則脹,久服則通。經云:塞因塞用。此惟精達經旨者知之。於是先進補中益氣,倍用參朮,至三十餘劑。後復診其脈,左三部弦數,右三部洪數,氣口緊盛,脈來七至,似有可生之機。

白話文:

所謂捨時而從症,指的是要根據病情變化調整治療方案。有人問道:痰嗽壅喘,可以多用人參嗎?我回答說:如果氣口脈緊,元氣大虧,不用人參的話,要怎麼補元氣呢?這就是所謂捨症從脈,沒有透徹的觀察,不敢隨意用藥。

又有人問道:地黃會泥膈傷胃,豈不是會加重脹滿嗎?我回答說:肺金虛弱,無法生水,導致腎臟失卻生氣之源,必須用地黃來補腎。但地黃要經過炮製處理,才能進入少陰腎經,而且還要用參朮膏製成丸藥,這樣才能避免傷胃泥膈。

又有人問道:腹脹壅塞不通,應該用分消的藥物,反過來用補藥,豈不是會補住邪氣,加重病情嗎?我回答說:用補藥治療脹滿,初服時可能加重脹滿,但久服之後就會通暢。經書上說:塞因塞用。只有真正理解經文精髓的人才能明白這個道理。於是,我首先補中益氣,加倍使用人參和白朮,連續服用三十多劑。之後再次診脈,發現左三部脈弦數,右三部脈洪數,氣口緊盛,脈來七至,似乎有轉危為安的希望。

每日五更,進六味地黃丸一服;辰時進湯藥一劑,內加參朮膏調服;午間進太和丸,或瑞蓮丸一劑;晚上又湯藥一劑。日日如斯,未少間焉。服至五十劑,諸症稍減。至百劑,苦楚全無。奈病者不能戒氣節食慎勞,三者屢屢犯之;又時值春令,肝氣愈盛,脾氣愈憊,深為可慮。

因循至此,病難脫體。幸天相吉人,陰騭可以延壽。後調治半年餘,人參服至六七斤許,始獲全安。我仁恩國主,喜而羨曰:真天下奪魁之國手也。遂題之匾曰:醫林狀元。眾皆欣服。第予慚譾陋,何敢當此寵渥哉。後之醫斯病者,可不以補虛為主耶。

白話文:

每天凌晨五點就服用六味地黃丸一劑;上午九點服用湯藥一劑,並加入參朮膏調和服用;中午服用太和丸或瑞蓮丸一劑;晚上再服用一劑湯藥。每天如此,沒有間斷。服用了五十劑藥後,病症稍微減輕。服用了百劑藥後,痛苦完全消失。可惜病人不能戒除怒氣、節制飲食、小心勞作,這三件事常常犯之;又恰逢春天,肝氣更加旺盛,脾氣更加虛弱,實在令人擔憂。

就這樣拖延下去,病症難以痊癒。幸好老天眷顧善良之人,陰德可以延壽。之後調治了半年多,人參服用量達到六七斤左右,才徹底康復。仁慈的國王非常高興,並讚嘆道:「您真是天下第一的醫術高手!」於是親筆題寫了「醫林狀元」的匾額。所有人都欣然佩服。然而我自感學識淺薄,實在不敢承受如此殊榮。後世醫治這種病症的人,難道不應該以補虛為主嗎?

加減補中益氣湯

補元氣,健脾胃,養心血,平肝火,清濕熱而消膨脹。

黃耆(二錢,炒),人參(四錢),白朮(三錢,土炒),當歸(一錢),白芍(一錢,酒炒),陳皮(七分),柴胡(五分),升麻(三分),黃芩(酒炒,三分),黃連(姜炒,五分),木香(三分),砂仁(四分),茯苓(五分),甘草(五分)

白話文:

加減補中益氣湯具有補元氣、健脾胃、養心血、平肝火、清濕熱、消膨脹等功效。藥方包括黃耆(炒)、人參、白朮(土炒)、當歸、白芍(酒炒)、陳皮、柴胡、升麻、黃芩(酒炒)、黃連(姜炒)、木香、砂仁、茯苓、甘草等藥材。

上銼一劑,生薑三片,棗一枚,水二鍾,煎至一鍾,溫服。人參四錢,服三劑後,每一劑只用三錢;又服五劑後,只用二錢。黃耆服至三十劑後,渾身不癢去之,恐生濕而助脹也。升麻服至二十劑後去之,恐升提太過,益增痰嗽。上方逐日看病加減不同,大略如此。服至三十劑後,又易後方。

益氣補脾養心平肝清火消脹之劑

人參(三錢),白朮(去蘆,土炒,三錢),白茯苓(去皮,一錢),當歸(酒洗,一錢),白芍藥(酒炒,一錢),麥門冬(去心,五分),五味子(十個),柴胡(酒炒,五分),黃連(酒炒,五分),黃芩(酒炒,五分),香附子(炒,七分),陳皮(七分),厚朴(姜炒,五分),枳實(麩炒,五分),砂仁(五分),蘿蔔子(炒,五分),甘草(二分)

白話文:

先煎一劑藥,加入生薑三片、紅棗一枚,用兩碗水煎成一碗,溫熱服用。人參一開始用四錢,服用三劑後,每劑改用三錢;再服用五劑後,每劑改用兩錢。黃耆服用三十劑後,即使全身不再癢也要停藥,以免滋生濕氣加重脹滿。升麻服用二十劑後停藥,避免升提過度,加重痰咳。以上藥方需根據病情每天調整,大致就是這樣。服用三十劑後,再換成以下藥方:

人參三錢,白朮(去蘆頭,土炒)三錢,白茯苓(去皮)一錢,當歸(酒洗)一錢,白芍藥(酒炒)一錢,麥門冬(去心)五分,五味子(十個),柴胡(酒炒)五分,黃連(酒炒)五分,黃芩(酒炒)五分,香附子(炒)七分,陳皮七分,厚朴(姜炒)五分,枳實(麩炒)五分,砂仁五分,蘿蔔子(炒)五分,甘草二分。

上銼一劑,生薑三片,棗三枚,水煎,不拘時服。此藥調參朮膏同服,與後地黃丸、瑞蓮丸、太和丸相間服之,以愈為度。愈後去枳實、蘿蔔子、柴胡、黃芩、厚朴,倍加參朮,以收萬全之功。

參朮膏

補元氣健脾胃為主。

揀參(四兩),白朮(去蘆、油,淨八兩)

上銼片,入水十碗,熬至二碗,濾汁將渣再熬,如此四次,共得汁八碗,將汁濾淨,入砂鍋慢火熬至二碗,入蜜再熬成膏,瓷罐盛,入水內,拔去火毒。每用三四匙,米湯下。

六味地黃丸

白話文:

先取藥材一劑,加入生薑三片、紅棗三枚,用水煎煮,不限時間服用。此藥與參朮膏一起服用,並配合地黃丸、瑞蓮丸、太和丸交替服用,直到痊癒為止。痊癒後去除枳實、蘿蔔子、柴胡、黃芩、厚朴,增加參朮的份量,以達到萬全的效果。

養心滋腎,補肺健脾,清熱除濕。

大懷生地黃(用好酒拌炒,鍋內蒸熟取出,再用砂仁一兩、茯苓二兩,二味用絹袋包,藏在地黃內,用酒浸平,慢火煮乾,去砂、茯不用,竹刀切碎,曬乾,八兩),山茱萸(酒蒸去核,四兩),白茯苓(去皮,三兩),乾山藥(四兩),牡丹皮(去骨,三兩),澤瀉(二兩)

上忌鐵器,為細末,用前參朮膏為丸,如梧子大。每服三錢,空心米湯下,(此方只用半料,後又制入鹿角膠四兩為丸,乳汁下。又日進乳汁三四次效)。

白話文:

這方子滋養心腎、補益肺脾、清熱除濕。將生地黃用好酒拌炒後蒸熟,再用砂仁和茯苓包起來,浸泡在酒中,慢火煮乾,去除砂仁和茯苓,切碎曬乾,用量八兩。山茱萸去核,用量四兩;白茯苓去皮,用量三兩;山藥,用量四兩;牡丹皮去骨,用量三兩;澤瀉,用量二兩。製藥時忌用鐵器,將藥材研磨成細粉,用參朮膏做成梧子大小的丸子。每次服用三錢,空腹用米湯送服。此方還可用鹿角膠四兩加入製成丸子,用乳汁送服,每天服用乳汁三四次效果更好。

瑞蓮丸

補元氣,健脾胃,進飲食,止泄瀉。

人參(二兩),白朮(土炒,三兩),白茯苓(去皮,二兩),山藥(炒,二兩),蓮肉(炒,二兩)芡實(去殼,二兩),白芍藥(酒炒,一兩),陳皮(一兩),甘草(炙,五錢)

上為細末,用獖豬肚洗令淨,水煮爛,杵千餘下入藥,再搗和為丸,如梧子大,每服三錢,米湯送下。

太和丸

補元氣,健脾胃,養心血,平肝火,清濕熱,化痰涎,開胸膈,消鼓脹,化積滯,進飲食,順氣寬中,解鬱結。

人參(二兩),白朮(土炒,二兩),白茯苓(去皮,三錢),半夏(湯泡,切片,薑汁炒,二錢)枳實(麩炒,二錢),陳皮(二錢),黃連(姜炒,三錢),當歸(酒洗,三錢),川芎(二錢),香附(炒,二錢),白芍藥(酒炒,三錢),神麯(炒,三錢),麥芽(炒,二錢),山楂(去子,三錢),木香(二錢),厚朴(姜炒,三錢),蘿蔔子(炒,二錢),縮砂(炒,二錢),甘草(炙,二錢)

白話文:

瑞蓮丸可以補元氣、健脾胃、增進食慾、止瀉。藥方包括人參、白朮、白茯苓、山藥、蓮肉、芡實、白芍藥、陳皮、甘草,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細粉,用豬肚煮爛後加入藥粉,反复搗碎,做成梧子大小的丸子,每次服用三錢,用米湯送服。

太和丸能補元氣、健脾胃、養心血、平肝火、清濕熱、化痰涎、開胸膈、消鼓脹、化積滯、增進食慾、順氣寬中、解鬱結。藥方包括人參、白朮、白茯苓、半夏、枳實、陳皮、黃連、當歸、川芎、香附、白芍藥、神麯、麥芽、山楂、木香、厚朴、蘿蔔子、縮砂、甘草。

上為細末,荷葉手掌大煎湯,煮倉穀米飯為丸,如梧子大,每服三錢,米湯送下。

白雪糕

乾山藥(二兩),人參(二兩),茯苓(二兩),蓮肉(二兩),芡實(二兩),神麯(炒,一兩),麥芽(炒,一兩),大米(半升),糯米(半升),白沙糖(一斤)

上為末,蒸糕當飯食之。

白話文:

將藥材研磨成細末,取手掌大小的荷葉煎湯,用湯煮倉穀米飯製成丸子,每個丸子大小如梧桐子,每次服用三錢,用米湯送服。

另外,將乾山藥、人參、茯苓、蓮肉、芡實、神麴(炒)、麥芽(炒)、大米、糯米,以及白沙糖一起研磨成粉末,用粉末蒸製糕點當飯食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