萬表

《萬氏家抄濟世良方》~ 卷六 (10)

回本書目錄

卷六 (10)

1. 五臟論

若肝乘脾為賊邪,心乘脾為虛邪,肺乘脾為實邪,腎乘脾為微邪。凡脾之得病,必先察其肝心二臟,蓋肝是脾之鬼,心是脾之母,肝氣盛而鬼邪有餘,心氣虧而生氣不足,當用抑肝養心。若診其脈,肝心俱和,則脾家自病,察其虛實而治之。竊謂前症實者,病氣實而形氣虛也。

若面色㿠白、吐瀉腹痛、口鼻氣冷屬寒水侮土;若面青唇黯、吐瀉、手足並冷,此脾土虛寒;若面色痿黃、手足不冷,此脾土虛弱;若傷風手足並冷、吐痰咳嗽、吐瀉腹脹,此脾肺氣虛,用實脾氣散外邪;若發於寅卯二時,用補脾土平肝木。然面黃者,脾之本色也。面赤者火生土為順,面青者本剋土為逆,當平其所勝以補元氣為善。

肺臟

肺主喘。實則悶亂、喘促或飲水;虛則硬氣、出氣、短氣。若肺盛復感風寒則胸滿氣急、喘嗽,肺實熱則手掐眉目鼻面,肺虛熱則唇色深紅,肺怯則唇色白。苦悶亂氣粗喘促、硬氣者難治。肺病久唇白者,此脾肺子母皆虛也。若白如豬脂者吉,白如枯骨者死。如肺病春見,肺勝肝也,宜補肝腎治肺。

目淡青必發驚,更有赤者當搐,為肝怯也。張潔古云:肺主燥。自病則喘嗽,燥則潤之。若心乘肺為賊邪,肝乘肺為微邪,腎乘肺為實邪,脾乘肺為虛邪。凡肺之得邪必先觀心脾二臟之虛實。若心火鑠金當抑心滋肺;若脾氣虛冷不能相生,而肺氣不足則風邪易感,宜補脾肺;若腎實中痞,熱氣上蒸於肺,宜瀉脾氣;若心脾脈平和,而肺自病,當察虛實治之。夫肺氣盛者,肺中之邪氣盛也,其脈右寸必浮而有力,宜瀉之。

若肺虛而有熱者,不可執肺熱之,故不用人參,仍參其症治之。

腎臟

腎主虛,無實症。惟痘瘡實則黑陷,更當分別症之虛實。虛則補其母,實則瀉其子。夫腎虛者,由股氣不盛則神短𠸯開,目多白睛,面色㿠白,此皆難養,縱長不過四旬。或有因病而致,目無精光畏明。腎病見夏,水勝火也,輕者病自退,重者當驚發搐。張潔古云:腎主寒,自病則足脛寒而逆。

腎無實,瘡疹黑陷乃實,是水制火也。若心乘腎為微邪,肺乘腎為虛邪,肝乘腎為實邪,脾乘腎為賊邪。本臟虛弱,正令不行鬼賊克害,當補本臟之正氣。大抵五臟各至本位,即氣盛不可更補,到所克位不可更瀉。然五行之中,惟腎水一臟,母盛而反受邪。何?則肺屬金,射於皮毛,所主者氣,腎屬水,主於骨髓,所藏者精。

氣之輕浮,能上而不能下;精之沉重,能下而不能上,今肺氣得熱而上蒸則不能下生於腎而受邪矣。急服涼藥解之,此腎病必先求肺或脾經之濕刑剋於腎,宜去脾濕。若脾肺脈平和而腎自病,則察其本臟而治之。竊謂下竄等症足不喜履者,蓋腰以下皆腎所主,乃心氣下行於腎部也,當壯腎水以制心火。

白話文:

五臟論

若肝氣過盛侵犯脾臟,是為賊邪;心氣虛弱影響脾臟,是為虛邪;肺氣過盛侵犯脾臟,是為實邪;腎氣微弱影響脾臟,是為微邪。脾臟生病,必須先觀察肝臟和心臟的狀況,因為肝臟是脾臟的「鬼」(剋制),心臟是脾臟的「母」(滋養)。肝氣盛則剋制過度,心氣虛則滋養不足,治療應當抑制肝氣,滋養心氣。如果脈象顯示肝心都平和,那脾臟本身就有疾病,應根據虛實情況治療。所謂之前的症狀屬實證者,是指病邪實而體質虛弱。

若面色蒼白,嘔吐腹瀉腹痛,口鼻氣冷,屬於寒邪侵犯脾土;若面色青黑,嘴唇暗淡,嘔吐腹瀉,手腳冰冷,這是脾土虛寒;若面色萎黃,手腳不冷,這是脾土虛弱;若傷風感冒,手腳冰冷,吐痰咳嗽,嘔吐腹脹,這是脾肺氣虛,應當用溫補脾氣的藥物散寒解邪;若發病時間在寅卯時(凌晨3點到上午9點),則應補脾土,平肝木。然而,面色黃是脾臟的本色;面色紅是火生土,屬正常;面色青是木剋土,屬異常,應當調節過盛之氣,補益元氣。

肺臟

肺主呼吸。肺氣實則胸悶氣亂,呼吸急促,或飲水困難;肺氣虛則氣短,呼吸困難,容易氣喘。若肺氣盛而再受風寒侵襲,則胸悶氣急,咳嗽氣喘;肺實熱則手掐眉目鼻面;肺虛熱則嘴唇顏色深紅;肺氣虛弱則嘴唇顏色蒼白。胸悶氣亂,呼吸急促,氣短等症狀難以治療。肺病久治嘴唇蒼白,這是脾肺(母子)都虛弱。嘴唇蒼白如豬油色者吉,如枯骨色者凶。肺病在春天發作,肺氣勝過肝氣,應當補益肝腎以治療肺病。

眼睛顏色淡青將會驚厥,更出現紅色則會抽搐,這是肝氣虛弱。張潔古說:肺主燥。肺病則咳嗽氣喘,應當滋潤。若心氣過盛侵犯肺臟,是為賊邪;肝氣微弱影響肺臟,是為微邪;腎氣過盛侵犯肺臟,是為實邪;脾氣虛弱影響肺臟,是為虛邪。肺臟受邪,必須先觀察心脾二臟的虛實。若心火過盛灼傷肺金,應當抑制心火,滋養肺氣;若脾氣虛寒不能滋養肺氣,則容易感受風邪,應當補益脾肺;若腎氣實而胸悶,熱氣上蒸於肺,應當瀉脾氣;若心脾脈象平和,而肺臟本身有病,則應根據虛實情況治療。肺氣盛者,是指肺中邪氣盛,其脈象右寸脈必浮大有力,應當瀉之。

若肺虛而有熱象,不可一味認為是肺熱,所以不用人參,仍需根據症狀治療。

腎臟

腎主藏精,無實證。只有痘瘡,實則顏色黑陷,需區分虛實。虛則補益其母臟,實則瀉其子臟。腎虛者,由於腎氣不足,則精神萎靡,神志不清,眼白多,面色蒼白,這些都很難治療,即使能活,也難超過四十歲。或因疾病導致,眼睛無神,畏懼光亮。腎病在夏天發作,水勝過火,輕者可自愈,重者則會驚厥抽搐。張潔古說:腎主寒,腎病則足脛冰冷,逆冷。

腎無實證,瘡疹黑陷才是實證,這是水剋火。若心氣過盛侵犯腎臟,是為微邪;肺氣虛弱影響腎臟,是為虛邪;肝氣過盛侵犯腎臟,是為實邪;脾氣過盛侵犯腎臟,是為賊邪。腎臟虛弱,正氣不足,則邪氣侵犯,應當補益腎臟的正氣。總之,五臟各司其職,氣盛則不可再補,被剋之臟則不可再瀉。然而五行之中,只有腎水一臟,母臟(腎)盛反而受邪。這是因為:肺屬金,布散於皮毛,主氣;腎屬水,藏於骨髓,主精。

氣輕浮,能上而不能下;精沉重,能下而不能上。如今肺氣得熱而上蒸,則不能下行滋養腎臟而受邪。應當服用涼藥解熱,腎病必須先求治肺或脾經的濕邪剋制於腎,宜去脾濕。若脾肺脈象平和而腎臟本身有病,則應根據虛實情況治療。所謂下肢沉重行走不便等症狀,是因為腰以下皆腎所主,是心火下行於腎部,應當壯腎水以制心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