萬表

《萬氏家抄濟世良方》~ 卷五 (7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五 (7)

1. 痘疹

辨痘疹熱

頭與肢節疼痛無時者,時疫熱也;面赤汗出、鼻流清涕者,傷風熱也;午後發熱、頭與肚熱、右額有紋者,傷食熱也;乍寒乍熱、呵欠煩悶、驚悸、咳嗽嚏噴、兩腮赤紅,骫涼耳冷者,痘疹熱也;渾身壯熱、妄言鬼神、口鼻衄血、驚搐不止,幾死而復生,痘疹時熱在內也;既辨認痘疹之熱,與諸熱不同,又須審其勢之輕重,輕則發散,重則疏利,首尾俱不可汗下,蓋汗下二說古人所深戒也。

痘疹五臟所屬

肝為水泡初見標,主淚出,其痘,細雜而色紅;肺為膿泡初見標,主涕出,其痘平大而色白;心為斑出初見標,其痘尖細而色赤;脾為疹初見標,三五成群,黃赤與皮色相同;腎為例靨,其色黑,初出之時,五臟之症皆見者,以熱並動於五臟也;及已出乃得歸一臟者,以一臟受穢多而毒氣盛也。

亦有兩症、三症同出者,所受同而併發也,其瘡疹欲發時,呵欠煩悶者,肝也;時發驚搐者,心也;乍涼乍熱,手足冷者,脾也;兩頰赤而嚏者,肺也;惟腎無症,但骫冷耳冷是也。骫耳俱屬腎,腎居北方主冷故也。腎雖無症,而其候惡者,瘡變倒靨而黑陷,則歸腎也。此由不慎風寒及內虛所致,瘡黑陷耳骫反熱者,逆也。

辨痘輕亙

初見苗時,用手揣摩其瘡勢,宜堅而尖,不宜軟而塌。三次出者輕,一齊出者重。臍突去處不宜有,頭面心竅不宜多。大小不一,尋根窠紅活尖頭光澤者最輕,平頭者半輕半重,陷頂者極重。又有出輕而變重,出重而變輕,顧調養避忌之,何如耳?此於氣血上見形勢則輕重可知矣。

看痘法

凡看痘輕重,未曾出點之先,先看兩目不腫,肉不紅,無淚清淨,其痘出來必輕。極忌一塊五、六個,極忌嘴邊出起,乃脾家痘,十不救一。痘有大小不一等,乃氣血之所由分也,人多有不知。一種小痘,以為不起,用藥發之,誤矣。凡痘看頭不看身,醫頭不管身,只要臉上、頭上膿足,四肢不必懼,至落靨時,靨如琥珀厚而紅者,再無後患;倘落下如紙薄、如白豆殼者,必有後患。或有服寒涼藥過多,或飲水過多靨白者,尚可治。

只以脾胃健為上,能進飲食,痘雖犯症,終不死。孩子不滿一歲,一身一頭無縫者,決不必醫。用藥之法,須先去其雜症,如因感冒寒邪起者,則散其寒;因驚起者,則定其驚;因傷食者,消其食。雜症即去,然後用補血補氣藥,氣血充足,自然成膿結癡矣。又有痘出稀疏而兒體只是不快者,必生內癍,當看其指甲,有青紫色便是,急用化癍湯藥治之。

輕症不可遽發

初出三日以後,七日以前,如痘色紅潤光澤尖凸者,雖不服藥亦愈。俗人無知,專用前炒、火煨、毒物及人牙、川山甲之類發之,禍患無窮矣,所當切戒。若八、九日痘色灰白,平塌不起者,方可用發藥。

白話文:

痘疹的辨別

如果頭部和四肢無時無刻不在疼痛,那是時疫引起的發熱;如果臉色發紅、出汗、流清鼻涕,那是感冒引起的發熱;如果午後發熱、頭部和肚子發熱、右邊額頭有紋路,那是飲食積滯引起的發熱;如果忽冷忽熱、打呵欠、煩悶、心悸、咳嗽、打噴嚏、兩腮發紅、脖子涼、耳朵冷,那就是痘疹引起的發熱;如果全身發熱嚴重、胡言亂語、口鼻流血、驚厥不止、幾乎死亡又甦醒,那就是痘疹引起的時熱侵入體內。

辨別痘疹的發熱,與其他發熱不同,還需要仔細判斷病情的輕重。病情輕微的要用發散的方法,病情嚴重的要用疏通的方法。從頭到尾都不能用發汗或瀉下的方法,因為發汗和瀉下這兩種說法,古人都深切告誡不要使用。

痘疹與五臟的關係

肝臟對應的是水泡,初發時的表現是流淚,痘痘細小而雜亂,顏色偏紅;肺臟對應的是膿泡,初發時的表現是流鼻涕,痘痘平坦而較大,顏色偏白;心臟對應的是斑疹,初發時的表現是痘痘尖細,顏色偏紅;脾臟對應的是疹子,初發時會三五成群出現,顏色黃紅,與皮膚顏色相近;腎臟對應的是凹陷的痘痕,顏色偏黑。剛開始發疹時,五臟的症狀都可能出現,這是因為熱邪同時侵犯了五臟;等到痘疹發出來之後,又會歸屬到一個臟腑,這是因為某一個臟腑承受的污穢較多,毒氣較盛。

也有同時出現兩種或三種症狀的,這是因為受到的邪氣相同而同時發病。瘡疹要發出來時,如果出現打呵欠、煩悶,這是肝臟的問題;如果出現時常驚厥,這是心臟的問題;如果忽冷忽熱、手腳冰涼,這是脾臟的問題;如果兩頰發紅且打噴嚏,這是肺臟的問題;只有腎臟沒有明顯的症狀,但如果脖子涼、耳朵冷,就屬於腎臟的問題。脖子和耳朵都屬於腎臟,腎臟位居北方,主寒冷。腎臟雖然沒有明顯的症狀,但如果病情惡化,出現痘疹凹陷且變黑,那就是歸屬於腎臟了。這是因為不注意風寒或者身體內虛導致的。如果痘疹黑陷,但耳朵和脖子反而發熱,那就是病情逆轉了。

辨別痘疹的輕重

在剛開始出現痘疹的時候,用手去摸,痘疹應該堅硬且尖,不應該軟塌。如果分三次出現,病情就比較輕;如果一次性全部出現,病情就比較重。肚臍周圍不應該有痘疹,頭面和心竅部位不應該太多。痘疹大小不一,但如果根部紅活、頂部尖且有光澤,那就是最輕的;如果頂部平坦,那就是半輕半重;如果頂部凹陷,那就是非常嚴重。也有剛開始輕微,後來變重的;或者剛開始嚴重,後來變輕的。需要仔細調養和注意忌口,病情是輕是重,從氣血的表現就可以判斷出來。

觀察痘疹的方法

凡是觀察痘疹的輕重,在還沒有出現疹點之前,先要看眼睛是否紅腫、有沒有流淚,如果眼睛清澈明亮,那麼痘疹出來後病情就會比較輕。最忌諱的是五六個痘疹長在一起,也最忌諱的是痘疹長在嘴角周圍,那是脾臟的痘疹,十個有九個救不活。痘疹有大有小,這是氣血分佈不同的緣故,很多人都不知道。有一種小痘疹,以為不會發出來,就用藥強行發出來,這是錯誤的。觀察痘疹,要看頭部而不要看身體,醫生也要主要照顧頭部而不要管身體,只要臉上和頭部的膿液充足,四肢就不用擔心。等到痘疹結痂脫落時,如果痂像琥珀一樣厚且呈紅色,那麼就沒有後顧之憂;如果脫落的痂像紙一樣薄,像白豆殼一樣,那一定會有後遺症。如果因為服用過多寒涼的藥物,或者飲水過多導致痂呈白色,還能治療。

只要脾胃功能正常,能夠進食,即使痘疹病情嚴重,也不會死亡。如果孩子不滿一歲,全身和頭部沒有一處沒有痘疹的,就不用治療了。用藥的方法,要先去除其他雜症,比如因為感冒引起的,就要驅散寒氣;因為受驚引起的,就要安定心神;因為飲食積滯引起的,就要消食。去除雜症後,再用補氣補血的藥物,氣血充足,自然就能化膿結痂了。還有一些情況,痘疹稀疏,但孩子卻感到不舒服,這一定是體內長了內斑,要看指甲,如果有青紫色,就要馬上用化斑湯藥治療。

輕微的痘疹不要急著發出來

在痘疹出現三日後、七日之前,如果痘疹顏色紅潤有光澤、尖且突起,即使不吃藥也會痊癒。民間的人不懂,專門用炒過的、火烤過的、有毒的藥物,以及人牙、穿山甲之類的東西來強行發痘,會導致無窮的禍患,應該嚴厲禁止。如果到了八九天,痘疹顏色灰白、平塌不突起,才可以考慮用藥來發出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