萬表

《萬氏家抄濟世良方》~ 卷五 (9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五 (9)

1. 產後

當歸,牛膝,桂心,白朮,黃耆,獨活,生薑(各半兩),甘草,薤白(各三錢)

水煎服。

治乳汁不通

通草(七分),瞿麥,柴胡,天花粉,桔梗(各一錢),青皮,白芷,木通,赤芍藥,連翹,甘草(各五分)

上作一帖,水煎。食後細飲,更摩乳房。如無子食乳者,要消乳用麥櫱二兩,炒為末,四物湯調下。

治產後陰腫痛

用桃仁去皮尖,細研四、五次,抹之。

治產後用力太過門突出

四物湯煎熱,人龍骨末少許,空心連進三服。用麻油湯薰洗。

一方,治陰挺。

先以艾湯洗過,次將蛇床子半升炒熱,絹包熨之自收入。

治產後生腸不收

用枳殼二兩去穰,煎湯溫浸良久即入。

治婦人子宮不收

荊芥穗,藿香葉,臭椿皮(各等分)

煎湯薰洗。

華佗危病丸,治胎衣、惡血湊心。其證心頭迷悶、胎衣上逆衝心,須臾不治。

乾漆(五錢,為末),大附子(一枚,泡去皮臍,為末)

用大黃末五錢,酒醋熬干,即入前二味,丸桐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淡醋湯下,須臾又進二服,胎衣立下。如無菌藥,以赤小豆一升,炒過,用水三升煮二升,去豆取汁,溫服立下。又無豆用婦人自己手足指甲燒灰,酒調服,須臾又進一服,更令有力婦人抱起,將竹筒於心上趕下。

烏金散,治產後一十八證。

烏金子(即大烏豆),肉桂(去粗皮),當歸(去蘆洗),真蒲黃,皂莢(不蛀者煅存性),青皮(去白),木香,血餘(洗淨煅),赤芍藥,紫葳,大薊根,小薊根,蠶退紙(煅存性。新綿灰亦可),棕毛(煅存性,各半兩),紅花(一兩),川烏(一個,生用),硃砂(少許,細研),血竭(少許,細研)

上一十八味,除灰藥等別研外,併為細末,入研藥一處和勻,每服一錢,薑湯或芍藥或凌霄花煎酒調下。甚者,日夜三、四服。忌豬、魚、羊,一切生冷、油膩等物。第一胎死產不下;二產難;三胎衣不下;四產後眼花;五產後口乾、心悶;六產後寒熱似瘧疾;七產後敗血、四肢浮腫、寒熱不定;八產後血邪如鬼神、顛狂言語無度;九產後失音不語;十產後腹痛;十一產後百節痠疼;十二產後敗血似雞肝;十三產後咳嗽熱不定;十四產後胸脅氣滿、嘔逆;十五產後小便澀;十六產後舌乾、鼻中血出、繞頂生斑;十七產後腰疼如角弓;十八產後喉中如蟬聲。以上十八證並治。

余嘗合此劑所在劑人積有年矣,但古方原有虻蟲、水蛭、鯉魚皮。余乎生不忍用肉,藥由是以大薊、小薊、紫葳代之。又去芫花、巴豆,而入蠶退紙、血竭別撰醋煮大黃膏,臨證加減妙不可言,自得之妙,未嘗語人。今既集方故盡發此秘。

錦紋川大黃不拘多少,米泔浸,經宿去粗皮為細末,用陳年米醋酌量多少,先熬稠黏,旋人大黃末,不住手攪,令極勻,以磁器貯之,紙封口,毋致蒸發。臨用量輕重、虛實,入烏金散內服之。人壯病實者半彈子大,已下漸少。或以膏子圓如小彈子大或如圓子大或如皂子大,陰於收之密器內,臨用旋看虛實,以一圓令患人嚼破,以烏金散送之,或以熱醋浸化入藥服之。如尋常產後內熱,惡露作痛,俗名兒枕痛,及大便不利秘結者,並煎四物湯浸化一圓同服。

白話文:

[產後]

治乳汁不通:

將通草、瞿麥、柴胡、天花粉、桔梗、青皮、白芷、木通、赤芍藥、連翹、甘草等藥材煎水服用。飯後細細飲用,並按摩乳房。如果沒有小孩需要哺乳,需要消退乳汁,可用炒熟的麥芽二兩研磨成粉末,用四物湯送服。

治產後陰腫痛:

將桃仁去皮尖,研磨細緻後塗抹患處。

治產後用力太過門突出:

將四物湯煎熱,加入少許龍骨粉末,空腹連服三劑。並用麻油湯薰洗。

治陰挺:

先用艾葉水清洗,然後將半升蛇床子炒熱,用絹布包裹後熨敷患處,直至藥物被吸收。

治產後生腸不收:

取枳殼二兩,去除內瓤,煎水溫敷患處,時間要長久。

治婦人子宮不收:

將荊芥穗、藿香葉、臭椿皮等量混合,煎水薰洗。

治胎衣、惡血湊心(華佗危病丸):

將乾漆研磨成粉末,大附子泡去皮臍後研磨成粉末。另將大黃粉末用酒醋熬乾,再加入乾漆和附子粉末,製成桐子大小的丸藥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用淡醋湯送服,片刻後再服用兩次,胎衣就能排出。如果沒有菌藥,可用赤小豆一升炒熟,加水三升煮成二升,去豆取汁溫服。如果沒有赤小豆,可用婦女自己的手足指甲燒成灰,用酒調服,片刻後再服用一次,並讓體力好的婦女抱起產婦,用竹筒在心口處向下推動。

治產後十八種症狀(烏金散):

將烏金子(即大烏豆)、肉桂、當歸、蒲黃、皂莢、青皮、木香、血餘、赤芍藥、紫葳、大薊根、小薊根、蠶退紙、棕毛、紅花、川烏、硃砂、血竭等十八味藥材,除灰藥需單獨研磨外,其餘藥材混合研磨成細末。每次服用一錢,用薑湯或芍藥、凌霄花煎酒送服。症狀嚴重者,可日夜服用三、四次。忌食豬肉、魚肉、羊肉及一切生冷、油膩食物。此方可治療:一、胎死產不下;二、難產;三、胎衣不下;四、產後眼花;五、產後口乾、心悶;六、產後寒熱如瘧疾;七、產後敗血、四肢浮腫、寒熱不定;八、產後血邪如鬼神、神志錯亂;九、產後失音;十、產後腹痛;十一、產後全身酸痛;十二、產後敗血如雞肝;十三、產後咳嗽、發熱不定;十四、產後胸脅脹滿、嘔逆;十五、產後小便不利;十六、產後舌乾、鼻出血、頭頂長斑;十七、產後腰痛如弓;十八、產後喉中如蟬鳴。

附註:原方中含有虻蟲、水蛭、鯉魚皮等藥材,因不忍使用動物藥材,故以大薊、小薊、紫葳代替。並去除芫花、巴豆,加入蠶退紙、血竭。另附醋煮大黃膏的製作方法:取錦紋川大黃適量,用淘米水浸泡一夜,去除粗皮研磨成細末。用陳年米醋適量,先熬至稠黏,再加入大黃末,不停攪拌至均勻,用瓷器盛裝,封口保存,防止水分蒸發。臨用時根據虛實情況,調整用量,加入烏金散內服。體質強壯、病情嚴重者,用量可達半彈子大,病情輕者可酌減。也可將大黃膏製成小彈子大小的丸藥,陰涼處保存。臨用時根據虛實情況,取一丸讓患者嚼碎,用烏金散送服,或用熱醋浸化後服用。若為一般產後內熱、惡露疼痛(俗稱兒枕痛)、大便秘結者,可將大黃膏丸與四物湯同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