萬表

《萬氏家抄濟世良方》~ 卷三 (30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 (30)

1. 痔漏

用藥時以津吐於手心中,調勻,新筆蘸點患處,一日三五次,一夜二次。先以無心筆蘸溫湯拭淨,軟絹挹干,然後敷藥,庶得藥力透肉,敷後黃水瀝出不止最妙,雖多不妨,三日後其痔自乾枯剝落。倘硬,煎湯頻洗,白脫腸自紅軟收上,忌毒物、酒色,即除根矣。

神繭散,治諸痔有神效。

蠶繭納入男子指甲,以滿為度,外用童子發纏裹燒灰存性,蜜調敷之。

治翻花痔,用荊芥、防風、朴硝煎湯洗,次用木鱉子、鬱金研末入龍腦些少水調敷。或用熊胎和勻貼之尤妙。

又方,用白雞膽或二三枚取汁,熊膽二分半、片腦半分,共研一處,磁罐內收藏勿令泄氣。如用,以手指擦立效。

紫金錠,治諸痔並便毒堅硬,痔未成膿,苦痛,大小便俱難,各進一錠,去後三次,痛即止,不日而消。

痔漏退管丸

枳殼(一錢),厚朴(六錢),蟾酥(六分),海洋(十二條,瓦焙乾),甘草(三錢),草烏(五錢,甘草水煮三炷香),母丁香(十四個)

上為末,人粉霜三錢,用槐角、風藤煎膏,為丸,桐子大。不問內外痔,服丸藥七日,後服煎藥,七帖即愈。如痔漏有管者,服丸藥二七日,煎藥十四帖,其管即退。

打粉霜法

水銀(一兩),鵝管石,明礬,皂礬,食鹽(各五錢),雄黃(二錢),硃砂(一錢),牙硝(五錢)

上為末,入罐內,上用鐵燈盞蓋定,鹽泥封固,水火打三炷香,取霜收用。

煎藥方

歸尾,川芎,生地,黃連,條芩,山楂,連翹,秦艽,地榆,枳殼,白芍,槐角,槐花,白芷(各等分)

每帖加雷丸五分,干棕根一兩,人肥加升麻、麻黃各三分;弱者頭帖下。如痔漏服丸藥宜早空心,用銀三錢,黑鉛三錢煎湯送下丸藥二分,申時服煎藥一帖,神效。

又灸法,先須用補藥以生氣血,參、耆、歸、術為主,大劑服之;外以附子末,津和作餅子如錢厚,以艾灸之。漏大,艾炷亦大;漏小,炷小。灸令微熱,不可令痛,餅乾則易之,再和再灸,如困且止。次日再灸,直至肉平為度,或仍前用補氣血藥作膏藥貼之。

治痔漏及脫肛便血

當歸(洗淨全用,四兩),黃連(多用酒浸約三日淨,四兩),防風(去蘆,二兩),枳殼(水洗去穰,麩炒,二兩)

上為末,以前浸黃連酒和成麵糊丸,桐子大。每服六七十丸,空心米飲或沸湯下。忌羊、鵝、雞、魚、炙炒一切熱味。

生肌散

乳香,血竭(各五錢),沒藥(四錢),全蠍(十個,炒),輕粉,硃砂,黃丹(生用),海螵蛸(去殼煅存性,各三錢),龍骨(二兩,火煅紅,好酒淬五次),明礬(二錢半),鳳凰退(二錢,煅),赤石脂(一兩半,火煅,好酒淬七次)

白話文:

痔漏治療方法:

藥物使用時,先將藥膏塗抹於掌心,調勻後,用乾淨的筆尖蘸取少許,點塗於患處,每日三次到五次,晚上使用兩次。 每次用藥前,先用無毛筆沾溫水清洗患處,再用柔軟的布擦乾,然後再敷藥,這樣能使藥力更好地滲透皮膚。敷藥後,如有黃色液體流出,不必擔心,這是好的現象。一般三日後,痔瘡會自行乾枯脫落。如果痔瘡較硬,可以煎藥頻繁清洗,使脫出的腸管恢復紅潤柔軟並縮回。忌食辛辣食物、飲酒及房事,這樣才能徹底根治。

神繭散:治療各種痔瘡效果奇佳。將蠶繭塞入男性指甲內,塞滿為止,再用童子髮纏繞蠶繭燒成灰,保留其藥性,用蜂蜜調和後敷於患處。

治療翻花痔:用荊芥、防風、朴硝煎湯清洗患處,然後再用木鱉子、鬱金研磨成粉末,加入少量龍腦,用水調和後敷於患處。或者用熊膽和勻後敷貼效果更好。

另一方:取一到三枚白雞蛋蛋清,加入二分半熊膽、半分龍腦,研磨混合,用磁罐保存,避免藥效散失。使用時,用手指蘸取即可見效。

紫金錠:治療各種痔瘡及大便秘結、堅硬、痔瘡未化膿、疼痛,大小便困難等症狀。每次服用一錠,療程三次,疼痛即可緩解,不久便可痊癒。

痔漏退管丸:方劑成分包括枳殼、厚朴、蟾酥、海洋(需瓦焙乾)、甘草、草烏(需用甘草水煮)、母丁香。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加入打粉霜三錢,再用槐角、風藤煎膏製成丸藥,大小如桐子。不論內外痔,服用七日丸藥後,再服用七帖煎藥即可痊癒。如果痔漏伴有管道,則需服用丸藥十四日,服用煎藥十四帖,管道即可退縮。

打粉霜法:將水銀、鵝管石、明礬、皂礬、食鹽、雄黃、硃砂、牙硝按比例混合研磨成粉末,放入罐中,用鐵燈盞蓋緊,用鹽泥封固,用文火加熱三炷香時間,收集霜狀物備用。

煎藥方:方劑成分包括歸尾、川芎、生地、黃連、條芩、山楂、連翹、秦艽、地榆、枳殼、白芍、槐角、槐花、白芷。每帖藥中加入雷丸、干棕根,體質較壯者可加入升麻、麻黃;體質虛弱者,第一帖藥可減少用量。如果患有痔漏,服用丸藥應在空腹時,用銀、黑鉛煎湯送服丸藥,申時(下午三點到五點)服用煎藥一帖,效果極佳。

另一灸法:首先要服用補氣血的藥物,以人參、黃耆、當歸、白術為主藥,大量服用;外用附子末與唾液混合製成餅狀,厚度如銅錢,用艾灸。漏孔大的,艾炷也應大些;漏孔小的,艾炷也應小些。灸時只需感到微熱,不可過熱疼痛,餅乾了就換新的,再次和勻再灸,感到疲倦就停止。次日再灸,直到肉平復為止,或者仍然用之前的補氣血藥物製成膏藥貼敷。

治療痔漏及脫肛便血:方劑成分包括當歸、黃連(需用酒浸泡三日)、防風、枳殼。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之前浸泡黃連的酒調和成麵糊狀,製成丸藥,大小如桐子。每次服用六七十粒,空腹時用米湯或沸水送服。忌食羊肉、鵝肉、雞肉、魚肉及一切炙烤油炸辛辣食物。

生肌散:方劑成分包括乳香、血竭、沒藥、全蠍(需炒)、輕粉、硃砂、黃丹(生用)、海螵蛸(需去殼煅燒)、龍骨(需火煅紅,好酒淬五次)、明礬、鳳凰退(需煅燒)、赤石脂(需火煅,好酒淬七次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