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史載之方》~ 卷上 (9)
卷上 (9)
1. 腹痛
舉痛論云,寒氣客於經脈之中,與炅氣相薄,則脈滿,脈充大而血氣亂,故痛甚,不可按,其脈散滿指下,充大而至數不多,卻不甚有骨力,宜去其寒,而行其血氣。
當歸,大芎,蓬莪朮,茯苓大腹皮,陳橘皮,青橘皮,延胡索官桂(各一分),木香(四銖),芍藥(十銖)
上為細末,每服三錢,非時,水一盞,煎八分服。
舉痛論云,寒氣客於腸胃之間,膜原之下,血不得散,小絡急引,故痛,按之則血氣散痛,其脈亦差大,差緩而沉宜用前藥,青橘皮者。
舉痛論云,寒客於夾脊之脈,則按之不能及,故按之無及,夾脊乃膂脈之所行,其脈當尺澤沉而擊,宜行其腎經,以去其寒。
烏藥(一分),芎,當歸,京三稜蓬莪朮,延胡索(各一分),木香,鱉甲(各四銖)甘草(炙,三銖)
上為細末,空心,水一盞,煎三錢服。
舉痛論云,寒氣客於衝脈,衝脈起於關元,隨腹直上,客寒所犯,則脈不通,脈因之則氣不通,故喘動應手,其脈當實大有形,不勻輕滑而又緊,來疾去遲,如有物制之,宜通其脈,行其氣。
桔梗(半兩),大腹皮,芍藥,木香當歸,陳橘皮,枇杷葉(去毛),半夏(自為末,每服入兩豆許)芫花(好醋於土鍋內煮過,乾炒,令煙出焦黑,以上各一分。)
上為細末,每服三錢生薑三片,同煎八分服,以大腑通疏為度,宜服神和散之餘,如此夕喘,宜調暖其肺。
舉痛論云,寒氣客於背俞之脈,則脈澀,脈澀則血虛,血虛則痛,背俞主於心,故相引而痛,按之則熱至,熱氣至則痛遂止,脈澀,以血虛而不行其脈,六脈細數而肝心尤微,心脈如帶芤重按即缺,往往身有汗,宜足其血,以保其心。
人參(一兩),當歸(半兩),木香,延胡索烏藥,官桂,甘草,茯苓防風(各一分),沉香(三銖),陳橘皮(十銖),
闕上語
舉痛論云,寒氣客於厥陰之脈者,絡陰器,繫於肝,寒氣客於脈中,則血泣脈急,引脅與小腹痛矣,其脈皆輕帶弦,肝脈連腎脈,弦長而緊,甚則透過尺澤而弦,宜用此方。
白蒺藜(半兩,炒去尖),蔓荊子(一分),芍藥,獨活蓬莪朮,甘草(各一分),麻黃(十銖,去節)
上為細末,每服三錢,空心,水一盞,棗兩個,同煎八分服。
舉痛論云,寒氣客於小腸膜原之間,絡血之中,血泣不得注於大經,血氣稽留不得行,故猝然成積,其脈沉大而實,膀胱動而有聲,宜通其小腸。
血茸,大芎,蓬莪朮(各半兩),萆薢木香,當歸,茯苓(各半兩),青鹽(三銖)
上為細末,蜜丸如梧子大,空心,清湯下五七十丸。
舉痛論云,寒氣客於五臟,厥逆上泄,陰氣竭,陽氣未入。故猝然不知人事,氣復反則生矣,其脈伏而大,極無骨力,三部皆芤,身有冷汗,宜灸氣海,後用暖藥,舉痛論云,寒氣客於腸胃,厥逆上出,故痛而嘔,其脈細而滑,宜用神和散,加茯苓,人參各半兩。
白話文:
腹痛
若腹痛是由寒氣入侵經脈,與體內熱氣相衝,則脈象充盈,脈搏有力但血氣紊亂,疼痛劇烈且不能按壓,脈搏散佈指下,雖然脈象充盈有力,但脈搏頻率並非很快,且缺乏力度。此時應當去除寒氣,促進血氣運行。處方:當歸、川芎、蓬莪朮、茯苓、大腹皮、陳皮、青皮、延胡索、官桂(各一分),木香(四銖),芍藥(十銖)。研末,每次服用三錢,非進食時間服用,用一杯水煎至八分服下。
若腹痛是由寒氣入侵腸胃,停滯在膜原之下,導致血液無法散佈,小絡脈痙攣牽引,因而疼痛,按壓則血氣散開,疼痛減輕,脈象略大、略緩且沉。治療方法與上相同,但需著重使用青皮。
若腹痛是由寒氣入侵夾脊穴的經脈,則按壓不到,夾脊穴是膂脈經過的地方,脈象在尺澤穴處沉而有力。此時應疏通腎經,去除寒氣。處方:烏藥(一分),川芎、當歸、京三棱、蓬莪朮、延胡索(各一分),木香、鱉甲(各四銖),炙甘草(三銖)。研末,空腹服用,用一杯水煎三錢服下。
若腹痛是由寒氣入侵衝脈,衝脈起於關元穴,沿腹部直上,寒氣入侵則衝脈不通,氣機阻滯,因此會喘息,觸之則有反應,脈象充實有力,但並不均勻,輕滑而緊,脈來急去遲,如同受阻。此時應當通暢脈絡,使氣血運行。處方:桔梗(半兩),大腹皮、芍藥、木香、當歸、陳皮、枇杷葉(去毛)、半夏(研末,每次服用兩豆許)、芫花(用好醋在土鍋中煮過,再乾炒至冒煙焦黑,以上各一分)。研末,每次服用三錢,加生薑三片同煎至八分服下,以大便通暢為度,宜在服用神和散後服用。若夜間喘息,應溫暖肺部。
若腹痛是由寒氣入侵背俞穴的經脈,則脈象澀滯,脈澀則血虛,血虛則疼痛。背俞穴與心臟相關,因此牽引疼痛,按壓則感到溫熱,熱氣到達則疼痛停止。脈象澀滯,因血虛而無法運行,六脈細數,肝脈和心脈尤為微弱,心脈如同細繩,重按則消失,常伴有汗出。此時應補益血液,保護心臟。處方:人參(一兩),當歸(半兩),木香、延胡索、烏藥、官桂、甘草、茯苓、防風(各一分),沉香(三銖),陳皮(十銖)。 (後續方劑成分缺失)
若腹痛是由寒氣入侵厥陰經,絡於陰器,與肝臟相連,寒氣入侵經脈,則血液瘀滯,脈象急促,牽引脅肋和小腹疼痛,脈象輕微而弦,肝脈連通腎脈,弦長而緊,嚴重時弦脈可傳至尺澤穴。治療方法請參考此方。(後續方劑成分已列出)
若腹痛是由寒氣入侵小腸膜原之間,阻塞血絡,血液瘀滯無法流入大經脈,血氣停滯不通,因此突然形成積聚。脈象沉大而實,膀胱有聲響。此時應當通暢小腸。處方:血竭、川芎、蓬莪朮(各半兩),萆薢、木香、當歸、茯苓(各半兩),青鹽(三銖)。研末,製成蜜丸,如梧子大小,空腹用清湯送服五十至七十丸。
若腹痛是由寒氣入侵五臟,厥逆上衝,陰氣耗竭,陽氣未復,因此突然昏迷不省人事,氣息恢復則痊癒。脈象隱伏而大,極度虛弱,三部脈象皆洪大,出冷汗,應灸氣海穴,然後服用溫補藥物。若腹痛是由寒氣入侵腸胃,厥逆上衝,則疼痛並伴有嘔吐,脈象細而滑,應服用神和散,並加入茯苓、人參各半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