史堪

《史載之方》~ 卷下 (1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下 (14)

1. 治痢諸方

甲辰、甲戌、丙辰、丙戌之年,寒濕過多,火氣見溽,庚運之年,清化亦甚,是歲運氣,與天水相生,與地土相得,以上年辰,痢疾之生,切為大害,不可妄投涼藥,戊辰、戊戌之年,水火相戰,壬辰、壬戌之年,土木相攻,所生之痢,其證自各不同,方具於下。

乙巳、乙亥之年,金運不足,無能與天相犯,乃與少徵同化,丁巳、丁亥之年,上為天符,木化之甚。

己巳、己亥之年,木能制土,脾將受邪,辛巳、辛亥之年,水運不足,與土化同,土木相攻,脾氣偏弱,癸巳、癸亥,不足之火,與天相得,與地相符,火致政不減,是痢疾所生,起在肝心,方並見下,以運言之,猶且未足,予請以六氣推之,子午年、丑未年、寅申年、四月、五月,火土相交,辰戌年,四月、五月,水火相犯,己亥年,四月、五月、木土相攻,卯酉年,四月、五月,金火相持,水若相救,邪乃犯心,子午年,六月、七月,土火相郁,卯酉年,六月、七月,水火相犯,辰戌年,六月、七月,土木相攻,己亥年,六月、七月,火土相持,以上年月,忽生痢疾,皆隨其月氣相攻而成也,善為醫者,先治其鬼,其病自愈,議者謂六氣推遷,於十二月中各紀一步,今獨舉四月、五月、六月、七月,兩氣,以言痢疾,何也。

答曰,夏秋相交,火金相繼,土水二化,長遊行於其間,土寄於巳,所以生金,火位於申,所以制金,土生於申,所以傳金,水生於申,所以救金,然後夏秋有相承之理,五行六氣,玄妙從此而著,人之痢疾從此五行玄妙中生,是故聖人名之曰大奇之病,予故陳逐年四月、五月、六月、七月之氣候以言之,其餘他氣生痢,皆仿此而推,切以六氣之政化,見之未詳,予請以脈候明之。

若今人之下痢,服涼藥、暖藥,皆不驗,診其脈,脾一指外鼓而沉,此名腸澼,其候非藥力可治,久當自較,但世人有患不驗,纏綿經久,卻因亂吃一般物,便得安校,此乃正腸澼之候也,今有患痢,診其脈,肝脈一指小而緩,此病輕,治即愈,今有人患痢,診其脈,腎脈一指小而沉,所下之痢,皆是血痢,此之一病,受之非常,治之亦難,血溫身熱者死,方亦見下,今有人患痢,診其脈,肝心脈、脾脈,皆微細,不澀不絕,所下皆是血痢,藥到便安,今有人患痢,其脈微小,再三尋之,又沉而澀此之一候,若下白痢,其勢雖重,庶幾可治,若是下血,切忌發熱,通身發熱者死,熱見七日死,以上所陳,雖未足以達痢之淵源,亦足以明其粗跡議者謂,如子所言,自甲子至於癸亥,每六十年中,未嘗有一年不生痢疾,今世人患痢疾,於數年中間,忽止有一年,其故何也,答曰,六十年中,未嘗有一年無水土相攻,未嘗無土火相郁,未嘗無水火相犯,但五運之政,譬如權衡,一年間五行氣數更相承製,得其平等,則其疾自然不作,忽若一氣大過,一藏有餘,痢疾之生,應不旋踵,予故備陳其粗,以開後學之未悟,庶幾診療之間,無差悟之過者矣,但毒痢傷人不一,惟水邪犯心為重,世人初患痢時,先發寒熱,投藥治之,其勢不退,發熱太甚,食則嘔逆,下痢不止,心熱如火,只要入涼處,只思吃冷水,狂走,渾身肌肉疼痛,著手不得,此候,十難治其三四也,治疫痢方,須是子細首尾讀此方論令分明,識病根源然後吃藥,但毒痢初得時,先發寒熱,忽頭痛,忽壯熱,忽轉數行便下,赤白相雜,忽止下白痢,忽先下白痢,後變成赤痢,忽先下赤痢,後卻變成白痢,宜吃此方,但初下痢時,先發寒熱頭痛,即是寒邪犯心,寒氣犯心,水火相戰,故初得病先發寒熱,水火相犯,血變於中,所以多下赤痢,如紫草水,如莧菜水,無色澤者,寒邪犯心之重也,先發寒熱,而所下之痢止白色者,寒邪犯心之未重也,先下白痢,而後有赤痢之變者,寒邪犯心,其勢漸加也,先下赤痢,而後變成白痢者,寒邪犯心,其勢漸減也。

白話文:

治痢諸方

甲辰、甲戌、丙辰、丙戌年,寒濕過盛,暑熱濕重,庚運之年,天氣肅清,此些年份的氣候,利於天水相生,地土相得,因此這幾年容易產生痢疾,危害很大,不可隨便服用寒涼藥物。戊辰、戊戌年,水火交戰;壬辰、壬戌年,土木相剋,這幾年所產生的痢疾,症狀各不相同,治療方法詳見下文。

乙巳、乙亥年,金氣不足,不會與天干相剋,與少徵同化;丁巳、丁亥年,天符在上,木氣過盛。

己巳、己亥年,木克土,脾臟容易受邪;辛巳、辛亥年,水氣不足,與土同化,土木相剋,脾氣虛弱;癸巳、癸亥年,火氣不足,但與天干相合,與地支相符,火氣影響不大,這幾年產生的痢疾,病根在肝心,治療方法詳見下文。以上只是從年份來分析,還不夠全面,我再從六氣來推斷:子午年、丑未年、寅申年,以及四月、五月,火土交感;辰戌年,四月、五月,水火相剋;己亥年,四月、五月,木土相剋;卯酉年,四月、五月,金火相持。水氣相救,邪氣就會侵犯心臟。子午年,六月、七月,土火相鬱;卯酉年,六月、七月,水火相剋;辰戌年,六月、七月,土木相剋;己亥年,六月、七月,火土相持。以上這些年月,如果突然發生痢疾,都是由於當月氣候相剋而引起的。善於治病的醫生,要先治其根本,疾病自然會痊癒。有人問,為何六氣推算,只列舉四月、五月、六月、七月的氣候來說明痢疾?

答:因為夏秋交替,火金相繼,土水二氣交替運轉,土寄於巳,所以生金;火位於申,所以克金;土生於申,所以傳金;水生於申,所以救金。因此夏秋季節有其承接的道理。五行六氣的玄妙,由此可見一斑。人體的痢疾,也由此五行玄妙而產生,所以古人稱其為奇病。因此,我列舉了每年的四月、五月、六月、七月這幾個月份的氣候來說明,其他月份因氣候而生的痢疾,也可以以此類推。至於六氣的變化,還需要從脈象來分析。

如果有人下痢,服用寒涼藥或溫熱藥都不見效,診其脈象,脾脈一指外鼓而沉,這是腸澼(腸燥),這種情況不是藥物所能治療的,時間久了會自己好轉。但有些人患病後,久治不愈,卻因為偶然吃了某種東西而痊癒,這就是真正的腸澼。如果有人患痢疾,診其脈象,肝脈一指細小而緩,病情較輕,治療就能痊癒。如果有人患痢疾,診其脈象,腎脈一指細小而沉,下痢的都是血痢,這種病症非常嚴重,治療也很困難,如果伴隨身體發熱,就會死亡。治療方法詳見下文。如果有人患痢疾,診其脈象,肝心脈、脾脈都細小,不澀不絕,下痢的都是血痢,服藥後就能痊癒。如果有人患痢疾,脈象微小,反覆探查,又沉又澀,如果下痢的是白色痢疾,病情雖重,但尚可治療;如果是下血痢,切忌發熱,如果全身發熱就會死亡,發熱七天就會死亡。以上所說,雖然還不能完全闡明痢疾的根本原因,但也足以說明其大概情況。有人問,根據你的說法,從甲子年到癸亥年,每六十年中,沒有哪一年不發生痢疾,但現代人患痢疾,往往幾年中只有一年發生,這是什麼原因呢?

答:六十年中,沒有哪一年沒有水土相剋,沒有哪一年沒有土火相鬱,沒有哪一年沒有水火相剋。但五運的運行,如同權衡一樣,一年之中五行氣數互相制約,如果均衡,疾病自然不會發生。如果某一種氣過盛,某一臟腑過虛,痢疾就會很快發生。我詳細說明這些,是為了開導後學,希望在診療過程中,不要再犯錯誤。但毒痢的傷害程度不同,水邪犯心最為嚴重。人們初患痢疾時,先發寒熱,服用藥物治療,病情不見好轉,發熱嚴重,吃東西就嘔吐,下痢不止,心熱如火,只想待在涼快的地方,只想喝冷水,狂躁不安,渾身肌肉疼痛,手腳不能動彈,這種情況,十個病人能治好三四個就已經很不容易了。治療疫痢的藥方,必須仔細研讀,了解病根,才能用藥。毒痢初期,先發寒熱,有時頭痛,有時高燒,有時大便次數增多,赤白相雜,有時只下白痢,有時先下白痢,後來變成赤痢;有時先下赤痢,後來變成白痢,都應該服用這個藥方。如果初患痢疾時,先發寒熱頭痛,就是寒邪犯心,寒邪犯心,水火相剋,所以初期先發寒熱,水火相剋,血液受損,所以多下赤痢,如果痢疾的顏色像紫草水或莧菜水一樣,沒有顏色,就是寒邪犯心比較嚴重。如果先發寒熱,下痢的是白色,說明寒邪犯心還不嚴重。如果先下白痢,後來變成赤痢,說明寒邪犯心,病情逐漸加重。如果先下赤痢,後來變成白痢,說明寒邪犯心,病情逐漸減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