史堪

《史載之方》~ 卷下 (1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下 (12)

1. 治痢諸方

子午之年,君火司天,土性生金,火性制金,土火交生,濕蒸相搏,則宜其土有所潤,火有所溽,火氣見郁,心氣內傷,乃生赤白血痢,寅申之年,相火司天,土火併化,氣味交通,與此同候,丑未之年,太陰司天,土化流行,土火交通,濕熱並至,子母同化,性不相侔,溫濕攻心,脾郁,心氣內變,血淤於中,注下赤白,且子午年、丑未年、寅申年、土之司天則異,而氣化之生病則同,何也,答曰,夏秋相交,火金相繼,土之一氣,常遊於其間,土有所潤,暑有所溽,然後金生,是以火土二位,氣位交通,事理相混,其所以司天之歲雖殊,相鬱而生痢則一也,方見下,卯酉之年,陽明司天,金行其令,氣化悽清,人少脾病,六月七月,水火相犯,八月九月,金木相攻,水之與木,一化有餘,赤白下注,從此而生,是歲,君火司地,少陰在泉,火能制金,一旦於歲中火淫所勝,焰明郊野,則化來救寒,更作人病,赤白在下,己亥之年,少陽在泉,相火司地,與此同化,然君火之化善,相火之化惡,善則傷人遲,惡則傷人速,治同法,方並見下。

辰戌之年,太陽司天,水化流行,寒邪犯心,血氣內變,傷損於中,因而下注赤白,此病世之罕有,蓋傷犯人之急也,但辰戌年之痢,發熱如火,當痛,所下之痢,如紫草水,如膠涎,如茶腳,不急治之,其亡也如反掌,方並見下。

己亥之年,厥陰司天木化流行,土木相交,風濕相爭脾土受邪,此肝之熱血,乘脾之困,滲入大腸,而生赤白瀉痢之病,方見下。

以上天地氣候,推之未詳,予請以五運之政推之。

甲子、甲午,濕化有餘丙子、丙午,寒運太過,庚子、庚午,上受天刑,必有水救,以上年辰,天地相過,剛柔始交,月氣是水與天相犯水火相持,以為一年病始,更遇寒濕之運,與水相助,忽受刑之運,有水相救,以上年辰,歲半之前多有清肅之化,至於夏月,氣候反,寒熱交爭,乃生赤白之痢,為此寒濕犯火德之與常例不同,自有方在下,子年為甚,而午年少減,若寒化偏多,陽化少舉,乃生寒瘧傷寒麩瘡之病,痢疾乃加。

戊子年,上為天符,戊午年、天符歲會氣以之詳,人以之寧,一旦寒濕之氣,少犯於心,忽注下赤白,人多患暴死,有此證候,治之亦與丙申年同,議者謂戊子、戊午年,天氣運氣皆是火,今乃言忽有寒濕犯心,何也,答曰,己午之上,有戊己之土,當有寒濕之化,與火相持,然後使金得而生,此戊辰、戊午年,亦疑有寒濕之化相犯於心也,經言,中執法者,其病速而危,中行令者,其病徐而持,中貴人者,其病暴而死,蓋以此也!

壬子、壬午,木運相助,風熱大盛,木能制土,脾乃受邪,若此歲中,忽有大風炎熱之勝,人生瀉痢之病,其鬼在肝,方具於下,然子午之歲,地之初歲,寒邪與天相爭,丙丁之位,與戊己共居,若於歲中反有寒濕之多,所生之痢,治亦與甲子、丙午、甲寅、甲申、丙寅、丙申、戊申、庚寅、庚申、壬寅、壬申年,氣候大約與子午年同,所生之痢亦同,法方並見下。

白話文:

治痢諸方

不同年份,因天干地支的變化,導致五行氣運的差異,而引起痢疾。子午年(子年、午年)是君火司天,火克金,土生金,濕熱交爭,導致心氣內傷,產生赤白痢疾。寅申年(寅年、申年)相火司天,土火相交,與子午年症狀相似。丑未年(丑年、未年)太陰司天,土氣流行,濕熱並至,脾胃受損,心氣內變,導致血淤而下赤白痢。這些年份雖然土氣司天各有不同,但因夏秋交接,火金相繼,土氣遊走其間,濕熱交蒸,最終都可能導致痢疾。

卯酉年(卯年、酉年)陽明司天,金氣主令,氣候清肅,較少脾病。但六月七月水火相犯,八月九月金木相攻,水木之氣過盛,也會導致赤白痢疾。此年君火司地,少陰在泉,火能制金,但若火氣過盛,反而會導致寒邪內生,產生赤白痢疾。己亥年(己亥年)少陽在泉,相火司地,與前者類似,但君火化善,相火化惡,發病快慢有所不同。治療方法相同。

辰戌年(辰年、戌年)太陽司天,水氣流行,寒邪犯心,血氣內變,下注赤白。此病少見,病情危急,發熱如火,痢疾如紫草水、膠涎、茶腳般,需緊急治療。

己亥年(己亥年)厥陰司天,木氣流行,土木相交,風濕相爭,脾土受邪,肝火乘脾之虛,滲入大腸,導致赤白痢疾。

以上是從天地氣候推斷痢疾的成因,不夠詳盡,還需參考五運六氣學說。

甲子、甲午、丙子、丙午、庚子、庚午等年份,因天地氣候交變,寒濕之氣與火氣相爭,在夏月寒熱交爭時,容易產生赤白痢疾。子年較重,午年較輕。若寒氣過盛,則易患寒瘧、傷寒等疾病,痢疾也會加重。

戊子、戊午年,雖然五行屬火,但因戊己之土的影響,寒濕之氣也會犯心,導致赤白痢疾。病情危急,治療方法與丙申年相同。

壬子、壬午年,木氣旺盛,風熱盛行,木克土,脾受邪,容易產生瀉痢,此病的根本原因在肝。

子午年,雖然是地之初歲,但若寒濕之氣過盛,所生的痢疾,與甲子、丙午、甲寅、甲申、丙寅、丙申、戊申、庚寅、庚申、壬寅、壬申等年相似,治療方法也相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