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史載之方》~ 卷上 (22)
卷上 (22)
1. 半產正產論
細辛,官桂,芎,當歸(各半兩)羌活,藿香(各一分),木香(一銖),桑寄生(□分)吳茱萸,蓬莪朮(各三銖),甘草(四銖炙)
上為細末,每服三錢,空心,煎防風湯調下,吃了,渾身手足暖,忽頭疼,即連吃酒一兩盞,候通身發熱,忽行下惡物,即便安樂也,若人得此病,須是依上件題目,方可服此方。
產後,六脈皆沉伏而遲,主渾身厥冷,非時噤不識人。
產後,六脈動而疾,胃脈滑而溢於尺澤,腎脈軟而虛弦,此緣產遲,忽衣遲,既產後,早起傷風,吐泄不定之脈,宜溫其胃。
產後,六脈沉細而伏,此寒氣在下,腰痛,起動不得。
產後,六脈沉細,腎脈伏而沉,肺脈虛而大,產後乳汁多,故流出,其乳汁冷而口乾,此腎冷肺虛寒,不可以口乾為上熱,誤服涼藥,此腎少陰之脈,從肺出,絡心注胸中,其直行者,從腎上貫肝鬲,入肺中,循喉嚨,夾舌本,故如此。
產後,六脈洪大而結,肝脈澀,肺脈浮,忽然乳疼,堅硬成塊,將欲成癰腫。
產後,未經百日,腹疼氣疼,轉瀉不止,六脈沉細而虛,此余寒在中。
產後,心脈一指偏小而動,又芤陷,若肺脈重而洪大,卻無骨力,則主乳多,肺脈如常,惟心脈如此,加之腎脈微細,則小便虛憊。
產後,惡血行,少腹中塊刺痛,須六脈大而緊,肺脈緊而虛弦為寒肺,主少腹中有塊,產後血熱,肝臟風搏生涎,發為疼痛,即急心痛,六脈當得二陽一陰,二陽實大,一陰者,沉也。
產後,尺澤虛軟而代,至數不及,白涕不止,血崩下帶。
產後,尺澤虛軟而代,至數不及,加之胃脈濡濕而散,即水土俱寒,多下白涕,產後六脈浮而虛,腎脈微而小,至數遲,來處無力,綿綿若代,中風,肌肉麻痹,肢節牽抽,非時增寒,大府虛冷。
產後,六脈浮而數,來疾而去遲,中風,四肢躁,身體疼,精神昏悶,大府秘澀,產後亂吃物早,傷損脾氣,非時腹脅脹滿,飲食不快,診其脈,胃脈遲而肝脈弱。
產後,亂吃物早,傷損血氣,身體虛弱,飲食減少,眼如貓兒眼,診其脈,肺脈橫格而肝脈芤傷微弱,腎脈泛泛欲動而無力,此血氣俱病,當調其血,益其氣,暖其胃,使進食。
產後,腎脈微而沉,胃脈濡濕而沉,多緣寒氣所損,忽因坐草多時,地之寒氣所損,忽因坐草多時,地之寒氣所沖,腹中成塊,忽衝心背,臍腹疼痛,嘔逆噁心,不思飲食。
產後,血氣微弱,六脈沉細,重手取之,細細乃得脈氣,別無陽脈,唯肺脈差浮而弱,主頭冷重,項頸蕤,非時間頭面上肌肉麻痹,大腸虛冷,頻出後又多虛往,或時泄瀉,兩足沉重,少精神,行步無力,面黃瘦,或未經百日,經候通行,或誤吃涼藥,有此疾候,忽自懷孕時間,通身寒冷,至產後,卻有此疾,但極以補腎補肝藥,補益其血氣,而祛風邪藥助之。
白話文:
半產正產論
這篇文章描述了產後各種症狀及其脈象,並提出相應的治療方案。
一種藥方由細辛、官桂、川芎、當歸(各半兩)、羌活、藿香(各一分)、木香(一銖)、桑寄生(分量未註明)、吳茱萸、蓬莪朮(各三銖)、炙甘草(四銖)組成。將藥材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三錢,空腹用防風湯送服。服藥後,若全身手足溫暖,但突然頭痛,則應立即飲酒一兩盞,待全身發熱後,惡物排出,便可痊癒。只有符合此症狀者,才能服用此方。
產後六脈皆沉伏遲緩,全身厥冷,神志不清,不認識人。
產後六脈跳動迅速,胃脈滑利且溢於尺澤穴,腎脈軟弱虛弱,這是因為生產時間過長、產後衣著單薄、產後早起受寒、吐瀉不止所致,應溫補胃氣。
產後六脈沉細伏弱,寒邪下注,腰痛,無法活動。
產後六脈沉細,腎脈伏而沉,肺脈虛弱而大,乳汁過多,乳汁冰冷且口乾。這是腎陽不足,肺虛寒證,不能單憑口乾就判斷為上熱而服用寒涼藥物。因為少陰腎經從肺部起始,絡於心臟,注於胸中,直行則上貫肝臟、膈肌,入肺,循行於喉嚨,夾舌根,所以出現此症狀。
產後六脈洪大而結,肝脈澀滯,肺脈浮盛,突然乳房疼痛,堅硬成塊,將要形成癰腫。
產後未滿百日,腹部疼痛,腸鳴腹瀉不止,六脈沉細虛弱,這是餘邪未清。
產後心脈細小而搏動,且浮弱下陷,若肺脈洪大有力而無力氣,則為乳汁過多;若肺脈正常,唯心脈如此,加上腎脈微細,則為小便失禁。
產後惡露不行,少腹有塊狀物並刺痛,六脈洪大而緊,肺脈緊而虛弱,為寒邪侵肺,少腹有塊,產後血熱,肝風襲擾,導致涎液鬱結,引起疼痛,甚至劇烈心痛,脈象應為二陽脈洪大,一陰脈沉伏。
產後尺澤穴脈象虛軟無力,脈至數不足,白帶不止,出血不止。
產後尺澤穴脈象虛軟無力,脈至數不足,且胃脈濡濕鬆散,這是寒邪侵犯脾胃,導致水土不服,白帶過多。產後六脈浮弱,腎脈微弱細小,脈至數遲緩,脈來無力,綿綿若斷,這是中風先兆,肌肉麻痹,關節疼痛抽搐,時有寒邪加重,大府(指腹部)虛寒。
產後六脈浮數,脈來急去遲,中風,四肢煩躁,身體疼痛,精神萎靡,大便不通。產後早期飲食不當,損傷脾胃,腹部兩脅脹滿,食慾不振。其脈象為胃脈遲緩,肝脈虛弱。
產後早期飲食不當,損傷血氣,身體虛弱,食慾不振,眼睛無神。脈象為肺脈橫格,肝脈虛弱,腎脈欲動而無力。這是氣血兩虛,應調補氣血,溫暖脾胃,促進食慾。
產後腎脈微弱而沉,胃脈濡濕而沉,多因寒邪侵襲,如久坐潮濕之地受寒邪侵襲,腹部成塊,寒邪上衝心背,臍腹疼痛,嘔吐噁心,不想吃東西。
產後氣血虛弱,六脈沉細,需用力才能摸到脈搏,沒有陽脈,只有肺脈稍浮弱,症狀為頭痛頭重,項頸僵硬,面部肌肉麻痹,大腸虛寒,大便頻次增多,甚至腹瀉,雙足沉重,精神萎靡,行走乏力,面色萎黃消瘦。可能產後未滿百日,月經尚未恢復,或服用寒涼藥物所致。有的產婦從懷孕期間就畏寒,產後病情加重,治療應以補腎肝、益氣血、祛風寒為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