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史載之方》~ 卷上 (21)
卷上 (21)
1. 診黃疸
黃疸有二,有肝熱刑脾而疸,有濕極而疸,若肝脈洪大,胃脈濡弱而濁,肝脈加之浮,腎脈搏而擊,即發黃疸,若胃脈重濁而弦長,按之無骨力,腎脈搏而沉,心脈有動象,即濕極而發疸,然疸之病,多先目黃,以眾脈皆會於目系,所以肝熱亦目黃而疸,胃熱亦目黃而疸,肝熱即口乾引飲,小府赤而澀,胃濕亦目黃,而口不幹,小府赤而不澀,又有下部冒寒履濕,濕氣衝心,發為目黃,不必是疸,素問言太陽之勝,有面赤目黃者是也,只可緩行其小府,濕熱相鬱而疸,即□脈洪而大,不弦,卻帶軟而長,宜利其小府。
白話文:
黃疸分兩種:一種是肝火旺盛灼傷脾臟導致的,一種是濕邪過盛導致的。如果肝脈洪大有力,胃脈卻濡弱濁滯,肝脈浮大,腎脈跳動有力,就會發黃疸。如果胃脈沉重而弦長,按壓無彈性,腎脈跳動而沉伏,心脈有異常搏動,就是濕邪過盛而導致黃疸。然而,黃疸大多先從眼睛發黃開始,因為全身經脈都匯聚於眼睛,所以肝火旺盛和胃火旺盛都會造成眼睛發黃和黃疸。肝火旺盛還會伴隨口乾想喝水,小便顏色深紅且澀滯;濕邪過盛則眼睛發黃,但口不乾,小便顏色深紅但不澀滯。還有一種情況是下半身受寒潮濕,濕邪上衝心臟,導致眼睛發黃,這不一定就是黃疸,《素問》中提到太陽經盛,就會出現面紅眼黃的症狀。對於這種情況,只需緩慢調理小便即可。如果濕熱鬱結導致黃疸,脈象就會洪大有力,不弦急,而是柔軟而長,應該著重於通利小便。
2. 半產正產論
夫半產、正產,婦人之常事也,然其間多有產後染成大病。忽絕無月水行,忽宮藏虧損不禁,忽積成癥瘕,而歲久月深,傾損性命,此無他,輕之以為半產,而不甚將養之所致也,不知半產之候,其將養當過如正產十倍,正產止血藏空虛,半產即肌骨腐爛,常切譬之,正產有如果中之慄,夫慄之為物,俟其自熟,陰陽氣足,則其殼自開,而栗子自墮,方是之時,子之與殼,兩無所損,如婦人懷孕,十月已滿,陰陽氣足,則其子宮自開,而兒子生下,若月未滿足,因誤服藥餌,忽寒邪熱毒所傷,忽扶輕舉重,忽倒地打傷,其胎藏傷損,胞系腐爛,然後其胎墜下,即有如世人採折新慄,碎其皮殼,就殼中斷其根蒂,然後取得栗子,此其半產之喻也,以其胎藏傷損,胞系斷去,而後胎墜下,則其半產之人,將養調治,得不過如正產十倍者哉,正產之後,補其虛,生其好血,化其惡血,保其藏氣,去其風邪,人人無有不安也,半產之後,補其虛,生其肌肉,益血,窮其所因,解其病,去其風邪,養其藏氣,加之將養過如正產十倍,損傷之胎,無不平復也,籲!世之人多輕之,至於傾危,不可勝數,得不惜哉。
正產、半產出血過多,不可禁止,忽氣悶不識人,其脈洪大而浮以泛,如新沐,如破肚之脈,若微細而澀絕,其候凶。
胎死腹中,其脈洪大而沉,尺澤當溢透下部,不澀不絕,即無畏,謂胎不下,當氣滿實,所以洪大而沉,又溢寸過,若澀而短,即死。
婦人慾產。漿破血下,渾身疼,診其脈,當洪大而有骨力,尺澤透而長,方是正產,謂孕則尺脈不來,欲產而漿下,則尺澤透,若渾身疼甚,而漿未破,血不肯下,即難產,凡渾身痛甚,須是腰痛,連穀道疼迸痛,方是正候,以少陰犯胞絡脈,連腰過脊及肛門,若只是腹痛,不可用作正產候。
產後,脈結而澀,尺脈短而動,肺脈浮而急,即是衣未下,產後血風,虛熱搏之,洪大而數,數與疾不同,數則兼動與短,主血暈,面色深赤,身體如醉,見屋宇如懸倒,忽頭痛重不安。
產後血風,虛熱搏之,洪大而疾,心脈實而有骨力,肺脈洪而浮,主血逆頭痛,面赤如醉,身體如在虛空,大腑秘澀,語聲微細。
產後,六脈得洪大,如血暈脈,胃脈實而弦,肺脈浮而洪,主大腑秘熱,頭痛面赤,噁心嘔逆,產後,如骨蒸脈,六脈弦而微緊,有骨力,主血行少,未經數日,身下乾淨,腹中余血,惡血未下,非時氣痛,攻心刺肋。
產後,六脈輕浮,微有骨力而來遲,肝脈細而虛弦,多因小遺登後早,忽亂吃食物早,宮藏傷風,飲食減可,近以十日,遠經半月,粥食不進,才吃一口湯水,即聞湯水巡歷胸中,方下入胃,既入胃,仍下出,面色並肉色黃,形體困重,此候留風邪在中,血熱而感寒,成寒熱隔氣,風不用事,食不化,此病須是吃得酒一兩盞,方可調理,每日宜服酒一兩盞,如治風咽調理,故予特製此方。
白話文:
半產正產論
生產,是婦女的正常生理現象,但產後卻常因此染上大病。有的婦女忽然月經停止,有的宮室受損,承受不住,有的積聚成腫塊,日久月深,危及性命。這都是因為輕忽半產,沒有好好調養造成的。殊不知,半產的調養,應該比正產多十倍的用心。正產只是血氣虧虛,而半產則可能造成肌肉骨骼腐爛。可以這樣比喻:正產就像栗子成熟一樣,栗子等到陰陽氣充足,殼就會自動裂開,栗子自然掉落,此時栗子和殼都完好無損。婦人懷孕,十月懷胎,陰陽氣足,子宮就會自然開啓,嬰兒順利出生。但如果月份未滿,卻因為誤服藥物、受寒邪熱毒侵害、用力過度、跌倒受傷等原因,導致胎兒受損,胎盤腐爛,胎兒才墜落,這就如同人們採摘未熟的栗子,弄破外殼,強行取出栗子一樣。這就是半產的比喻,因為胎兒受損,胎盤斷裂,胎兒才墜落。因此,半產者的調養和治療,所需時間和精力,豈止是正產的十倍?正產之後,只要補充虛損,生成好的血液,化解瘀血,保護臟腑元氣,去除風邪,就沒有什麼問題。但半產之後,除了要補充虛損,生成肌肉,增加血液,還要找出病因,治療疾病,去除風邪,養護臟腑元氣,更重要的是,調養的時間和精力要比正產多十倍,這樣受損的胎兒才能恢復。唉!世人多輕忽半產,導致危及性命的例子不勝枚舉,怎能不令人惋惜呢!
正產、半產出血過多,不可阻止。如果出現氣悶、神志不清,脈象洪大而浮泛,像剛洗完澡的樣子,或像剖腹產後的脈象,或者脈象細弱而澀滯不通,則預後不良。
胎死腹中,脈象洪大而沉,尺脈充盈溢於下部,不澀不滯,則無大礙。這是因為胎兒不下,氣血充實,所以脈象洪大而沉,又溢於寸口。如果脈象澀滯而短,則胎兒已死。
婦人將要生產,羊水破裂,出血,全身疼痛,診其脈象,應洪大而有力,尺脈充盈而長,才是正產的徵兆。懷孕時尺脈不應來,將要生產而羊水破裂出血,則尺脈充盈。如果全身疼痛劇烈,而羊水未破,出血不多,則是難產。凡是全身疼痛劇烈,必須伴有腰痛,並放射到肛門,才是正產的徵兆,這是由於少陰經脈衝擊胎盤絡脈,疼痛沿腰部、脊柱到肛門。如果只是腹痛,則不能作為正產的徵兆。
產後,脈象結代而澀,尺脈短促而有力,肺脈浮而急促,說明胎盤沒有完全排出,這是產後血風,虛熱搏結所致。脈象洪大而數,數與疾不同,數則兼有脈動短促,主血暈,面色深赤,身體如醉酒,感覺房屋像要倒塌,頭痛劇烈難忍。
產後血風,虛熱搏結所致,脈象洪大而疾,心脈充實有力,肺脈洪大而浮,主血逆頭痛,面赤如醉,感覺身體像懸空,大便秘結,聲音低微。
產後,六脈洪大,像血暈的脈象,胃脈充實而弦,肺脈浮而洪,主大便秘結,頭痛面赤,噁心嘔吐。產後脈象如骨蒸脈,六脈弦細而微緊,有力,主血行不足,產後數日,陰道出血乾淨,但腹中還有瘀血未下,非經期疼痛,刺痛心胸肋部。
產後,六脈輕浮,微有力而遲,肝脈細弱而弦,大多是因產後小便失禁,或過早進食不當食物,或宮寒受風,飲食減少所致。近則十天,遠則半月,不吃粥,只喝一口湯水,就感覺湯水在胸中運行,下到胃裡,又流出來,面色和肌膚都發黃,身體困重。這是風邪滯留在體內,血熱而感寒,形成寒熱隔氣,風邪不順,飲食不化。這種病症,必須喝一兩盞酒才能調理,每天宜服酒一兩盞,如同治療風寒咽喉病一樣。因此,我特製此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