史堪

《史載之方》~ 卷上 (16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上 (16)

1. 傷寒論

熱毒在肺,上衝咽喉,心胸壅實隔塞不通,渾身大熱,面色或赤,而又帶白,喘咳不得大息,右手寸口,一指偏大,而加之以浮。

熱毒在腎,腰背疼痛,脊膂強急,頭不痛,若渴數飲,甚則項痛而強,胻寒以酸足下,不欲言,其脈當左手尺澤微而輕浮,又輕緊。

傷寒,熱毒攻於肝心兩臟,毒氣煩盛,上衝於肺,血隨氣逆,鼻中衄血,口中吐血,甚則耳中眼中皆有血,診其脈,當洪大而炎上,如流水之長,如乍開乍合,乍斂乍散,此為失血之候。

熱毒內傷肝心兩臟,肝心失守,不能主血,毒氣煩盛,上蒸於肺,血隨氣行流入於肌膚,發為赤斑,通身大熱,頭重疼痛,睡時如己身傍畔更有一身精神昏亂不守,其脈雖大而鬱結不解,重手取,隱隱而有骨力,如重夾綾絹裹之,為發斑之候,傷寒。熱病發嗽,坐臥喘急不安,其脈右手寸關脈當洪大,而加之浮數,傷寒,熱毒熾盛,熏炙三焦,攻擊皮膚,通身發如橘色,其脈如發斑候而差沉,與黃疸同法。

熱病結胸,心前閉塞,胸中有一塊不通,堅硬不散,通身發熱,頭疼不安,面色黯赤,喉中涎溢,大府秘熱,昏悶不省人事,病則伏暑相似,其肺當洪大而有骨力,而肺脈實而不浮,伏暑即結而沉。

傷寒熱病,五六日,愈加困重,因吃疏藥,下糞如紫黑色,病勢不減,神思昏昏,小腹膨脹,狂言妄語,不省人事,甚則腹中有塊,堅硬不散,其脈結伏,此毒氣攻血,腹內有淤積惡物,十嘗九死。

陰毒傷寒,渾身手足厥冷,面青,唇皮無色,四肢無力,心中寒慄,重則閉目,不知人事,脈氣當細微而沉,重手取之,又軟而無骨力,若腎脈細微而搏沉者,為重。

白話文:

傷寒論:

肺部熱毒上衝咽喉,導致心胸阻塞不通,全身發熱,臉色可能發紅帶白,呼吸困難、咳嗽喘息,右手寸脈有力且浮大。

腎臟熱毒導致腰背疼痛、脊柱僵硬,頭痛不嚴重,口渴多飲,嚴重時頸部疼痛僵硬,手腳冰冷酸痛,不想說話,左手尺脈微弱輕浮而略緊。

傷寒熱毒侵犯肝心兩臟,毒氣盛,上衝肺部,氣血逆行,導致鼻出血、吐血,嚴重時耳鼻眼中都會出血,脈象洪大有力,像流水般奔湧,忽快忽慢,這是失血的徵兆。

熱毒內傷肝心兩臟,肝心功能受損,無法控制血液,毒氣盛,上蒸肺部,血液隨氣流入皮膚,出現紅色斑點,全身發熱,頭昏頭痛,睡覺時感覺身體好像有另一個自己,精神恍惚,脈象雖然有力但鬱結不通,按壓時隱約感覺有骨骼的力度,像裹著厚厚的絲綢一樣,這是發斑的徵兆,屬於傷寒。

傷寒熱病咳嗽,坐臥不安,呼吸急促,右手寸關脈洪大而浮數。傷寒熱毒熾盛,薰蒸三焦,侵犯皮膚,全身發黃如橘子,脈象與發斑相似但較沉,治療方法與黃疸相同。

熱病結胸,胸前阻塞,胸中好像有一塊堅硬的物質堵塞不通,全身發熱,頭痛不安,臉色暗紅,口中流涎,大腸積熱,昏迷不省人事,症狀類似中暑,但肺脈洪大有力,且實而不浮,中暑則脈沉。

傷寒熱病五六天後病情加重,服用瀉藥後排出紫黑色大便,但病情未減輕,神志不清,小腹脹滿,胡言亂語,不省人事,嚴重時腹中有堅硬的腫塊,脈象沉伏,這是毒氣侵犯血液,腹內積聚邪惡之物,十有九死。

陰寒性傷寒,全身手腳冰冷,面色青紫,嘴唇無色,四肢無力,心中發冷,嚴重時閉目昏迷,脈象細微而沉,用力按壓時感覺柔軟無力,若腎脈細微而沉伏,病情則更嚴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