史堪

《史載之方》~ 卷上 (1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上 (14)

1. 診汗脈

脈訣曰:陰微盜汗,勞兼有此,特其一端耳,大抵汗為血之餘,若陰微,則血不足,則當主少汗,此言微盜汗,當綿軟而澀,右手膀胱急而沉,心脈搏而動方主盜汗,小府澀,忽失精。

白話文:

《脈訣》上說:陰脈微弱並伴有盜汗,是勞累過度其中一種症狀,大體而言,汗液是血液的餘液,如果陰脈微弱,那麼血液不足,因此應該以少汗為主,這裡所說的微盜汗,脈搏當綿軟而澀,右手膀胱經的脈象急促而沉穩,心臟脈搏動得快纔是盜汗的主要脈象,小府穴脈象澀滯,忽然而洩精。

六脈皆滑,主汗,以其陰氣有餘,故多汗。

心脈大滑而腎脈搏沉,以汗為心之液,今心脈大滑,則水犯之而動,故汗。

心脈獨大而洪六脈疾而動,主睡中忽然出汗,以心氣獨主故耳。

六脈濡濕而重濁,脾脈大而濕,主汗出憎風。

2. 論膈噎

六脈微而澀,腎脈綿軟而沉,來遲去疾,如代脈相似,心脈沉,主元陽正氣虛弱,陽事不起,小便餘瀝,輕冒風雨,忽吃些子冷物,即胸中噎塞,如有一塊物在喉中,飲食無味。

白話文:

六種脈象都很微弱且澀滯,腎經的脈象綿軟而沉,來脈遲緩去脈快速,跟代脈相似,心臟的脈象沉細,表示元陽正氣虛弱,所以陽痿、小便餘瀝不盡,容易感冒、怕風雨,稍微吃一些寒涼的食物,就會胸中噎塞,好像有一團東西堵在喉嚨裡,吃東西也沒有味道。

肝心脈澀而遲,來遲去速,肝脈無骨力,主思慮喜怒,忽憂淤思憶。其狀,心胸滿悶,隔塞不快,飲食難下,兩脅脹滿,忽時氣痛衝心不可忍,面色青黃,肝心脈澀而沉,重手取之,緩而無力,如新沐舉重,來遲去疾,胸中噎塞,飲食減少,行步無力,大府虛冷,非時間心前如有一條冷線,上徹咽喉,此為冷噎,六脈澀而浮汗,肝心脈浮大而無力,胃脈大而散,重手取之,雖無骨力,隱隱而來,唯兩手尺澤差短,其胸前隔塞,飲食減少,大府秘熱,忽時不調,吃咸即心躁,吃暖即喉干,痰實,頭目昏暈,兩足無力,載身不起,舌上生瘡,唇皮焦裂,或非時口中涎流,沖肺散為干嗽,忽時急飢,見食即吐,食不住腹,此熱膈。

白話文:

肝和心臟脈搏感覺遲緩而粗糙,脈搏到來緩慢,消失迅速,肝脈沒有力道,主因思慮過多、喜怒無常,突然憂慮、抑鬱、思憶。症狀是:胸悶、呼吸受阻、不暢快,吃不下東西,兩側肋骨脹滿,有時會出現劇烈絞痛,蔓延至心臟,令人難以忍受,面色青黃;肝和心臟脈搏粗糙而沉悶,用力按壓,脈搏緩慢而無力,好像剛洗完澡的人舉重物一樣,脈搏到來緩慢,消失迅速,胸中阻塞,食慾減退,走路無力,腹部虛冷,不時感覺心前區有一條冷線,直達咽喉,這就是冷噎;六脈脈搏粗糙而有浮汗,肝和心臟脈搏浮大而無力,胃脈大而分散,用力按壓,雖然沒有力道,但隱隱而來,只有兩隻手尺澤脈較短,胸前隔塞,食慾減退,腹部悶熱,有時不調和,吃鹹的食物會心煩意亂,吃溫熱的食物會喉嚨乾燥,痰多,頭暈目眩,雙腿無力,站不起來,舌頭上生瘡,嘴脣乾燥龜裂,或者不時口水直流,衝擊肺部,引起乾咳,有時突然飢餓,看到食物就想吐,食物在胃裡待不住,這就是熱膈。

六脈微有骨力而來遲卻差小而微急,主寒熱氣膈,其狀,大府熱,忽時卻下黃糞汁,胸中鬲塞不快,滯氣積聚。

六脈浮大輕,有骨力,來遲去速,肺脈偏大而浮,加之泛,如促聚於寸口,主熱噎,胸前噎塞不通,飲食不下,所吃湯水只到喉,仍便吐出,所嚥下津液,只到喉中,亦便吐出,口膠,非時睡,涎溢,大府秘熱,當用通藥,利其大府熱咽,如上所說,用引大府藥,既通其大府,即脈氣洪大如實,但去疾,與尋常洪大之脈不同,即輕以解肺順氣益胃化涎藥餌之。

白話文:

六種脈象浮大而輕,有力度,來得遲去得快,肺脈尤其大而浮,加上脈象泛起,好像聚攏在寸口,主症是熱噎,胸前噎塞不通,飲食難以下嚥,吃下去的湯水只能到喉嚨,然後又吐出來,嚥下去的津液,也只到喉嚨,就吐出來了,嘴巴黏膩,不合時宜地睡覺,口水中溢出,大腸祕熱,應當使用通藥,緩解大腸熱引起的咽部堵塞,像上面所說的,使用引導大腸的藥物,既能通暢大腸,脈氣也會變得洪大而充實,但疾病會消除,與通常的洪大脈象不同,此時應服用輕緩的藥物,以疏解肺氣、順氣、益胃、化解黏膩的藥餌。

六脈皆得噎脈,肝脈偏大而澀,肺脈橫格,主因怒而得,大便不通。

六脈皆噎脈,肝心微小而弦,微有骨力而來遲,因悲憂而得,所吃物,聞巡歷胸間,隱隱而下,蓋風不化,血不盛,當益其肝心,順其氣。

白話文:

六種脈搏都呈現噎脈,肝心之脈微弱細小而且緊張,稍有骨力但來得很遲緩,是因憂鬱悲傷而得,吃的東西,在胸腔中巡行下行,隱隱作痛,這是因為風邪沒有化解,血氣不盛,應該增強肝心之氣,使氣血運行順暢。

六脈濡伏,重手取之,如動而無骨力,主冷噎,飲食不進,身上厥冷,胸中如有冷物填塞。

六脈濡伏,胃脈偏重,濁而重,主胃寒,履濕而得噎,四肢厥冷,胸前噎塞,飲食不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