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史載之方》~ 卷上 (11)
卷上 (11)
1. 脈要精微解
經曰,春日浮,如魚之遊在波,夏日在膚,泛泛乎萬物有餘,秋日下膚,蟄蟲將去,冬日在骨,蟄蟲周密,君子居室,故曰:知內者按而紀之,知外者終而始之。此六者,持脈之大法,以經意考之,以四時之脈,分表裡之淺深而決之,以內外之辨,且以春日浮如魚之遊在波,則陽氣之萌,脈雖見而未出於膚,夏日在膚泛泛乎萬物有餘,則脈已在膚矣,秋日下膚,蟄蟲將去,則秋陰氣之至,脈雖下膚,而未至於沉,冬日在骨,蟄蟲周密,則脈已沉矣,以是知內者按而紀之,以明脈之在裡也,如秋日之下膚,冬日之在骨是也,知外者終而始之,以明脈之在表也,如春日之浮,夏日之泛是也,然知內者必曰按而紀之者,蓋脈之在內,非深按之,無以得其實,知外必曰終而始之,則初按而病已見矣,故因其病,以推原其本,啟玄子乃以知內為知脈,知外為知色,殊非黃帝所謂持脈之大法也,細舉而明之,心脈搏堅而長,當病舌卷不能言,凡脈之搏,以有所犯,而鬼勝則搏,心脈之搏,以腎邪犯之也,病舌卷而不能言,舌雖應心,而舌本蓋少陰經之所散也,治之之法,不獨涼其心,且暖行其腎,其大而散,當消環自己,若心脈之芤,雖芤而軟,縱失血,亦當溫,加之以胃藥。
紫蘇子,黃耆,芍藥,官桂獨活,茯苓,大腹皮,甘草(炙,各一分。)天麻(炮,十銖),杏仁(四銖,去皮尖)
上為粗末,姜煎,不計時候,用水一盞,煎七分。
寸口脈沉而弱,曰寒熱及疝瘕及少腹痛,又曰,脈急者疝瘕少腹痛,病同而脈異,啟玄子遂以為經傳之誤,亦不知變矣,寒疝之為病,有寒清連於小腹而為疝,故止言寸口脈沉而弱,不分左右之脈皆沉故也,右沉則肺冷,而寒清之氣流入於中,左沉則心氣不足,血為寒邪所犯而少腹痛,至脈急曰疝少腹痛,則言六脈之皆急也,蓋經嘗言,診得心脈而急為疝,正謂此矣,寸脈弱而疝者,宜溫其中,脈急而疝者,宜緩其中。
寸脈沉而疝者,宜用此方。
當歸,牛膝(各半兩),烏藥,木香京三稜,蓬莪朮,延胡索,茴香官桂,萆薢(各一分),芍藥,大芎(各十銖)沉香(四銖),血茸,細辛(各五銖),益智子(三銖)
上為細末,蜜丸如梧子大,空心,清湯六七十丸。
脈急而疝,宜用此方。
蔓荊子,麻黃,芎,蓬莪朮甘草(炙),木香,茯苓(各一分),芍藥(半兩)獨活(十銖)
上為細末,每服三錢,生薑三片,水一盞,煎至七分,不計時候服。
白話文:
脈要精微解
經書上說,春天脈象浮在表面,像魚在水中游動;夏天脈象在皮膚上,感覺充盈,萬物生機勃勃;秋天脈象在皮膚之下,像蟲子要冬眠一樣;冬天脈象在骨骼之中,像蟲子蜷縮起來一樣。 懂得診脈的人,會根據脈象的深淺來判斷病情的虛實;懂得診斷的人,會根據脈象的變化來推斷病情發展的趨勢。這六種脈象,是診脈的大法,要根據經文的含義,結合四季脈象的變化,以及表裡、淺深的不同來判斷。 春天脈象浮在表面像魚在水中游動,說明陽氣初生,脈象雖然能感覺到,但還未到達皮膚表面;夏天脈象充盈在皮膚上,說明脈象已經到達皮膚表面;秋天脈象在皮膚之下,說明陰氣漸盛,脈象雖然下沉,但還沒有到達很深的部位;冬天脈象在骨骼之中,說明脈象已經沉降到很深的部位。所以,懂得診斷內在的人,會仔細按壓來記錄脈象,以此明確脈象的深淺位置,例如秋天脈象在皮膚之下,冬天脈象在骨骼之中;懂得診斷外在的人,會從開始按壓就觀察脈象,以此明確脈象在表面的情況,例如春天脈象浮在表面,夏天脈象充盈在皮膚上。 然而,懂得診斷內在的人之所以要仔細按壓來記錄,是因為內在的脈象如果不深按,就無法掌握其真實情況;懂得診斷外在的人之所以要從開始就觀察,是因為一開始按壓就能看到病情。因此,要根據病情推測病根。啟玄子認為,懂得診斷內在就是懂得診脈,懂得診斷外在就是懂得看面色,這與黃帝所說的診脈大法不同。
仔細說明如下:心脈搏動有力而長,患者會舌頭捲曲不能說話。凡是脈搏搏動,都是因為臟腑受到了侵犯,邪氣盛則脈搏有力,心脈搏動有力是腎臟邪氣侵犯的結果。病人舌頭捲曲不能說話,雖然舌頭與心臟相關,但舌頭也屬於少陰經所循行的部位。治療方法不僅要清心火,還要溫腎氣。如果脈象大而散,應該消散自身的邪氣。如果心脈芤軟,即使失血,也應該溫補,並配合胃藥。
處方:紫蘇子、黃耆、芍藥、官桂、獨活、茯苓、大腹皮、甘草(炙,各一分)、天麻(炮,十銖)、杏仁(四銖,去皮尖)。 將藥材研成粗末,用薑煎,不計時間,用水一盞,煎至七分。
寸口脈沉而弱,表示寒熱、疝氣、少腹痛。又說,脈象急促也表示疝氣、少腹痛。病情相同,但脈象不同,啟玄子認為這是經書記載的錯誤,也不懂得變通。寒疝的病因,是寒邪入侵小腹而導致疝氣,所以只說寸口脈沉而弱,沒有區分左右脈皆沉的原因。右脈沉則肺寒,寒邪之氣侵入體內;左脈沉則心氣不足,血液被寒邪侵犯而導致少腹痛。至於脈象急促導致疝氣和少腹痛,是指六脈皆急。經書曾說,診斷出心脈急促就是疝氣,正是指的這個。寸脈弱而有疝氣者,應該溫補心陽;脈象急促而有疝氣者,應該緩解其脈象。
寸脈沉而有疝氣者,應用此方:當歸、牛膝(各半兩)、烏藥、木香、京三稜、蓬莪朮、延胡索、茴香、官桂、萆薢(各一分)、芍藥、大芎(各十銖)、沉香(四銖)、血竭、細辛(各五銖)、益智子(三銖)。將藥材研成細末,做成蜜丸,如梧子般大小,空腹服用,用清湯送服六七十丸。
脈象急促而有疝氣者,應用此方:蔓荊子、麻黃、芎、蓬莪朮、甘草(炙)、木香、茯苓(各一分)、芍藥(半兩)、獨活(十銖)。將藥材研成細末,每次服用三錢,用生薑三片,水一盞,煎至七分,不計時間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