許宏
《金鏡內臺方議》~ 卷之一 (1)
卷之一 (1)
1. 湯議
議曰:陽明者,三陽之盛也。太陽為陽之表,少陽為表裡之中,陽明為陽之裡。是以證屬陽明者,皆為可下也。若大滿、大實者,屬大承氣湯。今此大熱、大便鞕,未至於大實,只屬小承氣湯也。以大黃為君,而蕩除邪熱。以枳實為臣,而破堅實。以厚朴為佐使,而調中除結燥也。
白話文:
我這樣解讀這段古文:
在中醫理論中,陽明是指三陽中的最旺盛狀態。太陽是陽氣的表面層,少陽處於表面與內在之間,而陽明則是陽氣的深層。因此,當病徵顯示出屬於陽明的情況時,通常都可以通過瀉下的方式來治療。如果病徵表現為極度的脹滿和實結,那應該使用大承氣湯。然而,如果症狀只是非常發熱且有些便祕,但尚未達到極度實結的程度,則只需使用小承氣湯即可。其中,大黃作為主藥,用以清除體內的邪熱;枳實作為輔助藥物,用以打破堅固的實結;厚朴則作為協同藥物,用以調節中焦並消除結燥。
希望這樣的解讀對你有所幫助!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