許宏

《金鏡內臺方議》~ 卷之一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一 (1)

1. 湯議

議曰:病在太陽者,多汗證;病在陽明者,多下證。苦太陽欲罷未罷,欲傳陽明未入陽明,雖有發熱身痛,脈來沉實,又兼大便不通,心腹脹滿;或有寒熱往來,又兼脈息沉實。若與承氣下之,奈何太陽未解;若欲麻黃汗之,又兼其內熱實,是以用大柴胡湯緩下之也。柴胡性涼,能解表攻裡,折熱降火,用之為君。

黃芩能蕩熱涼心,用之為臣。枳實、芍藥二者合用,而能除堅破積,助大黃之功,而下內熱,而去堅者;生薑、半夏辛以散之;大棗之甘,緩中扶土,五者共為其佐。獨用大黃為使,其能斬關奪門,破堅除熱,宣行號令,而引眾藥共攻下者也。

白話文:

我這樣說吧:當疾病發生在太陽經的時候,常見的症狀是多汗;如果病在陽明經,則通常會有多次排便的情況。然而,當太陽經的病情似乎要結束但還沒完全結束,正準備傳到陽明經卻還未進入的時候,即便出現發燒和身體疼痛,脈搏跳動顯得沉實,同時伴有大便不通,心腹脹滿的症狀;或者有時冷時熱的情況,而且脈搏仍然沉實。如果使用承氣湯進行通便治療,卻發現太陽經的問題仍未解決;如果想用麻黃湯來發汗,但又因為內部有熱且實。因此選擇使用大柴胡湯來緩慢通便。柴胡性質偏涼,可以外解表邪,內攻實邪,抑制熱度,降低火氣,所以用它作為主要成分。

黃芩能夠清熱涼血,用它作為輔助成分。枳實和芍藥兩者結合使用,能消散堅硬的積塊,幫助大黃發揮功效,清除內部熱度,以及去除堅硬的積塊;生薑和半夏的辛辣特性能散寒;大棗的甜味可以調和中間,扶助脾胃,這五種藥物共同作為輔助成分。單獨使用大黃作為引導成分,它能像攻破城門一樣,破除堅硬的積塊,消除熱度,並引領其他藥物一起攻下,達到治療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