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文採

《醫方選要》~ 卷之六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六 (2)

1. 痰飲門

上作一服,用水二盅,生薑五片,煎至一盅,食遠服。

俞山人降氣湯,治上盛下虛,痰涎壅盛,或喘,或滿,咽乾不利,並治腳氣上攻,煩渴引飲。

前胡(去蘆),黃耆,厚朴(薑製),五加皮(薑製),當歸(去蘆),桔梗,羌活,半夏曲,人參(去蘆),陳皮(以上各一錢),乾薑(炮),附子(炮,去皮臍),官桂(以上各半錢),紫蘇子(一錢)

上作一服,用水二盅,生薑三片,煎至一盅,食遠服。

茯苓半夏湯,治胃氣虛弱,身重有痰,噁心欲吐。風邪羈絆於脾胃之間,當先實於脾胃。

茯苓,白朮,半夏(薑製),神麯(炒,各一錢),麥蘗(炒,一錢半),陳皮,天麻(各二錢)

上作一服,用水二盅,生薑五片,煎至一盅,食前服。

御愛紫宸湯,解宿酒,嘔噦噁心,痰唾,不進飲食。

木香(不見火,半兩),砂仁,葛花,檀香(不見火),茯苓,官桂,藿香(以上各一兩),陳皮,乾葛,良薑,丁香(不見火),甘草(炙,以上各二兩)

上㕮咀,每服四錢,水一盞半,煎至八分,去柤,不拘時服。

柴胡半夏湯,治風證不敢見風,眼澀頭痛有痰,眼黑噁心,兀兀欲吐,風來覺皮肉緊,手足重難舉,居暖處有微汗便減,如見風即復作。一名補肝湯。

柴胡,蒼朮(各一錢半),半夏(二錢半),白茯苓(二錢),神麯(炒),藁本(各一錢),升麻(半錢)

上作一服,用水二盅,生薑五片,煎至一盅,食遠服。

半夏白朮天麻湯,治頭目眩暈,噁心煩悶,氣促上喘,無力,心神顛倒,兀兀欲吐,目不敢開,如在風雲中;痰厥,頭痛如裂,身重如山;脾胃虛損停痰,並皆治之。

方見眩暈門

枇杷葉散,治痰逆。此藥溫胃,可思飲食。

青皮(去穰,焙),草豆蔻(各半兩),前胡,枇杷葉(拭去毛,炙黃),半夏(湯泡),茯苓(去皮),人參,大腹皮,白朮,厚朴(去粗皮,薑汁炙,以上各一兩)

上㕮咀,每服四錢,水一盅,生薑三片,煎至六分,去柤,不拘時熱服。

驅痰飲子,治痰飲,如人頭痛背疼,飲食嘔惡,皆痰飲之證。

天南星(切作十片,湯浸七次),半夏(湯浸七次),青皮(去穰),陳皮(去白,各一兩),赤茯苓,草果仁,甘草(炙,各半兩)

上㕮咀,每服四錢,水一盞,生薑七片、紅棗一枚,煎至七分,去柤,不拘時通口服。如遇飲酒,先進一服,後再一服,或次日夜醒又一服,永無痰飲。

丁香茯苓湯,治脾胃虛寒,宿飲留滯,以致嘔吐痰沫,或有酸水,不思飲食。

丁香,茯苓(去皮),木香(各二兩),乾薑(炮,一兩半),附子(炮,去皮臍),半夏(湯泡),肉桂(去粗皮),陳皮(去白,各一兩),縮砂(半兩)

白話文:

痰飲門

第一方:用藥煎煮方法為,取藥材一劑量,加水兩盅,生薑五片,煎煮至一盅,飯後服用。

俞山人降氣湯:治療上焦盛實下焦虛弱,痰涎壅塞,伴隨喘息、胸悶、咽喉乾燥不適等症狀,也可用於治療腳氣上犯、煩渴多飲。藥材包含:前胡(去蘆)、黃耆、厚朴(薑製)、五加皮(薑製)、當歸(去蘆)、桔梗、羌活、半夏曲、人參(去蘆)、陳皮(以上各一錢)、乾薑(炮製)、附子(炮製,去皮臍)、官桂(以上各半錢)、紫蘇子(一錢)。用藥煎煮方法為,取藥材一劑量,加水兩盅,生薑三片,煎煮至一盅,飯後服用。

茯苓半夏湯:治療胃氣虛弱,身體沉重伴有痰飲,噁心欲嘔的症狀。風邪困阻於脾胃之間,應先健脾胃。藥材包含:茯苓、白朮、半夏(薑製)、神麴(炒,各一錢)、麥芽(炒,一錢半)、陳皮、天麻(各二錢)。用藥煎煮方法為,取藥材一劑量,加水兩盅,生薑五片,煎煮至一盅,飯前服用。

御愛紫宸湯:治療宿醉、嘔吐噁心、痰涎壅盛、食慾不振。藥材包含:木香(不經火炒,半兩)、砂仁、葛花、檀香(不經火炒)、茯苓、官桂、藿香(以上各一兩)、陳皮、乾葛、良薑、丁香(不經火炒)、甘草(炙,以上各二兩)。藥材研磨後,每次服用四錢,加水一盞半,煎煮至八分,過濾藥渣,不拘時服用。

柴胡半夏湯:治療風證,怕風,眼睛澀痛、頭痛、有痰,眼花、噁心、想吐,風吹時感覺皮肉緊繃,手腳沉重難抬舉,在溫暖的地方略微出汗症狀就會減輕,但只要見風就會復發。又名補肝湯。藥材包含:柴胡、蒼朮(各一錢半)、半夏(二錢半)、白茯苓(二錢)、神麴(炒)、藁本(各一錢)、升麻(半錢)。用藥煎煮方法為,取藥材一劑量,加水兩盅,生薑五片,煎煮至一盅,飯後服用。

半夏白朮天麻湯:治療頭暈目眩、噁心煩悶、呼吸急促、氣喘、無力、心神不安、想吐、睜不開眼,感覺像在風雨中;痰厥,頭痛欲裂,身體沉重如山;脾胃虛損、痰飲停滯等症狀。此方詳見眩暈門。

枇杷葉散:治療痰逆。此藥溫胃,有助於恢復食慾。藥材包含:青皮(去瓤,焙)、草豆蔻(各半兩)、前胡、枇杷葉(拭去毛,炙黃)、半夏(湯泡)、茯苓(去皮)、人參、大腹皮、白朮、厚朴(去粗皮,薑汁炙,以上各一兩)。藥材研磨後,每次服用四錢,加水一盅,生薑三片,煎煮至六分,過濾藥渣,不拘時溫服。

驅痰飲子:治療痰飲,例如頭痛、背痛、飲食嘔惡等都是痰飲的症狀。藥材包含:天南星(切成十片,水浸泡七次)、半夏(水浸泡七次)、青皮(去瓤)、陳皮(去白,各一兩)、赤茯苓、草果仁、甘草(炙,各半兩)。藥材研磨後,每次服用四錢,加水一盞,生薑七片、紅棗一枚,煎煮至七分,過濾藥渣,不拘時服用。如果飲酒後,先服用一劑,再隔一段時間服用一劑,或者隔天早上醒來再服用一劑,可以有效預防痰飲。

丁香茯苓湯:治療脾胃虛寒,宿飲停滯,導致嘔吐痰沫,或有胃酸,食慾不振。藥材包含:丁香、茯苓(去皮)、木香(各二兩)、乾薑(炮製,一兩半)、附子(炮製,去皮臍)、半夏(湯泡)、肉桂(去粗皮)、陳皮(去白,各一兩)、縮砂(半兩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