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方選要》~ 卷之五 (10)
卷之五 (10)
1. 咳逆門
小柴胡湯,治傷寒熱證,咳逆嘔噦。
方見傷寒門,加柿蒂煎服。
治寒氣攻胃咳噫
草豆蔻(去皮),益智(去皮,各一兩),乾柿蒂(二兩)
上㕮咀,每服三錢,用水一盅,生薑三片,煎至五分,去柤,不拘時熱服。
硫磺嗅法,治咳逆服藥無效者。
硫磺,乳香
上各一錢半為末,用酒一盞,煎至七分,急令患人嗅其熱氣即止。
白話文:
小柴胡湯可以治療傷寒引起的發熱、咳嗽、呃逆和嘔吐。 方劑詳見傷寒門,可以加柿蒂一起煎服。
針對寒氣入侵胃部導致的咳嗽和呃逆,可以使用以下方劑:草豆蔻(去皮)、益智仁(去皮),各一兩;乾柿蒂二兩。 將藥材磨碎,每次服用三錢,用水一盅,加生薑三片,煎至原量的五分,去掉藥渣,不限時間,溫熱服用。
如果服用藥物後咳嗽呃逆仍然沒有好轉,可以使用硫磺嗅吸法:硫磺、乳香各一錢半,磨成粉末,用一盞酒煎至原量的七分,讓病人迅速嗅吸其熱氣即可。
2. 頭痛門
夫頭者,諸陽之會,其圓象天,故居人身之上。若頭痛不止,乃三陽受病也。《難經》云:手三陽之脈,受風寒,伏留而不去,名厥頭痛。如痛引腦巔,陷至泥丸宮者,名真頭痛。其真頭痛者,旦發夕死,夕發旦死,不可治也。蓋頭居其上,當風寒之沖,一有間隙,則若頭、若腦、若耳、若鼻、風邪乘虛皆得而入之矣。體虛之人,或為風寒之氣所侵,邪正相搏,伏而不散,發為偏正頭疼,其脈多浮緊。
又有胸膈停痰,厥而頭痛。蓋厥者,逆也,逆壅而衝於頭也。痰厥之脈,時伏時見。亦有腎虛而氣厥,並新沐之後,當風露臥,皆能令人頭痛。當究其所因,因風邪則驅散之,痰厥則溫利之,腎虛則補暖之。
又有頭風之證與頭痛無異,但有新久去留之分耳。淺而近者,名頭痛,其痛卒然而至,易於解散速安也。深而遠者,名頭風,其痛作止不常,愈後觸感復發也。此頭痛、頭風深淺之不同也。其脈短澀者,難治;浮滑者,易治。若細分六經用藥之法,以明濕熱、寒濕之證,東垣論之詳矣,茲不復論。
芎術湯,治濕頭痛,眩暈,痛極。
川芎,附子(生,去皮臍),白朮(以上各三錢),桂心(去皮),甘草(各一錢)
上作一服,用水二盅,生薑七片、棗二枚,煎至八分,食遠服。
天香散,治年久頭風不得愈者。
天南星,半夏(湯泡),川烏(去皮),白芷(各一錢)
上㕮咀,作一服,用水二盅,入生薑自然汁小半盞,煎至八分,食遠服。
芎辛導痰湯,治痰厥頭痛。
川芎,細辛,南星,陳皮(去白),茯苓(以上各一錢半),半夏(湯泡七次,二錢),枳實(麩炒),甘草(各一錢)
上㕮咀,作一服,用水二盅,生薑七片,煎至八分,食後服。
小芎辛湯,治風寒在腦,頭痛眩暈,嘔吐不止。
川芎(三錢),細辛(洗去土),白朮,甘草(炙,各二錢)
上作一服,用水二盅,生薑五片、芽茶一撮,煎至一盅,去柤,食後服。
川芎散,治風盛煩壅,鼻塞清涕,熱氣上攻,眼目多淚、生眵及偏正頭痛。
川芎,柴胡(各二錢),細辛,半夏曲,人參,前胡,防風,甘菊花,甘草(炙,以上各一錢),薄荷(半錢)
上作一服,用水二盅,生薑三片,煎至一盅,食後服。
菊花散,治風熱上攻,頭痛不止。
甘菊花(去梗),旋覆花(去梗),防風(去蘆),枳殼(麩炒),羌活(去蘆),蔓荊子,石膏,甘草(炙,以上各一錢半)
上作一服,用水二盅,生薑五片,煎至一盅,不拘時服。
川芎羌活散,專治頭風、頭痛。
川芎,細辛,蔓荊子,藁本(以上各二錢),羌活,防風(各一錢半),白芷(半錢)
上㕮咀,作一服,水二盅,煎至八分,食後臨臥熱服。
白話文:
頭部是所有陽氣匯聚的地方,它的圓形就像天一樣,所以位於人體的最高處。如果頭痛持續不止,通常是三陽經絡出了問題。《難經》說:手三陽經的脈絡,如果受到風寒侵襲,這些風寒會潛伏在體內而不散去,就稱為厥頭痛。如果痛感從頭頂延伸到腦部深處,甚至到腦髓,就稱為真頭痛。這種真頭痛,如果早上發作,晚上就會死亡,晚上發作,早上就會死亡,無法治療。頭部位於上方,容易受到風寒侵襲,只要稍有空隙,風邪就會趁虛而入,侵犯頭部、腦部、耳朵、鼻子等部位。體質虛弱的人,如果被風寒之氣侵襲,正氣與邪氣互相搏鬥,潛伏而不消散,就會引發偏頭痛或正頭痛,這種情況下脈象通常是浮而緊的。
此外,如果胸膈有痰阻滯,也會因為氣機上逆而導致頭痛。這種頭痛稱為痰厥頭痛。氣機上逆是因為痰阻礙氣的運行,使氣向上衝擊頭部。痰厥的脈象,時而出現,時而隱伏。還有一種是因為腎虛導致氣機上逆,以及剛洗完頭後,在風中或露天睡臥,也都會引起頭痛。應該仔細探究頭痛的原因,如果是風邪引起的,就應該用藥驅散風邪;如果是痰厥引起的,就應該用溫藥來疏通氣機;如果是腎虛引起的,就應該用藥補腎溫陽。
還有一種頭風的症狀,與頭痛沒有太大差異,只是有新發和久發的區別而已。症狀較輕微,發病時間較短的,稱為頭痛,這種痛來得快,也容易消散,很快就會好轉。症狀較嚴重,發病時間較長的,稱為頭風,這種痛時常發作,時好時壞,痊癒後容易再次因為觸碰誘因而復發。這就是頭痛和頭風在病程深淺上的不同。脈象短而澀的,比較難以治療;脈象浮而滑的,比較容易治療。如果更仔細地按照六經辨證用藥,來區分濕熱和寒濕等證型,東垣先生(李杲)的著作中已經論述得很詳細了,這裡就不再重複說明。
芎術湯,可以治療濕氣引起的頭痛、眩暈,以及痛到極點的情況。
藥材組成:川芎、生附子(去皮臍)、白朮(以上各三錢)、桂心(去皮)、甘草(各一錢)
用法:將以上藥材加水兩盅,放入生薑七片、紅棗兩枚,煎煮至八分,在飯後服用。
天香散,可以治療多年頭風久治不癒的情況。
藥材組成:天南星、半夏(用熱水泡過)、川烏(去皮)、白芷(各一錢)
用法:將以上藥材切碎,加水兩盅,放入少量生薑自然汁,煎煮至八分,在飯後服用。
芎辛導痰湯,可以治療痰厥引起的頭痛。
藥材組成:川芎、細辛、南星、陳皮(去白)、茯苓(以上各一錢半)、半夏(用熱水泡七次,二錢)、枳實(用麥麩炒過)、甘草(各一錢)
用法:將以上藥材切碎,加水兩盅,放入生薑七片,煎煮至八分,在飯後服用。
小芎辛湯,可以治療風寒侵入腦部引起的頭痛、眩暈,以及嘔吐不止的情況。
藥材組成:川芎(三錢)、細辛(洗淨泥土)、白朮、炙甘草(各二錢)
用法:將以上藥材加水兩盅,放入生薑五片、茶葉一小撮,煎煮至一盅,去除藥渣,在飯後服用。
川芎散,可以治療風邪盛行,導致胸悶、鼻塞流清涕、熱氣向上攻、眼睛流淚、眼屎多,以及偏頭痛或正頭痛。
藥材組成:川芎、柴胡(各二錢)、細辛、半夏曲、人參、前胡、防風、甘菊花、炙甘草(以上各一錢)、薄荷(半錢)
用法:將以上藥材加水兩盅,放入生薑三片,煎煮至一盅,在飯後服用。
菊花散,可以治療風熱向上侵襲,導致頭痛不止的情況。
藥材組成:甘菊花(去梗)、旋覆花(去梗)、防風(去蘆)、枳殼(用麩炒過)、羌活(去蘆)、蔓荊子、石膏、炙甘草(以上各一錢半)
用法:將以上藥材加水兩盅,放入生薑五片,煎煮至一盅,不拘時間服用。
川芎羌活散,專門治療頭風、頭痛。
藥材組成:川芎、細辛、蔓荊子、藁本(以上各二錢)、羌活、防風(各一錢半)、白芷(半錢)
用法:將以上藥材切碎,加水兩盅,煎煮至八分,在飯後或睡前熱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