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方選要》~ 卷之四 (15)
卷之四 (15)
1. 積聚門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食前用木瓜、生薑煎湯調服。
磨積三稜丸,治遠年近日諸般積聚癖痃、氣塊或氣積、酒積諸般所傷,無問男子婦人老幼,並宜服之。常服進飲食
木香(不見火),麥蘗,京三稜(炮),廣朮(炮),枳殼(麩炒),石三稜(去皮),杏仁(麩炒,各半兩),乾漆(炒盡煙,三錢),雞爪三稜(半兩),葛根(三錢),官桂(二錢半),黑牽牛(半生半熟,半兩),丁香,香附子,青皮(去穰,各二錢),縮砂(三錢),白牽牛(半生半熟,半兩),陳皮(去白,三錢)
上為末,醋糊丸如梧桐子大,每服二十丸,生薑湯下,食後,日二服。病大者,四十日消,溫水送下亦得。
千金不換內消丸,專治積聚氣蟲,胸膈膨脹,肚腹飽滿,心緊束等證。
蒼朮(米泔水浸一日夜,去皮,半斤),枳殼(溫水浸一宿,曬乾麩炒,一兩五錢),青皮(水浸,去穰),三稜(醋煮,去毛),蓬朮(醋煮),香附子(炒,去毛),大茴香(炒),乾漆(醋炒煙盡),藿香(洗去土),陳皮(以上各一兩),厚朴(薑製),杏仁(炒,去皮尖),砂仁,破故紙(各一兩二錢),豬牙皂角(去皮弦子),黑牽牛(各二兩),草果(去皮,一兩),百草霜(一兩)
上十八味為細末,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,每服七十丸,量人稟氣、飲食厚薄加減,臨臥好酒或茶清,或鹽湯、白湯送下,不拘時。照依前丸數,湯引服之,暫待一、二時間便食飯、飲酒,自覺肚腹內寬快,不分多寡服,並無肚腹響泄,有健體扶陽之益。及治小兒五、六歲以上,飲食停滯飽懣,便用十數丸以上增添,丸子咬碎用茶清、米湯送下,服之即愈。此丸男女皆可服,惟孕婦不可服。
丁香脾積丸,治食積,心腹膨脹,不得克化。
丁香,木香(不見火),巴豆(去殼),高良薑(米醋煮,各半兩),蓬莪朮(三兩),荊三稜(二兩),青皮(去穰,一兩),皂角(燒存性,三大挺)
上入百草霜三匙,同碾為末,麵糊為丸如麻子大,每服十丸至二十丸。止脾積氣,陳皮湯下;口吐酸水,淡薑湯下;嘔吐,藿香甘草湯下;小腸氣,炒茴香酒下;婦人血氣刺痛,淡醋湯送下。
白話文:
積聚門
第一方:將藥材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二錢,飯前用木瓜、生薑煎煮的湯水送服。
磨積三稜丸,專治多年或近期各種積聚、癖癃、氣塊或氣積、酒積等造成的病症,不分男女老幼皆可服用。服用後可正常飲食。藥材包括:木香(不經火炒)、麥芽、炮製過的京三稜、炮製過的廣朮、麩炒枳殼、去皮石三稜、麩炒杏仁(以上各半兩)、炒至無煙的乾漆(三錢)、雞爪三稜(半兩)、葛根(三錢)、官桂(二錢半)、半生半熟的黑牽牛(半兩)、丁香、香附子、去瓤青皮(各二錢)、縮砂(三錢)、半生半熟的白牽牛(半兩)、去白陳皮(三錢)。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用醋糊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,每次服用二十丸,用生薑湯送服,飯後服用,每日兩次。病情嚴重者,四十天可見效,溫水送服亦可。
第二方:千金不換內消丸,專治積聚、氣蟲引起的胸膈脹滿、腹部飽滿、心口緊束等症狀。藥材包括:用米泔水浸泡一日一夜後去皮的蒼朮(半斤)、溫水浸泡一夜後曬乾再麩炒的枳殼(一兩五錢)、水浸後去瓤的青皮、醋煮後去毛的三稜、醋煮的蓬朮、炒後去毛的香附子、炒過的大茴香、醋炒至無煙的乾漆、洗淨泥土的藿香、陳皮、薑製的厚朴、炒後去皮尖的杏仁、砂仁、破故紙(以上各一兩)、豬牙皂角(去皮和弦)、黑牽牛(以上各二兩)、去皮的草果(一兩)、百草霜(一兩)。將以上十八味藥材磨成細末,用麵糊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,每次服用七十丸,根據個人體質和飲食情況增減用量,睡前用好酒或茶水,或鹽湯、白開水送服,不拘時間。服用劑量與前藥丸相同,湯水送服,服用後等待一到兩個小時再吃飯喝酒,會感覺腹部舒暢,不論服用多少,都不會導致腹瀉,還有強身健體的功效。治療五到六歲以上兒童因飲食停滯引起的飽脹,可用十幾丸,將丸藥咬碎,用茶水或米湯送服,即可痊癒。此丸男女皆可服用,孕婦禁用。
第三方:丁香脾積丸,專治飲食積滯、心腹脹滿、難以消化。藥材包括:丁香、木香(不經火炒)、去殼巴豆、米醋煮過的高良薑(以上各半兩)、蓬莪朮(三兩)、荊三稜(二兩)、去瓤青皮(一兩)、燒存性的皂角(三大挺),另加百草霜三匙,將所有藥材一起研磨成粉末,用麵糊做成麻子大小的丸藥,每次服用十到二十丸。治療脾胃積氣用陳皮湯送服;治療口吐酸水用淡薑湯送服;治療嘔吐用藿香甘草湯送服;治療小腸氣用炒茴香酒送服;治療婦女血氣刺痛用淡醋湯送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