吳旻

《扶壽精方》~ 傷寒(續添) (1)

回本書目錄

傷寒(續添) (1)

1. 傷寒(續添)

隆冬盛寒之時,體虛辛苦之人,觸冒寒邪,一二日間脈息洪緊,其症頭痛項強,腰脊肢節疼,發熱惡寒,無汗者病在太陽,羌活散,一入麻黃汗之。

感證同前,但有汗惡風者,羌活散,不用麻黃,易桂枝一味,春溫夏熱之疾,悉宜用之。

傷寒二三日者,脈息洪大而數,傳入陽明,頭痛發熱,作渴,面赤口鼻乾燥,目痛不得眠臥,而不惡寒者,升麻葛根湯。頭痛入川芎、白芷、防風。吐嘔加半夏,熱甚加黃芩。

白話文:

隆冬嚴寒時節,體弱多病的人容易受寒,一兩天內脈搏急促有力,症狀包括頭痛、脖子僵硬、腰背和四肢關節疼痛、發燒怕冷、無汗,這是太陽病,可以用羌活散治療,服用後即能發汗。

如果同樣是受寒,但有汗且怕風,則可以用羌活散,不用麻黃,可以加桂枝一味藥。春季溫暖、夏季炎熱的疾病,都適合用桂枝。

傷寒兩三天後,脈搏有力且快,病邪傳入陽明經,出現頭痛發燒、口渴、面紅口鼻乾燥、眼睛疼痛無法入睡,但不怕冷,這是陽明病,可以用升麻葛根湯治療。頭痛加川芎、白芷、防風;嘔吐加半夏;發熱嚴重加黃芩。

傷寒三四日,脈息洪大而數,頭痛惡寒,發熱腰脊項強,面赤口乾,作渴。此太陽與陽明合病也。羌活散合升麻湯,二藥合而用之,是為偶劑。

傷寒三四五日,脈息弦急而數,傳入少陽也。其證頭痛發熱,脅痛耳聾,乾嘔口苦,寒熱往來,小柴胡湯主之。大抵病在少陽為半表半裡,小柴胡湯四時用,柴胡湯發解表邪,以黃芩微下里熱,此平和之劑也。胸脅或奶旁下疼痛,因誤用下藥太早,引邪入里,內加鬱金三錢。

白話文:

傷寒發病三四天,脈象洪大而快,伴隨頭痛、怕冷、發熱、腰背僵硬、臉紅口乾、口渴。這是太陽和陽明經絡共同生病的表現。可用羌活散和升麻湯合在一起使用,這兩種藥物配伍在一起,稱為偶劑。

傷寒發病三四五天,脈象弦緊而快,病邪傳入少陽經。症狀包括頭痛發熱、肋痛耳聾、乾嘔口苦、寒熱交替,可用小柴胡湯治療。少陽病症介於表裡之間,小柴胡湯四季皆可服用,柴胡發解表邪,黃芩微瀉裡熱,屬於平和的藥物。如果胸肋或乳房下方疼痛,是因為誤用寒涼藥物太早,導致邪氣入裡,可以在小柴胡湯中加鬱金三錢。

《內經》云:傷寒六日,傳六經,傳遍則熱已。近驗傷寒在表者多,在裡者少。又云:二陽有合病,有並病。又首尾只在一經者,又不可拘於日數而執一耳。大率脈浮者,在表汗之,羌活散之類。脈實者,在裡下之。承氣湯之類。脈弦數者,半表半裡,小柴胡主之。此大法也。

傷寒三四五日,脈息洪弦而數,其證頭痛發熱,作渴面赤,口乾耳聾,脅痛乾嘔口苦,寒熱往來,乃陽明與少陽合病,升麻合小柴胡湯主之。

傷寒八九日,熱不退,脈弦數,口乾作渴,大便亦通,小柴胡去半夏,合解毒湯與之。

白話文:

《內經》說,傷寒病從發病第六天開始,會依序傳遍六經,傳遍之後,熱症就會消失。實際觀察發現,傷寒病多半停留在表層,深入內裡的較少。另外,《內經》也提到,二陽經脈有可能同時發病,也可能互相影響。而且,有些病症只會集中在某一條經脈,不必拘泥於特定的發病時間,也不要只憑藉某一種症狀就下定論。一般而言,脈象浮的,表示病在表層,可以用發汗、羌活散等方法治療。脈象實的,表示病在裡層,可以用承氣湯等方法治療。脈象弦數的,則表示半表半裡,可以用小柴胡湯治療。這是主要的治療原則。

如果傷寒病發病三到五天,脈象洪大而弦緊,並且又快,患者出現頭痛發熱、口渴面紅、口乾耳聾、脅肋疼痛、乾嘔口苦、寒熱交替等症狀,這是陽明經和少陽經同時發病,可以用升麻合小柴胡湯治療。

如果傷寒病發病八到九天,熱症不退,脈象弦緊而快,口乾口渴,大便也通暢,可以用小柴胡湯去掉半夏,再加入解毒湯來治療。

傷寒曾用汗藥,而脈退身涼,及曾用小柴胡及承氣湯等藥下之而解。復發熱者,此經所謂勞食再復,乃內傷,不可以六經傳變論之。

虛煩腳氣,食積痰飲,四症類傷寒,最宜辨明,切不可輕用六經傳變之藥。

傷寒投劑,先須分別六經,六經既明,必須急審虛實。所謂能知陰陽表裡虛實六字,則三百九十七法,一百一十三方,可坐而定也。又云:雜病可用傷寒法,傷寒不可用雜症之劑。近世之醫,不能識仲景之藥,多以感冒和中內傷之劑,方法混雜,輕率治療。經云:誤服湯丸者,食不及新。特犯禁戒者,死必不臘,非此之謂歟?

羌活散,治傷寒一二日,頭痛惡寒,發熱脊項強,脈洪大緊數。

白話文:

以前治療傷寒時,曾用過發汗的藥物,但患者脈象減退,身體發涼,也曾使用小柴胡湯和承氣湯等藥物瀉下,病情才緩解。後來又發熱,這符合醫書中所說的勞累飲食過度,病情反复,屬於內傷,不能用六經傳變的理論來解釋。

虛煩、腳氣、食積、痰飲這四種病症雖然與傷寒有相似之處,但必須仔細辨別,不可輕易使用六經傳變的藥物。

治療傷寒時,首先要區分六經,六經明了之後,必須仔細判斷虛實。如果能清楚了解陰陽表裡虛實六個字,那麼三百九十七種治療方法,一百一十三種藥方,就可以輕鬆掌握。古人還說,雜病可以借鑒傷寒的治療方法,但傷寒不能用治療雜病的藥物。現今許多醫生不了解張仲景的藥方,常常用治療感冒、胃病和內傷的藥物,方法混雜,輕率治療。醫書上說,誤服湯藥者,食物都吃不下去。觸犯禁忌者,一定會死。現在的醫術狀況,是不是也應了這句話呢?

羌活散,用於治療傷寒一兩天,伴隨頭痛、惡寒、發熱、頸項僵硬、脈象洪大緊數的症狀。

川羌活(一錢五分),防風(一錢),白茯苓(一錢),桔梗(一錢,去蘆),川芎(一錢),蒼朮(米泔浸,炒,一錢五分),枳殼(麵炒,一錢),甘草(三分)

無汗惡寒者,入麻黃八分。有汗惡風者,易桂枝八分。㕮咀作一服,水二鍾,姜三片,蔥一根,煎一鍾,不拘時熱服。

升麻湯,治傷寒二三日,脈洪大而數,乃陽明之證,頭痛發熱,作渴面赤,口鼻乾燥,目痛不得眠臥,而不惡寒者。

白話文:

川羌活一錢五分,防風一錢,白茯苓一錢,桔梗一錢(去蘆頭),川芎一錢,蒼朮(米泔水浸泡後炒製,一錢五分),枳殼(麵粉炒製,一錢),甘草三分。如果病人沒有出汗,並且畏寒,就加入麻黃八分。如果病人出汗,並且怕風,就加入桂枝八分。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做成一劑,用兩碗水,加三片生薑,一根蔥,煎煮至一碗,不分時間,趁熱服用。升麻湯主要用來治療傷寒病兩三天,脈象洪大而數,屬於陽明經證,患者頭疼發熱,口渴臉色發紅,口鼻乾燥,眼睛疼痛,不能睡覺,但並不畏寒。

升麻(三錢),乾葛(二錢),甘草(五分),白芍藥(一錢五分,炒),頭痛甚,加川芎、白芷、防風各一錢。

㕮咀,水二鍾,姜三片,煎一鍾,不拘時服。

羌活散合升麻湯,治傷寒三四日,頭痛惡寒,發熱腰脊項強,面赤口乾,作渴煩躁,此太陽與陽明合病也。

羌活(一錢五分),防風(一錢),桔梗(一錢),茯苓(一錢),川芎(一錢),蒼朮(米泔浸,炒,一錢五分),枳殼(麩炒,一錢),甘草(三分),升麻(一錢五分),乾葛(一錢五分),芍藥(炒,一錢)

㕮咀,水二鍾,姜三片,煎一鍾,不拘時服。

白話文:

升麻三錢,乾葛二錢,甘草五分,白芍一錢五分(炒),頭痛嚴重的話,再加川芎、白芷、防風各一錢。

將藥材磨碎,用水兩碗,加薑三片,煎煮成一碗,不限時間服用。

羌活散合升麻湯用於治療傷寒病發病三、四天,伴隨頭痛、畏寒、發熱、腰背僵硬、臉紅口乾、口渴煩躁等症狀,這是太陽經和陽明經合病的表現。

藥方如下:羌活一錢五分,防風一錢,桔梗一錢,茯苓一錢,川芎一錢,蒼朮(米泔浸泡後炒制,一錢五分),枳殼(麩炒,一錢),甘草三分,升麻一錢五分,乾葛一錢五分,芍藥(炒,一錢)。

將藥材磨碎,用水兩碗,加薑三片,煎煮成一碗,不限時間服用。

小柴胡湯,治傷寒四五日,脈息弦急而數,病傳入少陽經。其症頭疼發熱,脅痛耳聾,嘔吐口苦,寒熱往來,宜服之。

柴胡(三錢),半夏(一錢五分),人參(六分),黃芩(二錢),甘草(三分)

㕮咀,水二鍾,姜三片,煎八分,不拘時服,仍發大汗。

升麻湯合小柴胡湯,治傷寒三四五日,脈息洪弦而數,其症頭疼發熱,作渴面赤,口乾耳聾,脅痛乾嘔,口苦,寒熱往來,此陽明與少陽合病,宜服之。

升麻(二錢),乾葛(一錢五分),甘草(三分),白芍藥(炒,一錢),柴胡(二錢),人參(八分),黃芩(二錢),半夏(一錢)

白話文:

小柴胡湯用於治療傷寒發病四五天,脈象弦急而數,病症傳入少陽經的患者。症狀包括頭疼發熱,脅痛耳聾,嘔吐口苦,寒熱往來,適合服用。

藥方:柴胡三錢,半夏一錢五分,人參六分,黃芩二錢,甘草三分。

煎藥方法: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以兩碗水煎煮,加入薑片三片,煎至八分,不拘時間服用,可使病人發汗。

升麻湯合小柴胡湯用於治療傷寒發病三四五天,脈象洪弦而數,症狀包括頭疼發熱,口渴面赤,口乾耳聾,脅痛乾嘔,口苦,寒熱往來,這是陽明經與少陽經同時發病的表現,適合服用。

藥方:升麻二錢,乾葛一錢五分,甘草三分,白芍藥(炒)一錢,柴胡二錢,人參八分,黃芩二錢,半夏一錢。

㕮咀,水二鍾,姜三片,煎至八分,不拘時服。既服煎藥,無大汗,仍厚蓋發大汗遍身即解。

柴胡解毒湯,治傷寒八九日,熱不退,脈弦數,口乾煩躁,大便不通。

柴胡(二錢),黃芩(一錢五分),半夏(一錢),人參(八分),甘草(三分),黃連(一錢五分),梔子(一錢),黃柏(八分)

㕮咀,水二鍾,姜三片,煎一鍾,不拘時服。

傷寒五六七八日,病傳入里,脈洪大實,發熱作渴,煩躁,肚腹脹滿,譫言惡熱,而不惡寒,大便秘結,此內實之證,宜以大柴胡湯治之。

白話文:

用柴胡解毒湯來治療傷寒八九天,熱度不退,脈象弦數,口乾舌燥,煩躁不安,大便不通的情況。這個湯方由柴胡、黃芩、半夏、人參、甘草、黃連、梔子、黃柏等藥材組成,以水煎服,不限時間服用。如果服用藥物後沒有出汗,要蓋好被子讓患者大量出汗,全身出汗後病症即可緩解。

另外,傷寒五六七八天,病邪進入內里,脈象洪大實,發熱口渴,煩躁不安,肚子脹滿,神志不清,害怕熱而不怕冷,大便祕結,這是內實的症狀,可以用大柴胡湯來治療。

大柴胡湯

柴胡(三錢),枳實(麩炒,二錢),大黃(酒洗蒸,三錢),黃芩(二錢),芍藥(炒,一錢),半夏(一錢)

㕮咀,姜三片,水煎,不拘時服。

大承氣湯

大黃(酒洗蒸,五錢),芒硝(二錢五分),厚朴(薑製,三錢),枳實(麩炒,三錢)

㕮咀,姜五片,水煎不拘時服。欲下速者,留大黃、芒硝,候諸藥煎熟,入二味滾五七沸,即取服,其下甚速。

三乙承氣湯,治傷寒癉熱十餘日,大熱不減,咽乾煩渴,譫言妄語,發狂,肚腹脹滿,心下按之硬痛,大便小便秘結,悶亂驚悸,目赤口燥,或斑疹諸陽熱症,宜此藥下之。

白話文:

大柴胡湯:

柴胡三錢,枳實(麩炒)二錢,大黃(酒洗蒸)三錢,黃芩二錢,芍藥(炒)一錢,半夏一錢。

研磨成粉末,加入生薑三片,用水煎煮,不拘時間服用。

大承氣湯:

大黃(酒洗蒸)五錢,芒硝二錢五分,厚朴(薑製)三錢,枳實(麩炒)三錢。

研磨成粉末,加入生薑五片,用水煎煮,不拘時間服用。想要快速通便者,可保留大黃和芒硝,等其他藥煎煮成熟後,再加入這兩種藥滾煮五到七沸,立即服用,即可快速通便。

三乙承氣湯:

治療傷寒病熱症持續十多天,高燒不退,咽喉乾渴,神志不清,胡言亂語,發狂,肚子脹滿,心窩按壓時感到硬痛,大便和小便都便秘,心煩意亂,驚悸,眼睛紅腫,口乾舌燥,或者出現斑疹等陽熱症狀,可以用此藥物通便。

大黃(酒蒸,五錢),芒硝(三錢),厚朴(去皮,薑製炒,二錢),枳實(麩炒,二錢),甘草(五分)

㕮咀,用水二鍾,姜三片,煎一鍾,方入芒硝,再煎一二沸,去渣,通口頓服。

九味羌活湯,治傷寒十數日雖多,脈尚浮數,惡寒不除,頭疼腰強不止,此太陽症未解。

羌活(二錢),川芎(一錢五分),白芷(一錢),防風(一錢五分),細辛(三分),蒼朮(米泔浸,炒,二錢),黃芩(一錢),生地黃(八分),甘草(三分)

㕮咀,水二鍾,姜三片,煎一鍾,不拘時服。

白話文:

大黃用酒蒸過,五錢;芒硝三錢;厚朴去皮,用薑汁炒過,二錢;枳實用麩炒過,二錢;甘草五分。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兩碗水,加入三片薑,煎煮成一碗,再加入芒硝,煮沸一、兩次,去渣,趁熱服用。

九味羌活湯可以治療傷寒十多天,雖然發燒,脈搏仍浮數,惡寒未除,頭痛腰痛不止,這是太陽病症未解的表現。

羌活二錢,川芎一錢五分,白芷一錢,防風一錢五分,細辛三分,蒼朮用米泔水浸泡後炒過,二錢;黃芩一錢,生地黃八分,甘草三分。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兩碗水,加入三片薑,煎煮成一碗,不限時間服用。

竹茹溫膽湯,治傷寒日數過多,其熱不退,夢寐不寧,心驚恍惚,煩躁多痰。

柴胡(二錢),枳實(麩炒,一錢),半夏(一錢),竹茹(一錢),陳皮(一錢),茯苓(一錢),桔梗(一錢),香附(八分),甘草(三分),人參(五分),麥門冬(去心,三分),黃連(一錢五分)

㕮咀,姜三片,棗一枚,煎八分,不拘時服。

瓜蒂散,治脈大胸滿,多痰涎,及濕氣頭疼作熱。

白話文:

竹茹溫膽湯適用於傷寒病程過長,高燒不退,夜裡睡不安穩,心慌意亂,煩躁不安,痰多等症狀。柴胡、枳實、半夏、竹茹、陳皮、茯苓、桔梗、香附、甘草、人參、麥門冬(去心)、黃連等藥材,以薑三片、棗一枚煎煮服用,每次八分,不限時間。瓜蒂散則用於脈搏有力,胸悶,痰多,以及濕氣引起頭疼發熱等症狀。

瓜蒂(炒),赤小豆(各等分)

上二味為末,以水二鍾,煮香豉一合,作稀粥去渣,取三分之一,和散一錢七分,頓服之。不吐,少少又加服,若吐乃止。諸亡血虛家不可服。

吳茱萸湯,治少陰頭疼吐利後,手足厥冷,煩躁欲死,嘔而胸滿。

吳茱萸,生薑(各五錢),人參(二錢五分)

㕮咀,水二鍾,棗一枚,煎八分,不拘時服。

蔥豉湯,治傷寒三二日,頭項痛,惡寒,脈緊,無汗,雖五七日脈緊大無汗者,亦宜服之。

白話文:

將瓜蒂和赤小豆等量研磨成粉末,用兩碗水煮一合香豉,熬成稀粥,去渣,取三分之一,加入一錢七分的藥粉,一次服下。若不吐,可少少加服,若吐則停止。各種失血虛弱的人忌服。

吳茱萸湯用於治療少陰頭疼、吐瀉後手足冰冷、煩躁欲死、嘔吐且胸悶的症狀。

將吳茱萸和生薑各五錢,人參二錢五分,切碎,用兩碗水,加入一枚紅棗,煎煮八分,不限時間服用。

蔥豉湯用於治療傷寒病發三到兩天,出現頭項疼痛、惡寒、脈緊、無汗症狀,即使病程到了五到七天,脈象依然緊而大,沒有汗出,也應服用此湯。

蔥白(十五莖),豉(二大合),乾葛(八錢),麻黃(四錢)

㕮咀,水二碗,先煮麻黃六七沸,去白沫,內乾葛煎十餘沸,下豉煎取八分,分二服,熱服汗出愈。

黃芩芍藥湯,治傷寒五七日,發熱作渴,太陽少陽合病,下利,及腸垢協熱自利,悉宜服之。

黃芩(二錢),芍藥(二錢),甘草(一錢半),大棗(三枚)

㕮咀,水二鍾,姜三斤,煎八分服。嘔者加半夏二錢。

柴苓湯,治傷寒七八日,發熱泄瀉,作渴引飲,煩躁不寧。

白話文:

蔥白十五莖,豉兩大合,乾葛八錢,麻黃四錢。將這些藥材一起研磨,用兩碗水先煮麻黃六七沸,去除白沫,再加入乾葛煎煮十餘沸,最後加入豉煎煮至八分,分兩次服用,熱服至出汗即可痊癒。

黃芩芍藥湯,用來治療傷寒病發病五七天,發熱口渴,太陽少陽合病,腹瀉,以及腸道乾燥而發熱腹瀉,都適合服用。

黃芩二錢,芍藥二錢,甘草一錢半,大棗三枚。將這些藥材一起研磨,用兩鍾水,加入三片薑,煎煮至八分即可服用。如果患者嘔吐,可以再加半夏二錢。

柴苓湯,用來治療傷寒病發病七八天,發熱腹瀉,口渴引飲,煩躁不安。

柴胡(二錢),黃芩(一錢,炒),豬苓(八分),澤瀉(八分),茯苓(一錢半),白朮(一錢),官桂(三分),半夏(一錢),甘草(二分)

渴甚去白朮、半夏,加乾葛、芍藥各一錢。

㕮咀,水二鍾,姜三片,煎一鍾,不拘時服。

通脈四逆湯,治傷寒八九日,四肢厥逆,大便自利,臍腹痛,脈不出者。

甘草(三錢,炙),附子(去皮,三錢,炮),乾薑(五錢,炮)

白話文:

柴胡二錢,黃芩一錢炒過,豬苓八分,澤瀉八分,茯苓一錢半,白朮一錢,官桂三分,半夏一錢,甘草二分。如果患者非常口渴,就去掉白朮和半夏,再加入乾葛和芍藥各一錢。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水二鐘,加薑三片,煎煮成一鐘,不拘時間服用。此方叫做通脈四逆湯,主要用於治療傷寒病發病八九天,出現四肢厥逆、大便自利、臍腹疼痛、脈象微弱的症狀。另外,甘草三錢炙過,附子去皮三錢炮製,乾薑五錢炮製。

面赤者加蔥九莖,嘔加姜,咽痛加桔梗,水二鍾,煎一鍾,熱服。利止,脈不出,加人參二錢,一方加豬膽汁一合。

附子理中湯,治傷寒五七日,太陰自利,不渴,寒多而嘔,肚腹疼痛泄瀉。

大附子(二錢),乾薑(炮),白朮,人參(各一錢五分),甘草(炙,一錢五分)

俱㕮咀,用水二鍾,煎八分,不以時服。一方去白朮,加桂二錢。吐者,加生薑二錢。小便不利,加茯苓二錢。

附子理苓湯,治傷寒五六七日,傳入三陰,大便自利,四肢厥冷,臍腹疼痛,小便不利作渴。

白話文:

臉頰發紅的,就加蔥九莖;嘔吐的,就加薑;喉嚨痛的,就加桔梗。用兩碗水煎成一碗,熱著喝。如果腹瀉止住了,脈搏也摸不到,就再加人參二錢,有些人會加豬膽汁一合。

附子理中湯用來治療傷寒病發五七日,太陰經病證,患者自發性腹瀉,不口渴,寒氣重,容易嘔吐,肚子疼痛腹瀉。

將大附子(二錢)、乾薑(炮製)、白朮、人參(各一錢五分)、甘草(炙,一錢五分)一起研磨成粉末,用兩碗水煎煮成八分,不受時間限制服用。有些人會去掉白朮,加桂枝二錢。如果患者有嘔吐症狀,就加生薑二錢;如果小便不利,就加茯苓二錢。

附子理苓湯用來治療傷寒病發五六七日,寒邪傳入三陰經,患者自發性腹瀉,四肢冰冷,肚臍和腹部疼痛,小便不利口渴。

白朮(一錢半),澤瀉(一錢半),茯苓(一錢半),乾薑(一錢,炮),大附子(一錢半,炮),人參(一錢),豬苓(一錢),甘草(炙,五錢),官桂(一錢)

腹痛甚者,灸關元。

㕮咀,水二鍾,生薑三片,煎八分,不拘時服。

柴胡梔子豉湯,治傷寒熱退,身涼,因過食復發熱,煩躁口乾,胸膈滿悶,夜臥不寧。

柴胡(三錢),半夏(一錢半),黃芩(二錢),人參(八分),甘草(三分),梔子(一錢半),豆豉(一大合)

㕮咀,水二鍾,姜三片,煎一鍾,不拘時服。

柴胡六君子湯,治傷寒熱解,平復後,或勞碌過食,復作大熱。

白話文:

白朮、澤瀉、茯苓各一錢半,乾薑一錢炮製,大附子一錢半炮製,人參一錢,豬苓一錢,甘草五錢炙製,官桂一錢。腹痛嚴重者,灸關元穴。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兩杯水,加入三片生薑,煎煮至八分,不拘時間服用。柴胡梔子豉湯用於治療傷寒熱退後,身體發涼,因過度飲食而再次發熱,煩躁口乾,胸膈滿悶,夜間難以入睡。柴胡三錢,半夏一錢半,黃芩二錢,人參八分,甘草三分,梔子一錢半,豆豉一大合。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兩杯水,加入三片生薑,煎煮至一杯,不拘時間服用。柴胡六君子湯用於治療傷寒熱退後,身體恢復平穩,但因勞碌或過度飲食而再次出現高熱。

柴胡(二錢),黃芩(一錢五分),半夏(一錢),茯苓(一錢),甘草(三分),人參(八分),白朮(一錢),陳皮(一錢半),枳殼(炒一錢)

頭痛加川芎,口渴加乾葛(各一錢)。

㕮咀,水二鍾,姜三片,煎一鍾,食後服。

小柴胡湯加茯苓,治小便難,潮熱腹滿。小柴胡湯去黃芩加芍藥,治下後陰虛發熱,脈微惡寒。小柴胡湯去棗加牡蠣,治水結胸。小柴胡去半夏加栝蔞根,治大熱而渴。小柴胡加桂,治身熱不渴。小柴胡加五味,治咳而嗽。蒙齋云:傷寒為病,返復變遷,吉凶反掌,非雜症之可比,長沙乃百川之宗,誠哉是言也。

白話文:

柴胡兩錢、黃芩一錢五分、半夏一錢、茯苓一錢、甘草三分、人參八分、白朮一錢、陳皮一錢半、枳殼(炒過)一錢,頭痛加川芎、口渴加乾葛(各一錢)。將這些藥材用兩碗水,加三片薑,煎煮成一碗,飯後服用。

此外,小柴胡湯加茯苓可以治療小便困難、潮熱腹滿;小柴胡湯去除黃芩,加入芍藥,可以治療產後陰虛發熱,脈象微弱且怕冷;小柴胡湯去除大棗,加入牡蠣,可以治療水氣停滯在胸腔;小柴胡湯去除半夏,加入栝蔞根,可以治療高燒且口渴;小柴胡湯加入桂枝,可以治療身體發熱但不口渴;小柴胡湯加入五味子,可以治療咳嗽。蒙齋說:「傷寒病症變化多端,吉凶難測,不是一般疾病所能比擬。長沙是百川匯集之地,這句話真是一點也不假!」

一證一藥,一法一治,井然可遵,但麻黃、桂枝二湯,乃為各時節病傷寒而設,惜乎後人不能體用。粗知者,往往首以十神湯、正氣散、芎蘇散、香蘇散、敗毒散等藥表散之,悉非傷寒之正劑。四時感冒者,間亦收功,不知傷寒六經傳變,自非尋常。近世之人,不知分別,深為可慨。

春溫初感之時,敗毒散皆輕揚發表之劑,或者可用。夏之熱病以通聖散、涼膈散,抑亦近似。兼內傷者以正氣散,傷風見寒者,參蘇飲,僅亦可用。於傷寒分清解汗吐下之法,仲景之全文,不可斯須而廢,是以舉其要旨,而擇出以為攝者便覽云。

白話文:

每種病症都有相應的藥物和治療方法,井井有條,可以遵循。但麻黃湯和桂枝湯是針對不同季節的傷寒病而設計的,可惜後人不能理解並運用。有些人表面上知道一點,就往往首先用十神湯、正氣散、芎蘇散、香蘇散、敗毒散等藥物來解表,這些都不是治療傷寒的正劑。四時感冒的人,偶爾也能收到效果,卻不知道傷寒六經的傳變,並非尋常之病。近來的人不懂得分辨,實在令人感慨。

春天溫病初發時,敗毒散等輕揚發表的藥物,也許可以用。夏天熱病可以用通聖散、涼膈散,也與此相近。如果兼有內傷,可以用正氣散,傷風見寒者,參蘇飲也可以使用。對於傷寒辨證論治的汗吐下法,仲景的著作不可稍加廢棄,因此我摘取其中要旨,選出一些內容方便大家閱讀。

食傷太陰,脈必大數,身熱而煩,心腹脹滿,臍腹疼痛,大便不通,雖微利亦是脅熱而利,或手足微冷,乃是陽厥,脈或小而必弦數,皆非陰寒,不可便灸艾火,輕服熱藥,又脈雖伏而必沉弦而數,為可辨耳。

陰經中寒,或犯房室,過食生冷冰水,或感寒濕之氣,心腹絞痛,四肢厥冷,脈必沉遲細小,大瀉青冷,汗自出,身不發熱,煩滿囊縮,此乃陰經受寒,方可灸關元、氣海,服四逆、理中、薑、桂、附子回陽抑陰之劑,急宜治之。不可不慎。

又法治傷寒甚妙,奇效如神。

治傷寒十神湯

麻黃,白芷,川芎,升麻,葛根,紫蘇,陳皮,香附子,甘草,赤芍藥,如口乾加烏梅。

白話文:

如果食積傷了脾胃,脈象一定是大而數,身體發熱且煩躁,心腹脹滿,臍腹疼痛,大便不通,即使稍微拉肚子也是因為脅部發熱而導致的,或者手足微冷,這是陽氣虛弱的表现,脈象可能小而弦數,這些都不是陰寒,不能直接灸艾火,要輕服溫熱藥物。如果脉象虽然微弱但沉而弦数,则可以辨别。

如果阴经受寒,可能是房事过度,或者吃生冷冰水,或者感受寒濕之气,会出现心腹绞痛,四肢厥冷,脉象沉迟细小,大便稀薄且呈青色,自汗出,身体不發熱,腹部胀满且缩紧,这是阴经受寒,可以灸关元、气海,服用四逆、理中、薑、桂、附子等回陽抑陰的药物,要尽快治疗,不可不慎。

另外,治疗伤寒还有个特别有效的方法,效果神奇。

治伤寒十神汤:麻黄、白芷、川芎、升麻、葛根、紫苏、陈皮、香附子、甘草、赤芍。如果口干,可以加乌梅。

用姜三片,蔥七根,水煎溫服,發遍身大汗,如服不解,用升麻葛根湯。

升麻,葛根,赤芍藥,甘草,川芎,白芷,麻黃

用姜三片,蔥七根,水煎溫服。發遍身大汗,如不解,又用柴葛各半湯。

升麻,葛根,甘草,黃芩,半夏,赤芍藥,柴胡

姜三片,水煎不拘時服,如五心煩熱,用

小柴胡湯

柴胡,黃芩,甘草,半夏,人參,麥門冬

用姜三片,水煎,溫服三次。

若傷寒六日,或十餘日不解,口渴面紅,大小便或利或不利,渾身潮熱,狂言亂語,宜用

白話文:

用三片薑、七根蔥,加水煮開,趁溫熱喝下,讓全身發汗。如果症狀沒有好轉,就用升麻、葛根、赤芍藥、甘草、川芎、白芷、麻黃一起煎服。如果還是不好,就用升麻、葛根、甘草、黃芩、半夏、赤芍藥、柴胡各半煎服。如果喝了薑湯,還有五心煩熱的症狀,就用柴胡、黃芩、甘草、半夏、人參、麥門冬煎服。如果傷寒病症持續六天或十多天沒有好轉,並且伴有口渴、面紅、大小便不順暢、全身發熱、胡言亂語的症狀,就用…

三黃瀉心湯

黃連,黃芩

用水二碗,煎熟,加大黃一兩,同煎滾,去渣,溫服三盞,通利為妙。

治咳嗽。

麥門冬湯

黃芩,黃連

水二盞,熬熟,外用生麥門冬二兩,去心搗爛,取自然汁半盞,將柏葉、茅根各一大把,搗汁拌前藥,共服一碗。又將麥門冬、柏葉、茅根渣,與前藥渣共用水三碗,煎傾出渣,將瓦罐裝此藥,時時溫服,其嗽即止。

治傷風咳嗽,蘇陳九寶湯。

紫蘇葉(五錢),陳皮(四錢),桔梗(三錢),川芎(三錢),白芷(三錢),杏仁(三錢,去皮尖),麥門冬(三錢),麻黃(五錢),茯苓(二錢)

白話文:

三黃瀉心湯用黃連、黃芩,用水煎煮,再加入大黃,煎滾後去渣,溫服三碗,以通利為佳,主治咳嗽。麥門冬湯用黃芩、黃連,用水熬煮,加入生麥門冬去心搗爛取汁,與柏葉、茅根汁混合服用,再以麥門冬、柏葉、茅根渣與藥渣煎煮後溫服,可治傷風咳嗽,也可參考蘇陳九寶湯。紫蘇葉、陳皮、桔梗、川芎、白芷、杏仁、麥門冬、麻黃、茯苓,這些藥材可以搭配使用,具體劑量可參考相關醫書。

姜五片,蔥七根,水煎溫服,發遍身大汗即止。

治痰涎咳嗽,五虎定喘湯。

杏仁(三錢,去皮尖),赤石膏(一兩),半夏(三錢),細茶(三錢),粉草(三錢,火炮去皮),用姜五片,水煎,食後溫服,同前。

三拗湯

麻黃(五錢),石膏(一兩),細茶(五錢),甘草(五錢,火炮去皮),水一碗,溫服三次。

治傷寒不俱咳嗽,陰陽二症。

全料五積散

枳殼,當歸,陳皮,茯苓,甘草,麻黃,川芎,白芷,赤芍藥,蒼朮,厚朴,乾薑,官桂,半夏,桔梗

白話文:

將五片薑、七根蔥用水煎煮,溫熱服用,直到全身冒出大量汗液就停止。

治療痰涎咳嗽,可用五虎定喘湯。

杏仁三錢去皮尖、赤石膏一兩、半夏三錢、細茶三錢、粉草三錢火炮去皮,加五片薑用水煎煮,飯後溫熱服用,方法同上。

治療咳嗽可用三拗湯。

麻黃五錢、石膏一兩、細茶五錢、甘草五錢火炮去皮,加水一碗,溫熱服用三次。

治療傷寒不伴咳嗽,陰陽兩虛症狀,可用全料五積散。

五積散的藥材包括:枳殼、當歸、陳皮、茯苓、甘草、麻黃、川芎、白芷、赤芍藥、蒼朮、厚朴、乾薑、官桂、半夏、桔梗。

用姜三片,蔥七根,水煎服,發遍身大汗。

柴平散,治瘧疾。

柴胡(三錢),白朮(三錢),人參,半夏(三錢),甘草(一錢),蒼朮(三錢),用姜五片,棗一枚,水煎,未發時先服,發遍身大汗。若病重者,連三服為妙。

五苓散,治痢疾,暑熱嘔吐。

白朮,白茯苓,澤瀉,豬苓,肉桂,用姜三片,水煎,溫服三次。

白話文:

用三片薑,七根蔥,加水煎煮後服用,能使全身發汗。柴平散是用來治療瘧疾的,由柴胡、白朮、人參、半夏、甘草、蒼朮等藥材,再加入五片薑、一顆棗,加水煎煮,在發病前服用,可以使全身發汗。如果病情嚴重,連續服用三次效果最好。五苓散是用來治療痢疾和暑熱嘔吐的,由白朮、白茯苓、澤瀉、豬苓、肉桂等藥材,再加入三片薑,加水煎煮,溫熱服用三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