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受孔

《醫便》~ 卷一 (10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一 (10)

1. 男女論

十珍膏(三十二),補養血氣,調理脾胃,清肺滋腎,尋常預服調補,及大病後調補要藥。

人參(去蘆,八兩),白朮(潔白者,佳,蒼黑不用,淨一斤),北五味子(去梗,四兩),川歸身(酒洗淨,去頭尾,烘乾,淨用八兩),黃耆(去蘆梢,八兩),天門冬(去心,淨八兩),麥門冬(去心,淨八兩),懷生地黃(肥大沉水不枯者),懷熟地黃(肥大沉水不枯者,各十兩),甘州枸杞子(去梗,八兩)

上藥切片制淨,入銅鍋內用水浸高於藥二寸,文武火熬至藥面上無水,以新絞取清汁,另放。將渣入臼內搗如泥,下鍋內,仍用水高二寸,再熬候藥面上水乾,又絞取清汁,將渣又搗又熬,如此三次,以渣無味為度,去渣不用。將前後三次藥汁,再入鍋內,文火熬如稀糊樣,下煉蜜八兩,再熬二三沸收起,隔宿必有清水浮上,亦宜去之。其膏放井水缸內,出火毒三日。

每服半盞,滾白湯空心食遠時調服,一日二次,極有奇效。

何首烏丸(三十三),補益腎肝,聰耳明目,卻病延壽第一藥也。

何首烏赤白各半,不拘多少,用砂鍋柳木甑蒸,下用紅棗一層,中用黑豆一層,再安何首烏於豆上,又用黑豆一層,紅棗一層蓋之。慢火蒸半日,以豆極爛為度,將何首烏乘熱搗碎,曬乾為細末,每藥末一斤,用甘菊花去梗葉,另為末,二兩和勻,以人參固本丸料熬膏和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九十九丸,空心白湯送下。按此方每見合服,累有奇效,不能盡述。

經驗何首烏丸(三十四),專治老人衰弱,血氣不足,遺尿失禁,鬚髮斑白,濕熱相駁,腰背疼痛,齒酸腳軟,行步艱難,眼目昏花,此藥皆可治之。久服輕身延年耐久,添精補髓,益氣強筋。修合務要精製,無不應效。

何首烏(六兩,用黑豆水浸煮七次,曬乾,再煮又曬,如前七次),黃柏(四兩,一兩酒炒,一兩乳汁炒,一兩童便炒,一兩青鹽水炒),松子仁(去殼淨,一半去油,一半不去油),柏子仁(去殼),菟絲子(酒煮爛,碾為末),肉蓯蓉(酒焙,乾淨),牛膝(酒洗,去蘆),天門冬(去心,焙乾),白朮(淨不用油者,去梗),麥門冬(去心,焙乾),白茯苓(去皮),小茴香(酒炒),甘州枸杞子(酒洗,炒乾),當歸(酒洗,炒乾),白芍藥,熟地黃(酒洗,焙乾),生地黃(酒洗,焙乾)

以前十五味,每味二兩。

人參(去蘆),黃耆(蜜炙),二味各一兩二錢。

上為細末,加核桃仁,去殼並仁上粗皮,研如泥,和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五十丸,空心酒米飲任下,半月半效,一月全效。

四制黃柏丸(三十五),此藥與前藥相兼服。

用黃柏去粗皮一斤,四兩酒炒,四兩童便炒,四兩乳汁炒,四兩青鹽水炒,共合為一處,每日用乳汁浸,曬乾,復用乳浸曬無度,待臭味甚作無厭,至連稱得二斤則內有干乳一斤矣,然後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五七十丸至百丸,空心酒下,或淡鹽湯下。

白話文:

[男女論]

十珍膏: 此膏方具有補血益氣、調理脾胃、清肺滋腎的功效,平時服用可強身健體,大病初癒後服用亦有良好的調補作用。

藥材包括:人參、白朮、北五味子、川芎、黃耆、天門冬、麥門冬、懷生地黃、懷熟地黃、甘州枸杞子。 這些藥材需經過清洗、切片等處理後,反覆煎熬、搗碎,萃取藥汁,最後加入煉蜜熬製成膏狀,再靜置去除雜質。服用方法為:每次服用半盞,用滾燙的白開水送服,每日兩次,飯前服用。

何首烏丸: 此丸方能補益腎肝,明目益智,延年益壽。

藥材主要為何首烏(赤白各半),與紅棗、黑豆同蒸,再搗碎成粉末,加入菊花粉末及人參固本丸熬製的膏,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九十九丸,空腹用白開水送服。

經驗何首烏丸: 此丸方專治老年人體虛乏力、血氣不足、尿失禁、鬚髮早白、腰背疼痛、齒牙酸軟、步履艱難、視力模糊等症狀。長期服用可延年益壽,增強體質。

藥材包括:何首烏、黃柏、松子仁、柏子仁、菟絲子、肉蓯蓉、牛膝、天門冬、白朮、麥門冬、白茯苓、小茴香、甘州枸杞子、當歸、白芍藥、熟地黃、生地黃、人參、黃耆。 其中何首烏需反覆水煮曬乾,黃柏則需分別用酒、童便、乳汁、鹽水炒制。所有藥材研磨成粉後,加入核桃仁,再用煉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五十丸,空腹用酒或米湯送服。

四制黃柏丸: 此丸方可與前述藥方合併服用。

藥材為黃柏,需分別用酒、童便、乳汁、鹽水炒制,再用乳汁反覆浸泡曬乾,直至產生濃厚的臭味,藥材重量達到原先的兩倍為止。然後研磨成粉,用煉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五十至一百丸,空腹用酒或淡鹽湯送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