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夢蘭

《秘方集驗》~ 諸蟲獸傷 (1)

回本書目錄

諸蟲獸傷 (1)

1. 余方補遺

早起闢穢方,凡人早起,或冷暖不時,或食油膩,或聞穢氣,多有嘔吐、腹痛、泄瀉等症。蒼朮(米泔水浸一宿,刮去皮)、白朮(壁上炒)、陳皮、厚朴(薑汁炒)各三兩,甘草、白蒺藜(炒,去刺)、丹參各一兩半,為末。蜜丸如龍眼大,口噙化或淡薑湯調服。感冒、風邪、寒暑、瘧疾,並皆治之。

山嵐瘴氣,犀角、羚羊角、雄黃各一錢,麝香三分,為末,水調服。凡飲食之內,俱宜用蒜,此闢瘴之要味也。

四時不正毒氣,人觸之而成疾,或入腹腫脹。犀角、升麻各一錢,麝香三分,為末,水調服。

中暑,夏日固多中熱中暑二症,亦有傷寒熱病,其症每疑似難明,因以外症別之。凡熱有進退,為冒暑;久熱不止為傷寒;脅下有汗是傷暑,脅下無汗是傷寒,最宜詳審。中熱者,動而得之(見暴死諸症),用十味香薷飲。香薷一兩,人參、陳皮、白朮(土炒)、黃耆(蜜炙)、扁豆(炒去殼)、甘草(炙)、木瓜、厚朴(薑汁炒)、白茯苓(去皮)各五錢。上為末,每服二錢,熱湯冷水任調下。如脈虛加麥冬、五味子。中暑者,靜而得之(避暑於深堂大廈,為陰寒所遏,暑不得越故也),此寒為標,熱為本。先以辛溫治其標寒,繼以清涼治其本熱。手足厥逆者,乾薑一錢(炒),甘草八分(蜜炙),肉桂(去皮)、杏仁(去皮尖)各六分。上為粗末,水煎溫服。如煩躁,井花水調下。一切暑毒、腹痛、霍亂吐瀉,或頭痛昏憒,香薷、茯苓、扁豆、厚朴、甘草各一錢,水煎服。熱甚者,加黃連。解酷暑,乾葛二兩,烏梅肉、蘇葉各四兩,青鹽一兩,白糖一斤。俱為末,和糖搗,如干,入白蜜為丸,噙下。

中濕,元氣虛,濕熱乘之,遍身痠軟,小便赤少,大便不調,腰腿瘦軟,或口乾作渴,體重麻木,頭目眩暈,飲食少思,或自汗盜汗,肢體倦怠,胸滿氣促,用清燥湯。黃耆一錢五分,五味子九粒(炒,杵),神麯(炒)、黃連、豬苓、柴胡、甘草(炙)各二分,蒼朮、生地黃、麥門冬、白朮、陳皮、澤瀉各五分,人參、當歸、白茯苓、升麻各三分,黃柏(酒拌)一分,水煎服。

消渴,口渴心熱者,天花粉一味,水煎當茶服,甚效。

水瀉,不論男女老幼,水瀉垂危,及襟口痢。訶子一枚(濕草紙包裹,煨熟去核)、肉果一枚(水調,乾麵包裹,微火煅黑色),共研,每服五分,米湯下。

痛風,遍身骨節走痛者是。油松節、晚蠶沙,蒸酒,每日常服,愈。

失心瘋,鬧楊花根(竹刀掘取,不可犯鐵,去梗用皮)五錢(木杵搗碎)、金首飾重五七錢者、珍珠五分(豆腐煮數滾,布包捶碎,同燈心碾末)。將前二味,用水二碗,煎八分,投珍珠末服之,服後吐痰即愈,隨以補劑調治。水銀一兩、藕節八個,研成砂子,丸如芡實大,每服二丸,磨刀水下,一二服亦效。

白話文:

[余方補遺]

早起避穢方

一般人早晨起床,有時因為天氣冷熱不適,或吃了油膩食物,或聞到污穢氣味,常常會出現嘔吐、肚子痛、拉肚子等症狀。可以用蒼朮(用米泔水浸泡一晚,刮去外皮)、白朮(用鍋子炒過)、陳皮、厚朴(用薑汁炒過),各三兩;甘草、白蒺藜(炒過,去除刺)、丹參,各一兩半。將這些藥材磨成粉末,再用蜂蜜做成如龍眼大小的藥丸,含在口中慢慢融化,或用淡薑湯送服。對於感冒、風邪、寒氣、暑氣、瘧疾等,都有治療效果。

山嵐瘴氣

用犀角、羚羊角、雄黃各一錢,麝香三分,磨成粉末,用水調服。平時飲食中,都應該加入大蒜,這是預防瘴氣的重要方法。

四時不正毒氣

人接觸到這種毒氣會生病,或者進入肚子裡導致腫脹。用犀角、升麻各一錢,麝香三分,磨成粉末,用水調服。

中暑

夏天常常會有中熱和中暑兩種情況,也有可能是傷寒引起的發熱,這些症狀常常很相似難以區分,可以從外在症狀來判別。如果發熱時好時壞,是冒暑;如果發熱持續不退,是傷寒;如果脅下有汗,是傷暑;如果脅下沒有汗,是傷寒。要仔細分辨。中熱是活動後產生的(類似於突然暴斃的症狀),可以用十味香薷飲來治療。藥方包含:香薷一兩,人參、陳皮、白朮(用土炒過)、黃耆(用蜜炙過)、扁豆(炒過,去殼)、甘草(炙過)、木瓜、厚朴(用薑汁炒過)、白茯苓(去皮),各五錢。將這些藥材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二錢,用熱水或冷水都可以調服。如果脈象虛弱,可以加入麥冬、五味子。中暑是靜止時產生的(因為在涼爽的地方避暑,被陰寒之氣所阻礙,暑氣無法散發),這是寒氣為表象,熱氣為本質。先用辛溫的藥來治療表面的寒氣,再用清涼的藥來治療內在的熱氣。如果手腳冰冷,可以用乾薑一錢(炒過),甘草八分(用蜜炙過),肉桂(去皮)、杏仁(去皮尖)各六分。將這些藥材磨成粗末,用水煎煮後溫服。如果煩躁不安,可以用井水調服。對於各種暑毒、肚子痛、霍亂引起的嘔吐腹瀉,或頭痛昏沉,可以用香薷、茯苓、扁豆、厚朴、甘草各一錢,用水煎服。如果發熱嚴重,可以加入黃連。為了解除酷暑,可以用乾葛二兩,烏梅肉、蘇葉各四兩,青鹽一兩,白糖一斤。將這些藥材磨成粉末,和糖搗勻,如果太乾,加入白蜂蜜做成藥丸,含在口中慢慢融化。

中濕

因為元氣虛弱,濕熱之氣侵入身體,會導致全身痠軟無力,小便量少顏色赤黃,大便不正常,腰腿無力,或者口乾舌燥,身體沉重麻木,頭暈目眩,沒有食慾,或者自汗盜汗,四肢疲憊,胸悶氣短。可以用清燥湯來治療。藥方包含:黃耆一錢五分,五味子九粒(炒過,搗碎),神麯(炒過)、黃連、豬苓、柴胡、甘草(炙過)各二分,蒼朮、生地黃、麥門冬、白朮、陳皮、澤瀉各五分,人參、當歸、白茯苓、升麻各三分,黃柏(用酒拌過)一分。用水煎服。

消渴

如果口渴心煩,可以用天花粉單味藥,用水煎煮當茶飲用,效果很好。

水瀉

不論男女老少,如果出現嚴重的水瀉,甚至有類似痢疾的症狀,可以用訶子一枚(用濕草紙包裹,煨熟後去除核)、肉果一枚(用水調勻,用乾麵包裹,用小火燒成黑色),將它們一起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五分,用米湯送服。

痛風

如果全身關節遊走疼痛,就是痛風。可以用油松節、晚蠶沙,用酒蒸過,每天服用,可以治癒。

失心瘋

用鬧楊花根(用竹刀挖取,不能用鐵器,去除梗,取其皮)五錢(用木杵搗碎),加上重五七錢的金飾,珍珠五分(用豆腐煮過數次,用布包住捶碎,和燈心草一起磨成粉)。將前兩種藥材用水二碗煎煮到剩八分,再加入珍珠粉末一起服用,服用後吐出痰液就會好轉,之後再用補藥調理。也可以用水銀一兩、藕節八個,一起研磨成砂子狀,做成如芡實大小的藥丸,每次服用二丸,用磨刀水送服,一兩次也能見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