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夢蘭

《秘方集驗》~ 諸蟲獸傷 (2)

回本書目錄

諸蟲獸傷 (2)

1. 余方補遺

烏髮黑髮,茄樹,只留茄一個,挖一洞,將上好京墨嵌前內,用紙封好,留在樹上,待茄老取下燒灰,水調,將指頭蘸灰搽鬚髮梢上,即黑,謂之猢猻溜樹方也。

雀子斑,豬牙皂、三奈、蜜陀僧各二錢,白丁香(雀糞直立者是)、連翹心各三錢,白附子、白芷、白殭蠶各四錢。先以肥皂去面垢,洗淨,生蜜少許,調藥敷過夜,早晨洗去。玉肌散:治一切風濕、雀斑、酒刺、白屑風、皮膚作癢者。綠豆半升,滑石、白芷、白附子各二錢,共為末。每用三匙,早晚洗面時,湯調擦。點痣方:石灰一塊、糯米一二十粒,將鹼水調,蓋碗內,待米化爛,每日點二次,即愈。無痕。

遠行兩腳腫痛,細辛、防風、白芷、草烏各等分,為末,摻在鞋底內。如底干,即以水微濕過摻藥,著腳行走,不再腫痛。

接骨不知疼,骨節傷損脫臼接骨者,用鳳仙花根,酒磨服半寸,最多一寸,然後揉托而上,則不知疼。但多服傷人,以一寸為極。

被人咬傷,龜甲、鱉甲,燒灰存性,為末,香油調敷。

小兒蓐瘡,兒一二歲,不拘頭面生瘡,即十三四歲未愈者,以桐油調輕粉塗之,即愈。

小兒疳病欲絕,黑牽牛、雷丸、使君子各一錢,共研末,每用小兒一歲用末一釐。將雞子鑿一孔,瀝去青,以黃調藥,用紙封固,飯鍋上蒸熟,食三四個,即愈。

小兒五疳,凡小兒五疳潮熱,面黃肌瘦,煩渴吐瀉,肚大青筋,手足如柴,精神驚悸等症。白朮(蜜水炒)一兩五錢,白茯苓(去皮)、使君子肉(切碎略炒)各七錢五分,蓮子心(隔紙炒)、麥芽(炒)、金櫻子肉(略炒)、橘紅、山楂肉各五錢,麥冬(去心)一兩,芡實二錢五分,甘草一錢五分,青皮(去穰,麵炒)二錢。為末和勻,每次用藥末一兩,煉蜜四兩,調膏,每日中晚間,溫水漱口,服數匙。若身熱咳嗽,加地骨皮、百部各五分;稟氣弱,加人參一錢五分,肚腹脹飽,大便稀,腸鳴作聲,或蟲出不和,加檳榔二錢五分、木香五分。

小兒食疳,脾胃不能消運,完穀不化者。綠礬一兩,每一錢為餡,作饅頭一個,蒸好候乾,火煅存性,細研綠者轉為紅色,砂糖調服一錢,大解即如常,不必再服。

小兒急慢驚風,小兒發癇,俗名驚風,有陰陽症。周身熱面赤而發抽搐,上視牙關緊硬者,陽症也;因吐瀉或只吐不瀉,日漸面色白,脾虛或冷而發驚,不甚抽搐,微微目上視,手足微動者,陰症也。陽症用涼藥,陰症用溫藥,不可一概作驚風治也。又有一症,欲發痘疹,先身熱驚跳,或發抽搐,此非驚風,當服發散藥。

兒臍出血,小兒初生未滿月,多啼叫,致臍中血出。白石指末,貼之,愈。未愈,微炒過,放冷再貼,仍不得剝揭。兒臍久不幹,當歸焙乾為末,敷臍中,頻用,愈。斷臍時,多摻生礬末,總無臍恙。

白話文:

余方補遺

烏髮黑髮:取茄樹上只留一個茄子的,挖個洞,嵌入上好的京墨,用紙封好,留在樹上。待茄子成熟後取下燒成灰,用水調和,用指頭蘸取灰末塗抹在鬍鬚髮梢上,就能變黑,這叫做「猢猻溜樹方」。

雀斑:豬牙皂、三奈、蜜陀僧各二錢,白丁香(雀糞直立的)、連翹心各三錢,白附子、白芷、白殭蠶各四錢。先用肥皂洗去面部污垢,洗淨後,用少量蜂蜜調和藥物敷在臉上過夜,早晨洗去。玉肌散:治療一切風濕、雀斑、酒刺、白屑風、皮膚瘙癢。綠豆半升,滑石、白芷、白附子各二錢,研磨成粉。每次取三匙,早晚洗臉時,用溫水調和塗抹。點痣方:石灰一塊、糯米一二十粒,用鹼水調和,蓋在碗裡,待米化爛,每天點兩次,即可痊癒,不留痕跡。

遠行兩腳腫痛:細辛、防風、白芷、草烏等量研磨成粉,摻在鞋底裡。如果鞋底乾燥,就用少量水沾濕後再摻藥,穿著行走,就不會再腫痛了。

接骨不知疼:骨骼損傷、脫臼接骨時,用鳳仙花根,用酒磨碎服用半寸,最多一寸,然後揉搓復位,就不會感到疼痛。但服用過量會傷身,一寸為極限。

被人咬傷:龜甲、鱉甲燒成灰,研磨成粉,用香油調和敷在傷口上。

小兒蓐瘡:嬰兒一兩歲,無論頭面哪裡生瘡,即使十三四歲還沒痊癒的,用桐油調和輕粉塗抹,即可痊癒。

小兒疳病欲絕:黑牽牛、雷丸、使君子各一錢,研磨成粉,一歲的小孩每次服用一釐。將雞蛋鑿一個孔,瀝去蛋白,用蛋黃調和藥粉,用紙封好,放在飯鍋上蒸熟,吃三四個,即可痊癒。

小兒五疳:小兒五疳症狀:潮熱、面黃肌瘦、煩渴、嘔吐腹瀉、腹部膨脹青筋暴露、手足冰冷、精神驚悸等。白朮(蜜水炒)一兩五錢,白茯苓(去皮)、使君子肉(切碎略炒)各七錢五分,蓮子心(隔紙炒)、麥芽(炒)、金櫻子肉(略炒)、橘紅、山楂肉各五錢,麥冬(去心)一兩,芡實二錢五分,甘草一錢五分,青皮(去瓤,麵炒)二錢。研磨成粉混合均勻,每次取藥粉一兩,煉蜜四兩,調成膏,每天中午和晚上,溫水漱口後服用幾匙。如果發熱咳嗽,加地骨皮、百部各五分;體質虛弱,加人參一錢五分;腹部脹滿,大便稀溏,腸鳴或蟲體排出,加檳榔二錢五分、木香五分。

小兒食疳:脾胃不能消化吸收,食物不能完全消化的。綠礬一兩,每取一錢做成饅頭一個,蒸好後曬乾,火煅存性,研磨成粉,綠色變成紅色,用砂糖調和服用一錢,大便通暢後即可恢復正常,不必再服。

小兒急慢驚風:小兒抽搐,俗稱驚風,分陰陽兩種。周身發熱、面紅、抽搐、上視、牙關緊閉為陽症;嘔吐腹瀉或只吐不瀉,面色日漸蒼白,脾虛或體寒而發驚,抽搐不劇烈,輕微上視,手足輕微活動為陰症。陽症用涼藥,陰症用溫藥,不能一概而論。還有一種情況,將要出疹子,先發熱驚跳,或抽搐,這不是驚風,應該服用發散藥。

兒臍出血:新生兒未滿月,哭鬧不止,導致臍帶出血。用白石英末貼在臍帶上,即可痊癒。如果沒有痊癒,稍微炒一下,放涼再貼,也不要揭開。如果臍帶很久不幹,用當歸焙乾研磨成粉,敷在臍帶上,多次使用,即可痊癒。斷臍時,多摻生石膏粉,就不會有臍帶問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