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秘方集驗》~ 卷之下 (27)
卷之下 (27)
1. 瘡黴諸症
火珠瘡,其瘡如珠,始於發中,相染不已,亦有傷命者。用生蘿葡搗爛,將滴醋浸敷患處,自愈。
金絲瘡,形如繩線,鉅細不一,上下至心即死,治法於瘡頭截住,刺之出血後,嚼浮萍塗之即愈。
白蛇纏,通身細白泡者是。如白蛇相纏,故名之。白及八錢、水龍骨(糞船板縫上於灰,陳年朽爛者妙),共研末,以無根水調搽之。
天泡瘡,天蘿水,調宮粉敷上,立愈。真白花百合,洗淨搗爛,隨敷隨好,即疥毒皆效。錦紋大黃磨水,不時搽之,自愈。生白芍藥,磨濃塗之。蚯蚓泥、老菱殼燒灰,麻油調敷即愈。天泡日久作爛,疼痛不已,膿水淋漓,石膏(煅)、輕粉各一兩,青黛、黃柏各三錢,研細,甘草湯洗淨,摻之,其疼立止。
漆瘡,木形人遇漆起泡,發癢變瘡,肢腫作痛,甚者寒熱交作,用蟹唾抹之,或磨刀水泥塗之,或杉水煎湯洗之,或蟹殼、滑石研細末,燥者蜜和塗之,濕者乾末摻之,或石膏、輕粉、韭汁調敷之。內服玄參、知母、石膏、人中黃、黃連、升麻、連翹、牛蒡子各等分,甘草五分,淡竹葉二十片。水二盅,煎八分,不拘時服。忌浴熱水,兼戒口味,不然,變為頑風癬癩,愈而又發者多矣。
寒濕瘡,雞子煮熟,去白用黃,慢火炒出油,加黃柏末於油內,摻上立效。或煙膠(即皮市熏皮煙煤)為末,摻上。若瘡燥、加香油調敷。
溜膿瘡,松香研細,用脂油搗勻,敷上,外以紙包裹,一周時換三次,愈(頭上身上皆可治)。面上流膿肥瘡,銅香爐蓋下結成黑煙滋,取下研細,同鉛粉等分,香油調,先剝去瘡眼,花椒湯洗淨,搽之。
臘梨頭瘡,以酒飯店內,油透陳竹燈臺一個,劈碎,裝於磁瓶內,口上用舊髻鐵絲,覆於瓶口上,倒轉下,再用一空磁瓶,以此瓶合於下瓶口上,用火煅之,其汁溜下,取汁搽瘡,其效如神。
疥瘡,大風子肉五錢,水銀、樟腦、油核桃、輕粉各一錢,川椒五分,研而擦之,自愈。或煮熟雞子黃五六枚(炒出油),將檳榔一個,硫黃少許,磨油搽擦,日用三四次,不出十日,亦愈。
疥瘡、膿巢、肥瘡,松香一兩、雄黃一錢,共為細末。入竹紙內,捲成條子,用菜油浸一宿,取出,倒吊燒之,滴下油,搽上即愈。
臁瘡,杏仁(去皮尖,用紙取上油,存杏仁霜)五錢、輕粉五錢,和勻。將雄豬脊髓糙勻,先用黃柏水洗淨,拭乾敷上,將紙包好,數日自愈。香油浸千張紙,蓋飯上蒸過,貼患處,一日換兩次,數日亦愈。久遠臃瘡,真水粉一兩,麻油調化,塗在碗內(其碗用缺口者,以便出煙,不則悶隱耳),以艾葉熏黃,早間熏至未刻,要內外皆黃色,次用香瓶火燒頭髮,熏至黑色,將油紙攤成隔紙膏藥,紙上刺細眼貼之,自早至晚,翻轉換一次,次日再換,連換五六個,全愈。
白話文:
火珠瘡: 這種瘡像珠子一樣,一開始長在頭髮裡,會互相傳染,嚴重的話可能會致命。可以用生蘿蔔搗爛,用醋浸濕後敷在患處,就會自己好。
金絲瘡: 這種瘡形狀像繩子或線條,粗細不一,如果長到心臟附近就會死亡。治療方法是在瘡的頭部截斷,刺出血後,嚼爛浮萍敷在上面就會好。
白蛇纏: 這種瘡是全身長滿細小的白色水泡,像白蛇纏繞一樣,所以叫這個名字。用白及八錢、水龍骨(用舊船板縫隙中長出的,陳年腐爛的最好),一起磨成粉末,用無根水調成糊狀塗抹。
天泡瘡: 可以用天蘿水調和宮粉敷在患處,馬上就好。或者用真正的白色百合花,洗乾淨搗爛,隨時敷上,效果很好,連疥瘡的毒都能治好。也可以用磨水的錦紋大黃,不時塗抹,就會自己好。還可以將生白芍藥磨成濃汁塗抹。或者用蚯蚓泥、老菱殼燒成灰,用麻油調和敷上就好。如果天泡瘡時間長了潰爛,疼痛不止,膿水流個不停,可以用煅石膏、輕粉各一兩,青黛、黃柏各三錢,一起磨成細粉,用甘草湯清洗患處後,把藥粉撒上去,疼痛立刻就會停止。
漆瘡: 接觸漆的人,身上會起泡,發癢變成瘡,肢體腫脹疼痛,嚴重的話還會忽冷忽熱。可以用螃蟹的唾液塗抹,或用磨刀石的水泥塗抹,或用杉樹水煎湯清洗,或用蟹殼、滑石磨成細粉,乾燥的用蜂蜜調和塗抹,濕的就直接撒上乾粉。也可以用石膏、輕粉和韭菜汁調和敷上。內服藥可以用玄參、知母、石膏、人中黃、黃連、升麻、連翹、牛蒡子各等份,甘草五分,淡竹葉二十片。用水兩碗煎成八分,不拘時間服用。要忌洗熱水澡,還要忌口,不然的話會變成難治的頑固性皮膚病,治好又會復發。
寒濕瘡: 雞蛋煮熟後,去掉蛋白,只用蛋黃,用小火慢慢炒出油,在油裡加入黃柏粉,塗在患處馬上有效。或者用煙煤(就是熏皮子時的煙灰)磨成粉末,直接撒上。如果瘡很乾燥,就加香油調和後塗抹。
溜膿瘡: 將松香磨成細粉,用油脂油搗勻,敷在患處,外面用紙包住,一個星期換三次藥,就會好(頭上或身上都可以用)。臉上流膿的肥瘡,可以用銅香爐蓋子下面結成的黑色煙垢,取下來磨成細粉,和等量的鉛粉混合,用香油調和,先剝掉瘡上的膿包,用花椒湯清洗乾淨,再塗上藥。
臘梨頭瘡: 在酒飯店裡找一個被油浸透的舊竹燈座,劈開,裝在瓷瓶裡,瓶口用舊髮髻的鐵絲網蓋住,倒過來放在另一個空瓷瓶上面,用火煅燒,收集滴下來的汁液,用汁液塗抹瘡,效果非常神奇。
疥瘡: 用大風子肉五錢,水銀、樟腦、油核桃、輕粉各一錢,川椒五分,磨成粉末擦在患處,就會自己好。或者用五六個煮熟的雞蛋黃(炒出油),加上一個檳榔,少許硫磺,磨成油塗擦,每天用三四次,不到十天也會好。
疥瘡、膿巢、肥瘡: 將松香一兩、雄黃一錢,一起磨成細粉,放入竹紙內,捲成條狀,用菜油浸泡一夜,取出後倒掛起來燒,滴下來的油塗在患處就會好。
臁瘡: 將杏仁(去皮尖,用紙吸取上面的油,保留杏仁霜)五錢、輕粉五錢,混合均勻。用雄豬脊髓攪拌均勻,先用黃柏水清洗患處,擦乾後敷上藥,用紙包好,幾天就會好。或者將香油浸泡過的紙(千張紙)蓋在飯上蒸過,貼在患處,一天換兩次,幾天也會好。對於時間久的癰瘡,可以用真水粉一兩,用麻油調化,塗在碗內(用缺口的碗,方便出煙,不然會悶著),用艾葉熏到黃色,早上熏到下午,要內外都是黃色,然後用香瓶點火燒頭髮,熏到黑色,把油紙攤開做成隔紙膏藥,在紙上刺上細孔貼在患處,從早到晚,翻換一次,第二天再換,連續換五六個就會痊癒。